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元稹[1]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莺莺传

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2],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3]。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4],张生容顺[5]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6]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7]。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8],绪其亲[9],乃异派之从母[10]。是岁,浑瑊[11]薨于蒲。有中人[12]丁文雅,不善于军[13],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14]将[15]天子命以总戎节[16],令于军,军由是戢[17]。郑厚张之德甚[18],因饰馔以命张[19],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20],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21],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馀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22]。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23]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24],不加新饰,垂鬟接黛[25],双脸销红[26]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27]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28]。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29]。”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30]。婢果惊沮[31],腆然[32]而奔。张生悔之。翼日[33],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余始自孩提[34],性不苟合。或时纨绮闲居[35],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36]。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37]。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38],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39],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40]矣。尔其谓我何[41]?”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42]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43],往往沉吟章句[44],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45],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46]《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47]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48]之夕,张因梯[49]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上,因惊之[50]。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绐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51]。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52]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53]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54]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55],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于婢仆[56],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57],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毋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数夕,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58]。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59]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60]。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61]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62],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63]诗三十韵[64],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之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再夕,不复可见,而张生遂西下。数月,复游于蒲,会于崔氏者又累月。崔氏甚工刀札[65],善属文。求索再三,终不可见。往往张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览。大略崔之出入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异时[66]独夜操琴,愁弄凄恻。张窃听之。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张生俄以文调及期[67],又当西去。当去之夕,不复自言其情,愁叹于崔氏之侧。崔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68]?然而君既不怿,无以奉宁[69]。君常谓我善鼓琴,向时羞颜,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诚[70]。”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71],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复知其是曲也。左右皆歔欷[72]。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郑所,遂不复至。明旦而张行。明年,文战不胜,张遂止于京。因赠书于崔,以广其意[73]。崔氏缄报之词,粗载于此,曰:“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74]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虽荷殊恩,谁复为容[75]?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76]。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感咽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一昨拜辞,倏逾旧岁。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77]。鄙薄之志,无以奉酬。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78]。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儿女之心,不能自固[79]。君子有援琴之挑[80],鄙人无投梭之拒[81]。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岂期[82]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83],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如或达士略情[84],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85]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86],因风委露,犹托清尘[87]。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88]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兼乱丝一[89]、文竹茶碾子[90]一枚。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91]。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张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所善[92]杨巨源[93]好属词,因为赋《崔娘》诗一绝[94]云:“清润潘郎[95]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96]一纸书。”河南[97]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诗曰:“微月透帘栊,莹光度碧空[98]。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99]。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100]。罗绡垂薄雾,环珮响轻风[101]。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102]。更深人悄悄[103],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104]。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105]。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106]。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107]。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108],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109],登床抱绮丛[110]。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111]。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112],肤润玉肌丰。无力慵[113]移腕,多娇爱敛躬[114]。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115]。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慢脸[116]含愁态,芳词誓素衷[117]。赠环明运合[118],留结[119]表心同。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120]。华光犹苒苒,旭日渐曈曈[121]。乘鹜还归洛[122],吹箫亦上嵩[123]。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124]。幂幂[125]临塘草,飘飘思渚蓬[126]。素琴鸣怨鹤[127],清汉望归鸿[128]。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129]无处所,萧史在楼中[130]。”张之友闻之者,莫不耸异之,然而张志亦绝矣。稹特与张厚,因征其词[131]。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132]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133],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134],据百万之国[135],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136]。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于时坐者皆为深叹。后岁余,崔已委身[137]于人,张亦有所娶。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138]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139]。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自是,绝不复知矣。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予尝于朋会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为,为之者不惑。贞元岁九月,执事李公垂[140]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141]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 * *

[1] 作者元稹,字微之,唐河南人。宪宗时举制科对策第一,历任中书舍人、承旨学士、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等官职。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对当时诗坛影响很大。著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文中的张生,一般认为,实际就是元稹自己的化身。

