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二、业余时间的利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我觉得社会上,包括教育家,对于未来和现在从业员的业余消遣,未免太轻忽了。学校里的课程90%,甚至99%,都是教人治学。治学之目的,虽也有所谓为学问而学问的,但毕竟以致用为主;所以实际上学校课程几乎全部教人以从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家招致其从业员也多以知识技能为选择的标准,因为他们认为知识技能是服务的必要条件,就不免侧重知识技能方面,而很少注意到其他方面。间有兼顾其他方面的,不外关于性行和健康;但性行不是一时所能发觉和证明,健康亦可随时因其他关系而有大大的变更,专就一时的观察是靠不住的。

谁都知道三八制度是现代职业之共同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和八小时睡眠。这三个八小时的利用,只有睡眠的8小时,用不着什么教育和注意,除了特殊情形之外,生理上自然而然地会使大多数人都走人正轨。工作8小时所需要的准备,因世人特别注重,几乎占了学校的全部课程和一般教育家的全部精神,同时也占据了一般学生全部修学时期。但是休息的8小时,应有什么的准备,应预为一般学生加以什么训练?我敢断言,一般教育家还没有深切的注意,而一般企业家更没有想到这问题。此或因他们以为既是休息的时间,还是听各人自由处置,既无需特别训练,也用不着干涉其自由:这却是大大的错误。

我以为休息的8小时利用不当,不仅要影响8小时的工作,而且会妨碍8小时的睡眠。这事实未经揭出虽很少人注意,而一经道破,却无人会否认的。我们试想,一个从事职业的人如果在他的8小时工作以前或以后作了许多不正当的消遣,使他的身体精神经过不正当的兴奋后感觉到异常的疲劳和颓丧,虽然到了应该工作的时间,不能不勉强工作,可是疲劳颓丧之余,其工作效率是否够得上正常,这是人人可以意识到的。况且睡眠的时间,各人可以自由处置,不像工作时间具有强制性;因此不正当的消遣时间加长,睡眠的时间便不免随而缩短,而睡眠时间不足,自必影响健康,健康受了妨害,工作能力自亦随而低落。凡此种种,互为因果;休息的8小时处置不当,势必使其他16小时都受了不良的影响。这还是单纯关系精神身体方面;此外还有物质方面,性行方面,往往也因休息的8小时处置不当,而连带恶化;因为不良的消遣往往耗费金钱,耗费之结果,间接上不免影响到性行,这也是人人知道的。

至从另一方面观察,如果休息的8小时利用得当.工作和睡眠中间的时间做了有益于身体精神的消遣,则身体强健,精神愉快,工作时效率增加,睡眠时梦寐安适,也就是当然的结果。而且消遣得当,学识将随而增进,金钱也可免耗费,这还是间接上的收获罢。

现在谈谈什么是正当的消遣,换句话说,怎样才可以美满地利用业余的时间。这事说来本很简单,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读书、欣赏艺术和体育三项,是业余的好消遣。不过实行起来却没有像说来这般容易。读书首先要养成兴趣,兴趣的养成是要一开首便没有走错路。本来读书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性,任何人之喜欢读书正如喜欢看电影和魔术一般;可惜在开始读书的时候,许多教员所采行的方法不免错误,以致许多学生把看电影和魔术一般的乐事,视同强迫履行的一种义务,并且还有视为苦事的。经过了许多年的习惯,渐渐成为歪曲的天性。因此,一出校门,恢复了自由,便多放弃他们所认为强迫的义务;或是不愿再做苦事。这的确是教育上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说来话长,只得搁下。我对此,现在只能说一句话,就是对于一般从业员能鼓励其利用余暇读书当然是最好不过之事。至于欣赏艺术,当然是很好的消遣。艺术中如优美的音乐绘画等,可以陶冶性情,超脱现实,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生活。不过艺术的涵义太广,许多不正当的娱乐,或是不适于严谨生活的娱乐,都可以在艺术的掩护下而流行。因此,我以为欣赏艺术一项,实有慎重取舍之必要。最后谈到体育一项,我认为这不仅是最易实行,最无流弊,而且对于读书和欣赏艺术都有补助。

