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读宋诗随笔 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庚(1071—1121)

字严西,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安置惠州。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有《唐先生文集》二十卷,今存。

张求

张求一老兵,着帽如破斗。

卖卜益昌市,(1)性命寄杯酒。(2)

骑马好事人,(3)金钱投瓮牖。(4)

一语不假借,意自有臧否。(5)

鸡肋乃安拳,未省怕嗔殴。(6)

坐此益寒酸,饿理将入口。(7)

未死且强项,那暇顾炙手。(8)

士节久凋丧,(9)舐痔甜不呕。(10)

求岂知道者?(11)议论无所苟。(12)

吾宁从之游,(13)聊以激衰朽。(14)

【注释】

(1)卖卜:以卜卦为生。益昌:宋代县名,今废,故治在今四川广元西南昭化镇。(2)这句是说爱酒如命。(3)好(hào,音浩)事人:对于某些事情感兴趣的人,这里指问卦者。(4)瓮牖(you,音友):旧时穷人家用破瓮口做窗户,夏天通风透光,冬天堵死。这里指穷人家。(5)这两句是说张求非常直爽,对来问卦的人,好就说好,坏就说坏。假借:犹虚伪。臧否(原读zāng pi,音脏匹,这里因押韵,否仍读缶):好坏。(6)这两句是说张求宁可挨拳头,不肯说假话。鸡肋最薄,形容张求瘦弱的胸部。安:承受。未省:不知道。嗔:生气。(7)这两句是说因此他就变得更加穷困,就要饿死了。坐:因。益:更。理:纹路。古代迷信:人脸上的皱纹关连到人的命运。延长到口部的纹,称为饿纹。饿纹入口,就会饿死。(8)东汉洛阳令董宣执法如山,得罪了光武帝的姐姐。光武帝要他叩头赔礼,董宣坚决不低头。光武帝也没有办法,只好“叱强项令出”(叫这位硬脖子的县令出去)。后人因以强项为刚直不阿的意思。炙手:烫手,指权势很盛。这两句是说张求只要活着,就要保持他刚强的性格,顾不上那些有钱有势的问卦人。(9)读书人长期丧失了气节。(10)舐(shì,音氏,舔)痔:《庄子·列御寇》中有个寓言说:秦王生了痔疮,下令说,凡是来舐痔的,可以得到五乘车子,居然就有人来舐。这句是讽刺那些不顾廉耻,趋炎附势的人。(11)知道者:懂得大道理的人。(12)苟:苟且,随便。(13)从之游:和张求做朋友。(14)衰朽:衰败腐朽,这里指社会上庸俗卑劣的风气。

【品评】

在上诗中,江端友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而品德却很卑污的官吏;在本诗中,唐庚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而禀性正直的迷信职业者。两相对照,十分鲜明地显示出有些表面上尊贵的人骨子里是何等卑污,而有些表面上卑污的人骨子里又多么尊贵。真是好看煞人!

卜卦算命,以定吉凶,当然是迷信。但这种迷信也是依据唯心主义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作出不科学的解释,从而构成其体系的。但许多迷信职业者却连他们自己臆造出来的判断吉凶的规则或方式也不遵守,而一味逢迎主顾,报喜不报忧,这就更加不可取了。唐庚这首诗赞赏了张求卖卜,直道而行,挨骂也好,挨打也好,只肯照他的理解,说老实话,以致于没有生意,濒于饿死。诗人用大量篇幅写了这些事实之后,笔锋一转,随手带出士节之凋丧以作对比,再以赞赏张求作结,层次分明。只有深入生活而不是漂浮在生活表面的人,才有能力从一般人认为是平庸甚至卑污的事物中发现出纯洁和真诚的美,并如实地将它反映出来。此诗可以证明这一点。

读这首诗,还使我们很难忘记《史记·日者列传》中司马季主那一段议论。唐庚写此诗时想来胸中也有《日者列传》在。读者似不妨去翻翻。

惠洪(1071—1128)

字觉范,俗姓彭(或云姓喻),筠州(今江西高安)人。以医道受知于张天觉,乞得度牒为僧,住峡州天宁寺。未几,坐累为民。及天觉当国,复度为僧。出入郭天信之门。张、郭得罪,亦被决配朱崖。后遇赦北归,居高安大愚山,卒。所著《石门文字禅》三十卷,今存。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余断作语,复决堤作一首(1)

道人去我久,(2)书问且不数。(3)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4)

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5)

譬如人弄潮,(6)覆却甚自若。(7)

旁多聚观者,俯头胆为落。

僻处少过从,(8)闲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9)叩门谁剥啄?(10)

开关忽见之,(11)但觉瘦矍铄。(12)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13)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14)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念无华,语论出棱角。(15)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祴不容捉。(16)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17)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18)

【注释】

(1)上人:和尚的敬称。灵石:山名,在浙江江山县南,又名江郎山、须郎山。会:适,刚刚。断作语:停止说话,这里指不作诗。决堤:比喻控制不住自己的创作激情,犹言破戒。(2)道人:指和尚。魏晋六朝时代,称佛教徒为道人,道教徒为道士,后来才逐渐混淆。(3)这句意思是说很少通音信。数(shuò,音硕):屡次。(4)惠洪于政和元年(1111)被刺配朱崖,后赦还。这两句是说瑜上人听到他放逐南方荒远之地,为之惊恐,怕他一天一天地变得枯瘦了。削:瘦。(5)郭:外城。(6)弄潮:在翻腾的潮水中作技巧表演。(7)覆却:翻了(船)。自若:自如,不在乎。(8)僻处(chu,音楚):在荒僻的地方居住。过从:交往。(9)失轻纨:绢制的团扇从手中滑落。(10)剥啄:敲门声。(11)关:门(12)矍铄(jué shuò,音决硕):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13)良苦:古人相见时的慰问话,如现在说“辛苦了”。慰良苦是说自己以良苦一语慰问瑜上人。兀坐:端端正正地坐着。契阔:犹言聚散,引申以指久别之情。这两句是写久别重逢先立谈后坐叙的情况。(14)这两句是对瑜上人善意的玩笑话。稻田衣:和尚穿的一种上有水田一般格子的衣服,又名水田衣,简称田衣。剪翎鹤:暗示瑜上人本是一位大有可为的人,如云中白鹤,而今只落得混迹空门,犹如鹤剪了翎。(15)悃愊(kun bì,音捆必):诚恳。棱角:犹锋芒。这两句说虽然由于瑜上人态度诚恳,想见其内心更无尘缘,但另一方面,则又觉其口角仍带锋芒,不尽忘怀世事。无华,没有装饰,即返朴归真,不涉尘缘之意。(16)裓(gé,音革):僧衣。破裓就是那件包着剪翎鹤的稻田衣。这句写留客不住,捉字下得非常生动。(17)这句写瑜上人的归程,其所经过的小路,望过去就如一根丢下的绳子,即羊肠小道。(18)鸣玉轩在灵石山中溪边,“闻水声,如鸣珮环”,像柳宗元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所写的,故以鸣玉为名。跳起的波声,震惊着夜间的溪沟,在诗人眼中,这声音便是鸣玉轩下之水在吟咏,而这也就是它为鸣玉轩题的诗。瑜上人真不该远来求自己作诗了。

