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梦想是很美丽的,但由梦想到实现,中间须经过很大的距离。固然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聪明和努力,不过周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我们一笔抹煞。大诗人一辈子努力的结果,还是屈服于环境的力量,于是大声高唱:“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所谓“人事”,指个人的聪明和努力;所谓“天”,指环境的影响。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七分锣鼓三分唱”。这虽是人人知道的俗语,不过里边却存有大道理。
成功的歌剧需要前台和后台的密切合作。假如一出歌剧没有一支最优秀的交响乐队,假如台上的布景不弄到惟妙惟肖,假如各位配角不会举一反三,随时随地地给主角制造机会,那么最重要的一二主角绝对没法子充分发挥他们的高明的艺术。只因参加演出的人对于整出歌剧都有具体的认识,无论主角也罢,配角也罢,跑龙套也罢,指挥也罢,鼓手也罢,管理道具的人员也罢,控制灯光的技师也罢,……谁都愿意在这出名剧的演出上多尽自己的本分,所以事前的积极准备,演出时的步步交针,落幕后的细心检讨,大家须运用高度的智慧,热烈的心情来促进全剧演出的成功。简单说一句,假如没有那么多无名英雄的一致卖力气,一二主角也毫无用处。
戏剧上的“七分锣鼓三分唱”,普通人都能够领略。其实,这种原则在其他部门何曾不能应用?就建筑而论,北京的故宫之所以驰誉全球,因为它的气魄的雄奇伟大,形式的冠冕堂皇,材料的精巧雅致,真是一点一滴,一弯一曲,一门一户,一梁一栋,无一不合规矩和法度,又无一不显出新奇和巧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安门前的广场和长安街,故宫后边的景山,以及左边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的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每处固有它的特色,可是和故宫排列在一起,更可烘托它的美丽。再进一步,整个北京城的又高又厚的城墙,井井有条的街道,四四方方的庭院,以及遍地浓荫的树木,使城中央的故宫的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像鹤立鸡群一样,有突出的表现。
音乐和建筑都是“七分锣鼓三分唱”,要看背景,要看周遭的环境。同样的,要做研究工作的人也离不开几个学术中心。所谓学术中心,主要的是由几个条件配合:(1)最高学府;(2)设备完善的图书馆和实验室;(3)出类拔萃的学者。这种学术中心,一个国家找不到三五处,有的国家仅有一处。真正研究学问的人,宁愿在学术中心挨饿,不愿意到文化落后地区去享受鱼翅燕窝。为什么呢?一个学者一离开学术中心,简直如鱼失水,精神上完全缴械。
一个人深明“七分锣鼓三分唱”的道理后,他再也不敢卖弄才华,闭着眼睛,乱“车大炮”了。他深知唱独角戏,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请志同道合的人来帮忙。合作的人越多,高才捷足的人更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力量,以便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现在是谈健全组织的时代。凡百事业,都注重集体创作。在这时代里,我提出“七分锣鼓三分唱”,不会毫无意义罢。
1955年1月9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