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虽有十二个月,但每个月中不见得都是明月团圆,有时遇着阴雨,有时遇着大雾,冬天既太冷,春夏之交又太潮湿,七除八抹,一年仅剩了一个中秋。
当旧历八月中旬,秋深气爽,云层很高,湿度较低,浓雾更消散得无影无踪。天上没有一片云彩,一轮皓月,独挂高空,月色的妩媚,月光的皎洁,月影的婆娑,无一不提高月儿的地位。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很有深刻的意义,它证明时间和空间配合得适当,然后会发生特殊的影响。不然,在逆天背时的环境下,同一举动,会发生不同的结果。
俗语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京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各种人才应有尽有。假如你自问在某部门的学术或艺术有特殊的成就,你就应该跑到京师去一显身手。那儿有万流景仰的大师,有眼光独到的批评家,一登龙门身价十倍。退一步说,假如你肯虚心学习,京师有的是机会。只要你不自满、自足,你尽可向那些和你的专门学艺有关的前辈或同辈,质疑问难;一经纠正,宛若画龙点睛,而你的心里也会觉得“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乐趣。从此加功,迟早也有大成就,这比较一个人独自暗中摸索,强胜万倍。
至于争利于市,这道理更容易明了。现代的大城市,都分成住宅区、文化区、工业区、商业区、政府机关区。就商业区而论,几十家银行必须集中,造成金融中心;几家百货商店必须互相毗连,借收彼呼此应之效。顾客从这家百货商店进去,从那家出来,进进出出,好像跑过连绵不断的走廊。再进一步,在中央市场里,鸡、鸭、鱼、肉、青菜、杂货、零食摊分据各层楼的每一角落,井井有条,一点也不混乱。从表面上看来,许多同行的商店排列在一起,生意的数量和利润似乎会减少;事实上,刚好相反。第一,同行的商店一集中,它们马上会造成一个中心区,顾客不买某种东西则已,要买某种东西,非到那儿去采购,心里老是不舒服。在贸易的总量上,那个已经造成中心区的市场,无形中比较那些孤零零的商店增加了好几倍。第二,因为同行的商店集中在一个地方,它们在集体采购方面可以节省许多手续和运费,结果使成本减低。第三,现代商业受大规模生产的工业的影响,薄利多卖是赚钱的不二法门。现代中央市场的买卖既然做得多,它们所得到的利润也很可观。因此经营现代企业的人,必须在各企业最繁盛的区域占了一席地,这才够资格。
“月到中秋分外明”,为的是中秋的明月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合得特别好,让她显出她的真面目。明白这道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不要在家里泡一壶茶,形单影只地作牛饮,偏要跑到人声鼎沸的茶楼去跟朋友们谈天说地?为什么一个人不关了门拿一本书来阅读,偏要跑到万头攒动的大图书馆去做研究工作?为什么一个人不甘心在小球场里锻炼,偏要费了那么多金钱,前往全国运动会、世界运动会去观摩?因为在时间和空间配合得当的环境中,心情特别兴奋;而兴奋的心情,才容易给人以灵感,予人以原动力。须知肯干未必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干简直是毫无希望。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人生几十年,写意的环境实在不可多得。当我们遇到较好的环境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来发挥我们的智慧和能力,这才有更大的成就。
饱带干粮晴带伞
在中国的农村社会里,中等以上的家庭,照例在大厅上悬挂联板字画,在各种各色的联板和字画中,《朱柏庐治家格言》可以说是普遍地受人欢迎。朱柏庐教人:“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不过我觉得这两句格言远不如“饱带干粮晴带伞”那一句更通俗,更富有积极的精神。
聪明人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前者把事情看得远一点,所以棋先一着,占尽便宜。普通人走一步,算一步,凡事毫无准备,一遇三长两短,便慌慌张张,怨天尤人。其实,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受“因果律”的支配的,专家虽不会比普通人特别聪明,但他特别注意“因果律”,知道来龙去脉,所以他才有先见之明。只因他能够“先见”或“预知”,事前稍加准备,临事沉着应付,精神集中,方寸不乱,谈笑间把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全看他过去所受训练的程度,平时用功的方法,搜集资料的工夫,结交良师益友的多寡而定。对于某一个问题,假如平时下过真工夫,那么下笔为文的时候,才会深入。假如他平时没有作过准备的工夫,胸无点墨,虽搜索枯肠,恐怕也要交白卷。
其实,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他的雄图,不过大多数人的准备工夫做得太差,等到机会来时,他们一点也把握不住。真正懂得运筹帷幄的人会制造机会,普通人多少会利用机会,只有平时漫不经心,毫无准备的人,才眼巴巴地让一次一次好机会跑掉了。
在人生斗争的过程中,胜败可说是常事。最后的胜利,归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因为事业的成功不是走直线的,中间须经过许多迂回曲折,起伏升沉的阶段。第一道防线破了,还有第二道;第二道防线坏了,还有第三道。屡败屡战,再接再厉,熬过难关,便是好汉。假如平时没有好好地准备,一遇危机,马上便要缴械了。
《伊索寓言》载野猪和狐狸的故事。一只野猪站在树底下,对着树干磨砺它的撩牙。一只狐狸走过,问它有没有危险,没有遇到猎人或猎狗来恐吓的时候,为什么这样的磨砺它的牙齿。它回答道:“我曾经仔细想过才这样做的,因为危险来临的时候,我应该运用我的撩牙,来不及去磨砺了。”这种居安思危的精神,是生存竞争应有的精神。
认真唱京戏的人,不管当天是否要出场,每日清晨总要起来调嗓子。真正玩拳术的人,不管当天是否要比赛,每日总有铁定的时间从事练习。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意思。不然,平时毫无准备,到了比赛的前夜,才连忙开夜车,弄到头昏脑胀,六神无主,不用交手,便决定胜负了。
准备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给我们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为强调准备工夫的重要性,我们须记得“饱带干粮晴带伞”。
1955年1月13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