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续集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寺塔记上

【题解】

寺塔记共上、下两篇,记载长安诸寺佛像、佛塔、佛经、壁画、供养物,以及游览寺庙的见闻和寺中与友人联句对语等。据x5.1条《寺塔记序》,此为武宗会昌三年(843)与友人张希复、郑符游京城寺院,于《两京新记》及《游目记》二书所不载者,则别为记录。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云:“成式好佛,痛会昌之难,寺庙尽毁,于劫后述京都寺塔,正寓兴废之慨,亦《洛阳伽蓝记》之意也。而长安梵宇之况赖此二卷以存,实亦功德之事。”此两卷《寺塔记》,实为研究唐代佛教和佛寺、唐都长安的重要史料,宋代宋敏求撰《长安志》,清代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均有赖于此。

本篇共五十六条。于塔院像设、灵踪古迹、名木奇卉之外,另集中记载了两类:一是寺中吟诗联句、对语征事之类,共有近二十条,多被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和清代《全唐诗》所收录。二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玄等人及其创作的佛寺壁画,计有十四条,是研究唐代绘画史的珍贵史料。

x5.1武宗癸亥三年夏[1],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丘[2],郑君符梦复连职仙署[3]。会暇日,游大兴善寺[4],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5],多所遗略。乃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6],初知官将并寺[7],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8],游於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9],至大中七年归京[10],在外六甲子[11],所留书籍,揃坏居半[12]。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13],然十亡五六矣。次成两卷,传诸释子[14]。东牟人段成式柯古[15]。

【注释】

[1]武宗癸亥三年:唐武宗会昌三年(843)。

[2]秘丘:秘书。这里指集贤殿校理。

[3]郑君符梦复:即为郑符,字梦复。仙署:指集贤殿书院,因集贤殿书院初名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三年(725)更名集仙殿,后又改为集贤殿书院。

[4]大兴善寺:唐代长安寺院,在城内靖善坊。

[5]《两京新记》:唐代韦述撰。两京,指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该书久已散佚,今有辑本。《游目记》:不详。

[6]慈恩:慈恩寺,唐代长安名寺。见11.40条注[1]。

[7]并寺:指会昌毁佛之事。见x3.2条注[4]。

[8]上人:上德之人,对僧人的尊称。

[9]刺安成:大中元年(847),段成式出任吉州刺史。刺,出任刺史。安成,这里指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10]大中:唐宣宗李忱年号(847—860)。

[11]甲子:代指年岁。

[12]揃(jiǎn)坏:损坏。

[13]穿蠹:指蠹蚀之简册。

[14]释子:僧众。

[15]东牟:今山东牟平。

【译文】

武宗会昌三年夏天,我和张希复,字善继,同在集贤院供职,郑符,字梦复,也在此连任。适逢暇日,同游大兴善寺,细阅《两京新记》和《游目记》,发现其中多有遗漏。于是相约花十天的时间考察两街的寺院,从街东的大兴善寺开始,凡是上述两《记》没有记载的,都另外加以记录。游至慈恩寺,才知道朝廷即将合并寺院,僧众人心惶惶,就只简单地询问了一两位僧人,并记录佛塔下的画迹,至此计划就中断了。三年后,我供职于两京,又出为吉州刺史,到大中七年返回长安,在外前后六年,留在城里的书籍,损坏了一半。在旧稿里读到往日偕两位亡友游寺的经历,忍不住血泪抛洒,当时造访寺院的快乐情形,遥遥难追。经过重新加工整理,损坏的旧稿总算编好了,但是内容却缺失了十之五六。编成两卷,传给寺里各位僧众。东牟人段成式,字柯古。

x5.2靖善坊大兴善寺[1],寺取“大兴”两字、坊名取一字为名。《新记》云[2]:“优填像[3],总章初为火所烧[4]。”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5],非也。今又有旃檀像,开目[6],其工颇拙,犹差谬矣。

【注释】

[1]靖善坊:唐代长安城坊。

[2]《新记》:即《两京新记》。

[3]优填:梵语音译,亦作“邬陀衍那”,意译为出爱、出光。是㤭赏弥国国王,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为古印度名王之一。