【品评】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惠洪云:“工诗,古体雄健振踔,不肯作犹人语,而字字稳当,不落生涩。佳者不胜录。《宋诗钞》以为宋僧之冠,允矣。近体不如也。异在为僧而常作艳体诗,又嗜食荤,句云:‘鱼虾才说口生津。’”陈氏所说,略见这位才华横溢又很不安分的和尚的一斑。

这首诗作于这位诗僧晚年从海南岛北归之后。他虽已戒诗,但碰上了好题目,却忍不住要开戒,重新抓起笔来。一般说来,佛教徒是戒妄语的,而作诗总不免有妄语,所以诗歌与佛法是有矛盾的。杜甫说“问法看诗妄”,即是此意。但历代诗僧依然不少,这是因为他们首先是诗人,其次才是佛徒。惠洪写情诗,吃荤腥,两回还俗,万里投荒,这种种性格行为,使他的诗篇在云山烟水之中,自具一种若隐若现的非佛徒所应有的傲兀不平之气。在这篇诗中,他写出了自己对过去遭遇满不在乎,是容易看出的,但对同他气味相投的瑜上人,却只用剪了翎的鹤来比喻其失志遁迹;以说话仍有锋芒来暗示其本性难改,就比较隐蔽了。这两位和尚虽然寂寞,依旧热肠,可以说是两块生姜,虽老仍辣。相聚三天,不知说了些什么,想来是很值得听的。

诗篇首写瑜上人之见怀,次写其来访,再写其言归,最后以送别作结。造语句句奇警,气势跌宕。最后四句可以说明诗人的职能无非是对大自然的虔诚摹仿。但在这摹仿中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注入了每位诗人独特的个性,从而显示出其不可重复的独特的美来。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称秘演为奇男子,因无所用而隐于佛,以寄其对许多雄伟非常之士怀才不遇的感慨,正可与本篇参读。那篇情韵深婉的序,是可以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来看的。

王庭珪(1079—1171)

字民瞻,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政和八年进士,任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职隐居。绍兴中,因作诗赠上疏请斩秦桧的胡铨,被放辰溪多年。桧死,其事始解,放归时年近八十。孝宗时,召对内殿,赐国子监主簿。乾道六年(1170)复除直敷文阁。有《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今存。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1)二首选一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2)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3)

名高北斗星辰上,(4)身堕南州瘴海间。(5)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6)

【注释】

(1)胡邦衡,名铨,南宋初年著名的主战派政治家。新州,今广东新兴。(2)囊封: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清都:古代神话中上帝住的地方。据说清都共有九道门,由虎豹守着。闲:关起。绍兴八年(1138),胡铨上封事请斩欺君误国、主张向金投降的奸臣秦桧等。诗人以清都比朝廷,以虎豹比奸臣,说:当封事上达九重关的那天,奸臣们都感到害怕,像那些阻止人们进入清都的虎豹被关住了。(3)百辟:百官。动容:脸上变色。朝班:朝廷上按次序排成的官员行列。这两句说,许多人看到胡铨的奏牍,都紧张得变了脸色,但因为自己没有能像胡铨这样和奸臣斗争而在朝班中感到惭愧的,又有几个人呢?牍:纸未发明前用来写字的木片,这里指纸。(4)这句赞美胡铨的声名比北斗星还崇高。(5)南州:指新州。瘴海:有瘴气的(恶性疟疾流行的)滨海地区。这句是惋惜胡铨被贬。(6)公议:公正的议论。这两句是说也许不要等候将来大家的公议出来,宋高宗就会将胡铨召回,正和汉文帝将一度被有权势的大臣排斥的贾谊重行召回朝廷一样。

辰州僻远,(1)乙亥十二月方闻秦太师病,(2)忽蒙恩自便,(3)始知其死,作诗悲之

辰州更在武陵西,(4)每望长安信息稀。(5)

二十年兴缙绅祸,(6)一朝终失相公威。(7)

外人初说哥奴病,(8)远道俄闻逐客归。(9)

当日弄权谁敢指,如今忆得姓依稀。(10)

【注释】

(1)辰州,治所在今湖南沅陵。王庭珪贬居辰溪,属辰州。僻远:指距当时都城临安(今杭州)而言。(2)乙亥,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太师:秦桧。(3)蒙恩自便:受到朝廷的恩准,可以自由行动,亦即解除了管制。(4)武陵:指今湖南桃源。相传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人民逃避秦朝虐政的地方。这里不但实指地理方位,而且以秦朝虐政比喻秦桧的陷害,自己远在辰溪,也是为了避秦。(5)长安:本是汉唐故都,这里借指临安。(6)秦桧于绍兴八年(1138)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十二年加太师,从此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近二十年之久,朝廷中许多反对他的忠臣义士被贬被杀,所以这么说。缙绅:古代做官的人都垂绅插笏(手版),称为缙绅。缙:同搢,插。绅:下垂的腰带。(7)相公:宰相的通称。(8)哥奴:唐玄宗时奸相李林甫的小名。李林甫以口蜜腹剑著称,是导致天宝之乱的罪魁祸首。这里以比秦桧。(9)俄:俄顷,很短的时间。逐客:指被秦桧诬害而遭贬谪的人。(10)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记得杨与李.”杨指杨国忠,李指李林甫。这两句是说秦桧当日气焰薰天,可是冰山一倒,一切权势也就随之消失了。

【品评】

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合围汴京,徽钦二帝被掳,北宋政权灭亡。高宗在全体人民支持下,重建汉族政权,保住了半壁河山。绍兴七年(1137),徽宗死于金国,高宗派王伦去迎还灵柩。王伦回报说,金人除了同意运返灵柩外,还愿意将高宗生母韦氏送回,并归还河南土地。宋朝信以为真,次年又派王伦为国信计议使前去申问(事实上是请求)。申问毫无结果,王伦却和金国的诏谕江南使一同来到南宋。高宗生怕他的大哥哥钦宗回来,夺了他的皇位,便重用秦桧等投降派,一意主和。当时胡铨任枢密院编修,立即上封事(秘密奏章),请求斩辱国求降的王伦、秦桧、孙近,被指为凶悖,远谪新州。这事却受到敌人的重视,为了要得到这份文件的副本,不惜悬赏千金。当胡铨受祸时,一时士大夫都害怕受牵连,不敢开口,只有王庭珪作了两首诗送他,因此得罪,远窜辰溪。在秦桧死后,王庭珪又有诗惋叹秦桧虽然专权卖国近二十年,到头来其权势终于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不但可恨,同时也可悲。

透过王庭珪在不同时期写的这两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桧的为人以及他在以这位正直的诗人为代表的千万人民心中的地位。杜甫被尊为诗史,元稹评其诗说:“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恩格斯赞赏巴尔扎克的小说显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这就是说,作家笔下典型化的事例,可以少总多,由表及里,使人从其中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灵活动。从而使诸众生相按照其本来面目永生在读者的思想感情里。文学并非历史,当然更不能代替历史,但它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却也不是历史所能代替的。

汪藻(1075—1154)

字彦章,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任婺州观察推官,历迁著作佐郎。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绍兴中,升宝谟阁学士,旋为言者所论,谪居永州。博极群书,尤工四六,有《浮溪集》六十卷,今存。

即事二首

燕子将雏语夏深,(1)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青波。(2)

钩帘百顷风烟上,(3)卧看青云载雨过。(4)

