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曹雪芹

第四章 认匕首曹頫思对策 忆往事汉府沐皇恩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太夫人回到屋里,便坐在玻璃窗前,就着阳光看花,心情无限伤感。

不一会儿,明珠便报老爷回来了。

曹頫进得屋来,对太夫人请过安,问过寒暖,便垂手站在一旁。

明珠给老爷敬了茶,连忙和琥珀一起退出。

曹頫急问:“家中可有什么急事不成?”

太夫人长叹一声,命他坐下,就把今天王升传的这桩大事,含泪告诉了他。

曹頫一听,大惊失色。旋即按照习惯,向北跪下,行了大礼。半晌,这才起身,垂着头,一旁坐下。

太夫人便吩咐明珠进来,把那柄匕首取出给曹頫认看。

明珠应命取来,恭敬地给老爷献上,又悄悄退了出去。

曹頫双手接过,一见匕首,心中就已知道是谁送来的。再仔细察看,全都明白过来了。见室中只有太夫人一人,便低声回禀道:

“老太太,这事情可了不得了!这,这匕首,我认得出。”

太夫人急问:“谁的?”

曹頫举起右手,伸出拇指和食指来比划了一下,又接着说:“这是……是八阿哥的。他借着这柄匕首,赶忙给咱家送来坏消息。这就是说……现在刀把子,已经攥在四阿哥的手里了!这四粒金豆子,就是这个意思,后镶在刀把子上的。”

太夫人听到这里,连心都跳出口腔来了。她出了一口长气,点了点头。叹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她看了看曹頫,有一肚子委屈,就是对她这儿子,也是不能谈论的:

康熙五十三年,噶礼参奏:曹寅、李煦亏欠课银三百万两。当时,皇上没有准他的奏。降旨说:访查得实,认定不到三百万两,只缺一百八十万两是实。并且钦命简用李陈常为盐运使,将亏空年内补齐。曹寅死后,曹颙袭了江宁织造之职。那时,大学士松柱便奏请皇上,要曹颙也兼营盐差,表面上是两个肥缺都落到一个人的头上,实际是任他亏空愈大,填补不齐,好再行参奏,治以重罪。只要曹颙一旦出缺,就可以换上他们的人了。幸亏皇上圣明,没受蒙蔽。因为皇上知道,钱是他南巡花的,排场是皇家的门面。曹家不过是个扬钱的簸箕,过路的财神。幸好李陈常清正廉明,甚至把两淮盐运使每年应得的七万两,也只取银七千,其余全部蠲免……皇上用人得当,用心良苦,百般关照,使我曹家才能喘出一口气来。要不是皇上的大恩,我们家是一参就倒,一倒下就万难爬起来的。现在,新皇上登基,日子怎么过?新皇历的篇儿,估摸是不好翻的呀!……挨过一天,就等于过十年呀!……

想到这里,太夫人不由不泪流满面。曹頫在旁,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老太太宽心,说新皇帝也会是体恤下情的。何况太老爷、老爷生前作事,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不留空子给人钻的。

不过曹頫嘴上虽然这么说,心中可半点儿也不信。不管你是谁,皇帝随便抓了一个词儿,安在你的头上,就如太阳照在雪人头上一样,再抗也抗不过去,终归是要化成一滴水的。

停了一会儿,太夫人才慢慢平静了,招明珠将匕首收藏起来。

母子二人,心情十分沉重,思前想后,如同万箭钻心,都在盘算怎么对付这突如其来的大事才好。

曹頫在茶碗边上弹了一下长长的指甲,沉吟道:

“马上就会宣召我进京,面奏南方下情的。”

太夫人如同挨了一刀,有气无力地说:“就是这话哩。你要去京,是先打点打点呢,还是声色不动,听命由天呢?……梁九功老爷,还能找吗?至少摸摸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心里也好有个数啊。他,或许还能见得着吧?”

