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宪宗成化二十年,年五十一。)
胡居仁,字叔心,余干人。学者称为敬斋先生。弱冠游吴康斋之门,遂绝意科举。筑室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之外,不干人事。久之,欲出游以广闻见,历浙入金陵,从彭蠡而返。归与乡人娄一斋、罗一峰、张东白设学会。敬斋之学,得力于敬,故其持守可观。严毅清苦,左绳右矩,每日必立课程,详书得失以自考,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明儒学案》曰:敬斋以有主言静中之涵养,尤为学者津梁。然斯言也,即白沙所谓静中养出端倪,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宜其同门冥契。而敬斋必欲议白沙为禅,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盖敬斋近于狷,白沙近于狂,不必以此而疑彼也。[1]按:敬斋、白沙虽同事康斋,同言主静,然得力处自不同。敬斋敬说,原于程朱居敬穷理之绪,而体验入于精微,故以白沙为犹近乎禅。其说持敬之要曰:“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主一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不昧,精明不乱,是敬之效验处。”[2]又论调息非存心之法,曰:“人以朱子《调息箴》为可以存心,此特调气耳。只恭敬安详,便是存心法,岂假调息以存心?以此存心,害道甚矣。”[3]此可知敬斋与白沙静中养出端倪之说,固稍有异趣也。盖康斋亦言静,敬斋之所谓静,但如康斋,而未似白沙也。故曰:“静中有物,[4]只是常有个操持主宰,[5]无空寂昏塞之患。”[6]又曰:“真能主敬,[7]自无杂虑,欲屏思虑者,皆是敬不至也。”[8]又曰:“心常有主,乃静中之动,事得其所,乃动中之静。”[9]并见《居业录》。
* * *
[1] 按:如上胡居仁生平,参见《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29—30页;《儒林》:《明史》二四第7232页。
[2] 《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9页。
[3] 《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6页。
[4] 诸本此处皆有“则”,衍。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1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23页删。
[5] 诸本此处皆有“而”,衍。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1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23页删。
[6] 《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1页。
[7] 诸本此处皆有“则”,衍。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4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七册第27页删。
[8] 《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4页。
[9] 《崇仁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上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