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1,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2,内外分离,六经波荡3,五气倾移4,太过不及,专胜兼并5,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6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7哀其不终8,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9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10而人应之也。
【注解】
1五运更治:五运交替。
2真邪相薄:正气与邪气相互争斗。
3六经波荡:“六经”指三阴三阳经脉。“波荡”,动荡、波动的意思。
4五气倾移:“五气”指五脏之气。“倾移”,偏斜、偏倾、不平衡的意思。
5专胜兼并:“专胜”为一气太过独盛,侵犯他气(五运主岁太过)。“兼并”指一气独衰,被两气相兼并(主岁不及)。
6菲德:自谦语,指德才浅薄。
7众子:百姓。
8不终:不能终其天年。
9通于人气:五运居于天地气交之中,影响人体气血的变化,称“通于人气”。
10治化:指六气的变化。
【语译】
黄帝问道:五运交替,与在天之六气相应;阴阳往来,与寒暑变化相随;真气与邪气相搏争,因而使人体的表里分离,六经的血气为之波动,五脏之气也失去了平衡而互相倾移,出现了太过不及,专胜以及互相兼并现象,我希望你谈谈它起始的原理,和反映于人身的病证,能讲给我听吗?岐伯行礼后回答说:您问得很明达,这是应该讲明的道理,它是往古所珍贵的,也是从前医师传授下来的,我虽不聪敏,但过去却听说过其中的意义。黄帝道:我听说遇到了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失去传道的机会,如传授给不适当的人,则等于不重视宝贵的大道。我固然是才德菲薄,不一定能够推行医学要道,但是我悲悯许多人因疾病死亡,因此希望你能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为了医道的永远流传,而把这些道理传授出来,由我来主管其事,按照规矩去做,你看怎样呢?岐伯说:我尽量谈一下。《上经》说:所谓道,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并能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黄帝又道:这又怎么讲呢?岐伯说:这里的根本就在于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啊。位天,就是司天的气象;位地,就是司地的六节;通晓人气的变化的是人事,所以太过的气先天时而至,不及的气后天时而至,所以说,岁运的变化有常有变,而人体也随之而起变化。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1善怒,眩冒巅疾。化气2不政,生气2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3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注解】
1忽忽:骤然的意思。
2化气、生气:“化气”指土气,“生气”指木气。
3冲阳:胃脉。
【语译】
黄帝道:五运的气化,在太过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岐伯说:岁木之气太过,就会风气流行,脾土受到它的侵害,人们因脾土失运多患飧泄,饮食减少,肢体沉重,烦闷,肠鸣,肚腹胀满等病。由于木气太过,所以上应天的木星,就显得光明。如果风气过度的旺盛,在人体就会产生骤然发怒,头眩,眼发黑花及头部疾病。这是土气不能行其政令,木气独胜的现象,因此,风气就更猖獗起来,使天上的云物飞扬,地上的草木动摇不定,甚至枝叶摇落,在人就会发生胁痛,呕吐不止。冲阳脉绝的大多死亡,无法治疗。木弱则金胜之,所以上应天的金星就分外明亮。
岁火太过1,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2。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3不行,长气4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5,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6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注解】
1岁火太过:火运太过之年。
2荧惑星:即火星。
3收气:即金气。
4长气:即火气。
5少阴少阳:即戊子、戊午少阴司天之年和戊寅、戊申少阳司天之年。
6太渊:指肺脉。
【语译】
岁火之气太过,就会暑热流行,肺金就要受到侵害,人们多患疟疾,呼吸少气,咳嗽气喘,吐血衄血,便血,水泻如注,喉干,耳聋,胸中发热,肩背发热等病。由于火气太过,所以上应天的火星,就显得光明。如果火气过度旺盛,在人体就会有胸中疼痛,胁下胀满,胸膺部、背部、肩胛之间均感到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身热,皮肤痛,因而发生浸淫疮。这是金气不行,火气独旺的现象,由于物极必反,水气乘之,因而出现雨冰霜寒的变化。所以上应水星,就显得光明。假如遇到少阴、少阳司天,火热之气就会更加亢盛,好像火烧一样,以致水泉干涸,植物焦枯,人们的病,多见谵语狂乱,咳嗽气喘,呼吸有声,二便下血不止。肺脉绝的,大多死亡,无法治疗,这种病上应火星。
岁土太过1,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2。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3,脏气4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5,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注解】
1岁土太过:土运太过之年。
2镇星:即土星。
3变生得位:(土运太过的变化发生日)即土气得位之时。
4脏气:水气、肾气的代称。
5衍:溢的意思。
【语译】
岁土之气太过,雨湿之气就会流行,肾水就要受到侵害,人们多患腹痛,手足逆冷,情志抑郁,身体不轻快,烦闷等病。由于土气太过,所以上应天的土星,就显得光明。如果土气过度旺盛,在人体就会肌肉萎缩,两足痿弱不能行走,经常抽掣拘挛,脚跟痛,水邪蓄积于中,而生胀满,吃东西减少,以至四肢不能举动。这是土气得位,水气无权,土气独旺的现象。因此泉水涌出,河水满溢,甚至干涸的池塘也孳生了鱼类,甚则会发生急风暴雨,使堤岸崩溃,河水泛滥,陆地出现鱼类,在人就会患肚腹胀满、大便溏泄、肠鸣、泄泻不止等症。如果太溪脉绝止的,大多死亡,无法治疗。水气受伤以后,木气就要来复,所以天上的木星就分外地光明。
岁金太过1,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2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3下,草木敛,苍干凋陨4,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5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注解】
1岁金太过:指金运太过之年。
2肃杀:燥金之气。
3生气:木气。
4苍干凋陨:绿叶干枯,凋谢零落。
5太冲:指肝脉。
【语译】
岁金之气太过,燥气就会流行,肝木就要受到侵害,人们多患两胁下面少腹疼痛,目赤痛,眼角痒,耳聋等病。燥金之气过于亢盛,就会身体觉重、烦闷、胸痛牵引到背部,两胁胀满,而痛势下连少腹,由于金气太过,所以上应天的金星,就显得光明。如果金气过度旺盛,在人体就会有喘息咳嗽、逆气,肩背疼痛,下连股、膝、髀、腨、足等处疼痛的病症,由于火气来复,所以上应火星,就显得光明。若是金气过于严峻,木气被它克制,草木就要呈收敛之象,以致绿叶干枯凋落,在人们的疾病中,多见急剧疼痛,胠胁痛得不能动转,咳嗽气逆,甚则吐血衄血。肝脉绝止的,大多死亡,无法治疗。因为金气盛,所以天上的金星光明。
岁水太过1,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2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3,上应镇星。上临太阳4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5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注解】
1岁水太过:水运太过之年。
2阴厥:寒厥。
3埃雾朦郁:土湿如雾,迷朦郁结。
4上临太阳:指太阳司天,丙辰、丙戌之年。
5神门:指心脉。
【语译】
岁水之气太过,就会寒气流行,心火从而受到侵害,人们多患身热,心烦,焦躁心跳,虚寒厥冷,全身发冷,谵语,心痛等病。在气候方面是寒气早至。由于水气太过,所以天上的水星就显得光明。如果水气过度旺盛,在人体就会有腹水、足胫浮肿、气喘咳嗽、盗汗、怕风等病症。由于水气盛,因而大雨下降,尘雾迷朦不清,土气来复,天上的土星就显得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则会冰雹霜雪不时下降,湿气太盛,致使物变其形。在人们的疾病中,多见肚腹胀满、肠鸣、溏泄、食物不化、渴而眩晕等症。心脉绝止的,大多死亡,无法治疗。因为火不胜水,所以天上的火星无光,而水星却显得明亮。
帝曰:善。其不及如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1,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2,(悉)〔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3,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4。上临阳明5,生气失政6,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7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8,华实齐化9,病寒热疮疡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10。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注解】