[4]总章:唐高宗李治年号(668—670)。

[5]台城:南朝梁宫城,在今江苏南京。

[6]开目:开眼,即开光。佛家于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

【译文】

靖善坊大兴善寺,寺名取“大兴”两字、坊名取“善”字。《两京新记》记载:“优填像,总章初年被火烧掉了。”据其所说“梁朝时西域优填像在荆州”,又说“隋朝时从台城移来此寺”,并非如此。现在又有座旃檀木雕的佛像,开光时看过,雕工实在拙劣,差得太远了。

x5.3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1]。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2],意其树必有灵也。

【注释】

[1]不空(705—774):唐代高僧,密宗祖师之一,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本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年随叔父来到中华,在洛阳出家。开元年间游历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并五天竺,天宝五载(746)返回长安,携回梵本经一百部共计一千二百卷,后住武威开元寺、长安大兴善寺。大历九年(774)圆寂。塔:舍利塔。

[2]三藏役龙:指不空役龙祈雨事。已见于3.59条。

【译文】

不空三藏舍利塔前多有老松。天旱时,官府就砍下塔前松枝当作龙骨祈雨。不空既能役龙停止暴雨,人们猜想他塔前的树也必有灵验。

x5.4行香院堂后壁上[1],元和中,画人梁洽画双松,稍脱俗格。

【注释】

[1]行香:烧香。

【译文】

行香院大堂后壁上,元和年间,画师梁洽画了一幅双松图,稍脱凡俗。

x5.5曼殊堂工塑极精妙[1]。外壁有泥金帧[2],不空自西域赍来者。

【注释】

[1]曼殊:即文殊师利菩萨,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其典型法像是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汉化佛教以五台山为其道场。

[2]泥金帧:泥金画。泥金,金屑,金末,用于书画及涂饰笺纸等。帧,这里代指画。

【译文】

曼殊堂的塑像做工极为精妙。堂外墙壁上有一幅泥金画,是不空和尚从西域带来的。

x5.6发塔内[1],有隋朝舍利[2],塔下有记云:“爰在宫中,兴居之所。舍利感应,前后非一。时仁寿元年十二月八日[3]。”

【注释】

[1]发塔:供养释迦牟尼头发之塔。《法苑珠林》卷一〇:“佛告阿难:汝往父王宫所,取我发来付帝释。佛告帝释,汝将我发欲造几塔?帝释白佛言,我随如来发,一螺发造一塔。……如来以神力故,如一食顷发塔皆成,大数有二十六万。佛告天帝:汝留三百塔于天上守护,自余诸塔,我涅槃后,发塔八万四千付文殊师利,于阎浮提如上诸国我法行处,流通利益。”

[2]舍利: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之后结成的珠状颗粒,后来也指高僧焚化后的骨烬。

[3]仁寿:隋文帝杨坚年号(601—604)。

【译文】

发塔里供奉有隋朝的舍利,塔下有文字记载说:“在于宫中,起居之地。舍利的感应,前后不止一次。时属仁寿元年十二月八日。”

x5.7旃檀像堂中有《时非时经》[1],界朱写之[2],盛以漆龛[3],僧云隋朝旧物。

【注释】

[1]《时非时经》:佛经名。简称《时经》。此经把一年分成冬、春、夏三季,每季分成八个十五日,并准确确定每一日正午的时刻,以便严格执行过午不食的戒律。

[2]界朱:用红笔画成行格。

[3]龛: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

【译文】

旃檀佛像堂里有部《时非时经》,用红笔界行然后书写,盛在一个漆龛里,和尚说是隋朝时的古物。

x5.8寺后先有曲池,不空临终时忽然涸竭。至惟宽禅师止住[1],因潦通泉,白莲藻自生。今复成陆矣。

【注释】

[1]惟宽禅师(754—817):俗姓祝,衢州信安(今浙江衢州南)人。年十三出家。元和四年(809)奉召入京,先后住安国寺、大兴善寺。

【译文】

大兴善寺后面,先前有个曲池,不空和尚临终时忽然枯竭。到惟宽禅师驻锡本寺,因下大雨泉眼疏通,池里自然长出白莲和水藻。如今又全部干涸成陆了。

x5.9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脂[1],不可浣。昭国东门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2],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树,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树曰:“我种汝二十余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是无汗。宝历末[3],予见说已十五余年无汗矣。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4]。夜尝有貉子听经[5],斋时鸟鹊就掌取食。长庆初[6],庭前牡丹一朵合欢[7],有僧玄幽题此院诗,警句曰:“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今有梵僧㤭陈如难陀[8],以粉画坛,性狷急[9],我慢[10],未甚通中华经[11]