【注释】

(1)将雏:带着小鸟。(2)能、许:这样地,那般地。(3)钩帘:将帘子卷起钩上。风烟:泛指广阔的空间。(4)青云:乌云。

【品评】

这是两首写夏天景物的诗。第一首写夏日已深,不从温度升高方面形容,却从母燕已经孵出雏燕,而且还能告诉雏燕,夏日已深,虽有绿槐,但并未能布满中庭使其感到阴凉种种涉想着笔,则物候自见。接下去,又是一转,不写夏日,却写夏雨,不写雨后之凉,却写无人察觉的芭蕉之长。这一在动中见静的写法,也在读者意料之外。再者,三四两句,若写成散文,便是:一雨之后,芭蕉展尽数尺之心,而无人见到。同样,下一首的三四句则应写成:钩帘卧看,百顷风烟之上,有青云载雨飘过。我国古代诗歌,特别是今体律绝,具有严格的韵律,当语法与韵律发生矛盾无法统一的时候,诗人一般是迁就韵律而不顾语法的。

第二首写转晴之后,雨意尚未全消。在一片茫茫水域之上,细则见双鹭这样地飞,大则见清波那样地涨。而这些景物虽有巨细之殊,却都是从上向下所见,而由下朝上一看,则在广阔无际水天相接的空间中,正驶过雨云,可见雨是随时可以再下的。以卧游之人与载雨之云对照,物态动而人心静,这也就是俗语所说“心静自然凉”。再者,今体诗通常以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单位。一句五言诗便由两个半音节组成,一句七言诗便由三个半音节组成。那半个音节通常放在句尾或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但偶尔也有例外,如此诗的一二句,便要读作“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而不能读成“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这和上首三四句一样,都有些特殊。读者应加注意。

李清照(1081—?)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能文,尤工词。早岁生活美满。绍兴二年(1132)明诚死后,避乱奔走各地以终。所撰《金石录后序》自述身世甚详。集佚,有今人辑本。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旒。(1)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2)

【注释】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23年,被汉兵推翻。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家依时间次序称刘邦建立的汉朝为前汉,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后汉,或依都城方位称前汉为西汉,后汉为东汉,合称两汉。继绍:继承。新室,即新朝。赘旒(zhuì liú,音坠流):又作缀旒。旒:旗子上的飘带。缀:系。旗被人拿着,上面系的飘带也不能自由活动,比喻人君虽处尊位,并无实权。这两句是说东汉继承西汉,合理合法,王莽篡汉,就像赘旒。(2)三国后期,司马氏想篡夺曹魏政权。中散大夫嵇康就在其文章中表示反对商汤王革夏桀王的命,周武王革商纣王的命。这实质上就是反对司马氏,嵇康因此终于被杀。薄:看不起。殷:就是商。

【品评】

靖康元年(1126),北宋覆灭。次年,高宗在南京(即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重建汉族政权,改元建炎。就在这一年,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建炎四年(1130),又立刘豫为齐帝,意图以这些傀儡政权来迷惑人民,但这些阴谋都以失败告终。作者在这篇小诗里,将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将伪楚、伪齐比作新室,并赞赏嵇康反对司马氏篡位的言论,都体现了她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感情。这篇诗也有可能是从一篇长诗中摘取的四句,但却表现了一个统一的意境,并无割裂之痕。因此,即使如此,也不妨将它当成一篇完整的作品来欣赏。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次年,成立伪满傀儡政权。1935年,汉奸殷汝耕又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那严峻的岁月里,国民党政权却仍然不力图抵御外侮,反而歌舞升平,纵情享乐。当时郁达夫先生在《青岛杂事诗》中写道:“万斛涛头一岛青,正因死士义田横。而今刘豫称齐帝,唱破家山饰太平。”他赞扬了因为不肯向刘邦臣服而自杀、又以自己的侠烈行为感召了他部下的五百壮士的田横;同时,痛斥了在汉奸横行,国土沦丧时,仍然粉饰太平的南宋小朝廷,借古讽今,与李作一致。就艺术而论,它们以两个互不相涉的典故构成一篇完整的诗,是其所同,而李诗激烈喷薄,郁诗感慨苍凉,又各有其风格特色。

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诗笔却清刚健拔,而且反映了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与词异趣。大概古代多数作家,都注重文学题材与文学样式的配合,认为词宜于描写个人生活,却不适合用来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题材。李清照也持有这种看法。像这种具备独特见解和带有辛辣讽刺的咏史诗,她词中就没有出现过。如果我们评价这位作家,而将这类作品排斥在外,显然有失公道。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绍兴中赐进士出身,以其曾祖公著荫,补承务郎,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后为秦桧所排,提举太平观,卒。所撰《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今存。

兵乱后杂诗二十九首选二

万事多翻覆,萧兰不辨真。(1)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2)

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蜗舍嗟芜没,(3)孤城乱定初。

篱根留弊屦,(4)屋角得残书。

云路惭高鸟,渊潜羡巨鱼。(5)

客来阙佳致,(6)亲为摘山蔬。

【注释】

(1)屈原《离骚》:“扈服艾以盈要(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又“何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兰和蕙是香草,象征好人。萧和艾是恶草,象征坏人。(2)糁(sǎn,音伞):米粒。爵:古代一种三只脚的酒器,这里指酒杯。这两句是说,无粮可以填饱肚子,无酒可以排遣愁怀。(3)蜗舍:农村贫民所修形如蜗壳的圆形小屋。芜没:荒废。(4)弊:同敝,破。屦(jù,音巨):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5)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这两句袭用其意,以见自己在战乱中无可趋避之意。(6)阙:同缺。佳致:好的款待。

【品评】

这一组诗载《东莱先生诗集》外集,共二十九首,方回《瀛奎律髓》选其五首,这里两首,是据《律髓》转录。

靖康元年(1125),金兵打破北宋都城汴梁时,吕本中同天宝乱中的杜甫一样地陷于贼中。这一组诗,当是次年四月金兵掳走徽钦二帝退出汴京以后所作,所以所写既多眼见,又出以痛定思痛之辞。杜甫的《春望》是陷贼时所写名篇。其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极写诗人面对残破的帝国首都回忆往昔的失落感。四句诗只是集中表现一个意思,即它是一座空城(国破),所剩下的,只是自然景物(山河在)而已。吕本中却就兵乱后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在敌人铁蹄践踏之后人民的生活和心情。它显然从《春望》受了启发,而其从多方面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则似取法于杜甫的《伤春》五首和《秦州杂诗》二十首。

吕本中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始作者,诗学黄庭坚、陈师道,也想跳出这两位江西派巨头的牢笼,而从李白、苏轼汲取营养。但他这类的诗却不期而然地接近了杜甫的风格。自杜甫出现以来,就很少有人不承认他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其对后代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这当然应该将他所使用的艺术样式本来就最流行,最富有生命力,还有他的艺术手段也承先启后,开辟了无数法门等等因素都加以考虑,才能加以说明。但似乎还要考虑到一点,即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个人的遭际,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具有典型性,因而使后世诗人很容易觉得自己与之相近乃至相同,从而感到学习这位前辈,不但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很方便的。方回总评此二十九首云:“老杜后始有此。”纪昀总评《律髓》所选云:“五首全摹老杜,形模亦略似之,而神彩终不及也。”都很中肯。

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洛阳人。政和三年(1113),上舍及第,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绍兴元年(1131)迁中书舍人,拜吏部侍郎,旋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后请闲,卒。有集三十卷,词一卷,今存。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最为精善。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1)坐使甘泉照夕烽。(2)