1生气失应:生气不能应时而来。
2刚木辟著:“刚”,劲硬;“辟”,破折;“著”,同“着”,助词。意思是劲硬的树木,破折如劈。
3中清:中气虚寒。
4其谷苍:五谷呈青色,不成熟。
5上临阳明:阳明司天,丁卯、丁酉之年。
6生气失政:木气(春生之气)不能正常主持政令。
7复:复气,有报复之义。
8下体再生:从根部重新生长。
9华实齐化:开花和结实同时并见。
10其谷白坚:白色而坚硬,乃不成熟的谷物。
赤气:指火气。
白气:指金气。
【语译】
黄帝道:讲得好。那么五运不及的怎样?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岁木之气不及,燥气然后流行,生气不能及时而来,草木就要晚荣。金气亢盛,劲硬的树木就会破折如劈,柔嫩的枝叶都会萎顿枯干。因为燥金之气盛,所以上应天的金星就显得光明。在人们多患中气虚寒、胠胁部疼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在气候方面,是凉雨时至。这一切与天上的金星相应。在谷类,则不能成熟,呈现青苍色。如遇阳明司天,木气不能行其政令,土气兴起,草木再度茂盛,于是生化之气就显得峻急而谷类也就不易结实了。因为燥、土二气俱盛,所以天的金星、土星俱明。木气受克制,则其子气(火气)来复,那么就会炎热如火,万物湿润的变为干燥,柔嫩脆弱的草木也都焦枯,枝叶从根部重新生长,以达到花实并见。在人体多患寒热、疮疡、疿疹、痈痤等疾病。与此相应,天上的火星、金星俱明,而五谷却因火气制金,不能成熟,白露则提前下降,肃杀之气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甘黄的谷物为虫所食。在人则脾土受邪,火气后起,心气虽然旺起较迟,但等到火能胜金的时候,金气就会受到抑制,谷物不能成熟。在人体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与此相应,天上的火星、金星光明。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1,凝惨2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3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4,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5。复则埃郁6,大雨且至,黑气乃辱7,病鹜溏8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9不成。
【注解】
1物荣而下:植物由繁荣趋向衰落。
2惨:寒冷。
3折:摧残、伤害。
4髋髀如别:“髋”,坐骨;“髀”,即股部;“别”,裂的意思。
5丹:赤色。
6埃郁:土湿之气上蒸为云。
7黑气乃辱:水气受到抑制。
8鹜溏:溏泄,便如鸭粪样清稀。“鹜”,鸭子。
9玄谷:黑色的谷类。
【语译】
岁火之气不及,寒气就会大规模流行。夏天生长之气不能行其政令,植物就会由茂盛走向零落。寒凉之气过甚,则阳气不能生化,因而万物的荣美也就被摧残了。与此相应,天上的水星光明。在人们多患胸痛,胁部胀满,两胁疼痛,胸膺部、背部、肩胛之间以及两臂内侧都感疼痛,气郁上冒,视物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大,胁下与腰背互相牵引而痛,甚则病势发展到屈不能伸,髋骨与股部好像裂开一样。因为火受水气制约,所以上应天的火星失明,水星光亮,五谷不成熟而其色红。水气克火,则火的子气(土气)来复,于是土湿之气上蒸为云,大雨将至,水气受到抑制,在人多见大便溏泄,腹满,饮食不下,肚中寒冷,肠鸣和泻下如注,腹痛,突然拘挛、痿、痹而足不能支持身体。与此相应,天上土星光明,水星失色。黑色之谷不能成熟。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1,肌肉2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3,咸4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5。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注解】
1繇复:繇并,指筋骨动摇而强直。
2(rún):有掣的意思。
3蛰虫早附:虫类提前伏藏。
4咸:皆、全。
5谷:黄色的谷物。
【语译】
岁土之运不及,风气就大规模流行,而化气就不能行其政令。风木能生万物,所以草木茂盛,但因过分飘扬,虽然外秀却不能结实。与此相应,天上木星明亮。在人们多患飧泄、霍乱、身体重、腹痛、筋骨动摇强直、肌肉掣动发酸等症,并时常发怒。寒水之气乘机行动,虫类提前伏依在土里。人们一般都患中气虚寒。与此相应,天上木星光明,土星失色。在谷类,其色黄而不能结实。土受木气的克制,则其子气(金气)来复,于是秋气当令,呈现出肃杀严峻之气,因此大木凋谢,在人体就会有胸胁突然疼痛,牵引少腹,频频叹气等症。甘黄五谷都被虫食了,邪气客于脾土,黄色的谷类结实减少,人们吃得少,而且感到没有滋味。金气胜木,青色之谷受到损害。与此相应,天上金星光明,木星无光。如遇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则流水不能结冰,蛰伏的虫类又重新出现,寒水之气不能用事,金气也就不得复盛。与此相应,天上木星光明,人们也就康健了。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1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2,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3。复则寒雨暴至,乃零4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5,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注解】
1庶物:万物。
2瞀重:沉重。
3坚芒:白色。
4零:降落。
5格:至。
【语译】
岁金之气不及,火气就会流行,木气得行政令,生长之气专胜,万物因而茂盛。但火气旺盛了,气候就会干燥烁热。与此相应,天上火星光明。在人们多患肩背沉重,鼻流清涕,喷嚏,便血,泄下如注等病。金气被制,所以秋收之气后至。与此相应,天上金星失明,谷类不能成熟而呈现白色。金气被制以后,它的子气(水气)来复,于是寒雨暴至,然后降落冰雹霜雪,杀害万物。在人就会为寒逆所扰,使阳气反而上行,以致头后部疼痛,连及脑顶,身体发热。与此相应,天上水星光明,红色谷类不能成熟,人们多患口中生疮,甚至发生心痛等症。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1,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2。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3辟,肉瘛,目视,物疏璺4,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5,上应岁星。
【注解】
1寒疡流水:阴性疮疡,脓液稀薄。
2秬(jù巨):黑色谷类。
3并:拘挛。
4疏璺(wèn问):稍有裂纹。
5不登:不成熟。
【语译】
岁水之气不及,湿气就大规模流行。水气不能制火,火气反行其令,其生化很快,暑雨屡次下降。与此相应,天上土星光明。在人们多患腹部胀满,身体重,湿泄,阴性疮疡,脓液稀薄,腰股发痛,腘、腨、股、膝部都不便利,烦闷,两脚痿弱,四肢清冷,脚下疼痛,甚则浮肿,这是冬藏之气不能行其政令,肾气失掉平衡的缘故。与此相应,天上水星失明,黑色的谷类不能成熟。如遇太阴司天,寒水在泉,大的寒气常常侵袭,虫类很早就伏藏,地面上凝积厚冰,在天上的阳光不能发挥温暖作用,人们多患下部寒疾,严重的就腹满浮肿。与此相应,天上土星光明,谷类黄色之稻成熟。由于土气被水气制约,则其子气(木气)来复,就出现大风暴发,草类偃伏,木类凋零,因为风吹干裂,失去了生长的鲜泽。在人的面色也就改变,筋骨拘急疼痛,肌肉跳动抽搐,两眼看物不清,有的东西看去像稍有裂纹,肌肉发出风疹。如果风气侵入胸膈里,就会产生心腹疼痛。这是木气太盛,土气受害,黄色的谷类不能成熟,与此相应,天上的木星光明。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岐伯曰:悉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1,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2之胜3,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注解】
1化:和气。
2残贼:伤害。
3胜:金气。
【语译】
黄帝道:讲得好。希望听一下五气与四时的关系怎样。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木运不及的,如果春天有惠风畅鸣的和气,那么秋天就有雾露清凉的正常气候;如果春天反见寒冷伤害的金气,夏天就会有炎热如火燔烧的气候。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东方,在人体应在肝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1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2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注解】
1炳明:同义复词,“炳”明的意思。
2埃昏:尘沙飞扬,天地昏暗。
【语译】
火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显明的和气,那么冬天就有严肃霜寒的正常气候;如果夏天反见惨悽寒冷的气象,那么就会经常有尘埃昏蒙和大雨的情况,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南方,在人体应在心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1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2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3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注解】