【注释】

[1](guo)脂:车轴润滑油。,车上盛润滑油的器具。

[2]昭国:昭国坊。唐代长安城坊。郑相:即为郑(752—829),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郎:尚书省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

[3]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825—826)。

[4]转:转经,诵经。《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见x1.2注[2]。下面的“三万莲经”中的莲经,也指此经而言。

[5]貉子:一种外形像狐的哺乳动物。

[6]长庆:唐穆宗李恒年号(821—824)。

[7]合欢:并蒂。按,19.19条亦云“元和末”素和尚院牡丹合欢事;元和之后即是长庆。

[8]㤭陈如难陀:不详。按,㤭陈如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

[9]狷(juàn)急:急躁。

[10]我慢:佛教术语。自高自大,侮慢他人。

[11]中华经:中华本土佛教著作。按,中国本土佛教典籍中,唯一被正式命名为“经”的,只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译文】

东廊的南边素和尚院,中庭有四株青桐,是素和尚亲手种植的。元和年间,公卿将相经常在此院闲游。青桐树到了夏季就渗出油液像出汗,弄脏衣服后就像车的润滑油一样无法清洗。昭国坊东门郑相国曾和几位丞郎在此避暑,厌恶桐树出汗,对素和尚说:“弟子替和尚砍掉这些树,在原处各另植一棵松树。”到傍晚,素和尚对着树祝祷说:“我栽下你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你们因为出汗被别人厌恶,明年如果再出汗,我一定把你们砍掉当柴烧。”从此四株青桐不再出汗。宝历末年,我听说已有十五年的时间没有出汗了。素和尚不出庭院,诵念《法华经》三万七千遍。夜晚曾有貉子前来听经,斋饭时鸟鹊到他手掌上啄食。长庆初年,庭院前面一株牡丹开出并蒂花,有个玄幽和尚为此院题诗,诗中有警句说:“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现在有位梵僧㤭陈如难陀,用颜料在坛上作画,他性情急躁,自高自大,侮慢他人,不怎么熟悉中华本土佛教典籍。

x5.10左顾蛤像[1] 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寘诸几上[2],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3]。

【注释】

[1]顾:看。蛤(gé)像:指蛤中佛像。

[2]寘(zhì):放置。

[3]陈宣帝:即为陈顼(528—582),陈文帝之弟。光大二年(568)废除废帝自立,改元太建,卒谥孝宣帝。

【译文】

左顾蛤像 旧时传说,隋朝皇帝特别喜欢吃蛤,御膳必须有蛤,已经食用了成千上万个。一次,有一只蛤用锤子敲外壳不碎,皇帝觉得很奇怪,就放在几案上,整个晚上都发光。到天亮时,蛤肉自然脱落,壳里有一尊佛像、两尊菩萨像。皇帝悲悯追悔,发誓再不吃蛤。这不是陈宣帝的事。

x5.11于阗玉像[1],高一尺七寸,阔寸余,一佛,四菩萨,一飞仙,一段玉成。截肪无玷[2],腻彩若滴。

【注释】

[1]于阗:西域古国名。国都在今新疆和田附近;唐王朝疆域极盛时,此地属安西都护府。

[2]截肪:形容美玉洁白。截,割。肪,猪的油脂。

【译文】

于阗玉像,高一尺七寸,宽一寸多,有一尊佛,四尊菩萨,一尊飞仙,用一段玉雕成。洁白无瑕,温润欲滴。

x5.12天王阁[1],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2],与南内连墙[3],其形大,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拆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今部落鬼神形像隳坏[4],唯天王不损。

【注释】

[1]天王:佛教里的四大天王。

[2]春明门:唐代长安城东面三门,中间的叫春明门。

[3]南内:即唐时兴庆宫。原为玄宗为藩王时旧宅,后置宫。故址在今西安城内兴庆宫公园。内,宫。

[4]隳(hui)坏:毁坏。

【译文】

天王阁,长庆年间建造,本来在春明门内,和南内连墙,其形制之大,天下第一。大和二年,奉旨移到本寺。拆卸时,在天王像的肚腹中发现了五百匹布,几十筒漆。如今一起雕塑的其他鬼神之像都已毁坏,只有天王像没有损坏。

x5.13辞 二十字连句[1]:乘晴入精舍[2],语默想东林[3]。尽是忘机侣[4],谁惊息影禽[5]。善继[6]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7]。记得汤师句[8],高禅助朗吟[9]。柯古[10]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11]。方同嗅薝葡,不用算多罗[12]。梦复[13]

