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薛调[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无双传

王仙客者,建中中朝臣刘震之甥也。初,仙客父亡,与母同归外氏[2]。震有女曰无双,小仙客数岁,皆幼稚,戏弄相狎。震之妻常戏呼仙客为王郎子[3]。如是者凡数岁,而震奉孀姊及抚仙客尤至[4]。一旦,王氏姊疾,且重,召震约曰:“我一子,念之[5]可知也。恨不见其婚宦[6]。无双端丽聪慧,我深念之。异日无令归他族。我以仙客为托。尔诚许我,瞑目无所恨[7]也。”震曰:“姊宜安静自颐养[8],无以他事自挠[9]。”其姊竟不痊。仙客护丧,归葬襄、邓[10]。服阕[11],思念:“身世孤孑[12]如此,宜求婚娶,以广后嗣。无双长成矣。我舅氏岂以位尊官显,而废旧约耶?”于是饰装[13]抵京师。时震为尚书租庸使[14],门馆赫奕[15],冠盖[16]填塞。仙客既觐,置于学舍[17],弟子为伍。舅甥之分,依然如故,但寂然不闻选取之议。又于窗隙间窥见无双,姿质明艳,若神仙中人。仙客发狂,唯恐姻亲之事不谐也。遂鬻囊橐,得钱数百万。舅氏舅母左右给使[18],达于厮养,皆厚遗之。又因复设酒馔,中门之内,皆得入之矣。诸表[19]同处,悉敬事之。遇舅母生日,市新奇以献,雕镂犀玉,以为首饰。舅母大喜。又旬日,仙客遣老妪,以求亲之事闻于舅母。舅母曰:“是我所愿也。即当议其事。”又数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20],阿郎云:‘向前亦未许也。’模样云云[21],恐是参差[22]也。”仙客闻之,心气俱丧,达旦不寐,恐舅氏之见弃也。然奉事不敢懈怠。一日,震趋朝,至日初出,忽然走马入宅,汗流气促,唯言:“却大门,却大门!”一家惶骇,不测其由。良久,乃言:“泾、原[23]兵士反,姚令言[24]领兵入含元殿[25],天子出苑北门,百官奔赴行在[26]。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27]。疾召仙客与我勾当[28]家事。我嫁与尔无双。”仙客闻命,惊喜拜谢。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谓仙客曰:“汝易衣服,押领此物出开远门[29],觅一深隙店[30]安下。我与汝舅母及无双出启夏门,绕城续至。”仙客依所教。至日落,城外店中待久不至。城门自午后扃锁,南望目断。遂乘[31],秉烛绕城至启夏门。门亦锁。守门者不一,持白棓[32],或立,或坐。仙客下马,徐问曰:“城中有何事如此?”又问:“今日有何人出此?”门者[33]曰:“朱太尉已作天子[34]。午后有一人重戴[35],领妇人四五辈,欲出此门。街中人皆识,云是租庸使刘尚书。门司不敢放出。近夜,追骑至,一时驱向北去矣。”仙客失声恸哭,却归店。三更向尽[36],城门忽开,见火炬如昼。兵士皆持兵挺刃,传呼斩斫使[37]出城,搜城外朝官。仙客舍辎骑[38]惊走,归襄阳,村居三年。后知克复[39],京师重整,海内无事,乃入京,访舅氏消息。至新昌南街,立马彷徨[40]之际,忽有一人马前拜,熟视之[41],乃旧使苍头塞鸿也。——鸿本王家生,其舅常使得力,遂留之。——握手垂涕。仙客谓鸿曰:“阿舅舅母安否?”鸿云:“并在兴化宅。”仙客喜极云:“我便过街去。”鸿曰:“某已得从良,客户有一小宅子,贩缯为业。今日已夜,郎君且就客户一宿。来早同去未晚。”遂引至所居,饮馔甚备。至昏黑,乃闻报曰:“尚书受伪命官[42],与夫人皆处极刑[43]。无双已入掖庭[44]矣。”仙客哀冤号绝,感动邻里。谓鸿曰:“四海至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又问曰:“旧家人谁在?”鸿曰:“唯无双所使婢采者,今在金吾将军王遂中宅。”仙客曰:“无双固无见期;得见采,死亦足矣。”由是乃刺谒[45],以从侄[46]礼见遂中,具道本末,愿纳厚价以赎采。遂中深见相知,感其事而许之。仙客税屋,与鸿、居。塞鸿每言:“郎君年渐长,合[47]求官职。悒悒[48]不乐,何以遣时[49]?”仙客感其言,以情恳告遂中。遂中荐见仙客于京兆尹李齐运。齐运以仙客前衔[50],为富平县[51]尹,知长乐驿[52]。累月,忽报有中使[53]押领内家[54]三十人往园陵,以备洒扫,宿长乐驿,毡车子十乘下讫。