1四维:这里指辰、戌、丑、未四个月(即三月、九月、十二月、六月)。
2振拉飘腾:“振拉”指摇折。“飘腾”指暴风。
3霖霪:久雨不止。
【语译】
土运不及的,如果四维之月有埃尘云物润泽的和气,那么春天就有风和鸟鸣、草木萌芽的正常气候;如果四维之月有暴风飞扬、草木摇折的异常现象,那么秋天也就有阴凉久雨不止的气象。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四隅,在人体应在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语译】
金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明显湿蒸的和气,那么冬天就有严寒凝结整肃之气相应;如果夏天出现炎热,如火燔烧的变化,那么秋天就会有冰雹霜雪的反应。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西方,在人体应在肺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1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3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注解】
1骤注:暴雨如注。
2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太过的要加以抑制,不及的要加以辅助。
3天地四塞:天地四时之气,都发生闭塞。
【语译】
水运不及的,如果四维之月有湿润埃云的正常气候,那么就会时常有和风生发的感应;如果四维之月有尘埃迷暗,暴雨如注的变化,那么就会时常有暴风飞扬,摇折草木的情况。它的灾害,往往发生在北方,在人体应在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五运之气的作用如同权衡一样,太过的就加以抑制,不及的就加以辅助,正常的气化,就有正常的感应,异常的气化,就使其复原。这是万物生长化收藏过程的自然道理,四时气序的常规,如果丢失了这些规律,则天地四时之气就会闭塞不通了。所以说,天地的动静,有日月星辰的运行作为参照,阴阳的往来,有寒暑的更移来显示它的征兆,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1,卒然灾合2,何以期之?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3,其化生荣4,其政舒启5,其令风,其变振6发,其灾散落7。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8,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9,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10。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注解】
1常会:正常的规律。
2灾合:遇到发生灾害。
3敷和:布散和气。
4生荣:滋生繁荣。
5舒启:舒展开放。
6振:怒。
7散落:飘散零落。
8销烁:煎熬溶化。
9溽蒸:湿热。
10霖溃:久雨不止,土溃泥烂。
凓冽:寒冷。
【语译】
黄帝道:你讲五运之气的变化和四时相应的情况,可以说是很详尽了。但是,气的动乱,有所触犯才随时而发,而发生动乱的时候,又没有一定的规律,突然遇到发生灾害,怎样能先期知道呢?岐伯说:五气的动乱变化,固然是没有一定的常规,然而它的德化政令和变异,是有不同之处可以推测的。黄帝又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东方生风,风能使木气旺盛。它的特性是敷布和气,它的生化是使万物滋生繁荣,它的职权是使万物舒展开放,它的表现是风,它的变动是大风怒号,它的灾害是吹散万物而使零落。南方生热,热能使火气旺盛,它的特性是光明显耀,它的生化是使万物繁多茂盛,它的职权是明亮照耀万物,它的表现是热,它的变动是火势炎炎,它的灾害是销烁万物。中央生湿,湿能使土气旺盛,它的特性是湿热,它的生化是使万物丰满全备,它的职权是使万物安静,它的表现是湿,它的变动是暴雨如注,它的灾害是久雨不止、土溃泥烂。西方生燥,燥能使金气旺盛,它的特性是清洁,它的生化是使万物紧缩收敛,它的职权是使万物由干而坚强劲锐,它的表现是燥,它的变动是肃杀万物,它的灾害是使万物青干陨落。北方生寒,寒能使水气旺盛,它的特性是寒冷,它的生化是使万物清静,它的职权是使万物中外凝固严整,它的表现是寒,它的变动是酷寒,它的灾害是冰雪霜雹。所以观察它的运动,有特性、有生化、有职权、有表现、有变动、有灾害,而万物与之相随,人也与之相应。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1。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2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注解】
1五星:指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
2非常:不经常,不规律。
【语译】
黄帝道:你已讲了五运的太过、不及,而上应五星的变化。现在特性、生化、职权、表现、灾害、变动,并不按常规发生而属于突然的变化,五运是否也会随之变动呢?岐伯说:如果五运是随天道而行,那就肯定与五星相应。突然而来的胜复变动,那是由于气候的交相变化,五星是和它不相应的。所谓“五星应常规而不应突变”,就是这个道理。黄帝又道:五星是怎样与岁运相应的呢?岐伯说:那就是各从其天运之气。
帝曰:其行之徐疾1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2留久,逆守而小3,是谓省下4,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5也;久留而环6,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7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8失色而兼其母9,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注解】
1徐疾:慢快。
2道:指五星所行的轨道。
3逆守而小:逆行不进而守其度,光芒微小。
4省下:察看所属的分野(管辖的范围)。
5省遗过:察看遗漏和过失。
6环:回环旋转。
7运星北越:“运星”,主岁之星;“北越”,超越常规向北而行。
8畏星:(金、木、水、火、土五星互相克制)被克者称为畏星。
9其母:指畏星之母,例如土星是畏星,火星便是其母。
【语译】
黄帝道:五星的运行有慢快逆顺的不同,这都说明了什么呢?岐伯说:五星如果在它顺行的径路上久留不前,或者在它的度数上不进,而光芒微小,这就好像是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若五星顺行时,去而速回,或者迂回而过,这就好像是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是否还有遗漏和过错;若五星久留而回环旋转,似去似不去的,这就好像是在它所属分野中建议降灾和降福;气候的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若是星的光芒大于平常一倍,那气化就亢盛,大二倍的,那灾害就立即发作;小于平常一倍的,那气化就减退,小二倍的,叫做“临视”,好像是在察看在下的过与德,有德的降福,有过的降灾。所以五星的呈现,若是高而远,它的胜复就小;若是下而近,它的胜负就大。所以星的光芒大,就表示喜怒的感应期近,星的光芒小,就示祸福的降临期远。岁运太过的时候,它的运星就向北越出常规,如运气相和五星就各按它的道路而行。所以在岁运太过的时候,它所克制之星就会暗淡而兼见母星的颜色,若是岁运不及,则岁星就兼见所不胜的颜色。总之,天的变化,道理是极精微而不易审察的,谁能了解它的奥妙呢?道理是很深远而且适宜的,谁能理解它的好处呢?那无知的人,毫无征验,只是乱谈占象,以使侯王畏惧而已。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1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注解】
1宿属:指二十八宿及十二辰位,各有五行所属。
【语译】
黄帝道:五星在灾害方面的征验怎样?岐伯说:也是各从岁运的气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岁时的更至有盛有衰,运星的侵犯有逆有顺,星的留守日期有长有短,星的呈象中是有好有坏,星宿所属有胜有负,征验的反应有吉有凶。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语译】
黄帝道:星象的好坏怎样?岐伯说:五星呈象中是有喜、怒、忧、丧、泽、燥的不同,这是星象变化时常呈现的,应该慎重观察。黄帝道:星的喜、怒、忧、丧、泽、燥六种现象,在它所居地位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吗?岐伯说:星象虽然可看出高低的不同,但在应验上却是一样的,所以应在人身方面也是一样的。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1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注解】
1相加:相益、相凌。
【语译】
黄帝说:讲得好。它们的德、化、政、令、动静、损益都是怎样?岐伯说:德、化、政、令、灾变都有一定,是不能彼此相加或相减的,胜盛复就胜,胜衰复就衰,是不能相互一方而增多的,胜复往来的日数,多少一样,是不能彼此相越的。五行阴阳的升降,是互相结合而不是一方消灭的,这都是随着五气的运动而与之相应的。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1,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2,气相胜3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齐戒不敢发,慎传也。
【注解】
