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七章 陆桴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陆世仪,字道威,号桴亭,江苏太仓人。刘蕺山讲学,桴亭尝往听讲。明亡,遂隐居不出。久之,始应诸生之请,讲学东林。已讲于昆陵,复归讲里中。当事者屡欲荐之,力辞免。桴亭少尝从事于养生之说,有所得矣,既而翻然悟,乃亟弃之。始虽事蕺山,而后归宿于程朱。著《思辨录》,凡十四类:前集曰小学,曰大学,曰立志,曰居敬,曰格致,曰诚正,曰修齐,曰治平;后集曰天道,曰人道,曰诸儒,曰异学,曰经子,曰史籍。自象纬律历,以至礼乐兵刑政事之大,及历代儒先异同得失,旁及异端,莫不穷究其所以然。立论一归醇正,陆稼书序而刻之。

清初恪守程朱家法者,当时推“二陆”,即桴亭与陆稼书也。桴亭教人,先小学后大学,以立志居敬为本,以圣经八条目为程,主敦守礼法,讲明实用,然后渐进于天人之微,旁及百家之言。其先后次序,悉朱子遗法也。[1]其论《太极图说》,颇有发前人未言者。略录数条如下:

周子作《太极图》,发挥天地万物之理。“太极”二字,原本《系辞》,不过祖述孔子之旧。至于主静立人极,“人极”二字,则自周子开辟出来,后半“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一段,都是说人极。人极与太极句句相对,则知人身与天地处处相合,绝非矫揉造作。故人能践形即能尽性,能尽性即能达天。天与人总是一理,此是周子独得处。[2]

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主静”二字,是立人极之本,中正仁义,又是主静之实落处。此总是圣人尽性功[3]夫。[4]

中正仁义而主静,周子立言应[5]甚周匝。然主静之下,又自注曰“无欲故静”。无欲者,无人欲也,无人欲则纯乎天理矣。是周子以天理为静,以[6]人欲为动。主静者,主乎天理也,主乎天理,则静固静,动亦静矣,岂有偏静之弊乎?[7]

《太极图说》[8]:“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形生质也,神发气也,有形生神,发而五性具,是有气质而后有性也。不落气质,不可谓之性,一言性,便属气质。[9]

桴亭又因此以论性,谓“论性[10]离不得气质。一离气质,便要离天地,盖天地亦气质也。一离天地,则于阴阳外别寻太极,于阴阳别寻太极,则太极不落于空虚,即同于一物。”[11]又谓“诸儒谓孟子道性善,只是就天命上说,未落气质。”[12]然独“孟子人无有不善之言,是[13]就人有生以后看,即下愚浊恶,亦无有不性善者。盖孟子论善,只就四端发见[14]言。因其四端,即知其有仁义礼智,人人有四端,即人人有[15]性善也,不必说到浑然至善,未尝有恶,然后谓之性善。”[16]此类并有深湛之思,而确然自有所见。其论性尤与罗整庵、杨晋庵相出入也。

* * *

[1] 按:如上陆世仪生平,参见《儒林一》:《清史稿》第四十三册第13117—13119页;《陆桴亭先生事略》:《国朝先正事略》下册第819—822页。

[2]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3页。

[3] “功”,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3页作“工”。

[4]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3页。

[5] “应”,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3页无“应”。

[6] “以”,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4页无“以”。

[7]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3—234页。

[8] “《太极图说》”,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1页作“周子《太极图说》曰”。

[9]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1页。

[10] 《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2页此处有“断”,诸本皆无“断”。

[11]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2—243页。

[12]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9页。

[13] “是”,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0页作“只”。

[14] 《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0页此处有“处”。诸本皆无“处”。

[15] “有”,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40页无“有”。

[16] 《人道类》:《四库全书》第724册第239—240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