莺莺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为了追求爱情,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尤其她以贵族少女的身份,竟夜半主动地向张生表示爱情,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然而在某些地方,她却表现得软弱无力。最初和张生相恋,她动摇不定,顾虑重重;后来张生遗弃了她,她也自以为私相结合“不合法”,“有自献之羞”。她不是振振有词地向张生提出责难,而只是一味哀恳,希望他能够始终成全。只有怨,没有恨,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

张生最初极力追求她,后来又随便加以遗弃,而且把“尤物”、“妖孽”一类字眼加在她身上,想借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减轻自己的罪过。这种行为,不仅薄幸残酷,而且卑鄙无耻。这正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本质。作者称张生为“善补过者”,实际却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在唐人传奇中,这是一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它:“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见《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后世演为杂剧传奇的甚多,而以金人董解元《弦索西厢》、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为最著。

[2] 性温茂:性格温和而富于感情。

[3] “内秉坚孤”二句:骨子里意志坚强,脾气孤僻,凡是不合于礼的事情,他都不予采纳,不能打动他。

[4] “汹汹拳拳”二句:“汹汹拳拳”,形容吵闹起哄,无了无休的样子。“若将不及”,好像来不及表现自己,处处争先恐后。

[5] 容顺:表面随和敷衍着。

[6] 登徒子:战国时,楚人宋玉曾作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说登徒子的妻子貌丑,登徒子却很喜欢她,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后来就以“登徒子”为好色者的代称。

[7] 蒲:蒲州。参看前《古岳渎经》篇“河东”注。

[8] 张出于郑:张生的母亲也是郑家的女儿。

[9] 绪其亲:论起亲戚来。

[10] 异派之从母:另一支派的姨母。

[11] 浑瑊(zhēn):唐将,西域铁勒九姓的浑部人。肃宗时屡立战功,做到兵马副元帅。后来死在绛州节度使任内。

[12] 中人:这里指监军的大宦官。唐代开元以后,以宦官监督军队,有很大权力。

[13] 不善于军:不会带兵,和军队感情不好。

[14] 杜确:当时继浑瑊之后,任河中尹兼绛州观察使的官员。

[15] 将(jiāng):秉奉。

[16] 总戎节:主持军务。

[17] 军由是戢(jí):军队从此就安定下来。

[18] 厚张之德甚: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

[19] 饰馔以命张:整顿酒菜来款待张生。

[20] 孤嫠(lí)未亡:“孤”,孤独。“嫠”,守寡。“未亡”,未亡人,古时寡妇的自称,意思是丈夫已死,自己也不应该再活下去,不过仅仅还没有死罢了。这种称呼,是封建社会里夫权意识的反映。“孤嫠未亡”,统指寡妇。

[21] 犹君之生:如同你给他们活的命。

[22] 辞疾:推说有病。

[23] 远嫌:远离以避免嫌疑的意思。封建时代,男女不能随便在一起,有“不杂坐、不同椸(yí)枷(衣架)、不同巾栉、不亲授”等种种烦琐而可笑的礼教规定,见《礼记·曲礼》。据说是为了防范私自结合,所以要隔离以避免嫌疑。

[24] 睟(suì)容:丰润的面孔。

[25] 垂鬟接黛:两鬓垂在眉旁,是少女的发式。“黛”,妇女用来画眉毛的青黑颜色,后来就作为妇女眉毛的代词。

[26] 双脸销红:两颊飞红的样子。“销”,散布的意思。

[27] 抑而见:强迫出见。

[28] 若不胜其体者:身体好像支持不住似的。

[29] “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三句:“今天子甲子岁”,指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七八四年)。“贞元庚辰”,指贞元十六年(公元八〇〇年)。这三句是说:莺莺生于兴元元年七月,到现在贞元十六年,已经十七岁了。