1祥:和祥、吉祥。
2始:原因、根源。
3相胜:相当。
【语译】
黄帝道:它对疾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岐伯说:特性和生化,是岁气的和祥、职权和表现,是岁气的昭著,变易是反复的纲纪,灾害是万物受伤的原因。人气和岁气相当的就平和,人气和岁气不相当的就生病,若再重感邪气,病就更要加重了。
黄帝道:讲得好。这真称得上是精微高明的理论,大圣的事业,畅晓的学说,简直达到了无穷无尽的境界了。我听说,善于讲天道的,必定把天道应验于人;善于讲古代事物的,必定把古代的事物应验于现在;善于讲气化的,必定把气化明确地表现在万物上;善于讲感应的,就和天地的造化统一起来;善于讲生化与变动的,就要了解自然的道理,除了像你这样的人,谁能说出这样极精的道理呢?于是选择了一个好日子,把它藏在灵兰书室里,每天清晨读它,命名为《气交变》,不是专心诚意的时候不敢打开,非常谨慎地传于后世。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1,衰盛不同,损益相从2,愿闻平气3何如而名?何如而纪4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5,火曰升明6,土曰备化7,金曰审平8,水曰静顺9。
【注解】
1回薄:循环急速而不息止。
2损益相从:五运衰盛不同,损益随之而异。
3平气:五运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叫做平气。
4纪:识,标志、辨别。
5敷和:敷布柔和。
6升明:上升而明。
7备化:(土的平气)广布生化。
8审平:(金的平气)清宁平和。
9静顺:(水的平气)静穆顺达。
【语译】
黄帝问道:天空这样的广阔无垠,五运循环急速而不息止。由于它有盛衰的不同,所以人体的损益也随之而异。我希望听听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立名,怎样来识别呢?岐伯回答说:你问得高明啊!木的平气,是敷布和柔,称为敷和;火的平气,是上升而明,称为升明;土的平气,是广布生化,称为备化;金的平气,是清宁平和,称为审平;水的平气,是静穆顺达,称为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1,金曰从革2,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3,土曰敦阜4,金曰坚成,水曰流衍5。
【注解】
1卑监:低下的意思。
2从革:因而变革。
3赫曦:炎盛的样子。
4敦阜:高厚。
5流衍:溢满外流。
【语译】
黄帝道:那不及的怎样?岐伯说:如果不及,木就委曲而无阳和之气;火就伏藏而失明曜之气;土就低下而缺生化之气;金就可因变革而无坚硬之气;水就干涸而无湿润之气。黄帝道:太过又怎样呢?岐伯说:太过木就会生发过早;火就会炎势太盛;土就会过于高厚;金就会过于刚硬;水就会溢满外流。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1,阳舒阴布,五化宣平2,其气端3,其性随4,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5,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6,其数八7。
【注解】
1周行:普遍流行。
2五化宣平:五行的气化,畅发平和。
3端:端正、正直。
4随:随顺、柔顺。
5清:金气的代称,此指肺金。
6中坚:物体中坚实的部分。
7其数八:指木之成数。
【语译】
黄帝道:平气、太过和不及的标志,我希望听听怎样来判断。岐伯说:你问得真够详细了。木运平气的识别,在于木的特性是周遍流行,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五行的气化也从而显得畅通平和。敷和的气理端正,性顺随,其变动是或曲或直,其生化能使万物兴旺,其属类是草木,其功能是发散,其征兆是温和,其表现是风,其相应于人体内脏的是肝。肝畏惧肺金,它关联着眼睛,其在谷类是麻,其在果类是李,其在果实是核仁,其所应的时令是春,其在虫类是毛虫,其在畜类是犬,其在颜色是苍,其在精气所养是筋,其在病是里急胀满,其在五味是酸,其在五音是角,其在物体是属于中坚,其在河图成数是八。
升明之纪,正阳1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2,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3,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4,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5,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瘛6,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注解】
1正阳:火主南方,故曰正阳。
2五化均衡:五行气化平衡协调。
3明曜:明亮光耀。
4寒:指寒水。
5络:果实的丝络。
6瘛:肌肉跳动,身体筋脉拘急、抽搐。
【语译】
火运平气的识别,在于火的炎上生长,其特性充分发挥无所不至,五行的气化从而得以平衡发展。升明之气上升,性急速,其变动是燃烧,其生化能使物类茂盛,其属类是火,其功能是使万物明亮光曜,其征兆是炎暑,其表现是热,其在人的内脏是心,心所畏惧的是寒水,它关联着舌,其在谷类是麦,其在果类是杏,其在果实中是丝络,其所应的时令是夏,其在虫类是羽虫,其在畜类是马,其在颜色是赤,其在精气所养是血,其在病是肌肉跳动,身体抽搐,其在五味是苦,其在五音是徵,其在物体是属于脉络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1,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2,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3,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注解】
1气协天休:土的气厚,与自然休和之气相协调。
2脾其畏风:脾畏肝木。
3否:痞,痞塞不通。
【语译】
土运平气的识别,在于土的气厚,与自然休和之气相协调,它的特性达于四方,使五行的气化同时盛行。备化之气和平,性柔顺,其变动是或高或低,其生化能使万物成熟丰满,其属类是土,其功能是使万物平安静和,其征兆是湿热相蒸,其表现是湿,其在人的内脏是脾。脾所畏惧的是肝木,它关联着口,其在谷类是稷,其在果类是枣,其在果实中是果肉,其所应的时令是长夏,其在虫类是倮虫,其在畜类是牛,其在颜色是黄,其在精气所养是肉,其在病是痞塞,其在五味是甘,其在五音是宫,其在物体是属于皮肤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1,杀而无犯2,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3,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4,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注解】
1收而不争:收敛而无争夺。
2杀而无犯:肃杀而无残害。“犯”,残害。
3清切:清凉急切。
4肺其畏热:肺畏心火。
【语译】
金运平气的识别,在于金是收而无争夺,肃杀而无残害,五行的气化,从而得到通畅、明洁。审平之气洁净,性刚强,其变动是分散零落,其生化能使万物结实收敛,其属类是金,其功能是使万物清劲严肃,其征兆是清凉而急切,其表现是燥,其在人的内脏是肺。肺所畏惧的是心火,它关联着鼻,其在谷类是稻,其在果类是桃,其在果实是外壳,其所应的时令是秋,其在虫类是介虫,其在畜类是鸡,其在颜色是白,其在精气所养是皮毛,其在病是咳嗽,其在五味是辛,其在五音是商,其在物体是属于外壳坚硬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1,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2,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3,其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麟,其畜彘4,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注解】
1沃衍:流溢灌溉,以喻用之广泛。
2流演:川流不息,以喻政之及远。
3肾其畏湿:即肾畏脾土。
4彘(zhì至):猪。
【语译】
水运平气的识别,在于水纳藏而于万物无害,生化而善于下行,五行的气化从而都得以完整。静顺之气明静,性趋下,其变动是沫生流溢,其生化是水物凝坚,其属类是水,其功能是使井泉不竭,河流不息,其征兆是寒静,其表现是寒,其在人的内脏是肾。肾所畏惧的是脾土,它关联着二阴,其在谷类是豆,其在果类是栗,其在果实是液汁,其所应的时令是冬,其在虫类是鳞虫,其在畜类是猪,其在颜色是黑,其在所养精气是骨,其在病是气逆,其在五味是咸,其在五音是羽,其在物体是液体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六。所以发生而不戕害,长养而不惩罚,化育而不制止,收敛而不妨害,纳藏而不抑制,这就叫做平气。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1。生气不政,化气2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戾拘缓3,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4与判商5同,上角6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发〕痈肿疮疡,其甘虫7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8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9,所谓复也。其主飞蠹蛆雉10,乃为雷霆。
【注解】
1胜生:指生发之气受阻。
2化气:指土运之气。
3(ruǎn软)戾(lì利)拘缓:戾”,拘挛收缩;“拘缓”,弛缓。
4少角:木运不及叫少角。
5判商:指少商。