初怪上都闻战马,(3)岂知穷海看飞龙!(4)

孤臣霜发三千丈,(5)每岁烟花一万重。(6)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7)

【注释】

(1)庙堂:朝廷,政府。平戎:指消除金朝入侵的祸害。(2)坐:因。甘泉照夕烽:汉文帝时,匈奴入寇,烽火一直照到了离首都长安不远的甘泉宫,此喻金人入侵北宋首都汴京。(3)上都:长安,这里借指汴京。(4)穷海:海的尽头。飞龙:皇帝的代称,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人渡江南下,高宗曾由临安(今杭州)、明州(今宁波)一直浮海逃到温州。(5)孤臣:被冷遇的臣子,诗人自称。他从宣和六年(1124)被贬谪,作诗时还没有起用。霜发三千丈:形容愁多。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6)烟花:这里指汴京的景物。一万重:形容繁盛。这句是说沦陷后的汴京每年景物依旧,人事全非。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作者这里是有意地以杜句对李句。改李诗“白发”为“霜发”,也是为了与杜诗“烟花”作对。(7)向延阁:指向子諲,字伯恭。他曾任直秘阁的官职。宋代秘阁相当于汉代宫廷藏书处延阁。建炎四年(1130),向曾在长沙阻击敌人。犬羊:对侵略者的贱称。

【品评】

这首诗是建炎四年(1130)诗人避兵邵州(今湖南邵阳)时写的,正是向子諲在潭州(今长沙)进行了非常艰苦的保卫战之后。胡宏《向侍郎行状》载其事略云:“敌知不可屈,大治攻具,悉众薄城。公登门誓众,激以忠义。将士协力,昼夜捍御。虽杀伤相当,而骁将皆死。凡八日而城破。公率军民入子城,巷战两日,敌纵火,烧延府舍,公犹在谯楼督战。敌兵已四合,兵民惧公之陷于敌也,拥公下楼,死战,焚敌栅,夺门以出。遂渡水,军于江西。长沙之人咸从公,以忠义自奋,无一降贼者。敌以故不敢离城纵掠,留四日而遁。公即入城,锄治强蠹,抚安良善,上章以失守自劾。”以谪宦身份在流亡中的作者对当时国家的命运十分担忧,所以对虽然败北却敢于战斗的向子諲,仍然给予赞美。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不能不可又不甘心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这就形成了通篇沉郁顿挫的风格。首联平叙,谴责庙堂之无能,是全诗主旨。次联写节节败退,政权南迁。三联出以对比,人事全异而景物依然。这些事实确实令人伤感,但作者笔下,却并无颓靡衰飒之气。这就使结联的稍喜中透露着希望的曙光。

陈与义的诗是通过先对黄庭坚、陈师道的学习,然后又逐渐摆脱他们的影响而接近杜甫,最后自成一家的。所以宋元之际的方回认为杜甫是江西派的一祖,而黄及师道、与义为三宗。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一般说来,诗派的出现和形成,至少在我国古代,绝大多数是出于后人的探索,然后加以指目。它本身也就必然会随着后人的研究和理解而在内容上有所充实、变化和发展。方回根据严羽的陈与义“亦江西之派而小异”的意见,在研究杜甫以及被人指目为江西诗派的诸家作品之后,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作为一家之言,当然其是非是可以讨论的,但若是认为被人归入某一流派的诸诗人,就只可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风格而忽视彼此之间发生的变异,从而否定其流派归属与传承,似乎也同样值得讨论。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1)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2)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方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3)

忽忆轻舟寻二子,(4)纶巾鹤氅试春风。(5)

【注释】

(1)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洪智,一位和尚。(2)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入太湖。这句是说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出门但见满溪绿水,都向东流。(3)西庵:智老所居,北栅(zhà,音炸):天经所居,都在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精于佛学的人,指智老。儒先:儒生,精于儒学的人,指天经。固穷:安于穷困。这两句是写对两位友人的怀念。(4)这句是说忽然怀念智老、天经,因而乘轻舟去访问他们。这时作者住在青镇,与乌镇隔苕溪相对。青镇在溪东,今属桐乡县。乌镇在溪西,今属乌程县。青、乌旧本一镇,统名青镇,后分为二。(5)纶(guān,音官)巾:以丝带制成的一种头巾(帽子)。鹤氅(chǎng,音厂):以鸟类羽毛做的外衣。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爱穿的服装。这句写将趁此春日出访,与首联相应。

【品评】

此诗第三四两句是陈与义的名句,曾为高宗皇帝所赏,因此得名。魏庆之《诗人玉屑》亦将其列入宋朝警句。方回《瀛奎律髓》解释说:“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情一景,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后山‘老形已具臂膝痛,春事无多樱笋来’一联,极其酸苦,而此联有富贵闲雅之味。后山穷,简斋达,亦可觇云。”《诗人玉屑》还将这类句子称为轻重对,举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以天地对有无,唐彦谦“独来成怅望,不去泥(读去声)阑干”之以怅望对阑干。杜甫“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之以割据对云霄,筹策对羽毛,李嘉祐“门临莽苍(读上声)经年闭,身远嫖姚几日归”之以莽苍对嫖姚等为例,以见其始于唐人。声与偶是我国古代文学形式上的基本特征之一。韵文尤其注重音调和谐,对仗工稳,但在和谐工稳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之后,作家们又自然而然地依据求变求新的通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种和谐与工稳,于是律诗的音调中便出现了拗体,对仗中便出现以虚对实,以轻对重,以情对景,以我对物等种种变化,以期使人耳目一新。宋诗属对,已不完全注意字面上的工整精美,而更着重上下句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这种对法的出现,显然也与此不无关系。即如陈与义此联,上句写客中无聊,惟有吟咏送日,下句则写一个初春清冷的境界来衬托,就显得一我一物,一情一景,水乳交融。至于客子与杏花,诗卷与雨声之是否对仗,则宁可有意地给以忽视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2)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3)

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固依然。(4)

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5)

粲粲江南万玉妃,(6)别来几度见春归。

相逢京洛浑依旧,惟恨缁尘染素衣。(7)

含章檐下春风面,(8)造化功成秋兔毫。(9)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10)

自读西湖处士诗,(11)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12)