仙客谓塞鸿曰:“我闻宫嫔选在掖庭,多是衣冠子女[55]。我恐无双在焉。汝为我一窥,可乎?”鸿曰:“宫嫔数千,岂便及无双。”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因令塞鸿假为驿吏,烹茗于帘外。仍给钱三千,约曰:“坚守茗具,无暂舍去。忽有所睹,即疾报来。”塞鸿唯唯而去。宫人悉在帘下,不可得见之,但夜语喧哗而已。至夜深,群动皆息。塞鸿涤器构火[56],不敢辄寐。忽闻帘下语曰:“塞鸿,塞鸿,汝争[57]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言讫,呜咽。塞鸿曰:“郎君见[58]知此驿。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鸿问候。”又曰:“我不久语。明日我去后,汝于东北舍子中紫褥下,取书送郎君。”言讫,便去。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中使索汤药甚急,乃无双也。塞鸿疾告仙客。仙客惊曰:“我何得一见?”塞鸿曰:“今方修渭桥[59]。郎君可假作理桥官,车子过桥时,近车子立。无双若认得,必开帘子,当得瞥见耳。”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车子,果开帘子,窥见,真无双也。仙客悲感怨慕,不胜其情。塞鸿于子中褥下得书送仙客。花笺五幅,皆无双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仙客览之,茹恨[60]涕下。自此永诀矣。其书后云:“常见敕使[61]说富平县古押衙[62]人间有心人。今能求之否?”仙客遂申府[63],请解驿务,归本官。遂寻访古押衙,则居于村墅。仙客造谒[64],见古生。生所愿,必力致之,缯彩宝玉之赠,不可胜纪。一年未开口。秩满[65],闲居于县。古生忽来,谓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66]。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感郎君之深恩,愿粉身以答效。”仙客泣拜,以实告古生。古生仰天,以手拍脑数四,曰:“此事大不易。然与郎君试求,不可朝夕便望。”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见,岂敢以迟晚为限耶。”半岁无消息。一日,扣门,乃古生送书。书云:“茅山[67]使者回。且来此。”仙客奔马去。见古生,生乃无一言。又启[68]使者。复云:“杀却也。且吃茶。”夜深,谓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识无双否?”仙客以采对。仙客立取而至。古生端相[69],且笑且喜云:“借留三五日。郎君且归。”后累日,忽传说曰:“有高品[70]过,处置[71]园陵宫人。”仙客心甚异之。令塞鸿探所杀者,乃无双也。仙客号哭,乃叹曰:“本望古生。今死矣!为之奈何!”流涕欷歔,不能自已。是夕更深,闻叩门甚急。及开门,乃古生也。领一篼子[72]入,谓仙客曰:“此无双也。今死矣。心头微暖,后日当活,微灌汤药,切须静密。”言讫,仙客抱入子中,独守之。至明,遍体有暖气。见仙客,哭一声遂绝。救疗至夜,方愈。古生又曰:“暂借塞鸿于舍后掘一坑。”坑稍深,抽刀断塞鸿头于坑中。仙客惊怕。古生曰:“郎君莫怕。今日报郎君恩足矣。比闻茅山道士有药术。其药服之者立死,三日却活[73]。某使人专求,得一丸。昨令采假作中使,以无双逆党,赐此药令自尽。至陵下,托以亲故,百缣赎其尸。凡道路邮传[74],皆厚赂矣,必免漏泄。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处置讫。老夫为郎君,亦自刎。君不得更居此。门外有檐子[75]一十人、马五匹、绢二百匹。五更,挈无双便发,变姓名浪迹[76]以避祸。”言讫,举刀。仙客救之,头已落矣。遂并尸盖覆讫。未明发,历四蜀下峡[77],寓居于渚宫[78]。悄不闻京兆之耗,乃挈家归襄、邓别业[79],与无双偕老矣。男女成群。噫!人生之契阔[80]会合多矣,罕有若斯之比。常谓古今所无。无双遭乱世籍没[81],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馀人。艰难走窜后,得归故乡,为夫妇五十年,何其异哉!

