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谦 错履 综豫

谦1,亨,君子有终。

今注

1 谦:卦名。具有恭敬合礼、屈己下人、退让而不自满等意义。

今译

谦卦,具有亨通的德行,它象征君子谦让以自处的德行,必有善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1,君子之终也。

今注

1 逾:超越。

今译

彖辞说:所谓谦卦是亨通的道理,因为它象征天道的德行,光明普照下方,毫无私欲而周济万物。同时又像地道一样的卑厚容物,随时以生机上升,长养万物而运行不息。而且天道的规律,必然要亏损过于盈满的,而增益谦虚的;地道的规律,必然变动满盈的,而流入谦下的;鬼与神的道理,是损害满盈的,而福佑谦让的;人的心理是厌恶满盈的,而爱好谦退的。所以谦的德行,尊贵而有光辉,虽然卑退,但不可以超越规矩,这便是君子学问、德业、修养善始善终的结果。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1多益寡,称2物平施。

今注

1 裒:减少。

2 称:量度的平均。

今译

象辞说:地中有山,这是谦卦的现象。君子们效法他的精神,以减损多余的而增益缺少的,称量事物的均衡而作平等的施予。

初六1,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谦卦的第一爻(初六),象征谦谦有礼的君子,他用谦德而渡过巨大的川流,是吉的。象辞说:所谓谦谦君子,这是说他能够以谦卑的德行约束自己。

今释

本卦既取谦抑和退让的德行作为卦名,而本爻又旁通相错☰天☱泽履卦的初爻,履,古人又解释为礼,也就是人生行谊的仪轨。所以本爻以谦卑自牧,作为君子履践的基础。这是与乾卦初九的“潜龙勿用”互同,同为谦德的精神所在。可以参考乾卦初九、九四的内涵意义,便可发现它的精要所在了。至于又说可以“用涉大川”。那是因本卦内卦是☶,外卦是☷,坤为大川,是西汉易象数学的精义,本爻以艮初而涉过坤水,所以便说是“谦谦君子”德行的开始。如果发挥它的功效,便有可以渡过大川的功用。综合起来,本爻所谓的“谦谦”,以及象辞所说的“卑以自牧。”都是为了达成君子履践的效用。故对于本爻爻辞重心所在的“用”字,切勿忽略过去。否则,谦卑变成无用,或起用而不谦卑,都有偏失。如果明白了这个原则,那本爻爻辞所说的“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便是要它在出处行履的开始,须有“卑以自牧”的德行,作为中流砥柱的精神。至于东汉象数易学家们的解释,又是另有观点,如荀爽说:“初,最在下,为谦。二阴承阳,亦为谦。故曰:谦谦也。二阴一阳相与成体,故曰:君子也。九三体坎,故用涉大川吉也。”《九家易》曰:“承阳卑谦,以阳自牧,养也。”

六二1,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谦卦的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谦卦第二爻(六二)的象征,有因谦而得到同声相应而共鸣的现象,能够贞正自守,便是吉的。象辞说:所谓因谦而得到同声相应的鸣声,能够贞正自守,便是吉的,这是说,中心自有得意的现象。

今释

《周易》引用卦象的象征,都以自然界知识感官所及的物理人事作比拟。并不造作虚玄,使人难懂。本卦本爻所用的象征,用鸣声作比拟,颇为费解。历来大多数的学者,都把它作为鸣声可以听到的现象,解为所闻见声音的闻字意义。其实,只要明白本卦反对的综卦为☳雷☷地豫卦。豫的内卦是☳震,震为雷。震当二月春分,惊蛰节气的卦。有雷天大壮的鸣雷初发自地中的现象。豫卦属于三月清明的卦,羽虫鸣声正发,所以都有鸣声的现象。本卦本爻六二动而成☴巽,巽为风,风在地上,又有“雷风相薄”而交织成鸣声的现象。因此以谦卦内卦的中爻变动,比拟作为鸣谦,与本卦上六的“鸣谦”,以及以下豫卦初六的鸣豫,都是从震雷的雷鸣之声而立言。但本爻的和鸣,尚在艮卦中爻的时位,上与六五的坤卦中爻相应,位虽得其中正,但还未达成外用,所以便有“鸣谦贞吉,中心得也。”的象辞,这是极其明显的事。换言之,六二爻谦德的效用,可以做到贞正自守,中心自有所得的吉兆而已。但必定要到六五的谦象,才能可以有为。

九三1,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谦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谦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征勤劳辛苦而又谦虚的君子,它的结果终归是吉的。象辞说:勤劳辛苦而谦虚的君子,那当然会使万民拱服的。

