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给新青年

吃药三年会行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久病成医”,或者“吃药三年会行医”,这说明实际的经验多么会增进人们的智慧。

本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只有动手做过,才知道个中艰苦;同时,只有深明个中艰苦的人,才可以说是有真才实学。

人类从生食到熟食,从熟食到调和百味,预备美酒佳肴,中间有很大的距离。因为病从口入,吃得太多了,生病的机会也增加。到了生病的时候,家里人不得不替你医,可是那时没有医生,没有药铺,更没有医院,聪明的人曾尝过百草,看看哪种草适宜医治哪种病。无效的药物拉倒,有效的记录下来,第二次患同样的疾病的时候,可用同样的药物去医治。后来人口增加,社会人事复杂,于是实行分工合作,用不着每个人都要亲尝百草,只由少数专家负责医药。生病的人去看医生,医生给病人开个药方,到药铺去买药,自己不必再预备生草,这不消说是个大进步。

为什么说“久病成医”或者“吃药三年会行医”呢?因为平时生活过得相当舒服,时间过得很快。到了生病的时候,一切活动完全停止,整天对着药炉病榻,真是度日如年。在寂寞无聊的时候,恨不得病症早日离身,于是不识字的人,要向医生问长问短,日积月累,医药的常识无形中增加,识字的人更可以把医书来看,看不懂的请教医生,自己有心得的拿来应用,由于“试验与错误”(trial and error),久而久之,医理自明。虽然现代医学发达,非读六七年医学专科得不到医学文凭,但在从前医学幼稚的时候,一个人如看了三年医书,或者有两三年临床的经验,尽可挂牌行医了。

谈到医生,我不禁想起博士。因为博士的敲门砖比普通人敲得更响,他们一置身社会,常可得到高官厚禄,这种不劳而获的过分优待,是使许多博士一辈子没出息的原因。因为他们一来就占较高的地位,颐指气使,许多事情他们没有经手办过。由于经验缺乏,不知个中艰苦,所以乱发命令,随便责备人家,弄到人事缺乏协调,时常发生摩擦。甚至社会上有“二十是神童,五十是老而不死”的说法。这并非是博士学位的过失,而是得过这学位的人没有擅自运用的过失。

假如在学理上已经有相当修养的人,愿意在事业上从头做起,不取巧,不偷懒,前途实在是未可限量。因为书本的知识,仅算是前人的经验的结晶,假如没有亲自阅历过,绝对不知道其中艰苦,至多仅能算是人云亦云。

“在没有掌舵之前,一个人应该懂得划船。”(one should learn how to row before trying to take the rudder.)这句话对于有志成大功立大业的人,有特殊的意义。假如经验不够,一遇紧要关头,一定手忙脚乱,招架不来。相反的,只有充分的经验,才能够履险如夷,才能够把天大的事情很容易应付。

我承认书本知识是人类的聪明睿智之士几千年来累积的经验的结晶,它是我们的向导,可以节省我们暗中摸索的痛苦;它是我们精良的工具,可以节省我们不少的力气。但是,说句老实话,向导多么可靠,工具多么精良,最后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跑一趟,去学几次,才能够知道个中艰苦,同时,只有深明个中艰苦的人,才可以说是真才实学。

1955年1月16日清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