* * *

[1] 作者薛调,唐河中宝鼎人。宪宗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加驾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官职。

这是一篇反映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作品,歌颂了王仙客和无双对爱情的坚贞不二,到底达到了白头偕老的目的。

明人陆采曾据此篇作《明珠记》传奇。

[2] 外氏:舅舅家。

[3] 郎子:就是郎君。古时称人子弟为“郎子”。这里的意思犹如说小女婿、姑爷。

[4] 尤至:更好、更周到。

[5] 念之:喜欢他的意思。

[6] 婚宦:结婚和做官,犹如说成家立业。

[7] 瞑目无所恨:死了也甘心的意思。“瞑目”,闭眼,指死亡。

[8] 颐养:养息、调养。

[9] 自挠:犹如说自寻烦恼。“挠”,搅扰的意思。

[10] 襄、邓:“襄”,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市。“邓”,邓县,今河南邓州市。

[11] 服阕(què):“服”,指丧服。“阕”,终了的意思。古礼:父母死了,子女要服丧三年。“服阕”,服丧三年的期限已满,就是后来所说的“除孝”。

[12] 孤孑(jié):孤独。

[13] 饰装:整理行装。

[14] 租庸使:唐代主管督收租税的官员。这里是由尚书兼任,所以说“尚书租庸使”。

[15] 门馆赫奕:门庭如市,十分热闹。

[16] 冠盖:“冠”,冠服,官员的帽子和衣服;“盖”,车盖,古时放在车上,用以御雨蔽日,像伞一类的东西:“冠盖”,官员的代称。

[17] 学舍:书房。

[18] 给使:仆人。一般指身旁供使唤的人。

[19] 表:中表、表亲,指表兄弟。

[20] 阿郎:古时称父为“阿郎”,这里是婢女对男主人的称呼。

[21] 模样云云:犹如说看那个样儿。

[22] 参差(cēn ci):本是不整齐的形容词,这里引申作有问题、不对头解释。

[23] 泾、原:泾州保定郡和原州平凉郡,今甘肃平凉一带地区。

[24] 姚令言:当时的泾原节度使。

[25] 含元殿:唐代大明宫的正殿。

[26] 行在:古时称皇帝外出的住所为“行在”。

[27] 部署:处置。

[28] 勾当:料理。

[29] 开远门:唐代长安的西门,偏在北方;下文“启夏门”是南门,偏在东方;所以说“绕城”。

[30] 深隙店:指开设在偏僻隐蔽地方的旅店。

[31] (cong):同“骢”字,指骢马,一种长有青白色杂毛的马。

[32] 棓:同“棒”字。

[33] 门者:把守城门的人。下文“门司”,义同。

[34] 朱太尉已作天子:“朱太尉”,指朱泚(ci),当时官任太尉。姚令言在长安起兵,拥戴朱泚为帝,德宗出奔奉天(唐县名,今陕西乾县)。后来兵败,朱泚为部下所杀。

[35] 重戴:唐代通行的一种帽子,一般是黑色罗帛所制,方而垂檐,紫里,用两根紫色丝带为帽缨,垂在下巴下面打成结。因为是在巾(参看前《东城老父传》篇“幞头”注)上加帽,所以叫做“重戴”。

