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六章 陈白沙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卒于孝宗弘治十三年,年七十三。)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白沙里人,又号石斋。弘治初,举于乡,会试中乙榜,入国子监读书。已至崇仁,受学于康斋,归即绝意科举,筑阳春[1]台,静坐其中,不出阈外者数年。成化二年,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见白沙作,惊曰:“即龟山不如也。”飏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动京师,门人益进。后屡荐不起,有《白沙子集》。[2]

白沙自序为学曰:“仆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学,其于古圣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既无师友指引,日靠书册寻之,忘寐忘食,如是者累年,而卒未有得。所谓未得,谓吾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3]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于是涣然自信曰:‘做圣之功,其在兹乎!’”[4]其《与贺克恭》书曰:“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5]又曰:“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6]又《与谢元吉》书曰:“人心上容留一物不得,才著一物,则有碍。且如功业要做,固是美事,若心心念念只在功业上,此心便不广大,便是有累之心。是以圣贤之心,廓然若无,感而后应,不感则不应。又不特圣贤如此,人心本体皆一般[7],只要养之以静,便自开大。”[8]《明儒学案》曰:“先生[9]之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此无可疑者也。故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矱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10]而始明,至文成而始大。向使先生[11]与文成不作,则濂洛之精蕴,同之者固推见其至隐,异之者亦疏通其流别,未能如今日也。”[12]盖白沙主静坐,盖将避劳扰会得道理。议者谓白沙类禅,亦以此云。

* * *

[1] “阳春”,诸本皆同《明史》二四第7261页。《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79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80页作“春阳”。

[2] 按:如上陈献章生平,参见《白沙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79—80页;《儒林》:《宋史》二四第7261—7262页。

[3] “若”,诸本皆误作“如”。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1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82页改。

[4] 《白沙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0—81页。

[5] 《白沙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5页。

[6] 同上注。

[7] “人心本体皆一般”,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457册第113页。《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88页作“人心本来体段皆一般”。

[8] 《白沙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5—86页。

[9] “先生”,诸本皆误作“白沙”。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0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81页改。

[10] 同上注。

[11] 同上注。

[12] 《白沙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80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