【注释】

(1)张规臣,字元东,陈与义的表兄。他为一位人称花光仁老的和尚所画的墨梅题了诗,这是陈和作。(2)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一位妇女,姓钟离,名春。因是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后人也就称她为无盐。她容貌丑陋,但有德行,后被宣王立为王后。清姝(shu,音舒):清秀而美丽。这两句是说一个女人长丑了,再画得巧妙些,也不能将其丑除掉,可是,仁老笔下的水墨梅,虽然不红不白,其风韵却显得分外秀美。(3)从:同纵。从教:纵使。这两句是说,在画家笔下,虽然梅花由白的变成了黑的,但桃花李花无论多么鲜艳,依然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中国人民从古以来,就尊崇气节,赞赏坚贞,而鄙视趋炎附势。所以认为能抵抗严寒的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而逢春暖就开放的夭桃秾李,在品格上却不如它们。(4)这两句是说,多年病眼,视物模糊,想来只有白梅花还是照旧可以看得清楚。(5)这两句是说哪知白梅已变成了黑色,最初相逢,不敢相爱。陈玄:墨。韩愈在游戏文章《毛颖传》中为墨取名陈玄。怜:爱。(6)粲粲:鲜明的样子。玉妃:比喻白梅花。(7)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两句是为仁老画的不是白梅而是水墨梅作出解释,想象这是玉妃由江南客游京洛,而京洛风尘太多,以致她们所穿白衣也变黑了。京洛:西晋当时的京城洛阳。缁(zi,音兹):黑色。素:白。(8)含章:汉代长安宫殿名。春风面:美丽的脸。这句是以美艳的宫女比喻所画墨梅。也许所画是以宫殿作为背景,即所谓宫梅。(9)造化:创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界。秋兔毫:指笔。秋天的兔毛极细,称为秋毫,适于制笔。这句是说在画家笔下,成功地再现了大自然。(10)九方皋是春秋时代一位善于相马的人。伯乐介绍给秦穆公,令他去找好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报说:已经找到了,是一匹黄色的母马。使人去牵,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将伯乐叫来,说:“糟极了,你派去找马的那个人连毛色、性别都分不清楚,怎么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叹息说:“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可真是胜我千倍万倍。他注意的是马的‘天机’,看到的精而不是粗,是本质而不是外形啊。”后来果然发现,那是一匹了不起的好马。(见《列子·说符》)这句是说仁老是九方皋转世投胎,即赞美仁老之画梅,正如九方皋之相马。(11)西湖处士诗指林逋《梅花》两首,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及“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两联,自来被推为杰作。林逋长期隐居杭州西湖中的孤山,故称之为西湖处士。处士是不做官的读书人的通称。(12)这两句是赞美仁老所画水墨梅悬挂在晴窗之上,非常逼真,胜过了林逋诗中所写雪夜梅花。

【品评】

这一组诗写于政和八年(1118),作者才二十九岁。曾敏行《独醒杂志》云:“花光仁老作墨花,陈去非与义题五绝句。徽庙(徽宗)见而喜之,召对擢用。画因诗重,人遂为此画。”仁老即超然和尚,字仲仁,住持衡山花光寺,故人称之为花光仁老。其墨梅为世所重,亦见于黄庭坚、秦观诸人的诗集中。

我国古代绘画是注意着色的,故以丹青为绘画的代称。但当作者和观者不满足于表面上的形似,进而追求精神上的神似之后,使表现力更得以充分发挥的水墨画便出现了。相传为王维所作之《山水诀》云:“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此语或非出自王维,但却可认为是南宗画以水墨作山水的一种理论。这种不拘形式但求意趣的倾向使绘画诗化,从而形成文人画。苏轼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更鲜明地提出了作画吟诗突破形似,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能够扩充想象力,增强表现力,取得更强的艺术效果的观点。

陈与义这五首诗,既是对花光仁老艺术成就的赞叹,也是对水墨画作出的美学解释。其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很精辟地指出了客观世界中虽无墨梅,但画家却无妨创作墨梅,反映了我国古典美学中“迁想妙得”“离形得似”的追求,即艺术家(也包括有鉴赏力的读者)承认:为了赋予创作以更丰富的生命,自己有充分发挥各自想象力,创造性地、不拘形迹地摹仿自然,由形似而达到形神兼备,再上升到遗貌取神的境界的权利。这组诗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它的备受青睐,迄今不衰,正证明了仁老的画、陈与义之诗与读者的视野是融合无间的。

刘子翚

(1101—1147)字彦冲,崇安(今属福建)人。父(音革),汴京沦陷,出使金营,金人迫降,自缢殉国。子翚曾一度通判兴化军,寻辞官讲学。宋代著名道学家朱熹乃其弟子。有《屏山集》二十卷,今存。

汴京杂诗二十首选四

帝城王气杂妖氛,(1)胡虏何知屡易君。(2)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3)

内苑珍林蔚绛霄,(4)围城不复禁刍荛。(5)

舳舻岁岁衔清汴,(6)才足都人几炬烧。(7)

空嗟覆鼎误前朝,(8)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9)

辇毂繁华事可伤,(10)师师垂老过湖湘。(11)

缕衣檀板无颜色,(12)一曲当时动帝王。

【注释】

(1)王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妖氛:妖异不祥之气。这句是指金人攻占了汴京。(2)胡虏:对金人的贱称。何知:岂知。屡易君:金人占领汴京后,曾企图建立傀儡政权,作为统治中国各族人民的工具,先后立张邦昌为楚帝,刘豫为齐帝,皆未得逞。这句是说金人哪里知道人心归向赵宋王朝,因此屡次更换君主。(3)南云:南天,南方。这两句是指沦陷区那些在北宋太平日子里生活过的遗民,为向往南方新建的南宋政权而不禁流泪。(4)徽宗为了享乐,曾派官吏专门到各处搜采奇花异石,经汴河运到汴京,用来装修了一座极好的御园,称为万岁山,又名艮岳。其中最壮丽的建筑是绛霄楼。内苑:指艮岳。蔚:草木茂盛貌,这里作动词用。这是说艮岳中的绛霄楼为无数珍贵的树木所围绕、簇拥。(5)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汴京被围,人民从万岁山上打下石块作为炮石去抵抗金兵,十二月底,汴京沦陷,天冷多雪,人民就将这座内苑中的房屋拆掉,树木砍光,去当柴烧。刍荛(chú ráo,音除饶):打柴的人。(6)舳舻(zhú lú,音竹卢):舳本指船的尾部,舻本指船的头部,这里舳舻即作为船的代称。衔清汴:一条船接着一条船,在清澈的汴河中航行。(7)都人:京城中的老百姓。(8)《易经·鼎卦》中有“鼎折足,公覆(sù,音素)”的话。鼎是三或四只脚的铜制食器。公是居上位的人。覆是打翻。是盛在鼎中的羹汤。覆鼎,比喻大臣失职。前朝,指北宋。这句是说回想北宋覆灭的因由,惟有空自叹息。(9)王傅,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fu,音甫)。太师: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两人都是当时当权的奸臣,在汴京各有广大的府第。这两句是说王蔡两人虽已死去,却留下了风景幽美的府第供人唾骂。(蔡京的住宅已在靖康元年围城中被烧,诗中太师桥是指其遗址。)(10)辇毂(niǎn gu,音碾谷):辇是皇帝乘的用人力拉动的车,毂是车轮的中心,代称车轮。古人称京城为辇毂下,意即皇帝行动的地方,简称辇毂或辇下。这里指汴京。(11)李师师,徽宗所宠爱的妓女。汴京沦陷后,她曾逃亡到了浙江、湖南(湖湘)等地方。(12)缕衣:即金缕衣,用金线绣成的衣。檀板:唱歌时用的檀木拍板。这句是用缕衣檀板指李师师的姿容和技艺。

【品评】

在古代,一些哲学家常要排斥文学,中外皆然。希腊柏拉图主张把诗驱逐出理想国,宋儒程颐说作文害道,诗乃无用之赘言。但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又确实是极为复杂的,就是这位程颐就有如下两则互相矛盾的轶事。袁文《瓮牖闲评》:“程伊川(颐)一日见少游(秦观),问:‘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是公词否?’少游意伊川赏之,拱手逊谢。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惭而退。”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伊川闻诵晏叔原(几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这位道学先生对秦观词的指摘严肃而迂腐得近乎无理取闹,而对晏几道词的叹赏,却又使人觉得他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时在生活魅力的进攻下,也会解除禁欲主义的武装。