[30] 道其衷:说出自己的心事。

[31] 惊沮(ju):吓坏了。

[32] 腆(tiǎn)然:害羞的样子。

[33] 翼日:第二天。

[34] 孩提:儿童时代。

[35] 纨绮闲居:和妇女们在一起。“纨绮”,用为妇女的代词。

[36] “不为当年”二句:从前所不做的事情(指追求女人),如今到底被迷惑住了。

[37] 不自持:自己不能克制。

[38] 恐不能逾旦暮:恐怕不能过早晚之间,意思是快要因相思而死了。

[39] 纳采问名:古时订婚的手续:“纳采”,用雁为礼物送给女方。“问名”,问女方的姓名,去卜一卜吉凶,以决定婚事能否进行。

[40] 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里的寓言:庄子在路上看见车道里有一条鲫鱼,它叫住庄子,请弄一点水来救活它。庄子答应到吴越去引西江的水来救它。它说:“我只要一点点水就可以活命;等你远道去引西江水来,那只好到卖干鱼的店铺里去找我罢了。”这个故事,比喻远水不能救近火。

[41] 尔其谓我何:你说我该怎么办。

[42] 非语:不合理、不正经的话。

[43] 善属(zhu)文:会作文章。把东西连缀起来叫做“属”;缀字成文,所以称作文章为“属文”。

[44] 沉吟章句:“沉吟”,本是迟疑不决的意思,这里作思考、推敲解释。“沉吟章句”,指研究诗文作法。

[45] 乱之:打动她、勾引她。

[46] 缀:作。

[47] 旬有四日:十四日。“有”,同“又”字。

[48] 望:农历每月的第十五日,就是月圆的日子。

[49] 梯:爬。

[50] “红娘寝于床上”二句:原作“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按前后文均作“张”,或“张生”,未尝单用一“生”字。此处“生”似应作“上”,连上文读。疑形似误刻,据虞本改。

[51] 必谓获济:以为一定会成功。

[52] 数(shu):列举事实来责备。

[53] 不令:不好、不懂事。

[54] 掠乱:乘危要挟。

[55] 寝其词:不说破、不理会。

[56] 寄于婢仆:叫婢仆转告的意思。

[57] 见难:有顾虑。

[58] 觉(jiào)之:唤醒他。

[59] 危坐:端坐、挺身而坐。

[60] 修谨以俟:打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等待着。“修”,修饰。“谨”,恭谨。

[61] 支:同“肢”字。

[62] 荧荧然:微弱光亮的形容词。

[63] 会真:遇见神仙的意思。

[64] 三十韵:作旧诗律体两句一押韵;“三十韵”,就是作诗六十句。

[65] 工刀札:字写得好。“札”,书简。古时没有纸,把字写在竹简上;写错了,就用刀削除,叫做“刀札”。

[66] 异时:有这么一天。

[67] 文调及期:考试的日子到了。

[68] “则没身之誓”三句:“没身”,终身。“终”,结局。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那么,我们所发的终身在一起的盟誓,就会有一个结局,你这一次的离去只是短期的,也就不必恋恋不舍了。

[69] “君既不怿”二句:你既然不高兴,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安慰你的。

[70] 既君此诚:满足你的愿望。

[71] 序:指乐曲的开始部分。

[72] 左右皆歔欷:“歔欷”,原作“欷歔”,似作“歔欷”是,据虞本改。

[73] 以广其意:让她把事情看开一些。

[74] 花胜:古时妇女戴在发髻上、“剪彩为之”的一种装饰品,大约如今日绒花一类的东西。

[75] 谁复为容:打扮了又给哪个看。

[76] 便(pián)安:安静。“便”,也是安的意思。

[77] 眷念无(yì):时刻记挂着的意思。“无”,不厌。

[78] 不忒:不变。

[79] 不能自固:自己无法坚持、掌握不住的意思。

[80] 援琴之挑:汉代司马相如弹琴作歌来挑引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后来卓文君就随他逃走了。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81] 投梭之拒:晋代谢鲲调戏邻家的女儿,邻女用织布的梭投掷他,打掉他两个牙齿。故事见《晋书·谢鲲传》。

