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大历以下,或谓之中唐。然杜甫诗在大历间所作最多,大历诸贤,故多及与盛唐诗人唱和,固难于其间分别盛衰也。要至十才子之名出,而后诗体渐变。其稍早者,当推韦应物、刘长卿最为大家。故别出一节于大历十才子之前,可以览焉。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复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
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顾著作来巴,足下《郡斋燕集》,想亦示,何情致畅茂遒逸之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称诗人旨。后之传者,甚矣其源,推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则知苏州诗为当时所贵如此。
《全唐诗话》:“李肇《国史补》云:‘开元后位卑而名著,李北海邕、王江宁昌龄、李馆陶、郑广文虔、元鲁山德秀、萧功曹颖士、张长史旭、独孤常州及、崔比部元翰、梁补阙肃,韦苏州其一也,应物仕宦本末,似止于苏。按白傅答禹锡云:‘敢有文章替左司?’谓应物也,官称亦止此。”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韦应物语,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则超然出于畦径之外。如《游溪诗》:‘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南斋诗》:‘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咏声诗》:‘万物自生听,太空常寂寥。’如此等句,岂下于‘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哉?故白乐天云:‘韦苏州五言,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东坡亦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
《岁寒堂诗话》曰:“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称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体韵观之,右丞诗格老而味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韦苏州亦不可及也。”
刘长卿,字文房,官至随州刺史。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全唐诗话》:“高仲武云:‘刘长卿员外有吏干而犯上。两度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此其短也。’然‘春风吴草绿,古木剡山深。明日沧州路,归云不可寻’。又‘沙鸥惊小吏,明月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截长补短,盖玉徽之类欤。又‘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云溪友议》:“刘长卿郎中因人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乃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耶?’每题诗不言其姓,但言长卿而已。”
顾况,字逋翁,苏州人。性诙谐,虽王公贵人与之交者,必戏侮之。其《赠柳宜城》辞句,率多戏剧,文体皆此类也。皇甫湜序其集,序曰:“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常人所能为,甚快意也。”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居杼山。文章俊丽,颜真卿、韦应物并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入秘阁。《因话录》:“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讽,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李嘉祐,字从一,赵州人。大历中为兖州刺史。与刘长卿、冷朝阳、严维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齐梁风。高仲武云:“李嘉祐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也。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美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至于‘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露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华之冠冕也。又:‘禅心起忍辱,梵语问多罗。’设使许询更生,孙绰复出,穷思极笔,未到此境。”
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建中初,客泉州南安。张建封闻系之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其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为立于亭,号其山为高士峰云。
韦、刘所善者,顾况、皎然、严维、秦系、李嘉祐之流,在大历才子外,别出一体。钱、郎、刘、李齐称,长卿若有不屑。然李故与刘善,且其诗亦刘之亚,非郎所能匹也。故以钱、郎入下节,而独附从一于此。
拟古 韦应物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悲歌 顾况
边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渡霄汉。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酬张夏 刘长卿
几岁依穷海,颓年惜故阴。剑寒空有气,松老欲无心。玩雪劳相访,看山正独吟。孤舟且莫去,前路水云深。
酬秦系 同上
鹤书犹未至,那出白云来。旧路经年别,寒潮每日回。家空归海燕,人老发江梅。最忆门前柳,闲居手自栽。
山中赠张正则评事 秦系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唐书·文艺传》:“卢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王士禛《分甘余话》曰:“唐大历十才子,传闻不一,江邻几所《志》乃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苗发、吉中孚,共十一人,或又云有夏侯审。按发、审诗名不甚著,未可与诸子颉颃。且皇甫兄弟齐名,不应有曾而无冉。又韩翃同时盛名,而亦不之及,皆不可解。”按《唐书》有韩翃,而无李益、李嘉祐、皇甫曾、郎士元。宋初去唐未远,而传闻不同如此。据严沧浪《诗话》,则冷朝阳亦在十才子中。盖诸人并是大历之英,于韦、刘以外,又别为一派者矣。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辄称疾去。建中初,为昭应令。卒。宪宗诏中书舍人张仲素访集遗文。文宗尤爱其诗,问宰相:“纶文章几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对:“纶四子:简能、简辞、弘正、简求,皆擢进士第,在台阁。”帝遣中人悉索家笥,得诗五百篇以闻。《容斋随笔》:“李益、卢纶,皆唐大历十才子之杰。纶于益为内兄。”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图绘。王世贞曰:“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侯希逸表佐淄青幕府,府罢,十年不出。李勉在宣武,复辟之。俄以驾部郎中知制诰。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曰:“与诗人韩翃。”终中书舍人。
钱起,吴兴人。天宝中,举进士,与郎士元齐名。时诏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终考功郎中。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宝十五载进士。高仲武云:“郎士元员外,河岳英奇,人伦秀异,自家型国。”遂拥大名。右丞已后,与钱起争长,自丞相以下出使出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两公词体大约欲同,就中郎稍更闲雅,近于康乐,如“荒城背流水,还雁入寒林”,又“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又“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可齐衡古人,掩映时辈。又“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古人谓谢朓工于发端,比之于今,有惭沮矣。
皇甫曾,字孝常,丹阳人,冉母弟也。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诗名与兄相上下,时比张氏景阳、孟阳云。冉,字茂政,大历初官至右补阙,然冉名尤盛。高仲武称冉佳句,如“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渡”,又“裹露收新稼,迎寒著旧庐”,又“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晋宋齐梁周隋以来,采掇者无数,而补阙独获骊珠,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
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赐百缣。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时端先献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缣赏之。钱起曰:“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愿赋一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暧曰:“此愈工也。”起等始服。子虞仲亦工诗。
此外吉中孚,鄱阳人,官户部侍郎;司空曙,字文初,广平人,从韦皋于剑南,终虞部郎中;苗发,晋卿子,终都官员外郎;崔峒,终右补阙;耿,右拾遗;夏侯审,侍御史,并见《唐书》、严沧浪《诗话》。冷朝阳在大历十子中为最下,余如戴叔伦、戎昱、张继、王建皆有诗名,亦在大历间,建尤工乐府。
赵执信《谈龙录》曰:“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开元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常熟钱木庵良择推本冯氏,著《唐音审体》一书,原委颇具可观采。”
顷见阮翁杂著,呼律诗为格诗,是犹欧阳公以八分为隶也。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萧瑟,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江南曲 李益
长乐花枝雨点消,江城日暮好相邀。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