6上角:“上”指司天。“角”属木。“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7甘虫:甘味易生虫。
8萧(sè瑟):秋声。
9三:东方震位。
10飞蠹(dù度)蛆(qu屈)雉(zhì治):“飞”指飞虫。“蠹”指蛀虫。“蛆”指苍蝇的幼虫。“雉”指野鸡。
【语译】
木运不及的标志是“胜生”。木的生发之气不能发挥作用,土气于是播散,火气自然平静,收气因之早来。这样,凉雨不时下降,风云交相变起,草木生发得晚,并且易于干枯凋落,但当谷物抽穗结实后,皮肉充实。委和之气收,其作用是聚集,其在人体的变动是筋络收缩弛缓,其发病是易于惊骇,其应于内脏为肝,其在果类是枣、李,其在果实中是属于核和壳,其在谷类是稷、稻,其在五味是酸、辛,其在颜色是白、青,其在畜类是犬、鸡,其在虫类是毛虫、介虫,其所主宰的气候是雾露寒凉,其声音为角与商。如所发病变是摇动和狂怒,这是木从金化的缘故,这时少角与判商是相同的,上角与正角是相同的,上商与正商也是相同的。如所发病变是四肢痈肿、疮疡、生虫等,这是金气伤了肝气的缘故。这时上宫与正宫是相同的。木受金克,秋气肃杀,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火势炎炎,其灾害应于东方,这是所谓报复。木受金克,属火的羽虫、蠹虫、蛆虫、雉鸡应之而出,但木气郁到极点,就会震发而为雷霆。所以说委和主羽虫、蠹虫、蛆虫、雉鸡以及雷霆。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1。长气不宣,脏气2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3;寒清数举4,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5,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6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7,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 沉淫雨8。
【注解】
1胜长:指生长之气受阻。
2脏气:指水气。
3衡:平的意思。
4寒清数举:“寒清”,寒冷之气。“数”,屡次。“举”,出现、发作。
5稚:幼小。
6彰伏:或明或隐的意思。
7络濡:丝络和液汁。
8沉霒(yin阴)淫雨:阴云蔽日,阴雨连绵。
【语译】
火运不及的标志是“胜长”。火的生长之气不得发扬,水气就乘机施布,收气也自行发挥作用,土气于是平静,寒冷之气屡现,暑热之气就薄弱了。万物虽承土的化气而生,但因火运不及,生后不能成长,虽能结实,却稚小不肥,一遇长夏之化令就先衰老。由于阳气伏陷,所以虫类不等岁气到就蛰藏起来。伏明之气郁结,其作用是暴急,其变动或明或隐并不一定。其发病是疼痛,其应于内脏为心,其在果类是栗、桃,其在果实是丝络和液汁,其在谷类是豆、稻,其在五味是苦、咸,其在颜色是玄、丹,其在畜类是马、猪,其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其所主宰的气候是冰、雪、霜、寒,其在声音是徵、羽。如发生昏乱糊涂,悲哀善忘的病,这是火从水化的缘故。这时少徵与少羽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这是水气伤了心气所致的。火运既衰,阴凝惨淡,随之大雨倾泻,其灾害应于南方。火受水克,以致暴雨下注、雷霆震惊,但火郁到极点,又会转为乌云蔽日,阴雨连绵。所以说伏明主暴雨、雷霆以及淫雨。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1。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2,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3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4,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肉〕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5。
【注解】
1减化:化气减弱。
2愆(qiān铅):过的意思。此指雨水过期。
3粃(bi比):子实不饱满。
4濡滞:“濡”,水湿之气。“滞”,凝滞不流畅。
5辱:屈的意思,即被抑制。
【语译】
土运不及的标志是“减化”。土的化气不能起主导作用,木的生气就独自张扬,火的长气倒可完整如常,但雨水会过期不降。收气也是平定的,可是风寒并起,草木虽然荣美,也秀而不能成实,所成的只是粃子一类的东西。其气散漫,其作用是镇静、安定,其变动是疮疡溃烂、痈肿;其发病是水湿凝滞,其应于内脏为脾,其在果类是李、栗,其在果实是仁与核,其在谷类是豆与麻,其在五味是酸、甘,其在颜色是苍、黄,其在畜类是牛、犬,其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大风刮起,树木摇动,其在声音是宫、角,其病变是胀满痞塞不通,这就是土运不及而从木化的关系。这时少宫与少角相同,上宫和正宫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其发病是飧泄,这是木气伤脾所致的。土衰木盛,所以暴风骤起,草木摇折,随之干枯散落,其灾害应与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其所主败坏折伤,有如虎狼之势,清冷之气也发生作用,于是生气的功能便被抑制了。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1,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2,火政乃宣3,庶类4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5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6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注解】
1折收:秋金所主的收气有所减弱。
2长化合德:火气与土气结合一起发挥作用。
3宣:行的意思。
4庶类:指各种植物。
5铿禁:指咳嗽与失音。
6伏:指小爬虫之类。
【语译】
金运不及的标志是“折收”。金的收气后至,生气就张扬,火气和土气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火的功用就发动了,各种植物从而得以茂盛。其气升扬,其作用是躁急,其变动是喘咳、失音、胸闷、气逆,其发病是咳嗽、气喘。其应于内脏为肺,其在果类是李、杏,其在果实是外壳和丝络,其在谷类是麻和麦,其在五味是苦、辛,其在颜色是白和丹,其在畜类是鸡、羊,其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其所主的气候是晴朗炎热,其在声音为商、徵,其发病是喷嚏、咳嗽、鼻涕、衄血,这是金运不及而从火化的关系。这时少商和少徵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这是火气伤肺所致的。金衰火旺,所以火势炎炎,火气过盛,水气来复,随之而见冰、雪、霜、雹。其灾害应于西方,鳞、伏(小爬虫类)猪、鼠随之而出,冬藏之气早到,于是发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1,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2,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3,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4,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5,变化不藏。故乘危6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注解】
1反阳:(水运不及,火不畏水)火的长气反而得行,称为“反阳”。
2昏翳:昏暗。
3坚下:指下部坚硬癥结一类病。
4癃:即癃闭。指尿闭或排尿困难,下腹胀满之症。
5毛显狐狢:“毛”,毛虫;“狐狢”为多疑善变的动物。
6危:指五运不及。
【语译】
水运不及的标志是“反阳”。水的藏气不能行使其封藏的职能,土化之气就昌盛,长气也乘机宣布,蛰虫不按时藏伏,土润泽、水泉少,草木条达茂盛,万物荣秀丰满盛大。其气窒塞,其作用是慢慢渗漏。其变动是症结不动,其发病是津液枯竭,其应于内脏为肾,其在果类是枣、杏,其在果实是液汁和肉,其在谷类是黍、稷,其在五味是甘、咸,其在颜色是黄、黑,其在畜类是猪、牛,其在虫类是鳞虫、倮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尘土飞扬空中昏暗,其在声音是羽、宫,其病变是痿厥和下部症结,这是水运不及而从土化的关系。这时少羽和少宫相同,上宫与正宫相同。其病的表现是尿闭或排尿困难,这是土气伤了肾脏的缘故。水运不及,所以尘土昏暗,突然降雨,但木气来复,反见大风飞扬,树木摧拔。其灾害应于北方,毛虫像狐狢一类就应之而出,变化而不潜藏。所以五运有不及的时候,那么相胜的就会乘其不足而至,加以侵犯,好像不速之客,不请自来,如暴虐而无道德,灾害必然反加到自己身上,这是子来报复的关系。如母所受克制微弱,受到报复就微,如母所受克制过重,受到报复也重,这是运气中的常规。
发生之纪,是谓启1,土疏泄2,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3,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4,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5,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徵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注解】
1启:启陈,有推陈出新的意思。
2疏泄:疏松、发泄。
3散:散布。
4鸣靡启坼(chè彻):“鸣”,鸟鸣;“靡”,散。“鸣靡启坼”是说鸟鸣一片,草木萌芽,为春天的气象。
5中坚外坚:即内外坚实。
【语译】
