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广语丝

第十四 论拨乱反正应该先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从前“四人帮”们污蔑十七年的文艺,说有一条黑线专了政。如今精英们又把这十七年延长了一倍多,说一九八四年底以前,也就是提出抽象的创作自由的口号以前,有一条线性思维定式专了政。恕我杜撰,和前面的黑线专政相辉映,这个专政应该叫做线性专政。我不知道线性专政这顶帽子有多高,它的罪名有多大,可是我总觉着,它无非就是僵化、教条、保守之类,决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间,中国文艺界进行过一次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彻底摧毁了黑线专政论。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四次文代大会提出了纲领性的《祝辞》。咱们迎来了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指引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了文艺空前繁荣的大发展的局面。对黑线专政论的这个拨乱反正,真是好得很。那么,现在对线性专政论是不是也要来一个拨乱反正呢?我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应该优先进行。因为黑线专政论只包括了十七年,而线性专政论却包括了全国解放以来的十七年,也包括了一九八四年底以前(一九四九—一九八四)的三十五年,还包括了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四十二年,甚至包括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六十五年,关系特别重大。

根据线性专政论,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文艺上的是非,几乎被完全颠倒了。简略地说: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辩证唯物论被说成是机械反映论,唯物史观被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唯心论、主体论、内宇宙论挂了帅,升了帐,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艺术观、价值观都弄得阴差阳错,黑白混淆。在创作思想方面,据说只有毛泽东一个人用脑子思索,因此就要提倡抽象的创作自由,同时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悲观主义、泛性论、反历史、反传统、反理性等等奇谈怪论盛行一时;自我表现被说成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于是,距离论、淡化论、无主题论、非功利论等歪理邪说也乘机泛滥,使文艺和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都严重地脱离开来。在文艺批评方面,认识现实、反映现实、改造现实的功能已被放弃,文艺的社会效果无人过问,群众的要求无法传达,作家的思想艺术水平无从提高;有些先生们就凭着主体要求,大言不惭地替天行道,并且封官许愿,发号施令。——谁当天才,谁当大师;谁领风骚三五旬,谁领风骚三五天。在文艺教学方面,也实行全盘西化,全方位开放,绝口不提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甚至在上课时引证马克思的学说,也只使用西方某学者的称呼。在文艺研究方面,越是荒谬的,越是反动的,越是带着资产阶级的偏见和仇恨的东西,就越受欢迎,越受注意,越是吃香。最近,有人要改写各方面的历史,其中也包括文学史。据说梁实秋、沈从文已经有人在翻案。又据说有人声称周作人一个人应该占有中国新文学史的一半。这样看来,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历史被颠倒了,咱们没有什么奇特的感觉。一个人如果被颠倒了,那就是头冲下,脚冲上,用两只手走路。一个杂技演员可能有这种本领。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毕竟是非常困难,也非常不舒服的。——所以一个人还是拨乱反正,重新用双脚在大地上站立起来为好。保不定也有人会觉着既然已经倒立了那么几年,境况也过得去,不想重新站立起来。这样的人虽然有,但我想不会很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恐怕还是让拨乱反正先行为妙。

一九八九年九月八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