[82] 岂期:哪里想到。

[83] 俯遂幽眇:“遂”,成全、使之如愿的意思。“幽眇”,指隐微的心事。“俯遂幽眇”,意思是体贴自己内心的苦衷,因而委屈地成全婚事。

[84] 达士略情:达观的人,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很随便。

[85] 要(yāo)盟:用胁迫手段订的盟约。

[86] 丹诚不泯(min):“丹诚”,赤心,忠诚的心。“不泯”,不灭。

[87] 犹托清尘:“清尘”,对人的敬词。“尘”,指人脚下的尘土。“犹托清尘”,本意是还要在你的身边,但客气的说和你脚下的尘土在一起。以上四句的意思是说:我即便是死了,灵魂也要随着风露而去,跟在你的身旁。

[88] 儿:唐、宋时妇女的自称。

[89] 一(qú):一缕、一绞。“兼乱丝一”:“”,原作“绚”。按“”为丝字之意,据虞本改。

[90] 文竹茶碾(niǎn)子:竹制的茶磨。“文竹”,刻有花纹的竹子。又湖南新化县出产一种竹子,也叫文竹。“茶碾子”,古时一种内圆外方、有槽有轮的碾茶叶的器具,也称茶磨,通常为银、铁或木制。

[91] 强(qiǎng)饭为嘉:努力加餐,多吃一点的好。

[92] 所善:指交好的朋友。

[93] 杨巨源:唐蒲州人,曾任国子司业。

[94] 绝:指绝句。旧诗体的一种,以四句为一首,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

[95] 潘郎:晋代潘安长得很好看,后来就以“潘郎”为美男子的代称。这里指张生。

[96] 萧娘:唐代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这里指崔莺莺。

[97] 河南:唐府名,也称河南郡,府治在今河南洛阳市。

[98] “微月”二句:“栊”,窗户。“碧空”,青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微弱的月光,穿过窗帘照入室内,天空也因有月光而发白色。

[99] “遥天”二句:“葱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月光之下,远看天色模糊,地下的树木,也略显出青翠的颜色。

[100] “龙吹”二句:《埤雅》:“鸾入夜而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风吹庭前之竹,声如龙吟,鸾鸟在井旁桐树上歌唱。想像之词。以上六句,是写夜间景色。

[101] “罗绡”二句:形容莺莺罗衣垂曳,其状有如薄雾;所佩环珮等玉饰,被微风吹动作响。

[102] “绛节”二句:“绛节”,赤节,汉代使节为赤色,这里借指仙人的仪仗。古人以西方属金,“金母”就是西王母。这里以金母指莺莺,玉童指张生,把他们比作天上的神仙。

[103] 悄悄:形容寂静。

[104] “珠莹”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绣鞋上嵌有珠玉一类的饰物,光彩耀目,鞋上并绣有暗藏龙形的花纹。

[105] “瑶钗”二句:“瑶钗”,玉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行走时头上形如彩凤的玉钗颤动着;所着的罗帔,五彩缤纷,有如虹霓一样。

[106] “言自”二句:“瑶华浦”和“碧玉宫”,都是仙人居处,用以指莺莺和张生的住所,说莺莺将由自己那里到张生处去。

[107] “因游”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张生游蒲,无意间获得和莺莺相恋的机遇。“洛城”,借指。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说:他家东邻有女最美,常登墙头望他,想和他往来,已经有三年了,他始终不肯理睬。这里却借指莺莺和张生的两情相许。以上十四句,是写莺莺的装饰和到张生处的情形。

[108] 低鬟蝉影动:古时少女把发髻梳得细致精巧,像蝉的翅膀一样,称为“蝉鬓”,据说始于三国魏时。《古今注》:“魏文帝(曹丕)宫人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然。”“低鬟蝉影动”,指低头时如蝉翼般的发髻在颤动着。

[109] 花雪:指如花之艳,如雪之白。

[110] 绮丛:指丝绸一类的被子。

[111] 笼:笼罩,引申作聚在一起解释。

[112] 气清兰蕊馥:犹如说吹气如兰。“馥”,香气。

[113] 慵:懒。

[114] 敛躬:弯着身子,缩在一起。

[115] 五夜穷:“五夜”,五更。“五夜穷”,五更已尽。

[116] 慢脸:懒洋洋的脸色。

[117] 芳词誓素衷:盟誓时说出内心的话。

[118] 赠环明运合:“环”,就是上文所说的玉环。赠环所以表明、象征把两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环取其始终不绝”、“如环不解”的意思。

