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薛用弱[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王维

王维右丞[2],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3]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4]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5]。客有出入于公主[6]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7],令以九皋为解头[8]。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9]。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10]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11]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12],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13],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14]。维妙年[15]洁白,风姿都美[16],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17]。”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18],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19],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20]。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21]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22],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23]:“何预儿事[24],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25]。”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及为太乐丞[26],为伶人舞《黄师子》[27],坐出官[28]。——《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29]也。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30]、张通[31]等皆处贼庭[32]。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33]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34]。后由此事,皆从宽典[35];至于贬黜,亦获善地[36]。今崇义里窦丞相易直[37]私第,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38],请以己官爵赎之[39]。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40]置别业,留心释典[41]焉。

* * *

[1] 作者薛用弱,字中胜,唐河东人。穆宗时曾任光州刺史,文宗时又出守弋阳。著有《集异记》三卷,凡十六条。

王维,字摩诘,唐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玄宗时为右拾遗、监察御史、给事中,肃宗时任尚书右丞。他是盛唐时代名诗人,以善于描写山水田园著称。也擅长书画。苏轼曾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篇故事说他借岐王和太平公主的力量来获得“解头”,不一定可信。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权门豪贵把持政治、炙手可热的情况来。

[2] 右丞:官名,“尚书右丞”的简称,属尚书省。掌管兵、刑、工三部官员仪礼,也有权纠正御史弹劾的不当。王维曾任这一官职,后世就称他为“王右丞”。

[3] 娴:熟悉。

[4] 岐王:名李范,唐玄宗的弟弟。因帮助玄宗计杀太平公主有功,历任州刺史、太子太傅等官。

[5] 声称籍甚:名气很大。

[6] 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武则天所生。她曾因清除张易之、张昌宗和韦氏家族有功,把持国家政权,十分跋扈。后因想废掉玄宗,被处死。

[7] 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致”,设法搞到的意思。“邑司”,唐代为公主管理财货和封地租税收入的官员。“牒”,本是古时一种公文的名称,这里作动词用,致送公文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说:设法请求为公主管理财务的官员,用公主的名义写一封推荐的信给京兆的考官。

[8] 解(jiè)头:唐代由州郡保举士人到京城里应考叫做“解”;“解头”就是被保举人里的第一名。后来称乡试的魁首为“解元”。

[9] 庇借:靠着庇荫而获得帮助。

[10] 画:策画、筹画。

[11] 何门:有什么门路。

[12] 赍(ji):带着。

[13] 出内:由皇宫里出来。

[14] 旅进:“旅”,俱。《礼记·乐记》里有“旅进旅退”这样一句话,是说一齐进,一齐退,形容整齐而有次序的样子。

[15] 妙年:少年。

[16] 都美:一种文雅的美。

[17] 无出其右:古时以“右”为尊;“无出其右”,没有比他再好的了。

[18] 更衣:换衣服。王维本是穿乐工的衣服去的,现在公主把他当做客人看待,所以要他换衣服。

[19] 蕴藉:形容文雅有修养的样子。

[20] 钦瞩:用钦佩的眼光看着。

[21] 国华:国家的精华,犹如说国家的财富,也可作国家的体面解释。

[22] 首荐:以第一名被保举。

[23] 公主笑曰:原无“笑”字。似有“笑”字义较胜,据虞本改。

[24] 何预儿事:和我有什么相干。

[25] 当为子力:一定给你尽力设法。

[26] 太乐丞:太乐署是唐代主持国家祭祀、宴会时乐奏和管理乐工的官署。“太乐丞”,太乐署的副长官。

[27] 舞《黄师子》:“师子”,同“狮子”。《师子舞》,是唐皇帝宴会时用的一种舞乐。由人扮作假狮子,另由人拿着红拂来引动,狮子就俯仰跳舞,做出种种姿态。一面舞,一面唱《太平乐》乐曲。狮子分五方设立,颜色各各不同;在中央的为“黄狮子”。

