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以郦食其、陆贾、朱建、刘敬、叔孙通《列传》,合在一篇。郦生固自命儒,叔孙通不著书,朱建《平原老[1]》七篇,《刘敬》书三篇,《陆贾》二十三篇,并列在《艺文志·儒家》。盖汉高创业,其佐多刀笔之吏,惟此数子,服膺儒业而已。今仅陆贾《新语》尚传。贾,楚人,以客从高祖,时时进说《诗》、《书》。高祖骂曰:“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高祖因命贾著书,言秦所以失天下,及古今成败。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称其书曰《新语》。[2]《新语·道基篇》论宇宙所以由成,因及政治道德建立之本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生雷电,阴成雪霜,养育群生,一茂一亡。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温之以节气,降之以殒霜,位之以众星,制之以斗衡,苞[3]之以六合,罗之以纪纲,改之以灾变,告之以祯祥。”[4]此下乃叙文物制度所起,并明天人一贯之符也。其言伦理之德,亦主仁义。故又曰:“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曾闵以仁成大孝,伯姬以义建至贞,守国者以仁坚固,佐君者以义不倾,君以仁治,臣以义平。”[5]此其宗尚儒术之略也。
《论衡》评古之论性者数家,而陆贾亦与焉。贾盖似取孟子之道性善者也。《论衡》载之曰:“陆贾曰:‘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己所以[6]受命则顺,顺之谓道。’”[7]此言人所受于天之性虽善,又在己察而顺之,乃成其善耳。此已小异孟子之旨,而言天赋人以善性则同也。王充以为陆贾“知人礼义为性,人亦能察己所以受命。性善者,不待察而自善,性恶者,虽能察之,犹背礼畔义[8]。义挹于善,不能为也。故贪者能言廉,乱者能言治,盗跖非人之窃也,庄蹻刺人之滥也,明能察己,口能论贤,性恶不为,何益于善?陆贾之言,未能得实。”[9]充之言性本世硕,故与贾不同。汉初最先以儒术著书议论,当推贾矣。
* * *
[1] “老”,诸本皆同《四库全书》第249册第810页。《汉书》六第1726页作“君”。按:《四库全书》第249册第810页注:“宋祁曰:‘老’,一作‘君’。”
[2] 按:以上陆贾、高祖对话,参见《郦陆朱刘叔孙传》:《汉书》七第2113页。
[3] “苞”,诸本皆误作“包”。据《诸子集成七·新语》第1页,《新语校注》第2页改。
[4] 《道基》:《新语校注》第1—2页。
[5] 《道基》:《新语校注》第30页。
[6] “以”,诸本皆无,脱。据《诸子集成七·论衡》第29页,《论衡校释》一第138页补。
[7] 《本性篇》:《论衡校释》一第138页。
[8] “背礼畔义”,诸本皆误作“背畔礼义”。据《诸子集成七·论衡》第30页,《论衡校释》一第139页改。
[9] 《本性篇》:《论衡校释》一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