[119] 结:同心结,见前《霍小玉传》篇“同心结”注。

[120] “啼粉”二句:夜间对镜重行整妆,由于即将离别的伤感,以致脸上的脂粉,随着泪痕流下。在昏暗的灯下,听得远处虫声唧唧,更外增加凄清之感。以上十句,是写莺莺和张生将离别时的情况。

[121] “华光”二句:“华”,铅华,脂粉。“华光”,涂脂抹粉后显出的光彩。“苒苒”,本指草盛,这里是借用。“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曈曈”,渐渐发亮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莺莺经重新整妆之后,依然容光焕发,这时已经天明日出了。

[122] 乘鹜还归洛:“洛”,指洛水。这里是把莺莺离开张生比作洛妃的归去。洛妃,见前《霍小玉传》篇“巫山、洛浦”注。洛妃是回到洛水去,鹜为游禽,所以说“乘鹜”。又鹜也可以作小舟解释,古人称小舟为“鹜舲”。

[123] 吹箫亦上嵩:借用王子乔的故事来比喻张生之去。王子乔,名晋,周灵王太子。据说他好吹笙,曾入嵩山修炼,后在缑氏山乘白鹤仙去。见《列仙传》。

[124] “衣香”二句:写莺莺去后张生的感受,即上文“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的意思。

[125] 幂(mì)幂:形容草遮满了的样子。

[126] 渚蓬:小洲上的蓬草,是茎高尺余的菊科草本植物,遇风就被拔起飞舞。以上两句是比喻两人虽然互恋,终要分离,正如塘畔蓬草纵然长得很茂盛,结果还是要被风吹四散一样。

[127] 素琴鸣怨鹤:“怨鹤”,指《别鹤操》,琴曲名。古时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将为他别娶,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夜里起来倚户悲泣,牧子伤感而作此曲。见《古今注》。这里借用这一典故,指离别后琴中弹出哀怨的调子。

[128] 清汉望归鸿:“清汉”,指银河。“清汉望归鸿”,仰望天上,盼鸿雁之归来。“鸿”,雁之大者。这句是盼望接到信息的意思,也可引申作盼望人的归来解释。古时以鸿雁为传送书信者的代称。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囚在北海,却假告汉朝,说他已经死了。昭帝时,派使者到匈奴去,由于有人通了消息,知道真实情况,就故意对单(chán)于(匈奴君长之称)说:昭帝在上林中射得一雁,足上系有帛书,说苏武在某泽中。单于惊谢,后来就放苏武回国。

[129] 行云:巫山神女的故事,见前《霍小玉传》篇“巫山、洛浦”注。

[130] 萧史在楼中:神话传说:萧史,春秋时人,善吹箫。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他每天教弄玉吹箫学凤鸣,后来果然有凤凰飞来,秦穆公就为他们盖了一座凤台。最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仙去。见《列仙传》。以上两句的意思是说:两人相别,欢会无期,张生惟有一人孤处而已。

[131] 征其词:问他有什么可说的。

[132] 妖:祸害的意思。

[133] 螭(chi):旧说一种像龙而无角的动物。

[134] 殷之辛,周之幽:指殷纣王(名受辛)和周幽王。纣王宠爱妲己,幽王宠爱褒姒,后来都亡了国。古代帝王荒淫无道,历史家往往把责任推在女人身上,认为是“祸水”,这是不公平的。

[135] 据百万之国:拥有百万户口的国家。

[136] 僇(lù)笑:耻笑。

[137] 委身:出嫁。

[138] 外兄:表兄。

[139] “弃置今何道”二句:你已经遗弃我了,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从前是你自己要来亲近、追求我的。

[140] 执事李公垂:“执事”,本是供使令的人,这里指友人。“李公垂”,即唐诗人李绅,公垂是他的字,曾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官职。他和元稹、白居易等友谊很深,时相唱和。

[141] 卓然:形容高超特殊的样子。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