[28] 坐出官:因为犯罪过而遭到处分叫做“坐”。“出官”,免去官职。

[29] 非一人不舞:“一人”,封建时代指皇帝的专词,意思他是天下仅有的一人,统治阶级恭维最高统治者的话。“非一人不舞”,是说像《黄师子》这一种舞乐,非皇帝在座时,是不许演出的。王维身为太乐丞,却允许乐工在皇帝不到时演出这种舞乐,是违法的,所以遭到免职处分。

[30] 郑虔:字弱斋,唐荥阳人。玄宗时为广文馆博士,世称“郑广文”。能诗,善书法和山水画,有“郑虔三绝”之称。

[31] 张通:唐河间人,山水画家。曾任曹州刺史。

[32] 处(chu)贼庭:指在安禄山的伪朝廷里为官。

[33] 崔圆:字有裕,唐武城人。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等官职。

[34] 绝其艺:尽量发挥自己的技能,犹如说使出看家本领。

[35] 从宽典:从宽处理。

[36] 善地:好地方,指不是偏僻瘠苦的地区。

[37] 窦丞相易直:字宗玄,唐始平人。宪宗时曾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后来又做过左仆射、凤翔节度使。

[38] 北都副留守:唐代以太原为“北都”。“副留守”,官名。唐制,以西、东、北三都的府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最初皇帝离开某一都城他往时,才设置留守和副留守;后来却成为固定的官职。

[39] 请以己官爵赎之:请免去自己的官爵来赎王维的罪。

[40] 蓝田:唐县名,今陕西蓝田县。

[41] 留心释典:研究佛家经典。王维的后期生活较为消极,在辋川的蓝田别墅里过着田园生活,皈依佛教,信奉禅理。

王之涣[1]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2]、高适[3]、王之涣齐名[4],时风尘未偶[5],而游处[6]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7]小饮。忽有梨园伶官[8]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9],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10],都冶[11]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12]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13]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4]。”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15]。”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16]。”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17],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18]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19]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20]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21],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22]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3]。”之涣即擨歈二子曰[24]:“田舍奴[25],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26],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 * *

[1] 王之涣:字季陵,唐并州人。少时以豪侠著称,好使酒击剑。曾任主簿、县尉等官职。与王昌龄、高适同为盛唐时诗人,时相唱和。但作品多已散佚。

“王之涣”,标题原作“王涣之”,应误,改。本篇记述伶官歌唱他们诗篇的故事,不一定真实,但这种情况可以看作当时诗人生活的一种反映。

[2] 王昌龄:字少伯,其籍贯有江宁、京兆、太原诸说;据近人考证,以太原说较可靠。玄宗时曾任校书郎、丞、尉等官职,后被刺史闾丘晓杀害。著有诗集五卷。

[3] 高适:字达夫,唐渤海(今河北沧县)人。玄宗时历任刑部侍郎、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职。著有《高常侍集》十卷。

[4] 王之涣:“之涣”,原作“涣之”,改。

[5] 风尘未偶:“风尘”,指在社会里经历着艰辛困苦的样子。“未偶”,没有走运。参看前《柳氏传》篇“郁堙不偶”注。

[6] 游处:“游”,指在外游历。“处(chu)”,指在家居止。

[7] 贳(shì)酒:赊酒。

[8] 伶官:掌管乐曲的官员。

[9] 避席隈映: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映”,阴隐的意思。“隈”,角落里。

[10] 曳:形容行走时摇曳生姿的样子。

[11] 都冶:漂亮而妖媚。

[12] 名部:指有名的乐曲。

[13] 拊节:“节”,音乐中控制节奏之具,如拍板。“拊节”,打着拍子。

[14] “寒雨”四句:这是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为《芙蓉楼送辛渐》。古时吴、楚两国疆域是相接的。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友人去后,遥望楚地山影,予人以孤寂之感。“平明”,天亮时。末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在外,但却清廉自持,不企求功名富贵,有如冰在玉壶里一样地纯洁。鲍照《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一语,这里即引用此典。

