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为“青年讲座”播讲
我目前所写识字问题一文,曾就种种研究,说明我国一般人需要认识的字,为数比诸美英两国一般人需要认识的字,只有减少,不会加多。但是他们在识字上没有发生多大问题者,在我国却往往视为一个难题;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许多人说,英文是拼音文字,对于拼音法经过短期的训练后,便没有一个生字不能读,这不是我国文字办得到的。不错,拼音字对于读音确甚便利,但是英文的读音往往不循正轨。每一个母音的字母都有几种读法;子音的字母又往往不发音;而两个母音或两个子音连缀起来,读法也各有差别,其最显而易见者,如church与monarch两字末尾ch两子音的合体、读法大异,为协助读者,使其读音不致有误,须在字母之上分别附加符号,或按全字之正当读法,用附有符号的英文字母或万国音标另行注意。但是除字典中每单字附有这些符号和注音外,一般书本的文字不可能附加符号和注音,于是读英文书报的人遇到向来未认识的字,如果随意按照字母拼音,难免错误百出。至关于字义方间,如已知道字根的意义,可从接头语、接尾语及一般文法的变化略知其大意;但如字根的意义尚未认识,则全字的意义也就无从武断。假如明白了字根的意义和接头、接尾与文法上的变化,似乎可以一望而知全字的意义了;然而英文字往往因应用的习惯,有使其原意转变颇大之可能。因此,如果要就字音字义认识得正确,那就对于任何生字非翻阅字典不可。盖惟有字典才能有正确的注音与正确的释义也。
至于我国文字的困难,一般人多归咎于其为非拼音文字,不能如英文字之容易读音。实则汉字纵非可以拼音者,然如“桐”、"筒”、“铜”、“简”等都读“同”声,这些字都由两字构成,一字表示字形,一字表示声:称为形声字。我国文字原始多是象形的,故字形往往可以代表字义。因此,形声字便是音义并显的字。汉代许慎所编纂的《说文解字》,共收9353字,分为6种的构造,名为六书,就是:(一)指事,(二)象形,(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其中指事占125字,象形占364字,会意占1167字,形声占7697字,转注占7字,假借占115字。形声字占全体82%;但还有指事兼形声者6字,象形兼形声者5字,象形会意兼形声者12字,会意兼形声者337字,连同单纯的形声字合计为8057字,实占全体86%有奇。这些字都可以一望而知其意义的大概。例如上述“桐”字之音为“同”,义为一种树木;"筒”字之音为“同”,义为一种竹制品;“铜”字之音为“同”,义为一种金属;“瑟”,字之音为“同”,义为一种人行道。但是形声字之含有声母者,不能完全读如其声母。例如“洞”字便不能读作“同”。盖其声已有转变,事实上和拼音的英文不能全照字母拼读一般。
至于形声字的意义,只要认识其所含表示意义的单体字,如“木”、“金”、“竹”、“行”、“水”、“系”等,便不难知其意义的大概,但也只是大概,而未必是正确的意义。不过像这样可以望文生义的例子,在英文中不见得比中文更便利。纵然接头语、接尾语和文法变化等在中文还没有,不过中文也有其便利处,就是英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相互变易须经过文法的变化而就原字增减某些字母者,在中文都用不着这样麻烦,而可以同一字分别用做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只随其插入词句中的地位而异。
就上述情形比较一下,拼音的英文固未必能全按字母而读音;非拼音的中文,百分之八九十也未尝不可由形声字的声母而得其大概的读音;两者之难易殆不相上下。至以字义而论,英文固可藉字根、接头语、接尾语与文法变化而推定若干生字的大概意义;中文亦可就形声字的义母而知粗疏的意义;两者之难易殆不相上下。然而在教育和自修上,中文与英文确仍不免有难易的区别。其故又安在?
我以为识字括有三个条件:一是读音正确;二是释义正确;三是了解字与字联合成词所产生的特殊意义。要达成这三条件,无论在英文或中文,都要检查字典或词典,于是检查字典或词典之难易,便成为识字之难易的真正关键。
在使用字母的文字如英文者,只要按着二十几个字母的顺序,向字典一查便得,既绝对没有查不到,也不致多费时间。因此,读英文的人只要认识了字母及字母的顺序,什么难字、生字都没有找不到的。只要通晓注音的符号和方法,便可以把字音读得正确。只要懂得各该字所附的注解,便可明白该字的意义。由于检查字典、词典这般容易,无怪乎读书者一遇生字,无不立时检查,检查之后,便可以对这个生字的音义和与他字联合成词的特殊意义彻底认识。
但我国检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却大大不同了。我国字典、词典中的字与词向来按照两种方法排列:一是按字音;二是按字形。按字音排列的为历代的韵书,如广韵、集韵等,以及现在的国音字典等。但此种字典必须懂得字音者方能检查,而在不识字音要查字典而获知正确的读音者,便无办法。即使在巳识字音的人要检查字义或其他者,也因我国文字是单音的,同音之字为数极多,检到适当之音,还须费了不少的时间才能检得所欲检的字。其困难可以想见。
按字形排列的便是《康熙字典》及近出的各种字典、词典。其法系将所有的文字分为214部,部的名称为部首。部首在每一字中并无一定的地位,既非全在左方,也非全在上部;例如“滕”字属于“水”部,部首既不在左,也不在上;“夜”字属于“夕”部,部首既不在上,亦不在左;“分”字属“刀”部,.取下而不取上;“公”字属“八”部,取上而不取下;“亭”字属•”部,取其上;“高”字属“高”部,取其整体;“闺”字属“门”部,取其外;“问”
字属“口”部,取其内;此外如“年”字属“干”部,“危”字属届"|1”部,“求”字属“水”部,“承”字属“手”部,"羯”字属“草”部,简直更无从捉摸。其原因是部首之归属系以字义为主,纵然也有不少的例外……现在姑置其例外不论。须检查字典的人多半是不认识各该字的意义,才去检查的,现在却要先知字义,才能查字典,都岂不是先后倒置吗?由上述的例子推论,则检字者如对部首的认定有误,便不得不就其字可能构成之其他部首再检三检,方能检得,费事费时自不待言。纵幸而对于部首的认定不错,然部首多至214,断不能像二十六字母的次序分明,容易记忆,故认定部首之后,仍须按其笔数多少,从部首表中找得该部首的顺序,这又是一种转折,不若字母之直接。此外还有第三种困难,便是像《康熙字典》所收的四万余字,分配于214部,平均每部不下200字,其最大的部当然十倍于平均数,例如草部容有1956字,水部1645字,手部1332字,口部1246字,故分部之后,不能不再分笔画。
然而较大的部中,同笔数的字也往往在百个以上,即如草部八画共205字,九画共204字,要想在二百字中检到所欲检的字,也就不容易了。
由于旧日检查字典、词典之困难有如上述,于是我国读书自修之人,往往怠于检查字典,致对于字音字义,以及字与字联用的特殊意义,辄不免有误。其富于耐性,不避烦难,务从字典、词典检得所欲检之字与词者,势必因检字之迟缓,而牺牲了不少的时间,以至读书时费力多而成就少。所谓中英文识字难易之分便在此点。欲消除识字的困难,惟有采取简易便捷的检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