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豫 错小畜 综谦

豫1,利建侯行师。

今注

1 豫:卦名。“豫”字的本义,具有悦逸安乐的意义。

今译

豫卦,它的现象,有利于建立侯王与聚众行师的象征。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1。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今注

1 忒:变差。

今译

彖辞说:豫卦的现象,是得阳刚的感应而得行其志,它有顺时以动的作用,所以叫作豫。因为豫卦有顺时以动的作用,所以天地的运动,也正如它顺时而动,何况建立侯王与行师的事呢!天地运动的规律,也要顺时而动,所以日月的运行,不超过规则,才使四时(春、夏、秋、冬)不至于偏差。圣人的德业,应天顺人而行动,那么,刑罚清简而民心悦服。所以豫卦所包含顺时的意义,是最重大的。

象曰:雷出地奋1,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2荐3之上帝,以配祖考4。

今注

1 奋:震动飞扬。

2 殷:丰盛。

3 荐:进献。又:祭礼。未食未饮叫荐。既食既饮叫羞。

4 考:古礼:称父死叫考。

今译

象辞说:迅奋的雷,出自地上,这是豫卦的现象。先代的圣王们,效法它喜动悠扬的精神,制作典雅的音乐以尊崇德业,以丰盛的祭礼,进献于上帝,同时配享历代的祖考。

初六1,鸣豫,凶。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豫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豫卦的第一爻(初六),有鸣叫的象征,是凶的。象辞说:所谓初六鸣豫的象征,是说其志已到穷极,所以有凶的象征。

六二1,介2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豫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介:确立。

今译

豫卦的第二爻(六二),有耿介确立于坚石之间的象征,所以不终日之间,随时都要贞正自守便吉。象辞说:所谓不终日之间,贞正便吉,这是说,必须要中正以自处。

六三1,盱2豫悔,迟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豫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盱:张目上视。

今译

豫卦的第三爻(六三),有瞠目无所措而后悔的象征,迟疑不决而有悔吝。象辞说:所谓瞠目无所措的“盱豫有悔”,这是说它所处的位置不当。

今释

本卦的大象,是从“雷出地上”而立名。彖辞说它是“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这对于卦的立名为豫的原理,已经解释得很清楚。构成本卦初六、六二、六三的三爻,都从内卦☷坤为地的立场而比拟它的表象。所以初六爻动变而为☳震,从雷动于九地之下,而比拟它为初有鸣雷在地的现象。如果引用自然界的大现象作比拟,正有地震的现象,所以象辞便说它为“志穷,凶也”。六二爻动变为☵坎,坎,又具有陷的意义。雷动于地中,有☶艮为山石的现象,所以爻辞便说它有“介于石。”以及象辞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的象征。六三爻动变为☳艮,艮为山,所以便有瞠目无所措而“盱豫。迟有悔。”的现象。因为六三爻是从六二爻的渐变而来的,六二变而为☵坎。坎又有为眼目的象征,所以比拟它为瞠目而望的“盱豫”。所谓“迟有悔”便是艮卦本身的卦辞所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的本象。但在艮的本卦,便“无咎”。而在豫的六三,便“有悔”。这正如本卦本爻象辞所说的“位不当也”。本卦过此以往,便是外卦☳震为雷的外象,又是一番景况,另作比拟了。

九四1,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2簪3。(郑玄作簪,京房作攒,荀爽作宗,《周易集解》作戠。)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豫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盍:聚合。

3 簪:古代头发上的饰物。又:作快速的“疾”字意义,或谐音转借作“趱”字。

今译

豫卦的第四爻(九四),象征豫卦的自有由来,大有所得。不必怀疑,有朋友聚合,簪发并头而交欢的现象。象辞说:所谓自有由来,大有所得,这是说,其志可以大行。

今释

本卦本爻的象征,着重只在这个“由”字。“由”字的引申,象征物的开始出于地面。本卦以上☳震、下☷坤而成象。以一阳居于五阴之间,所以到了得时得位的九四爻,便有震雷奋出地面的景况。上下与群阴交互,都构成阴阳相得而成为友朋的现象,到处可以大行其志。“朋盍簪”的比拟,象征古代男女朋友聚头交欢的情形,是很恰当的形容。后人改作攒、宗、戠的意义,都是为了维持礼仪风教的关系,用心良苦。等于原始的姤卦,本来便是“媾”字,也是为了避免风教上的误会,便改作“姤”字,是同样的情形。

至于象数易学家们对于本爻的解释,如侯果说:“为豫之主,众阴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豫。体刚心直,志不怀疑,故得群物依归,朋从大合,若以簪之固括也。”虞翻说:“由,自从也。豫有五阴,坤以众顺,故大有得。得群阴也。坎为疑,故勿疑。小畜,兑为朋。盍,合也。坤为盍。戠聚会也。坎为聚。坤为众阴并应,故朋盍戠。戠,旧读作攒,作宗也。”崔憬说:“以一阳而众阴从己,合簪交欢,故其志大行也。”

六五1,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豫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豫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要贞正自守,有疾病,但常在病中而不会死亡。象辞说:六五爻所谓的要贞正自守,但有疾病,这是说它下乘九四爻阳刚的关系。所谓常在病中而不死亡,这是说它位置得中,所以不会死亡。

今释

象数易学家们对于本卦本爻的解释,如虞翻说:“恒,常也。坎为疾,应在坤,坤为死。震为反生。位在震中,与坤体绝,故贞疾,恒不死也。”侯果说:“六五居尊而乘于四,四以刚动,非己所乘。乘刚为政,终亦病。若恒不死者,以其中也。”

上六1,冥2豫,成有沦,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豫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冥:幽晦。

今译

豫卦的第六爻(上六),有幽冥晦暗的象征,即使成功也会变,但没有灾咎。象辞说:所谓幽冥晦暗处在豫卦的最上位,哪里可以长久地成长呢?

今释

本卦本爻所说的“冥豫”的意义,是从最上的阴爻,属于☷坤体的关系而立论。坤为土。穷极在上,必反复至于最下。故本爻以纯阴位居上位,便构成反居于九地之下的景况。所谓“成有渝”便是说物极必反、爻极必变的道理。荀爽说:“阴性冥昧,居尊在上而犹豫悦,故不可长。”

根据《周易》序卦所说:“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这是完全根据卦名名词而立论,依理而说人事的现象。因从大有卦而到谦卦,再从谦卦而到豫卦,认为人能大有而谦虚,当然就会有豫悦的景况。然而根据本卦卦爻辞与彖辞、象辞的种种所说,大体都从“雷出地。奋。豫”的现象,是以象来说理的。除六二爻的“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九四爻贞正以及属于雷出地上的“由豫。无咎”算是合乎顺时而动之外,几乎每一爻都是有病象的。由此可知,如果把豫卦作为豫悦的解释,那就有问题了。须知豫逸便可亡身,应当随时贞正自守,才能免凶。换言之,过谦成豫,豫逸便成灾咎。故豫卦是上接谦卦的反象,下启随卦的机用。综合来说,谦虚虽然为美德,但必须要知道随时之义,才有豫悦。如果不深切体会豫卦本身的“顺时而动”而合于随时的道理,便处处有它的偏差。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