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给新青年

花木成蹊手自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假如你要我在中国历史上找个大政治家兼大文豪的人物,我无疑地要先提到王安石。

王安石一生虽努力于文章和事业,但他的私生活却很有风趣。他在金陵闲居时写过这么一首诗: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在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他的苦心。茅檐下本来是乱七八糟,东边一堆野草,西边一堆垃圾,只因勤于洗刷,所以干净到没有青苔。普通有社会地位的人,花木的种植工作都留给工友去干,自己从来不去打理,任他花开花谢,木荣木枯,一点也不留心。可是王安石本人对于花木的种植,完全由自己动手,所以十年后,花木成荫,而花间的空地,因为他朝夕勤于灌溉,不知不觉间造成一条小径。

我对这王安石这首诗却另有一种看法。我不大注意下两句怎样欣赏周遭的景物,远山近水的情调,我着重上两句怎样辛勤洗刷,怎样动手栽种。换句话说,在这两句诗里,以推翻不合理的旧制度为职业的王安石,早已提出并且实行“劳动神圣”的口号。

本来儒家是维持现状,拥护统治阶级的,这种办法一般老百姓非常看不顺眼。因此当孔子叫他的得意门生子路去询问道路的时候,那位老粗的农民很不客气地教训他一顿,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时,心里的抑郁不平之气,恨不得都往子路身上吐。

王安石生在宋朝,本身是个宰相,又是个大文豪,普通没有修养的人如处在他的地位,一定会踌躇满志。但他不然,他虽有五六十个亲戚朋友要靠他吃饭,但他个人却自奉菲薄,最难得的是他生在那个时代,已经充分了解劳工的地位,所以在可能范围内,他尽量用自己的劳力来谋生,不占人家半点便宜。事实上,劳动之后,得到片刻的休息,那种休息是特别有滋味。就像“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这两句诗,它们充分证明王安石不是乱喊口号,而是以实际的劳力来找寻生活的真正乐趣。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没有专门工作或专门享乐的阶级之分。换句话说,谁都要工作,谁都要学习。工作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工人对于他们的工作才觉得有兴趣,同时因为他们对工作有兴趣,所以效率增加,成绩卓著。工余之暇,他们还能够从事文娱:尽情欢乐,尽情歌唱,尽情舞蹈。这比较在旧社会里,有的人拼命享乐,有的人拼命工作;有的人胀死,有的人饿死;有的人闲得要命,有的人忙得要命……;生活方式的差距非常大。

就我个人而论,35年前,我在故乡念王安石这首诗的时候,虽然过眼成诵,但诗里的真意义并不大明白,直到后来自己在社会服务,同时,阅读一些经济理论及社会主义的书籍后,这才能够体会出“花木成蹊手自栽”的真谛。

1955年5月8日深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