[15] “开箧”四句:这是高适的一首题为《哭单(shàn)父梁九少府》的五言古诗的头四句,这里摘引单作为一首诗,故称为“绝句”。“夜台”,指坟墓。“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的字。高适以扬雄比喻死友梁九少府,说他虽然死在地下,但那里仍然是一个文学家的住所。

[16] “奉帚”四句:这是王昌龄的一首乐府,题为《长信怨》(长信,汉宫名)。这首诗表面上是代班倢伃发抒哀怨之作,实际却反映了一般宫女悲惨苦闷的处境,也指出了专制帝王只知玩弄女性,并没有真正的、专一的爱情。班倢伃最初很得汉成帝的宠爱,后来赵飞燕姊妹入宫,她就失宠了,于是请求到长信宫里去侍奉太后。“奉帚”,捧着扫帚,指做洒扫一类的事,就是服侍太后的意思。班倢伃曾作《怨歌行》这一首诗,“强将团扇共徘徊”,就是引用诗中典故,比喻君恩断绝。参看前《霍小玉传》篇“秋扇见捐”注。“昭阳”,汉成帝和赵飞燕姊妹常住的殿名。“昭阳日影”,象征成帝的宠幸。

[17]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之涣”,原作“涣之”,改。

[18] 潦倒:本是放荡不羁的意思,这里作倒霉、不如意解释。

[19] 《巴人下里》之词:战国时,楚王问宋玉说:是不是你的行为不好,所以有许多人批评你?宋玉于是作了一篇《答楚王问》,引用唱歌的事情做比喻,认为是别人不了解他。他说:有人在郢(ying)中唱歌,先唱《下里巴人》这一俚俗的曲子,跟着和唱的有好几千人;后来再唱《阳阿薤露》,这是文雅一点的曲子,跟着和唱的少到几百人;最后再唱最高雅的曲子——《阳春白雪》,跟着和唱的就只有几十人了。他因此得出结论:歌曲的格调越高,能和唱、欣赏的人就越少。这只是宋玉借以比喻的话。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完全正确的,因为通俗而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往往正是好歌曲。

[20] 争衡:“衡”,秤杆,是秤量轻重的东西;“争衡”,犹如说较量轻重、比较高低。

[21] 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原无“列”字。似有“列”字义较胜,据虞本增。

[22] 次至:轮到。

[23] “黄河”四句:这是王之涣的一首乐府,题为《出塞》(一作《凉州词》),它抒写了塞外荒凉景况和战士久戍思家的苦闷心情。古以八尺为“仞”;“万仞”,极言其高。“羌笛”,古乐器,长一尺四寸,有三、四、五孔诸说,出于羌中(古时西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故名。“杨柳”,《折杨柳》的简称,描写征人愁苦的乐曲。“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何必吹出《折杨柳》这一种哀怨的曲子;也以杨柳指实物,意含双关,因“春风”既“不度玉门关”,则塞外无杨柳,也就不须怨它了。“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是古时通西域的要道;出此关,就是塞外了。那时塞外是一片沙漠的荒凉之地,和今日建设成“塞上江南”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种象征的说法。玉门关距黄河甚远,这里只是以之泛指塞外而已。“黄河”,一作“黄沙”。究竟应作何字为是,近人曾有讨论,尚未解决。

[24] 擨歈(yé yú):同“揶揄”,作手势来加以嘲笑的意思。“之涣即擨歈二子曰”:“之涣”,原作“涣之”,改。

[25] 田舍奴:乡下人。封建社会里,剥削阶级轻视辛勤劳动的农民,因此,称人“田舍奴”是鄙视的话。

[26] 降清重:“清重”,指清高贵重的身份。“降清重”,请清高贵重身份的人降临,客气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