【注释】

[1]连句:即联句。作诗时,人各一句或是几句,合而成篇,叫联句。按,本卷和下卷的联句、事征之类,译文一律从略。下面不再一一说明。

[2]精舍:本为书斋,后来指佛道修行之所,遂为寺院之代称。

[3]东林:庐山东林寺。晋僧慧远曾于此结白莲社。

[4]忘机:不存机心,心境淡泊,与世无争。

[5]息影:栖息。

[6]善继:即为张希复。

[7]遇钵更投针:钵水投针,佛教典故。钵,僧徒的食器,梵语“钵多罗”的省称。据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〇记载,提婆菩萨自执师子国来求龙猛(又作龙树)论难,龙猛素知其名,于是满钵盛水,命弟子端出示之,提婆菩萨见水,默无一语,但投针于水。弟子不解,持钵还见龙猛,龙猛赞叹说:“这人真是智慧。盛满了水给他看,比喻我才智周全,他却投针沉水,显示穷尽了我学问的最深处。”提婆拜龙猛为师,得受真传。

[8]汤师:即为南朝宋诗僧惠休,俗姓汤,故称汤师,后来用以比喻诗僧。在本条中,则指中唐诗僧灵澈。唐白居易《读僧灵澈诗》:“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言句怪来还校别,看名知是老汤师。”东林寺西廊下有灵澈题诗,前面又说“语默想东林”,可知是指诗僧灵澈,正好其俗姓也是汤。

[9]高禅:高僧。朗吟:高声吟咏。

[10]柯古:即为段成式。

[11]支郎:因魏晋时多有高僧以“支”为名,如支谦、支遁等,故后世以支郎作为和尚的雅称。数过:经常过从。

[12]多罗:即贝多罗,梵语音译。也称“毕钵罗树”、“菩提树”、“道树”等,叶可裁为梵夹,用以写经。

[13]梦复:即为郑符。

x5.14蛤像连二十字绝句:虽因雀变化[1],不逐月亏盈[2]。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3]。柯古 相好全如梵[4],端倪秪为隋[5]。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6]。善继

【注释】

[1]因雀变化:《国语·晋语九》:“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

[2]不逐月亏盈:相传月中有蟾蜍(亦称作蛤)。“不逐”的意思是,雀入于海变化而成的蛤(gé),并非月中的蛤(há)。亏,缺损。盈,圆满。指月相的变化。

[3]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极赞蛤像之美,天匠神工亦不能致。讵,岂。

[4]相好:佛书称释迦牟尼有三十二种相,八十二种好,故以“相好”为佛身塑像的代称。梵:佛。

[5]端倪:来由。秪:同“祇”,只。隋:此指隋帝食蛤事。见x5.10条。

[6]宁(nìng)同蚌(bàng)顽恶,但与鹬(yù)相持:这两句用鹬蚌相争的典故,以切“蛤”字。宁,岂。蚌,一种带壳的软体动物,蛤之小者。鹬,一种鸟,常在水际捕食鱼、贝之类。相持,双方对立互不相让。《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x5.15圣柱连句(上有铁索迹)[1]:天心助兴善[2],圣迹此开阳[3]。柯古 载恐雷轮重[4],疑电索长[5]。善继 上冲扶䗖[6],不动束锒铛[7]。柯古 饥鸟未曾啄,乖龙宁敢藏[8]。善继

【注释】

[1]圣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六:“《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瑯琊开阳县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年、月、日以名焉。”

[2]兴善:大兴善寺。

[3]开阳:东汉时洛阳城门名。见注[1]引文。

[4]雷轮:代指雷车。

[5](gēng)疑电索长:即注[1]引文中的“坚缚”之意。,大绳,即诗题原注的“铁索”。电索,和雷轮相对,指闪电。

[6]扶:攀缘,接近。䗖(dì dong):彩虹。

[7]锒铛:大锁。这里指以铁环钮相贯连为铁索。

[8]乖龙:孽龙。宁敢:岂敢。唐白居易《偶然二首》:“乖龙藏在牛领中,雷击龙来牛枉死。”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世言乖龙苦于行雨,而多窜匿,为雷神捕之,或在古木及楹柱之内。若旷野之间,无处逃匿,即入牛角或牧童之身,往往为此物所累而震死也。”

x5.16语(各征象事须切[1],不得引俗书[2]):一宝之数[3],无钩不可[4]。鼎上人 唯猊可伏[5],非驼所堪[6]。柯古 坑中无底[7],迹中为胜[8]。文上人 与马同渡[9],负猴而行[10]。善继 色青力劣[11],名香几重[12]。梦复 尾既出牖[13],身可取兴[14]。约上人 六牙生花[15],七支拄地[16]。柯古 形如珂雪[17],力绝羁琐[18]。善继 园开胁上[19],河出鼻中[20]。柯古 一醉难调[21],六对曾胜[22]。日高上人