刘子翚《宋史》入儒林传,《宋元学案》将其列入“伊川私淑”,即虽未身受程颐之教,却是极仰慕程颐的人。可是和程颐不同,刘子翚却更富于诗人的气质,与其说他是道学家中的诗人,却不如说他是诗人中的道学家。朱熹是他的学生,受了他的影响,也曾写出一些辞意清新的诗,在许多像有韵语录的道学诗中,发出稀有的光彩。

《汴京杂诗》二十首,在当时就传诵颇广。从语气上看,这组诗是靖康乱后,回思往事,痛定思痛之作。每一首写一事,合起来便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连续画卷。入选的这四首,其一是写沦陷区遗民在敌寇统治下难忘故国之情。其二写徽宗劳民伤财,穷奢极侈,造成艮岳,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其三写祸国殃民的权奸王、蔡永远被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四通过一位歌妓的生活变化,反映出兴衰之感。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同意。杜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此诗相较,似更沉郁。又朱敦儒《鹧鸪天》云:“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秦蟑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所写同是一人,正好与此诗合读,互证。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汤阴(今属河南)人。曾为佃农,后投身行伍,刻苦力学,英勇善战,曾佐宗泽守汴京,为留守司统制。绍兴十年(1140)加少保,在河南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秦桧承高宗私意,力主议和。一日之内发金牌十二道强令退兵。次年十二月,被以“莫须有”(或许有)的谋反罪杀害。后人辑其遗文为《岳忠武王集》,今存。

池州翠微亭(1)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2)

好水好山看不足,(3)马蹄催趁月明归。(4)

【注释】

(1)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亭名本此。翠微本指远山轻淡的青色,也借以指山。(2)特特:马蹄声。(3)看(读平声)不足:看不够。(4)月明:月光。

【品评】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首先提出了个性与文风一致的命题。他认为:“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接着还举了一些名家为例,如“贾生(贾谊)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司马相如)傲诞,故理侈而辞溢。”或“嗣宗(阮籍)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嵇康)俊侠,故兴高而彩烈”之类。这种意见是有事实依据因而也是可信的。但在另一方面,个性与文风之间也有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因为这两者虽然都有一定的凝固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大体上相对应,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分歧。唐皮日休《桃花赋》序云:“余尝慕宋广平(宋璟)之为相,贞姿劲直,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不解婉媚吐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这是常常被人提及的一个著名事例。

岳飞这位爱国英雄并不以文辞见长,在传世的少数作品中,散文如《五岳词盟记》、词如《满江红》,风格皆激烈喷薄,忠愤之气,跃然纸上,与其坚贞刚毅的个性相与一致。但如这首小诗却显示了戎马生涯中的闲情逸致,对祖国大好山河一草一木的眷恋之情,显示了他个性与文风的另外一面。这位将军还有一首《小重山》词云:“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陈郁《藏一话腴》:“武穆(岳飞的冤狱在孝宗时平反,复原官,谥武穆王)《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陈郁的话很有见解,但两首词的风格却完全不同。这也可以说明,风格的主导面与风格的多样性往往并存。忽视这种情况,将使我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简单化。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读去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试礼部,名列前茅,因论恢复,被秦桧黜落。孝宗立,赐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后为建康、镇江等地通判。王炎为四川宣抚使,辟游入幕。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宁宗嘉泰三年(1203)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成,升宝章阁待制,致仕。所著《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今存。诗稿有钱仲联注本。

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1)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2)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3)

成都古寺卧秋晚,(4)落日偏傍僧窗明。(5)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6)

兴来买尽市桥酒,(7)大车磊落堆长瓶。(8)

哀丝豪竹助剧饮,(9)如巨野受黄河倾。(10)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11)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12)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13)

【注释】

(1)安期生:古代仙人,传说秦始皇曾和他交谈。次句借用杜甫诗《送孔巢父归江东,兼呈李白》中“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及“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等句。(2)李西平:名晟(shèng,音胜),唐德宗时名将,封西平郡王。建中四年(783),朱泚(ci,音此)叛,据长安;兴元元年(784),李晟收复长安,泚被杀。枭(xiāo,音消):枭首,杀头后高挂在木竿上。逆贼本指朱泚,喻金人。旧京本指长安,喻汴京。以上四句是说人生在世,不能修道成仙,就该为国破敌。(3)金印:古代文武大臣所佩黄金印信。煌煌:光辉貌。种种:短貌。这两句是说功业未建,年齿已衰。(4)孝宗淳熙元年(1174),陆游五十岁。这年秋冬间,他客居成都多福院。诗即作于此时。古寺,指多福院。(5)这句象征诗人心情的寂寞和对生命的留恋,有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及“人间重晚晴”(《晚晴》)之意。(6)这两句是说难道这位能骑马破贼的人,就只好老是吟诗像寒蝉那么叫吗?哦:吟咏。寒螀(jiāng,音江):一种体型较小色呈青红色的蝉。(7)兴来:高兴起来。市桥:成都濯锦江上的一座桥。(8)磊(lěi,音垒)落:错落不齐的样子。(9)哀丝豪竹:动听的管弦乐。哀犹言悲,豪犹言壮。古人论乐,以悲哀为美。剧饮:痛饮。(10)《史记·河渠书》载:汉武帝元光年间(前134到129),黄河从瓠子决口,水向东南,注入巨野泽。这句是形容痛饮,有如黄河决口,注入巨野。(11)顿:即时。(12)匣:指剑鞘。传说宝剑通灵,能够自己发出声音来表示斗志或警戒。(13)这两句表示诗人的希望:什么时候部队能够大胜而归,哪怕是三更下着大雪到达飞狐城,也要即时大摆庆功宴。飞狐:县名,今河北省涞源县。这里用来泛指边境要隘。

【品评】

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作家,很少有不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汉族与女真族的斗争的。但始终将这一主题像一根红线贯彻在全部创作中的,词中只有辛弃疾,诗中只有陆游。他们那些反对侵略,反对偏安,不断地号召广大人民起来和敌人战斗的充满激情的诗篇,无论在抵抗国内民族压迫和近代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都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百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种评价是大家所同意的。

孔子说:“《诗》可以怨。”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又说:“屈平(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由于诗人们常会看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或者预见还处在萌芽状态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忧患意识,感到怨愤,发为牢骚。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怨愤牢骚,却缺少应当与之并存的信心和责任感,则只能导致消沉;反之,如果随同牢骚出现的不是消沉而是希望,就会给读者以鼓舞和教育了。陆游发了一辈子牢骚,这种牢骚痛苦地折磨着诗人的心灵,但同时,希望的火焰也不停息地在他心中熊熊地燃烧着。这首诗就是很好的例证。它意态英伟,风格清壮,笔势顿挫,确是一篇杰作。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1)

天宝胡兵陷两京,(2)北庭安西无汉营。(3)

五百年间置不问,(4)圣主下诏初亲征。(5)

熊罴百万从銮驾,(6)故地不劳传檄下。(7)

筑城绝塞进新图,(8)排仗行宫宣大赦。(9)

冈峦极目汉山川,(10)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11)

