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广语丝

第六 创作自由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三十年代初期,我在广州组织了“普罗作家同盟”,出版《广州文艺》周刊。那时候创作是没有自由的。“普罗作家同盟”活动的结果,是龚明同志被捕入狱,最后不幸牺牲。

一九三三年我到上海参加了“左联”的工作。那时候创作仍然是没有自由的。我的作品经常被检查官扣留不放,或者被检查官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想自己印刷出版,首先是没有印刷费,其次是一出版就被禁止、没收。你想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人民大众那里去,真是比登天还难。

后来,到了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情况算是好了一些。也仅仅是一些:暴露日本帝国主义可以,但是暴露国民党就不行;描写军人杀敌可以,但是描写人民武装抗日就不行;描写人民爱国可以,但是描写人民要求改善生活就不行。

到了一九四一年,我到达延安以后,才第一次真正得到了创作自由。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作家可以描写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也可以描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种种丑恶罪行;在艺术上,作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写什么、怎样写、写了给谁看。作家没有了苦闷、忧虑、愤懑和恐惧,感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到了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全国人民都站了起来,翻身当了主人。理所当然,全国的作家、艺术家都同时得到了解放,得到了思想上、政治上、艺术上的充分自由。

令人惊奇的,是有一些作家和艺术家,没有感觉到这种自由。一直到三十六年以后,即一九八五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也就是某人大肆鼓吹没有任何前提的“创作自由”的口号以后,才获得了这种自由,并且得到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如果作家、艺术家在一九四九年就得到了自由,那么,一九八五年又一次得到了自由。这样,得了一次自由以后,又得了另外一次自由,岂不是重床叠架,得了双重自由了么?有什么必要呢?

也许是两次自由的性质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自由。又或许是,获得自由的人有迟有早,一九四九年虽然大部分人获得了自由,但是,仍有少数人到一九八五年,也就是在三十六年以后,才获得了自由。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很值得作一番考证。

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九八五年的自由是否定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了反对精神污染的自由。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又有一种看法认为,以前的创作自由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一九八五年的创作自由,是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的。这是它的又一个特点。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九四九年大多数作家、艺术家得到了自由,但是有少数人没有得到自由;到了一九八五年,少数人得到了自由,但是大多数的作家、艺术家却失去了自由,弄得惶惶不可终日。更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九四九年的自由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自由;一九八五年的自由,是资本主义的,所谓西方自由世界的自由,是西方资本主义学说、思想、制度、风俗、习惯、趣味、爱好和种种生活方式的自由……

凡此种种,都是颇堪玩味,也值得花一番功夫去考证的。我想,还是留给大家去“开动脑筋”吧。

一九八九年抗战五十二周年纪念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