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给新青年

江南望见江北好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人类真是怪东西,做一行,怨一行。无论做什么事情,老是觉得自己太过吃亏,人家占尽便宜。

中外圣人早就看出人类的通病是明于观人,暗于观己,所以孟子警告人:“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本来秋毫是最微细的东西,只因这是人家的过失,所以为着吹毛求疵起见,连秋毫那么小的东西也可以发觉出来。至于自己的过失,那是掩饰唯恐不及,虽眼前放着一车柴草也没法子看见。人己之间,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说奇怪不奇怪?

严格一点说,做一行,怨一行的人,多是没出息的人物。世间顶天立地的好汉,他们唯一的秘诀,就是严守岗位。先尽自己应尽的本分,绝不跟人家计较暂时的得失。他们既不取巧,又不投机,更不会发违心的言论。因为他们相信取巧、投机、乱发违心的言论,也许能够欺骗读者或观众于一时,但终久难免被人看破。只有一心一德地站在自己应守的岗位,久而久之,自己才能够争取读者和观众的信任。

在中外的历史上,我最喜欢那些以身殉道的人物,如屈原、如司马迁、如文天祥、如史可法、如苏格拉底、如耶稣、如伽利略、如甘地。他们何曾不爱惜生命,可是当生命和道义不可得兼的时候,他们宁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只因他们认为名誉、地位、事业、文章,比较什么都可贵,所以你如想以万金之富去交换他们的名誉、地位、事业、文章,他们绝对是敬谢不敏。你瞧,用生命和金钱来交换他们的事业,他们还不屑为,哪里会做这一行,怨一行呢?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决绝的精神,就是孔子在饥寒交迫之下,仍不改志,坚决地实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所以他能成为万世师表。同样的,耶稣教人:“你应该在人家面前承认救主。”这句话对于献身社会事业的青年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你既然以身献给事业,你绝不能稍微遇着困难,便临阵逃脱,或者自打嘴巴。

须知干一行,怨一行的态度是错误的。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用心血精力换来的。只有你肯用心思,愿意卖力气,从工作本身找到真正的乐趣,那才是走上成功的坦途,那才是登堂入室的秘诀。不然,坐此山,看彼山;干这行,想那行。整天把大好时光去计较人家的是非得失,不想脚踏实地干自己应干的事情。结果,心浮意懒,无精打采,恐怕连糊口也成问题,还谈什么成大功,立大业?

“江南望见江北好”,这纯粹是好吃懒做,投机取巧的人的想法。真正献身于事业的人,应该尽心尽意尽力地守着自己的岗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自信心,同时,自信心坚强的人,才能够争取人家的信任!

1955年4月17日于勿洛海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