苜蓿峰前尽亭嶂,(12)平安火在交河上。(13)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注释】

(1)大驾:御驾,皇帝的车马。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即诗中的凉州,其时早被西夏占领。长句:七言诗的别名。(2)这句是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变,先后攻陷唐帝国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3)北庭、安西:唐代设置的两个都护府,前者是汉代乌孙国故地,后者是汉代龟兹国故地。唐贞元时代,两都护府先后被吐蕃侵占。(4)五百年:本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上距天宝十四载,计四百二十五年,说五百年,是举整数。(5)圣主:指宋孝宗。(6)熊罴:这里用来作武士的代称。銮驾:即大驾。銮:一种铃铛,用来悬挂在车驾上。皇帝的车子上有八个銮铃。(7)檄:在这里指具有宣告性质的文书。这句是说只要檄文传到原来的领土上,那地方就可以拿下来,不用费事。(8)绝塞:极远的边塞。这里指唐北庭、安西两都护府原来的辖区。新图:新绘制的筑城图样。(9)排仗:排列仪仗队。宣大赦:由于国家收复失地,取得重大胜利,所以宣布大赦。(10)极目:望到尽头。(11)这两句形容进驻部队服装华美,声威显赫。周制:天子有六军。错:交错。错锦绣,穿着各色各样华美的服装。(12)苜蓿峰:峰当作烽,故址当在于祝(今新疆乌什)境之胡芦河附近。亭嶂:国境上的碉堡、瞭望哨。(13)平安火:晚上在固定地点和时间燃起用来报告前线平安无事的烽火。唐制:边境上每三十里置一烽堠,平时每夜举烽一炬,称平安火。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源出天山。唐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就在那里。

【品评】

陆游生于宣和七年(1125),次年即遘靖康之祸。而写此诗时,他已五十六岁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岁月中,南宋偏安政权总算是保全下来,并且站稳了脚跟,这是很不容易的。孝宗即位之后,由于他有志恢复,朝廷的对金政策也略有不同。这使陆游看到了一线曙光,因而写出了这样一首诗。

其中洋溢着渴望民族兴复的激情和飞腾美好的想象,而广大人民无比深厚的反侵略反压迫的精神,则是诗人的激情和想象的根源。结尾以人民生活中一个细小的变化,反映出政治局势的根本改观,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之妙,非深于观察生活和工于表现生活者不能。此诗,用一般的文学术语说,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写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手法,虽然在具体作品中不无偏重,但对一位伟大作家来说,则经常是互相结合,相须而成,很难截然分开。

登赏心亭(1)

蜀栈秦关岁月遒,(2)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3)半醉来寻白鹭洲。(4)

黯黯江云瓜步雨,(5)萧萧木叶石城秋。(6)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7)

【注释】

(1)赏心亭:故址在建康(今南京)西秦淮河边,原江宁县西下水门城上。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入蜀,先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后来调到南郑(今属陕西)工作,又改官成都,直到淳熙五年(1178)才被召回临安(今杭州)。这篇诗是他经过建康时所作。(2)蜀栈:四川北部的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栈阁,一种在山边悬空架木以通行人的交通设施。秦关:陕西前线的关塞。遒(qiú,音求):尽。这句是说在蜀、秦两地消磨了许多岁月。(3)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南岸高崖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故名。(4)白鹭洲:在今南京西南江中。(5)瓜步:即瓜洲,属江苏扬州,在今镇江对岸的长江边。(6)石城:即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城西。(7)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金和议将成,陆游上疏,反对以临安为都城而赞成以建康为都城,其中说:“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本非定都。以形势则不固,以馈饷则不便,海道逼近,凛然常有意外之变。”这个正确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而第二年,却反因议论朝廷有人“招权植党”,触怒孝宗,出任建康府通判。诗人作此诗时,重到建康,已经过了十多年。末两句是回想前事,因而不胜感慨。

夜登千峰榭(1)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2)

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3)

薄酿不浇胸垒块,(4)壮图空负胆轮囷。(5)

危楼插斗山衔月,(6)徙倚长歌一怆神。(7)

【注释】

(1)千峰榭:在严州(今浙江建德)。(2)王衍,字夷甫,西晋时任尚书令、司徒等大官,喜欢清谈,不理国政,终于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临死才感到后悔。后来东晋桓温也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这里以王夷甫等喻北宋末年那些使国家陷于危亡的大臣们。黄屋:皇帝所乘以黄绸为盖的车子。皇帝外出视察叫巡。东巡,指高宗渡江,建立南宋政权。这两句是说那些误国的大臣们的骨头都已化为泥土了,但他们所造成的政治上的恶果仍然存在。(3)大岘(xiàn,音县):山名,在今山东沂水东北。东晋末年,刘裕北伐慕容超,设法通过了这个险要地区,因而取得胜利。新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南,是东晋初年过江的上层人物的一个游宴胜地。《世说新语·言语》载:有一次,周在座中慨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许多人都为这话所感动,哭了起来。只有王导沉痛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大家就不哭了。这两句是说在军事上并非没有打败金兵的办法,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有收复失地的决心。(4)薄酿:淡酒。王忱曾经评论阮籍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垒块,指勃郁不平之气。这句是说饮酒不足消愁。(5)壮图:宏伟的计划。轮囷:大貌。这句是说虽有壮图而无从实现,白白地辜负了忠肝义胆。(6)危楼:高楼,指千峰榭。衔:含。夜深则北斗星的斗柄朝下,好像插在危楼上。(7)徙倚:徘徊。长歌:指本诗。怆神:伤心。最后两句点明登榭以后,徘徊很久,直至夜深,感慨赋诗。

【品评】

以上两首登临之作合起来读,对我们很有启发。《登赏心亭》一首前写宦游远方多年才得东归的欣快之情;后则写登临之时,回忆前尘,忧时痛泪却不由自主地涌出,情随事迁,转换无痕。五、六两句,触景生情,以景足情,恰好作为过脉,布局很见匠心,不独“意极沉着,词亦健拔”(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语)而已。《夜登千峰榭》写登临胜地时的忧国之情,和《登赏心亭》同,而前者着重写多年游宦的行踪,这篇则着重写前史兴亡的往事,借以抒发自己的孤愤。而对当前景物不着重渲染,则是一样。凡是登临之作,或以模山范水为主,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或以对景抒情为主,将自己的心思向读者倾诉。这两首诗属于后者。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1)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2)晴窗细乳戏分茶。(3)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4)

【注释】

(1)世味:世情。令:这里读陵,使。骑马客京华:古代富贵人骑马,贫贱人骑驴。说骑马,暗示自己又被召作官。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奉命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事,到任之前,先到京城临安办理手续。这两句是说隐居家乡,用世之心已淡,没想到朝廷又要自己出来作官。(2)矮纸:短纸,古人写字的纸卷成卷子,所以不说小纸而说矮纸。作草:写草书。东汉大草书家张芝曾认为写草书应比写楷书慢些,只在闲空时才能写。这里说闲作草,是暗示客居无事。(3)细乳:古人将茶饼研磨成为细末,然后煎来吃,细末一煎,便浮在水面,称为乳花,或简称乳。分茶:宋人饮茶时的一种游艺,今已失传。(4)素衣:白衣。这句借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两句诗,连同下句意思是说,不久即可回家,不必慨叹京城官场中的风气会污染了自己。

【品评】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心情。这当然是和他壮志难酬,心情抑郁分不开的。次联使我们想起陈与义的名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虽然陈诗上句的意境,在陆诗中是通过全篇而展现的;而陆诗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也自不同。

