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自幼不妄言动,年十七,读《五经》皆遍,师事马子才、彭宗古,为学远有端绪。永乐戊子,举于乡,后授山西霍州学正。宣德甲寅卒,年五十九。月川初得元人谢应芳《辨惑编》,心悦而好之,故于轮回、祸福、巫觋、风水、时日,世俗通行之说,毅然不为所动。父敬祖,为善于乡,而勤行佛老之善以为善。月川朝夕以圣贤崇正辟邪之论,讽于左右,父亦感悟乐闻。月川条其人伦日用之事,可见之施行者,为《夜行烛》一书,言人处流俗中,如[1]夜行,视此则烛引之于前矣。[2]
月川之学,以力行为主,守之甚确,一事不容假借。然非徒事于外者,盖立基于敬,而体验于无欲,因心功之微,以极事为之著,多可称者。其理气之论,见于《〈太极图说〉辨戾》文,略云:“周子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则阴阳之生,由乎太极之动静。而朱子之解,极明备矣。其曰‘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亦[3]不异焉。又[4]观《语录》,却谓‘太极不自会动静,乘阴阳之动静而动静耳’。遂谓‘理之乘气,犹人之乘马,马之一出一入,而人亦与之一出一入’,以喻气之一动一静,而理亦[5]与之一动一静。若然,则人为死人,而不足以为万物之灵,理为死理,而不足以为万物之原。理何足尚,而人何足贵哉?今使活人骑马,则其出入行止疾徐[6],一由乎人驭之如何尔,活理亦然。不之[7]察者,信此则疑彼矣,信彼则疑此矣,经年累岁,无所折衷[8],故为《辨戾》,以告夫[9]同志君子。”[10]月川之意,盖以理驭气也。其论修养之要曰:“人之所以可与天地参为[11]三才者,惟在此心,非是躯壳中一块血气。”[12]又曰:“事心之学,须在萌上著力。”[13]又曰:“人要为圣贤,须是猛起,如服瞑眩之药,以黜深锢之疾,真是不可悠悠。”[14]又曰:“学者须要识得静字分晓,不是不动便是静,不妄动方是静,故曰无欲而静。到此地位,静固静也,动亦静也。”[15]
* * *
[1] “如”,诸本皆误作“媚”。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0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55页改。
[2] 按:如上曹端生平,参见《儒林》:《明史》二四第7238—7239页;《诸儒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0—1061页。
[3] “亦”,诸本皆同《黄宗羲全集》第八册第361页。《四库全书》第1243册第16页,《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曹端集》第23页作“尤”。
[4] “又”,诸本皆同《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四库全书》第1243册第16页,《曹端集》第23页作“及”。
[5] “亦”,诸本皆无,脱。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补。
[6] “徐”,诸本皆误作“速”。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改。
[7] “之”,诸本皆无,脱。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补。
[8] “经年累岁,无所折衷”,诸本皆无,脱。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补。
[9] “夫”,诸本皆无,脱。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61页补。
[10] 《诸儒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6页。
[11] “为”,诸本皆无,脱。据《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1页,《黄宗羲全集(增订版)》第八册第356页补。
[12] 《诸儒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1页。
[13] 《诸儒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2页。
[14] 同上注。
[15] 《诸儒学案》:《明儒学案(修订本)》下第1062—10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