木运太过的标志是“启陈”。土气因木气太过而疏松发泄,草木的青气条达,阳气和柔布化于四方,阴气相随,生气淳厚,化生万物,万物因之欣欣向荣。其运化是生发,其气美好,其职权是向外散布,其表现是畅达舒展,其应在人体变动上是颤摇、眩晕和巅顶部的疾病。其特性是惠风四散,推陈出新,若变化就会出现狂风振摇,摧折树木。其在谷类是麻、稻,其在畜类是鸡、犬,其在果类是李、桃,其在颜色属青、黄、白,其在五味属酸、甘、辛,其相应是春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厥阴及少阳,其在内脏是肝、脾,其在虫类为毛虫、介虫,其在物体中属内外坚硬,其在病变上主忿怒。这时太角与上商同。若逢少阴君火司天,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所以病发气逆吐泻。若木运自恃太过,不注意坚守自己的品性而去侮土,那么金的收气就来复,以致发生秋令劲急的景象,甚至呈现出肃杀之气,突然气候清凉,草木干落,木运衰败,邪气就会损伤人的肝脏。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鸣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1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徵同,(其收齐,其病痓),上徵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注解】
1暄暑:暑热。
【语译】
火运太过的标志是繁茂。物遇太阳,阴气从内而退,阳气显荣于外,炎暑发挥着它的蒸腾作用,草木得以昌盛。其运化是成长,其气上升,其职权是推动,其表现明显。其应在人体变动上是发生高热,烦扰不宁,其特性是暑热湿蒸,其变化是热得厉害,好像沸腾。其在谷类是麦、豆,其在畜类是羊、猪,其在果类是杏、栗,其在颜色属赤、白、黑,其在五味属苦、辛、咸,其相应是夏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手少阴及太阳和手厥阴、少阳,其在内脏是心肺,其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其在物体中属脉络和汁液,其在病变上主笑,疟疾、疮疡、出血、发狂、目赤。这时上羽与正徵同。若火气太过又逢火气司天,二火相合,则金气受伤,而收气作用的发挥就推迟了。如火运过于暴烈,水气必来报复,就会经常看到阴凝惨淡的景象,甚至下雨、下霜、下雹,极为寒冷。火运衰退,邪气会伤人的心脏。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1,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2,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3,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4,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注解】
1广化:(土气有余)土化之气广及万物。
2厚土:指山陵之地。
3圆:圆满的意思。
4濡积并稸:湿气积聚。
【语译】
土运太过的标志是“广化”。土性厚而清静,使万物顺应时节生长以至充满,土的精气内实,则万物就能生化而成形。土气太过,蒸腾好像烟尘,隐约朦朦地呈现在丘陵之上,大雨经常下降,湿气横行,燥的权力退避。其运化是圆满,其气丰盛,其职权主安静,其表现周密详备,其应在人体变动上是濡湿蓄积,其特性是柔润光泽,其变化是雷霆震动,暴雨骤至,山崩土溃,其在谷类是稷、麻,其在畜类是牛、犬,其在果类是枣、李,其在颜色是黄、黑、青,其在五味是甘、咸、酸,其相应是长夏,其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太阴及阳明,其在内脏是脾、肾,其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其在物体中属于肉、核一类,其在发病上主腹满和四肢不能举。土运太过,木气来复,所以大风迅速而来,土木交争,土运衰败,邪气会伤人的脾脏。
坚成之纪,是谓收引1,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2。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3,其德雾露萧,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4。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注解】
1收引:万物收敛。
2化洽不终:化气不能尽其作用。
3疡疰(zhù注):皮肤生疮。
4胸凭仰息:指呼吸困难,喘不得卧。
【语译】
金运太过的标志是收引。天气洁净,地气明朗,阳气随之而来,而阴气也显得条达,燥金之气行使职权,因而万物成实,但收气频繁地施布,化气就不能尽其作用。其生化成熟,其气削伐,其职权过于肃杀,其表现尖锐急切,其在人体变动上是折伤、肤疮,其特性是雾露萧瑟,其变化是肃杀凋零。其在谷类是稻、黍,其在畜类是鸡、马,其在果类是桃、杏,其在颜色是白、青、丹,其在五味是辛、酸、苦,其相应是秋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手太阴、阳明,其在内脏是肺、肝,其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其在物体中属于皮壳和丝络一类,其在病变上主气喘有声和呼吸困难,而不得卧。这时上徵与正商相同。由于金气被制,木不受克,所以生气能和长化收藏诸气平衡,发生的病变只是咳嗽。如金运太过,行使职权暴虐太甚,则名木枯槁,不能发荣,草类也会柔脆干死,夏天的长气就得以恢复,所以炎热流行,蔓草将要枯槁,金运衰败,邪气会伤人的肺脏。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1。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2,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故曰:不恒其德3,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注解】
1封藏:天地闭,万物藏。
2漂泄沃涌:“漂泄”指痛泄。“沃涌”即吐涎沫。
3不恒其德:(运气太过)失去正常的性能。
【语译】
水运太过的标志是封藏。这时藏气掌管物化,天寒地冻,万物凝结,闭藏之气主宰一切,长化之气就不能得以发扬。其生化为寒冷,其气为坚凝,其职权为安静,其表现是水湿流注,其在人体变动上是痛泄、吐涎沫,其特性是阴凝惨淡的寒气,其变化是冰雪霜雹,其在谷类是豆、稷,其在畜类是猪、牛,其在果类是栗、枣,其在颜色是黑、丹、黄,其在五味是咸、苦、甘,其象征是冬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少阴、太阳,其在内脏是肾、心,其在虫类是鳞虫、倮虫,其在物体中属于液汁充满,其病变是胀满,这是火的生长之气不能布化的缘故。如水运太过,则土气来复,于是水土交争,大雨下降,水运衰败,邪气就会伤人的肾脏。所以说,不保持正常的性能,以强凌弱,就会有胜我者前来报复。若功能的行使能守常规,就是有胜气来侵,也可能同化,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1;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2;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3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凑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注解】
1左寒而右凉:“左、右”指方位。西北的右方是西方,属金,气凉。西北的左方是北方,属水,气寒。
2右热而左温:东南的左方是东方,属木,气温。东南的右方是南方,属火,气热。
3适:往的意思。
【语译】
黄帝道:天气不足于西北,北方寒,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南方热,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天气的阴阳,地理的高下,都随着四方疆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东南方属阳,阳的精气自上而下降,则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属阴,阴的精气自下而上奉,则西方凉而北方寒。所以地势有高低,气候有温凉,地势高峻气候就寒,地势低下气候就热。往西北寒凉地方去就容易有胀病,往东南温热的地方去就容易有疮疡。患胀满的人,用通利药可治愈,患疮疡的人,用发汗药可治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在治疗上只要根据病情大小的不同而加以变化就可以了。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1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2;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3,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4。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5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6,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注解】
1同病异治:同一病症,但治法不同。
2行水渍之:用热汤浸渍,以散其寒。
3内守:阳气不泄,而固其中。
4假者反之:假热假寒,应用反治法。
5污下:低下。“污”,下的意思。
6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阳气太过,四时气候先于天时而至;阴气太过,四时气候后于天时而至。
【语译】