【注释】

[1]征:征引。象事:关于大象的典故。切:贴切。

[2]俗书:这里指佛经以外的书。

[3]一宝之数:白象为七种王宝之一。《长阿含经》卷三:“何谓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

[4]无钩不可:意为调教醉象必用铁钩。《大般涅槃经》卷二五:“譬如醉象,狂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斫其项,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5]猊(ní):佛典中以猊为狮子,又以佛为人狮子。《大智度论》卷七:“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伏:降伏,佛力降伏醉象,见注[4]。

[6]非驼所堪:不详。

[7]坑中无底:《方广大庄严经》卷四:“尔时菩萨坐于宝辂,以左足指持彼白象,徐掷虚空,越七重城,过一拘卢舍,其象堕处,便为大坑,尔后众人号为象坑。”

[8]迹中为胜:《中阿含经》卷七:“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广大故。”

[9]与马同渡:佛经里以三兽(兔、马、香象)渡河比喻小乘、中乘、大乘三者证道程度之浅深。《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10]负猴而行:《大智度论》卷一二:“是时菩萨自变其身作迦频阇罗鸟,是鸟有二亲友,一者大象,二者猕猴,共在必钵罗树下住。自相问言:‘我等不知谁应为长?’象言:‘我昔见此树在我腹下,今大如是,以此推之,我应为长。’猴言:‘我曾蹲地,手挽树头,以此推之,我应为长。’鸟言:‘我于必钵罗林中,食此树果,子随粪出,此树得生。以是推之,我应最大。’象复说言:‘先生宿旧,礼应供养。’即时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游而行。”

[11]色青力劣:不详。

[12]名香几重:《妙法莲华经》卷六:“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

[13]尾既出牖:不详。

[14]身可取兴:不详。

[15]六牙:《摩诃止观》卷二:“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生花:《大般涅槃经》卷八:“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无雷震,花则不生,亦无名字,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16]七支拄地:《正法念处经》卷二:“得转轮王第四象宝出于世间,彼见闻知,或天眼见。此转轮王修行法人,随顺法行,得调顺象。第一调顺,能胜他城。七支柱地,所谓四足、尾根牙等,如是七分,皆悉柱地。”

[17]形如珂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三:“譬如伊罗钵那象王,住金胁山七宝窟中……象身洁白,犹如珂雪。”

[18]力绝羁琐:不详。

[19]园开胁上:《正法念处经》卷二七:“尔时白象伊罗婆那,闻天主教,即化大身。……其象两胁,化二园林,一名喜林,二名乐林。于其林中,河池莲华,皆悉具足。七宝意树,诸天子等,游戏其中,受五欲乐。天子天女,充满林中。”

[20]河出鼻中:《正法念处经》卷二七:“其白象王,从鼻两孔,化作河流,如阎浮提恒河之水,阎牟那河水从池流下。其水清净,凉冷不浊,从上而下。白象鼻中所出河流,亦复如是。”

[21]一醉难调:《大般涅槃经》卷一六:“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其象尔时蹋杀无量百千众生,众生死已多有血气。是象嗅已狂醉倍常,见我翼从被服赤色,谓呼是血而复见趣。……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

[22]六对曾胜:不详。

x5.17长乐坊安国寺[1] 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2]。

【注释】

[1]长乐坊安国寺: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八“寺”:“安国寺 长乐坊。景云元年九月十一日,敕舍龙潜旧宅为寺,便以本封安国为名。”

[2]在藩:为藩王时。藩,封地。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译文】

长乐坊安国寺 寺里的红楼,是睿宗为藩王时的舞榭。

x5.18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壁,吴道玄弟子释思道画释梵八部[1],不施彩色,尚有典刑[2]。禅师法空影堂[3],世号吉州空者,久养一骡,将终,鸣走而死。有弟子允嵩患风[4],常于空室埋一柱锁之,僧难[5],辄愈。