这首诗还体现了陆游诗内容的另外一个主要方面:即他除了以忠义慷慨之怀写报国雪耻之志,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外,还善于以闲适的心情,细致的手法,曲曲传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情趣。这也同样赢得了大量读者的爱好。从南宋以后,陆诗的这两个方面,往往因各个时代社会状况的不同,而使读者有不同的选择。在外敌侵凌,国势危殆的时候,人们自然会从陆游的爱国主义篇章中汲取力量;而当生活安定的年代,人们又很容易爱好工巧而亲切的富于生活气息如本篇这样的诗。

分茶是宋代流行于社会上层的一种游艺。当时是和下围棋、写草书、弹奏乐器并列的。这种风气甚至还流入金国的宫廷。《光明日报》1987年3月28日第4版曾载浩耕先生《宋代的分茶》一文,可资参证,今摘录如次:“分茶在宋代是玩得比较普遍的,宋人诗词中吟咏到分茶的颇多。王之道有《西江月·和董令升燕宴分茶》;史浩《临江仙》词有‘春笋惯分茶’之句;陈与义有《与周绍祖分茶》诗。杨万里有一首《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描写他观看显上人玩分茶时的情景,十分详尽,诗云:‘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声,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幻变。银屏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势字嫖姚。’茶水相遭,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呈现出怪怪奇奇的幻变来,有如悠远的景色,或是劲疾的草书。显上人玩分茶是心手相应,善幻能变。然要像他那样娴熟是很不容易的。难怪陆游在记述自己分茶时要着一戏字,以示并非内行,不过试着玩玩而已。分茶这种游艺大约始于北宋初年。北宋初年人陶毂在《荈茗录》中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他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七,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毂记述的茶百戏便是后来称的分茶,玩法是一样的。宋代把茶制成茶饼,称为龙团、凤饼。冲泡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各式图样来,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却如一幅幅图画,称为水丹青。据说,当时有个佛门弟子叫福全的,精于分茶,有‘通神之艺’。他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若同时点四瓯,可幻成一绝句。至于变幻一些花草鱼虫之类,唾手可得。因此常有施主上门求观,福全颇有点自负,曾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里还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北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有通百艺之称的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徽宗兴来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朗月。徽宗所玩的也是分茶。可惜的是,分茶这朵茶叶品饮艺术中的奇葩早已失传了。”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1)

中原草草失承平,(2)戍火胡尘到两京。(3)

扈跸老臣身万里,(4)天寒来此听江声!(5)

【注释】

(1)龙兴寺:在唐忠州(今四川忠县)。少陵先生:杜甫。杜甫曾在长安西南的少陵住过,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入秋抵忠州,曾在龙兴寺住了大约两个月。淳熙五年(1178)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这首诗是他四月间路过忠州时写的。(2)中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泛称。草草:匆忙貌。承平:本意为对已往治平之世的承继,后来以指太平。(3)戍:边境上的城堡。戍火,即烽火,古代边防上的报警装置。胡尘:胡兵入侵时扬起的灰尘。两京: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大兴)叛变,攻陷了洛阳,次年又陷长安。安禄山本是杂种胡人,所率部队又为契丹、奚、突厥等族,故称其叛变为胡尘。(4)扈跸(bì,音毕):随从皇帝车驾。跸本指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清除道路。老臣:指杜甫。安禄山陷长安后,玄宗逃往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史称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由长安奔赴凤翔谒肃宗,并随驾回返长安。后又因救房琯事弃官西走,辗转流离,在忠州时已五十四岁,而陆游写此诗时,也是五十四岁,可谓巧合。身万里:指杜甫身在忠州,距长安很远,不是实数。(5)陆游原注:“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

楚城(1)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2)

一千五百年间事,(3)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释】

(1)楚城:即楚王城,遗址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境内长江南岸。淳熙五年(278),陆游东下过忠州后,又到归州,作此诗。(2)归州北岸有屈原故宅,后人就其地建祠堂。(3)从楚怀王到宋孝宗,其间大约一千五百年。

【品评】

陆游在四川游宦多年,也曾参与军事活动,但恢复大业迄无所成,终于奉诏东归了。他经过平生敬爱的,一生都作为学习榜样的屈原、杜甫的遗迹,想到自己和他们类似的命运,不禁感慨万分。这是他此行所写这类诗中的两首。上一首从空间着想,下一首则从时间着想,略有不同。

屈原和杜甫在我国历史上,无论从思想还是从艺术说,都是最伟大的。他们最难以企及之处就在于,生活在皇帝是天然尊长的时代,心中永远有人民。司马迁曾表示对屈原的不理解:“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他似乎忽略了,在列国纷争的时代,作为服务对象的君主是可以改变的,而任何时代,与自己血肉相连的人民则是永远不可分割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杜甫在人民被统治者残害的时候,他永远站在人民一边。陆游当然不会不看到这一点。同时,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受秦国的欺凌;杜甫生活的时代,汉族中央政权正受到带有民族斗争性质的地方叛乱的威胁,陆游更不能不想到自己和两位先辈的境况何其相似。

古代诗歌中有咏史一类。从晋左思以来,咏史已经成为咏怀的一种常见手法。而以七言绝句咏史,则在陆游之前,唐之李商隐、宋之王安石在这方面成就尤高。陆游在他们的启发之下,也写过一些咏史的七言绝句。这两首对屈原、杜甫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实际上是为自己年过半百而壮志难酬所发出的长叹息。

沈园(1)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2)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3)

梦断香销四十年,(4)沈园柳老不吹绵。(5)

此生行作稽山土,(6)犹吊遗踪一泫然。(7)

【注释】

(1)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今已修复。(2)画角:绘有花纹的角。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管乐。(3)惊鸿:惊飞的鸿(一种水鸟)。鸿飞动时,姿态优美,古人以比美女。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这里作者用以比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氏。(4)梦断香销:比喻自己过去生活的消逝和唐氏的死亡。(5)绵:这里指柳絮。(6)稽山:会稽山,在绍兴。这句是说自己快要死了。(7)泫(xuàn,音炫)然:流泪貌。

【品评】

这两首诗是陆游回忆其亡妻唐氏而作。陆游的爱情悲剧,宋人笔记颇有记载,详略不同,事实亦有出入,今略加整理,概述如下:

陆游早年和他的姑表妹唐氏结婚,夫妻和好,可是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这位媳妇,终于离婚。后来唐氏改嫁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天,陆游到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游览,恰好赵士程和唐氏也在那里。陆游对景伤情,便作了一首调寄《钗头凤》的词,题在壁上。词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时他是三十一岁。不久,唐氏便抑郁地死去了。到了宁宗庆元五年(1199)春,即四十四年之后,陆游又写了这两首《沈园》,同年还作了一首七律,有长题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此诗,周密《齐东野语》以为是光宗绍熙三年(1192)所作,但1155年到1192年,不足四十年,而《沈园》二绝和这篇七律所写情事又十分吻合,定为作于同年秋,较妥。)这年,陆游七十五岁。又过了六年,即宁宗开禧元年(1205),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陆游还怀念前情,形于梦寐,其《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绝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在封建社会的伦理观点支配之下,父母对于子女具有绝对权威。因此,像陆、唐这类的悲剧就经常发生。诗人在这里对自己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没有作出任何指责,他只是倾诉了一辈子也排遣不了的哀伤,而使后人对之寄予深厚的长久的同情。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齐名,《钗头凤》故事也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宋诗精华录》选了庆元五年陆游所作一律二绝,评道:“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又道:“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都说的得当。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