[36] 向尽:快要完了。

[37] 斩斫使:指特派搜杀唐朝官员的人。

[38] 舍辎骑:丢掉了行李和车马。“辎”,辎重,指行李。“骑”,坐骑,指车马。

[39] 克复:指夺回敌占地区。

[40] 彷徨:要进不进,形容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41] 熟视之:仔细地看他。

[42] 伪命官:伪皇帝任命的官员。

[43] 极刑:最厉害的刑法,指死刑。

[44] 入掖庭:指没收到宫里充当宫女。“掖庭”,见前《长恨传》篇“宫掖”注。唐代专有一掖庭宫,是教宫女学艺的地方。

[45] 刺谒:递进名帖,请求谒见。

[46] 从(zòng)侄:本家侄子、堂侄。

[47] 合:应该。

[48] 悒悒:形容烦闷的样子。

[49] 遣时:消磨时光。

[50] 前衔:从前已获得的官衔,指一种虚衔,是做实际官职的一种资格。王仙客曾获得什么官衔,文中没有说明。

[51] 富平县: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唐代京兆府的属县之一。

[52] 知长乐驿:“知”,主持的意思。“长乐驿”,在万年县东十五里。“知长乐驿”,指以县尹的资格去做长乐驿的驿官;下文“解驿务,归本官”,就是解除驿官的职务,仍然去做县尹。唐代从长安到其他大城市的陆路交通线上,每隔三十里设一驿站,备有车马,供应过往官吏食宿和交通工具。驿官就是管理驿站的官员,后来称为驿丞。

[53] 中使:皇帝的使者。

[54] 内家:宫女。

[55] 衣冠子女:“衣冠”,是官僚所服用的,因而以“衣冠子女”指出身官僚家庭的子女。

[56] 构火:生火、烧火。

[57] 争:怎么、如何。唐人用“争”字等于后来的“怎”字。

[58] 见:同“现”字。

[59] 渭桥:一名中渭桥,在长安西北,秦始皇所造,横跨渭水,故名。

[60] 茹恨:饮恨、含恨。

[61] 敕使:奉有皇帝诏命的使者。皇帝的诏命称“敕”。

[62] 押衙:管理皇帝仪仗和侍卫的官员。后文《聂隐娘》篇“问押衙乞取此女教”,押衙却只是对武官的敬称,犹如说将军。

[63] 申府:向京兆府呈请。

[64] 造谒:往谒。

[65] 秩满:官员任职有一定期限,到期叫做“秩满”,就是做满了一任;秩满之后,或迁调,或解职。

[66] 竭分(fèn):竭尽了情分。

[67] 茅山:在江苏句容市东南,也叫三茅山。

[68] 启:询问的意思。

[69] 端相:仔细地瞧。

[70] 高品:大官。

[71] 处置:杀死的意思。下文“在郊外处置讫”的处置,义同。

[72] 篼(dou)子:竹轿、山轿。

[73] 却活:复活。

[74] 道路邮传(zhuàn):“邮传”,传递文书的驿站。“道路邮传”,指一路上经过如驿站等耳目众多,容易泄露秘密的地方。

[75] 檐子:轿子。一乘轿子要两个人抬,“檐子一十人”,指五乘轿子。

[76] 浪迹:没有一定目的地到处游历。

[77] 历四蜀下峡:经过蜀地出三峡。“四蜀”即蜀地。

[78] 渚宫:春秋时楚国别宫名,在今湖北荆州境内。江陵县,唐代为江陵郡,渚宫就是广义的指那一带地方。

[79] 别业:别墅,在正式住宅之外设置的林园。

[80] 契阔:久别。

[81] 籍没:“籍”,簿册。“簿没”,把罪犯的产业登记在簿册上而予以没收,是封建最高统治者镇压属下和剥削人民所运用的一种特权。照例被籍没的罪犯的妻女也要入官充当奴婢,所以这里称无双的“入掖庭”为“籍没”。封建社会里不承认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因而把她们也当做私有财产看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