今释

本爻爻辞象辞所说:如大禹治水,九年劳绩的情形,便是本卦本爻的效用。

又本爻三五相互而成为☵坎卦。坎为劳卦,故称劳谦。自王弼解易不用互体,钟会更附会王弼之说。因此自宋以后,就薄互体而不用,贤如朱熹,也不能免俗,在此特为说明。

六四1,无不利,撝2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谦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撝:挥举。

今译

谦卦的第四爻(六四),象征无所不利,因为它自身谦退,但有挥扬上举的现象。象辞说:所谓无所不利的撝谦,因为它并不违背守则。

今释

本卦本爻的解释,据荀爽说:“四得位,处正家。性为谦。故无不利。阴欲撝三,使上居五,故曰撝谦。撝犹举也。”《九家易》:“阴撝上阳。不违法则。”其他如王弼、程、朱,各有别解。如果以本卦的旁通相错☰天☱泽履的九四,反复相综☳雷☷地豫的九四,便可知道本爻的自身性本为谦,但有发挥举扬阳德的功用在于其中,所以便拟议它为“撝谦”。象辞说它“不违则”,即须与乾卦九四爻的“或跃在渊”综合研究,体会“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的道理,便可了解本爻所示立身处世“撝谦”的精义了。

六五1,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谦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谦卦的第五爻(六五),象征并不富有,但受邻居的影响,可以利于用兵侵伐,也并没有什么不利的。象辞说:所谓利于用兵侵伐,这是说,可以对不服者作征讨的意思。

今释

本卦本爻所谓“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等观念,据东汉象数易学家的观念,如苟爽所说:“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乘阳失实,故皆不富。五居中,有体。故总言之。”又说:“谓阳利侵伐来上。无敢不利之者。”又说:“不服谓五也。”李鼎祚说:“六五,离爻。离为戈兵,侵伐之象也。”如果从本卦反复相综的☳雷☷地豫卦的六五来说,便知本爻就是豫卦六五的反对现象。因为豫卦的本身,是“利于建侯行师。”而豫卦六五爻的爻辞,便有“贞疾。恒不死。”等辞句。何以它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呢?据豫卦六五的象辞说:“六五贞疾,乘刚也。”因为行师用兵,本身就多刚气,如果以刚而乘刚,那么,过刚必折,这是当然的道理。倘使以谦卦六五的精神,具有怀柔的谦德,但以征讨不服,不得已而用兵侵伐,那就“无不利”了。所以本卦上六的“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也都从豫卦上六反成的爻辞,依义可以类推。本爻爻辞的“不富”一句,与泰卦的六四爻的爻辞相同,不可与“不富以其邻”合为一句来读。

上六1,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谦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谦卦的第六爻(上六),象征谦和的共鸣,利于用兵行师,征讨不服的邑国。象辞说:所谓谦和的共鸣,但并未得志。所谓可以行师用兵,这是说,可以征讨不服的邑国。

今释

本卦本爻“鸣谦”的“鸣”字意义,是从本卦的综卦☳雷☷地豫的外卦震为雷的象征而来,已如六二爻的所释。所谓利用行师征讨,已如六五爻的所释,可以触类旁通,不必复述。

根据《周易》的序卦所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完全从卦名“谦”字所含“谦让”“谦退”“谦虚”等观念而立论,指示人生立身处世基本的守则,须具有谦德的精神,方能立功立业。因此,本卦的卦辞、爻辞等,大多是从人事的道理以解释爻象。《周易》所述六十四卦,吉凶都互有消长,从无全吉全凶的卦象。比较起来,唯有谦卦,才是六爻皆吉的卦。由此可见,古圣先贤们强调谦德的重要,同时亦可了解谦的为用,的确无所不利。根据象辞所说:“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便可知道《周易》所说谦卦的中心精神。无论个人还是天下,都需要求得真正平等的和平,才可相安无事。高山之所以为高,它是从地平面上作起点,而山的顶巅,无非又是一粒一粒沙土累积而成的地平。故要体会“地中有山”之平,才是谦卦“称物平施”的精义所在。孔、孟的仁义,便是谦卦的求其“称物平施”的平治。佛家的慈悲布施以度众生,也无非是谦卦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发扬。老子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也便是扩展谦卦精神而立论。但必须了解本卦谦德持平的道理,知道六四爻“撝谦。不违则”的重心,才是谦德的规范,过此以往,便又不能持平而又有所偏差了。如果研究中国文化人文道理的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特性,对此不得不再三留意。但切勿执着谦的偏道而论,这一点最为重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