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三章 贾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贾谊尝从张苍受《左氏春秋》。苍,故秦博士也。谊,洛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乃以贾生为能。文帝说之,一岁之中,超迁至大中大夫,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亦疏之,不用其议,以为长沙王太傅。久之,文帝复征贾生入见,因感问鬼神之事。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然终莫能用。拜为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堕马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岁余亦死,年三十三。先是,贾生以汉兴至文帝二十余年,当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事。诸律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1]《汉书》载其《陈政事疏》,及今所传《新书》,颇具其条理。《汉志·儒家》《贾谊》五十八篇。太史公引贾生《过秦论》,即在今《新书》首篇。《过秦论》推秦所以亡,由不用仁义,亦由儒者之道以论之也。

《新书》五十六篇,视《汉志》所录少二篇。陈振孙谓其非谊本意,(《隋志》《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贾子》九卷。《新唐书》始作贾谊《新书》,亦十卷。)然其中即不无后人附益之语,至其精处,殆非可伪为也。谊所言治安之策,具在《汉书》,今不复论,但论其关于哲学伦理者。

一、道德说 庄周已言道术,而未论道与术之别。贾子《道术篇》曰:“曰[2]:‘数闻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实也。请问道者何谓也?’对曰:‘道者所从[3]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施[4]也;术也者,所从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5]又《六术》曰:“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内外遂[6],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信[7]之行,行和则乐,与乐则六[8],此之谓六行。阴阳天地之动也,不失六行[9],故能合六法;人谨修六行,则亦可以合六法矣。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10]难识,唯先王能审之,凡人弗能自至[11]。是故必待先王之教,乃知所从事。是以先王为天下设教,因人所有,以之为训;道人之情,以之为真。是故内法六法,外体六行,以与《书》《诗》[12]《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谓之六艺。令人缘之以自修,修成则得六行矣。”[13]盖道是总名,若兼其体用,则道是体,道之用是术,体在内,用在外也。体用对举,则体是道,用是德,道在内,德在外也。德之六理,即是一道所生,故六理首道,谓之曰理,仍是在内。由六理而为六法,由六法而外遂为六术,六术即六行。六行之教在六艺,犹子思性道教合一之旨也。

二、性说 性为六理之一,六理首道、德而次之以性,又次之以神、明、命。其论性曰:“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明其润益厚矣。浊而胶相连,在物之中,为物莫生,气皆集焉,故谓之性。性,神气之所会也。性立,则神气晓晓然发而通行于外矣,与外物之感相应,故曰‘润厚而胶谓之性’,‘性生气,通之以晓’。”[14](《道德说》)盖性者,神气初会而未感之名,及其已感,则纯是气,善恶分矣。刘向、荀悦以形神感应论性,实本于此。故贾子论性,近于性三品说。《连语》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以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15]此即上智下愚不移之说,中人可以语上之义矣。

三、《容经》 古者以礼仪并称,仪容所以行礼,盖修身之要也。《周礼》保氏掌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16]贾子书有《容经》,或古礼之遗说,而贾生述之与?《容经》曰:“志有四兴:朝廷之志,渊然清以严;祭祀之志,谕然思以和;军旅之志,怫然愠然精以厉;丧纪之志,漻然然忧以湫[17]。四志形中,四色发外,维如志,色之经也。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丧纪之容,怮然慑然若不还。容经也[18]。视有四则:朝廷之视,端流平衡;祭祀之视,视如有将;军旅之视,固植虎张;丧纪之视,下[19]流垂纲。视经也[20]。言有四术:言敬以固,朝廷之言也[21];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气[22]折声,军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言经也[23]。”[24]盖以色容视言为四经,而志为之主。于是乎有立容:曰经立,曰共立,曰肃立,曰卑立;有坐容:曰经坐,曰共坐,曰肃坐,曰卑坐;又有行容,趋容,跘施之容,跪容,拜容,伏容,坐车之容,立车之容,兵车之容。且申之曰:“若夫立而跛,坐而蹁,体怠懈志,骄傲视,数顾[25],容色不比,动静不以度,妄咳唾,疾言嗟,气不顺,皆禁也。”[26]汉兴,有徐生善为容,殆即此类与?

* * *

[1] 如上贾谊生平,参见《贾谊传》:《汉书》八第2221—2265页。

[2] 诸本此处皆作“问曰”,“问”衍。据《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39页,《新书校注》第302页删。

[3] “从”,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0页。《新书校注》第302页作“道”。

[4] “施”,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0页作“储”,《新书校注》第302页作“诸”。

[5] 《道术》:《新书校注》第302页。

[6] “变流而内外遂”,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作“变流而外遂”。

[7] “信”,诸本同《新书校注》第316页。《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作“圣”。

[8] “行和则乐,与乐则六”,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作“行和则乐与,乐与则六”。

[9] “行”,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作“律”。

[10] “微细”,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作“细微”。

[11] “至”,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作“志”。

[12] “《书》《诗》”,诸本皆误作“《诗》《书》”,倒。据《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41页,《新书校注》第316页乙。

[13] 《六术》:《新书校注》第316页。

[14] 《道德说》:《新书校注》第326页。

[15] 《连语》:《新书校注》第198—199页。

[16] 《地官司徒·保氏》:《周礼注疏》上第352页。

[17] “湫”,诸本皆误作“愀”。据《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改。

[18] “也”,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无“也”。

[19] “下”,诸本皆误作“不”。据《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改。

[20] “也”,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无“也”。

[21] “言敬以固,朝廷之言也”,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作“言敬以朝廷之言也”,《新书校注》第227页作“言敬以和”。

[22] “气”,诸本皆误作“风”。据《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改。

[23] “也”,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7页。《新书校注》第227页无“也”。

[24] 《容经》:《新书校注》第227页。

[25] “若夫”至“数顾”,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695册第428页。《新书校注》第228页作“若夫立而技,坐而蹁,礼怠懈,志骄傲,视数顾”。

[26] 《容经》:《新书校注》第228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