曹頫回道:“事情不好办。依儿子愚见,九老爷,怕也躲不了清净呢!要能找到宝义,也许还能使上一把力。”

太夫人叹了口气道:“这倒也是啊。今后该他当令了。拜菩萨,也得认清庙门坎儿才行呀!”

曹頫道:“这番到京,反正四阿哥也知道,我十四岁当差,平素无知,什么也不掺和。我就只能做得更加无知,一切若无其事才好。任凭天塌下来,我也装做不知道。落得个顺水推舟,得过且过。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恐怕还要好些呢。”

太夫人微微皱了下眉头道:“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你父亲把老命都搭上了,也落个一身的不是。谁体恤我们呀?老皇上只是不降罪到我们身上,已经是烧高香了。如今,如今可两样了。事情难说得很,好象站在洞庭湖这边,望那边,白茫茫一片,什么也休想看得清哪!”

曹頫道:“这就得随机应变了。四阿哥,耳目遍天下,滴水不漏,只有处处小心着才是。”

太夫人道:“是啊!诸葛一生,都谨慎小心,何况我们了?我家更要缩手缩脚,万事朝后退,不可往前站才是。”说着又担心地问曹頫道,“你今年年底的贡单,是些什么来着?老皇上升天了,就落到四阿哥手中了。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曹頫想了一下道:“我看没什么,挺合适的。儿子本来都是贡些纸笔,一来想讨老皇上欢心,二来也想,万一主子会赐个条幅什么的,也给老太太争一份儿光彩。我看新皇帝对我上贡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虽说匾额是没份儿了,这些文房四宝,也碍不着什么吧!”

太夫人点了点头,道:“恐怕,今后,宫里,没有人能透露给咱家一些小话啦。皇上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全要靠咱自己揣摸了。”

曹頫道:“这回,宫殿监督项侍四品老爷(注一),还不知道落在谁的头上呢,这得看看。要是投错了门户,吃不了,兜着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到京里,还得守住八字诀;耳灵,眼快,手懒,口拙,才行。”

太夫人道:“是呀!少说话,少做事,装聋作哑是正经。咱家那个茶上人(注二),不但不能近着,怕还得远着些个才行,免得皇上犯疑。你站父那里不能去,怕起疑心。你姐姐那儿是非去不可的。要去拜年,不去不行。不去人家更要疑心了。”

曹頫长出了一口气,道:“儿子也想到这个。总之,到京里就知道了。苏州织造府已来人,杭州也来人,西府也来人,都说皇上在畅春园养病。他们对眼下的事,还一概不知道呢。只估量着皇上圣寿己高,要事先作点准备。说不定最近要进京,贡品各项,都得事先办齐才好。免得到时抓瞎,反美不美,交不了上差。”

太夫人听了道:“是了!事不宜迟,你还得用心去张罗,七事八事的,有你忙的。你也累了,先回屋里去吧!还要给苏州、杭州送个信去。事不宜迟。早知道,好早安排。”

曹頫忙站起道:“儿子知道,这就派妥善干练的,分头到苏州织造府和杭州织造府送信,他们好有所摒挡,免得到时措手不及,贻误机缘。儿子就回衙门办去!这阵子,老太太也太不省心了。只怪儿子无能,事到如今,也只好支撑着过吧。儿子先去办事,进京晋见,怕还有几天。老太太想到什么,随时提醒儿子,免得误了大事。”

太夫人点点头,没说什么。曹頫这才行礼退出,到自己房里,和王夫人交代几句,便径自回衙门去了。

明珠、紫箫、琥珀、双燕四个丫环这才从窗外进来侍立两边,等候吩咐。

李太夫人看着曹頫瘦削的背影消逝,沉默了一会儿,心中一动,想到曹寅当年常说的一句话:“树倒猢狲散”,果然应验了。曹颙要是不死,局面还好应付一些。一则有老爷当年的情面,上下都会照顾些个。二则,他经常进宫,在皇帝面前时间又久,皇帝还曾御批,称他文武全才。各方上下都能应付下来,事情会好办得多。如今他已过去,奉旨把曹頫继承过来,虽说香烟未断,又袭了世职。但是,遇到个风吹草动,总有些担当不了的样子……怎么,我晚年会这般命苦,曹家就这样不走运?如今,全家就系在占姐儿一个人身上了。只有这一条根才是可靠的。他多么象他爷爷呀!但愿他长大了也象他爷爷才好!