黄帝道:它对于人的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岐伯说:阴精上承的地方,腠理致密,所以人多长寿。阳精下降的地方,腠理开发,所以人多夭折。黄帝说:讲得好。但人有了病,应该怎样治疗呢?岐伯说:西北方气候寒冷,应该散其外寒,清其里热;东南方气候温热,应该收敛外泄的阳气,温其内寒,这就是同样的病症而治法不同的道理。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多内热,可以用寒凉药治疗,并可用汤水浸渍。气候温热的地方,多内寒,可用温热的方法治疗,又必加强内守,不使真阳外泄。治法必须与该地的气候一致起来,这样可使气达到平调。如果有假热的冷病,或假寒的热病,又当用相反的方法治疗。黄帝道:讲得好。但同是一个地区的气候,而生化寿夭各有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这是高下不同的缘故,地势的差异所导致的。地势崇高的地方多寒,属于阴气所治;地势低下的地方多热,属于阳气所治;阳气太过,四时气候就到得早;阴气太过,四时气候就到得晚,这就是地理高下与生化迟早之关系的一般规律啊。黄帝又道:那么它对寿夭也有关系吗?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因为寒则元气固而多寿;地势低的地方,因为热则元气泄而多夭。地域的大小跟这种差别的关系则是:地域小寿夭的差别就小,地域大寿夭的差别就大。所以治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阴阳的相胜,气候的后先,人的寿命长短,生化的时期,然后才可以了解人的形体和气机啊。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1之,气有所从2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3,草木眚,火见燔焫,革4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注解】
1制:制约。
2气有所从:人身脏气有所适从。
3白起金用:即金为火用。
4革:变革、变质。
【语译】
黄帝道:讲得好。那么岁运当病而却不病,或脏气应该相感应相使用,而不相感应、相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岐伯说:这是司天之气制约着,人身脏气有所适从的关系。黄帝道:我希望详尽地听听。岐伯说:少阳相火司天,火气弥漫于地,肺气上从天气。上从于天气则为火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灾,火现出烧灼的景象,金被克制变质,并且耗损,火气太过,炎暑流行。这时发生的病变有咳嗽、喷嚏、鼻涕、衄血,鼻塞、疮疡、疟疾、浮肿等。厥阳在泉,则风气起行于地,飞沙扬尘,发生的病变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膈不通等,很快就会暴发的。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1数至,木伐草萎2,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3,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注解】
1凄沧:大凉。
2木伐草萎:木坏草枯。“伐”,败的意思。
3火行于槁:火气流行于草木枯槁的时候。
【语译】
阳明燥金司天,燥气下临于地,肝气先受克制,应而上从天气,青色起,木从金而化为金用,土气就会受到灾害,凉气常常到来,木坏草枯。在人体,受到气运的影响,就可产生胁痛、目赤、动摇、战栗、筋脉萎弱、不能久立等病。但是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于是暴热来到,地气变为暑热蒸腾,阳气郁结于内发生疾病,小便变为赤黄,寒热往来如同疟疾,甚而至于心痛。在火气流行于草木枯槁的时候,流水不得结冰,蛰虫却外见了。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1,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2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肿,身后痈。
【注解】
1土乃润,水丰衍:土气滋润,水流满溢。
2皮(wán顽):皮肤麻木。
【语译】
太阳寒水司天,寒气下临于地,心火受到克制,应而上从天气,从水化而为水用。火热之气起,金必受害,寒凉之气就出现了,寒气太过则水结成冰,由于火气被迫上炎,所以发病为心热烦闷、咽喉干、常口渴、流涕、喷嚏,容易悲哀,常常打呵欠,热气妄行于上,寒气报复于下,严霜不时下降,由于水气侵犯心火,神气受伤,所以善忘,甚至于发生心痛。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土能制水,所以土气滋润,水流溢满,寒水之客气加临,火为沉阴所化,万物就会因寒湿而发生变易。在人体受到气运的影响,就可产生停饮,腹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活动不利,甚至浮肿,转身困难。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1,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2,风行太虚,云物摇动3,目转耳鸣。火纵其暴4,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5,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注解】
1土用革:土的功用也发生改变。
2口爽:口不辨味。“爽”,差的意思。
3云物摇动:云气和草木动摇。
4火纵其暴:(少阳相火在泉,木火相生)火气任其横行。
5赤沃下:指赤痢。
【语译】
厥阴风木司天,风气下临于地,脾气受到克制,从木化而为木用。土气隆起,水气因之受害,土的功用亦为之改变。随着气运而产生的病变,就会有身体发重、肌肉萎缩、食少、口不辨味。风气行于天空之间,云气与草木动摇,人体也感觉有眼转、耳鸣的情况,厥阴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火气任其横行,地气于是像暑一般,大热如火。应在人体上,多病赤痢。这时,应该蛰居的虫类常见于外,流水不能结冰,在它造成病害时,是非常急速的。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1。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注解】
1金烁石流:形容火炎过甚,可使金石熔化。
【语译】
少阴君火司天,热气下临于地,肺气受到克制,相应而上从天气,金就畏火而化为火用,草木于是受害。在人受了气运的影响,就会产生哮喘、呕吐、寒热、喷嚏、鼻流涕、衄血、鼻塞不通等病。火气当权,所以大暑流行,甚至病发疮疡、高热。炎暑酷热的情况,好像能使金烁石流一样。少阴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燥气行地,寒凉之气屡次到来,在病变上,就容易发生胁痛,好叹息。肃杀之气大行,青青草木的容质就要改变了。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1,埃冒2云雨,胸中不利,阴痿3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4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5,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6增,味乃咸,行水7减也。
【注解】
1黑起水变:指寒水因太阴湿土加临畏其制,而化为水用。“黑”,寒水之气。
2埃冒:土气上冒。
3阴痿:阳事不用。
4脽(shuí谁):臀肉。
5附:近的意思。
6止水:井泉。
7行水:河津流注的水。
【语译】
太阴湿土司天,湿气下降于地,肾气受到克制,相应而上从天气,寒水就畏湿土而化为水用,土气则上冒而为云雨。在人受了气运的影响,就会产生胸中不快、阴痿、阳气大衰,阳不能举,而失其作用。在这土旺的时候,又会感到腰臀疼痛,动转不便,厥逆。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所以地气阴凝闭藏,大寒又到,蛰虫提前贴近土里伏藏。在病变上,就会产生心下痞塞而痛。如果寒气太过,土地冻裂,水结坚冰,则病发为少腹痛,经常影响吃东西。水气上乘肺金,水得金生,寒凝更加显著,所以井泉水增,水味变咸,这是由于津河流注的水太少了。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1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2,有相胜制也,同者3盛之,异者3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4,羽虫育5,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6。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7,天气制胜己8,天制色9,地制形10,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互〕宜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注解】
1治:指治岁之气。
2六气五类:“六气”指司天,在泉的六气。“五类”指五行所属的五类动物,如毛、羽、倮、介、鳞。
3同者、异者:指六气与运气相同或不同。
4静:安静而无损。
5育:生育繁殖的意思。
6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诸”,指六气,“运”指五运。“不成之运”即不能孕育的岁运。全句意思是:六气与五运相乘,不成的岁运,则孕育更不得成。
7地气制己胜:在泉之气制约它所胜的岁气。“地气”,在泉之气。
8天气制胜己:司天之气制约胜它的岁气。
9天制色:“天”指司天的气,“色”指白、苍、丹、黄、黑五色,代表其所属的五运之气。“天制色”,司天之气可制约所胜的一方。
10地制形:“地”指在泉之气,“形”指倮、羽、毛、介、鳞五类动物。“地制形”指在泉之气可制约所胜的一方。
中根:五运在中,是万物生化之根本。
【语译】