向来教育家将德育智育体育三事并重;但照我看来,德育智育未必有补于体育,而体育却可以辅助德育智育。一个研究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不是精神疲乏,便是疾病频仍,虽有研究的宏愿,却无研究的精力。即或热心毅力过人,多病之身仍能研究有得;但是未老先衰,或是中年去世,在个人和国家都不免是重大的损失。因为一个人的学问成功,至早要到30岁以上;如果40左右便作古人,则他的学问可以贡献于社会的时期,不过10年上下,殊为短促。反之,如果这个人能够活到80岁,而到了高年,身体仍然强健,那就他的学问不仅愈老愈有进步,而且可以贡献于社会的时期多至四五十年,一个学者仿佛成为四五个学者。然而要使身体强健克享高年的方法,实有赖于体育;因此,体育的效用无疑地有补于智育了。但说到体育足以辅助德育,一般人或者不甚注意。其实身体强健的人,精神大都愉快而乐观,愉快则对人多能同情,乐观则对事多能积极;同情为社会调协之因,积极为社会进步之源,凡有利于社会者实为最上之道德。反之,身体衰弱而多病的人,精神大都忧郁而悲观,忧郁则对人多感不满,悲观则遇事多感消极;不满为社会冲突之因,悲观为社会衰弱之源,凡有害或无益于社会者,自有违道德之原则。以上所举之例,固然例外不少,但大致总很正确。

体育既是如此重要,于是不得不讨论体育的实际和内容了。或者以为我国各级学校都有体育一科,似乎已尽其能事;但就实际观之,中等以下学校之体育既多重形式,专科以上学校更等于虚设;而校中的自由体育运动往往侧重锦标式,而其内容与设施,亦多未能普遍化;于是体育的兴趣与习惯不易养成,一经脱离学校,对体育放弃之速辄较书本尤甚。且书本的效力还及于在校的全时期;体育的效力往往在留校的一部分时期业已丧失,更不必说离校以后了。我以为要使体育发生大效,第一当以习劳耐苦养成像野蛮人一般的身体为目的,第二当以设备简单随时随地人人都能习行为方法。我常常提倡一个人的头脑要文明,他的身体却千万不要文明,而要野蛮。人类有一件矛盾的事,就是原始社会的人多利用手足和体力,身体异常强健,更能习劳耐苦;可惜脑力不能多所利用,故成就甚少。但是文化愈进步,则脑力之利用虽较充分,而身体因享用较优,未能习劳耐苦,抵抗疾病之力也较薄弱;因此,纵能有很好的成就,却为体力疾病和寿命所限制,而不能有充分的成就。如果处在一个奋斗的大时代,物质的条件艰苦异常,一方面为适应特殊的环境,他方面为加速与扩大其成就,人人都应该在一个文明人的头脑之下,配合一个野蛮人的身体才好。如果我们提倡和设施体育是以此为目的,则体育的效果定可以遍及于人人的一生了。至以方法而论,则与其注重团体的训练,毋宁注重各个人的训练;与其注重器械的训练,毋宁注重徒手的训练。这样一来,人人没有向隅,时时都能举行,久而久之,便养成牢不可破的习惯了。

我们试想,一个时时切实习行体育运动的人,能习劳、能耐苦,身体强健、精神饱满、思想积极,当他每日职业上的工作完毕以后或开始以前,或在休假的时日,做了他照例的体育运动以外,如有余力,是否能自动地读些有用的书,以满足天赋的好奇性;又如有较多的余暇是否能利用两足.步行百数十里,鉴赏自然界富有艺术性的奇观。照这样想起来,体育不仅足以辅助德育和智育,而且对于业余消遣的其他两种方法,就是读书和欣赏艺术,也有极重大的关系了。

最后我敢大胆地肯定,一个最能利用业余时间的人,也就是最可能的成功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