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这说明凡事在草创的时期,须立定基础,然后才能够繁荣滋长,开花结子,不然基础既不好,培植又失时,将来难免要失败。
当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正月,一切都得作全盘的打算。只要计划定得合理,以后按部就班地实施,到了年终,来个总结算,看看今年的计划是否能够全部实现。假如不能实现,那么须检讨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并且找出补救的办法,作明年订定计划的张本。
就一天而论,早晨的时间实在太宝贵了。一个人经过晚上八小时的安眠后,精神全部恢复过来。这时候,空气特别清新,东升的太阳发出万丈的光芒,人们面对这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心情不消说十分愉快,这时候,你如果聚精会神地做两三个钟头工夫,它的效果比较白天在办公室忙碌了七八个钟头还大。俗语说得好:“早起三日当一天。”其实清晨的饱满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适宜。假如你善用清晨的时间,专心有恒地从事毕生的事业,那么前途一定十分光明。
谈到青年,这更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中国古代的史家,他们在写成名或成功的人的传记时,开头便说,某某人“少有大志”。的确,少有大志的人,不见得个个会成功,但是少无大志的人,我敢断定他会随波逐流,毫无主张,一事无成。所谓“大志”就是指抱负,用流行的俗语来说,即伟大的计划。
我常说,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时代。因为小学时代,年纪太小,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很有限;到了大学后,老师仅站在指导的地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得益不少,基础太差的学生,老师向他讲解,简直是对牛弹琴,笔记做得太慢,参考书看不明白,写报告简直难如登天。这种学生姑且能够混到一张文凭,但于人于己,两无是处。只有中学这阶段,吸收和消化的能力最强,老师人格的陶冶,基本功课的训练,学习的兴趣和方法的养成,正是做一天有一天的成绩,做一学期有一学期的效果。我们只看风云人物中,有好几位先生仅受过中等教育,但他们在学术上、功业上的成就远胜许多得过什么学位的人。这儿可见中学时代基础打得好的人,以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其实,做学问要有计划,盖屋子要有计划,治国平天下更应该有计划。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可说有史以来最早给国计民生定计划的大政治家。从个人到社会,从一个国家到整个世界,凡百事业,有计划总比没有计划的盲目乱撞高明万倍。我们知道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许多有意义的计划,不见得个个能够实行,说不定在没有实行之前早已流产;但我们确信,假如没有计划,那是绝对不行的。而平易近人的计划,比好大喜功的计划更易见效。
老实说,假如我明白你的志愿或抱负,那么你未来的一切行动,不用开口,我也明白了大半。
1955年3月27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