黄帝道:每年有的虫类能够胎孕繁殖,有的不能生育,这生化的不同情况,究竟是什么气所导致的呢?岐伯说:六气和五行所化的五种虫类,是相胜相克的。如六气与运气相同,则生物就会繁盛,如六气与运气不相同,则生物就会减衰,这是天地孕育的道理,生化的自然规律。所以厥阴司天的时候,毛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若厥阴在泉,毛虫可以生育,倮虫遭到损耗,羽虫也就不育。少阴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介虫可以生育,毛虫不能生成;若少阴在泉,羽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耗损并且不得生育。太阴司天的时候,倮虫不受影响而安静,鳞虫可以生育,羽虫不能生成;太阴在泉,倮虫可以生育,鳞虫虽育而不能生成。少阳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毛虫可以生育,倮虫不能生成;少阳在泉,羽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耗损,毛虫不能生育。阳明司天的时候,介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阳明在泉,介虫可以生育,毛虫遭到耗损,羽虫不能生成。太阳司天的时候,鳞虫不受影响而安静,倮虫可以生育;太阳在泉,鳞虫可以生育,羽虫遭到耗损,倮虫不能生育。凡是遭到克制而不能成长的气运,孕育就更不得成了。所以六气所主各有所胜,而岁运所立,各有其生化的作用。在泉之气,制其所胜者;司天之气,制其胜己者;司天之气制色,在泉之气制形。五种虫类的繁衍和衰微,都是适应着六气而产生的,所以有胎孕和不育的分别,这不是治化的不全,而是运气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叫做中根,中根以外的六气,也是根据五行而施化。所以生化之气不齐,而有臊、焦、香、腥、腐五气,酸、苦、辛、咸、甘五味,青、黄、赤、白、黑五色,毛、羽、倮、鳞、介五类分别。它们在万物之中各得其所宜。黄帝道: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生物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内的,叫做神机,如果神离去了,则生化的机能也就停止。凡生命根源于外的,叫做气立,假如在外的六气歇止,那么生化也就随之断绝了。所以说运各有制约,各有相胜,各有所生,各有所成,假若不知道岁运和六气的加临,以及六气的同异,就不能晓得生化,就是这个道理。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1,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秬。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2。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秬。化淳3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注解】
1资:禀受。
2正:纯正。
3淳:厚。
【语译】
黄帝道:气形成就能生化,气流动就能造就物体的形质,气敷布就可蕃殖,气终了的时候,形体物象便发生变化,一切物质都是如此。然而五味所禀受之气,在生化上有厚有薄,在成熟上有少有多,其结果与开始也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在泉之气所控制,所以生化上有厚薄多少的差异,而不是天不生地不长啊!黄帝又道:希望听听这其中的道理。岐伯说:寒、热、燥、湿的气化,各有不同。所以少阳相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不能生长,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主治之味是苦、酸,其在谷类颜色上是苍色和丹色。阳明燥金在泉的时候,湿毒之物不能生长,木从金化,所以味酸,其气湿,其主治之味是辛、苦、甘,其在谷类颜色上是丹色和素色。太阳寒水在泉的时候,热毒之物不能生长,火从水化,所以味苦,其主治之味是淡、咸,在谷类颜色上是黄色和黑色。厥阴风木在泉的时候,清毒之物不能生长,土从木化,所以味甘,其主治之味是酸、苦,在谷类颜色上是青色和红色,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木火相生,则气化专一,其味纯正。少阴君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不能生长,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主治之味是辛、苦、甘,在谷类颜色上是白色和红色。太阴湿土在泉的时候,燥毒之物不能生长,水从土化,所以味咸,其气热,其主治之味是甘、咸,在谷类颜色上是黄色和黑色。太阴在泉,而其气化淳厚,土能制水,所以咸味得以内守。土居土味,而能生金,其气专精,所以辛味也得以生化,能与湿土同治。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1,治上下者逆之2,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3,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4药,不胜毒者以薄4药,此之谓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注解】
1补上下者从之:因司天、在泉之气不及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补法,补要顺其气而补。“上下”指司天、在泉之气。“从”,顺的意思。
2逆之:(因司天在泉之气太过而引起的疾病)逆其气而治之。
3上取下取:“上取”指以药制有过之气。“下取”指以迅速之药除下病。
4厚、薄:指药的气味厚薄。
【语译】
所以说:因司天在泉之气不及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补法,补就要顺其气而补。因司天在泉之气太过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治法,治就要逆其气而治,都要从表现出的寒热盛衰而加以调治,所以说无论用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之法,总要先找着其气不及和太过的原因,再予治疗。身体强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厚的药,身体弱而不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薄的药,就是这个道理。若病气反其常候,如病在上而治其下,病在下而治其上,病在中而治其左右。治热用寒药,应该温服;治寒用热药,应该凉服;治温用凉药,应该冷服;治清冷用温药,应该热服。病者身体的虚实不同,其制方也就不同,所以或用消法,或用削法,或用吐法,或用下法,或用补法,或用泻法,无论久病新病,都得遵从这一点。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语译】
黄帝道:若病在里面,不实也不坚硬,有时聚而有形,有时散而无形,这种病怎样治疗呢?岐伯说:你问得真详尽啊!这种病如果没有积滞的话,应该从内脏里寻求病因,如虚就用补法,用药以祛邪,随用饮食加以滋养,用热汤以浴渍肌表,使其内外调和,这样可以使病完全治愈。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1,而遗人天殃,无致邪2,无失正3,绝人长命。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4,病去而瘠5,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6,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帝曰:善。
【注解】
1虚虚:即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
2致邪:(实证误补)使邪气更盛。
3失正:(虚证误泻)使正气丧失。
4气从不康:气血已和顺,仍未能恢复健康。
5瘠:瘦弱。
6无代化:不要用人力代替天地的气化。
【语译】
黄帝道: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服法也有什么限制吗?岐伯说:病有新久,处方有大小,药的有毒无毒,一定有它的常规。凡用大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用小毒之药,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用平常的毒药,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无毒的药,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必再服;以后用谷肉果菜,饮食调养,就可使病气都去掉了,但不可吃得过多而损伤了正气。如果邪气未尽,还可再按上法服药。一定得先知道岁气的偏胜,千万不能攻伐天真的冲和之气,不要使实者更实,不要使虚者更虚,而给患者留下后患。总之,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邪气更盛,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正气丧失,以免断送人的生命。黄帝道:那久病的人,有时气顺,而身体并不健康,病虽去了,而身体仍然瘦弱,又怎么办呢?岐伯说:你问得真够高明的!天地对万物的生化,人是不能代替的,四时的气序,人是不可违反的。因此只能顺应天地四时的气化,使经络畅通,气血和顺,慢慢来恢复它的不足,使与正常人一样,或补养,或调和,要耐心地观察,谨慎地守护着正气,不要使它耗损。这样,病人的形体就会强壮,生气也会一天一天地增长起来,这叫做圣王之法。《大要》上说:不要以人力来代替天地的气化,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必须静养,必须安和,等待正气的恢复,就是这个意思。黄帝道: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