太夫人想到此处,眼前就象看到水塘里面一株白荷,如果秋风秋雨来了,白荷一旦打落,池塘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清清净净的死水一潭。太夫人猛地打了个寒噤,手脚顿觉发凉。她大声命令说:

“快!快叫占姐儿来!他在哪儿?我要看看他!快叫他来见我!”

丫环们听了,觉得太夫人的声音有些异样,互相递了一个眼色。明珠和双燕连忙答应着,又嘱咐了琥珀和紫箫好生侍候着,便分头出去找占姐儿了。

太夫人仍在想:康熙皇上五岁光景,曹寅就为他伴读。康熙皇上最喜欢唐人的文章诗歌。后来还命人用朱丝笺为他精抄巾箱本一套,轮流带在身上,随手翻阅。皇上和上书房应值的臣子,随口说出某篇某句,相互讨论,引以为快。曹寅从小对唐诗就背得滚瓜烂熟,又素知皇上欣赏哪些篇章。所以经他雕板的《全唐诗》,最为称旨。他平时留心在苏杭一带访求散出来的古书名画,献呈御前,颇得圣心。所以,皇上总是另眼相看。就在这织造府里,咱家就接圣驾四次。也正是这个殊荣,把咱家的膝盖都磨厚了,把咱家的箱底都掏空了。皇上圣明,但是,皇上有皇上的算盘。多次南巡,恩威并重,总要比出了乱子,派兵镇压,省钱得多,也省事得多。可是,这沿途供应,上下糜费,全靠盐运和机头上两项来弥补开销。这付千钧重担,曹寅从立事起,就一直挑着,几十年如一日。咱家有苦说不出,只有老皇上心中有数。可是,王公大臣们都恶狠狠地瞪眼看着,觉得这块肥肉,三辈子都落到曹家嘴里,不甘心这份便宜,被咱家独占。如果咱家确乎是个不仁不义的,上割皇上的靴绕子,下挖盐民机户的鞋底儿,只管自己往肚里装,恐怕老爷还可多活几十年呢,至少也不致亏空如此,含恨而逝吧……皇上虽然厚待咱家,老爷生病,钦赐西洋灵药,可惜迟了一步,未及服用,就闭了眼了。可是,还有人用心险恶,在皇上耳边吹冷风,皇上还信以为真,说老爷是吃人参吃多了而死的……想到这里,太夫人不觉又滴下泪来。但又连忙忍住,忽然察觉到,这难道不是对上怨望了吗?这“怨望”二字,可是沾惹不得的呀,特别是不能从后代嘴里说出它来的呀!……

太夫人想到这里,随即又大声喊道:“占姐儿呢?快带他到我跟前来!我要见他!”

这时,双燕进得门来,脸儿白着,回禀太夫人道:“派人去找了!”

明珠急忙进来,也向太夫人回禀道:“已经派人去找了,一会儿就会找到的。金凤也不在,总是金凤带他到哪儿玩去了。”

太夫人怒道:“金凤带他到哪儿玩去了?这早晚还不见回来?快!快去把他们找回来!”

双燕和明珠双双答应着,急忙出去传话去了。

琥珀侍候着太夫人,用手轻轻地为她捶背。就这一会儿功夫,她觉得太夫人突然老了许多。

注一:这是个全衔,是大太监。四品是当时太监最高的品级。

注二:茶上人指曹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