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给新青年

旅行之乐乐如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办公室里整天过着例行公务的生活的人,好像磨坊的驴马一样,门径摸得很纯熟,闭着眼睛也不轻易走错路。另一方面,因为生活缺少变化,刺激的东西太少,感觉比较迟钝,这不消说是个损失。事实上,作息调剂恰当,工作的效率肯定大大地提高。

休息的方法,静不如动。因为长期过着办公室生活的人,处于人烟稠密的都市,体力活动的机会实在太少。因此周末最适宜到郊外去野餐、游泳、爬山、打球,至少也应该到附近公园的草地上伸伸腰,呼吸两口野花闲草的香气。当有长假时,当然以到国外游历为上策。

像绝代佳人的不易遇见一样,名山胜水也不算太多,新加坡仅是个小岛,这里不容易找到许多名胜,本是意中事。但是,跑到国外,情形可就两样。同样的海景,地中海之滨的浪漫的气氛和大西洋的严肃的情调显然不同。同样一座山头,这些点缀着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东方景物,和那些常青树修剪得整整齐齐,把屋顶围墙涂得花花绿绿的西方景物又不同。俗语说得好:“一山自比一山高。”假如要知道山的高不高,必须多旅行,这才有所比较。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旅行再方便不过。我常说:国民外交比较官方外交更见重要。官方外交多是言不由衷,国民外交是开诚布公的。假如一个人要了解外国的人情风俗,他绝对不能单靠官方的统计,或者仅和政府大员晤谈。他应该和当地的中下级人士有所接触,这才能够找到真实的材料,而广泛的旅行,就是找寻真实材料的捷径。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许多事情本来不易明白,一看可明白了。假如看了还不明白,再加上“好问”的习惯,结果,就能够完全了解了。现代国家主持大计的人,都知道旅行的可贵,所以他们时常遣派专家到外国去参观与考察,在短时间内,各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旅行不但能促进交情,增益见闻,而且给口腹以很大的实惠。我们固然知道故乡风味很不错,但是,各地方都有它的美酒佳肴,非亲历其境,尝不出它的味道来。远地的厨师可以请得来,远地的材料已经有点困难,远地的风景简直没有办法搬过来。只有在某种环境某种心情下,尝到了某种食物,才真正领略到它的好处。换了一个地方,再换了个心情,什么山珍海错都要走样了。

旅行的乐处实在数不完。不过旅行需要相当多的金钱,相当强的脚力,更需要有谈得来的伴侣。人数多则四五人,少则一对。浩浩荡荡的大军人马的旅行团,实在太煞风景,跑在前面的三五个人还可以看到一点东西,站在后边的什么也看不着,听不清楚,尤其到工厂或其他机关参观的时候,假如没有适当伴侣,那么一个人单独旅行也不坏。反正现在交通十分便利,各大都市的旅行社林立,一个陌生人到了新地方,不怕没房子住,没有饭吃,就怕你没钱。

从明年元旦起,我立志多读书,多写作,同时,须束紧腰带,节省开支。当旅费有相当把握,我准备向我服务的机关请假去旅行,我自信这笔钱是不会白花的。

1954年圣诞节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