【注释】

[1]吴道玄:即为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召入供奉,为内教博士,其画笔法超妙,尤其擅长释道人物及山水,被后世尊为“画圣”。释梵八部:即天龙八部,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非天),六迦楼罗(金翅鸟),七紧那罗(非人),八摩呼洛伽(大蟒神);因以诸天众和龙众为八部之首,故称天龙八部。

[2]典刑:旧法,常规。

[3]影堂:供奉佛祖、禅师真影(画身)之所。

[4]患风:精神病。风,后作“疯”。

[5]僧难(nàn):指会昌毁佛。

【译文】

东禅院,也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堵壁,吴道玄弟子释思道画有天龙八部,不用彩绘,颇有古风。有法空禅师影堂,法空世称吉州空,多年饲养一头骡子,法空临终时,骡子乱叫乱跑而死。法师有个弟子允嵩,神经错乱,法师在空屋里栽下一根柱子,把允嵩锁在柱子上,会昌毁佛后,允嵩的病也好了。

x5.19佛殿 开元初,玄宗拆寝室施之[1]。当阳弥勒像[2],法空自光明寺移来[3]。未建都时,此像在村兰若中,往往放光,因号光明寺。寺在怀远坊[4],后为延火所烧,唯像独存。法空初移像时,索大如虎口,数十牛曳之,索断不动。法空执炉,依法作礼九拜,涕泣发誓,像身忽嚗嚗有声,迸分竟地,为数十段。不终日移至寺焉。

【注释】

[1]寝室:帝王宗庙的后殿。

[2]弥勒:佛名。梵语音译。弥勒是其姓,意译为慈氏,名字为阿逸多,意思是无胜。合起来的意思是慈悲无人能胜过他。

[3]光明寺:唐都长安怀远坊大云经寺。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五:“云经寺:在怀远坊东南隅,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武太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

[4]怀远坊:唐代长安城坊。

【译文】

佛殿 开元初年,玄宗拆除宗庙后殿而建。朝南那尊弥勒像,是法空禅师从光明寺移来的。本朝开国之前,这尊弥勒像在长安一处村庄的佛寺里,经常发出光明,故而佛寺就命名为光明寺。光明寺本在今天的怀远坊,后来毁于大火,只有这尊像保存下来。法空和尚迁移此像时,使用的绳索有虎口粗,驱赶几十头牛拉,绳索都拉断了,佛像一动也不动。法空手持香炉,依照仪式施九拜之礼,流泪发誓,佛像全身忽然发出嚗嚗的声音,迸裂分解掉落在地,拆成了几十段。不到一天的工夫,就移到了安国寺里。

x5.20利涉塑堂[1] 元和中,取其处为圣容院[2],迁像庑下[3]。上忽梦一僧,形容奇伟,诉曰:“暴露数日,岂圣君意耶?”及明,驾幸验问,如梦,即令移就堂中,侧施帷帐安之。

【注释】

[1]利涉:即为释利涉。唐代高僧,本西域人,开元年间驻锡长安安国寺,讲《华严经》。

[2]圣容:帝王真容。

[3]庑:廊屋。

【译文】

利涉塑像堂 元和年间,以此处为圣容院,把利涉像迁至廊屋下。一晚,宪宗梦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僧人前来诉说:“一连几天被暴露在塑堂之外,这难道是圣君的意思吗?”天亮后,宪宗驾幸寺中询问查看,果然如梦中所说,随即下旨把塑像移回堂中圣容之侧,并设置帷帐安放好。

x5.21光明寺中[1],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塑像[2],举止态度如生。工名李岫。

【注释】

[1]光明寺:此光明寺与前面的隋光明寺(大云经寺)不同,指唐长安城内开明坊之光明寺。

[2]鬼子母:梵语音译“诃梨帝”,以其为五百鬼子之母,故名,又称“爱子母”、“欢喜”。初为恶神,发恶愿食尽王舍城中所有小儿,后经佛度化为护法神。文惠太子:为南朝齐武帝长子萧长懋。又唐睿宗第四子岐王李范死后,玄宗册赠惠文太子。疑此处“文惠”为“惠文”之倒文。

【译文】

光明寺中,鬼子母及惠文太子的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塑的工匠名叫李岫。

x5.22山庭院[1] 古木崇阜[2],幽若山谷,当时辇土营之。

【注释】

[1]山庭院:在长乐坊安国寺内。

[2]崇:高。阜:大,盛。

【译文】

山庭院 古木参天,像山谷一样幽深,是当时用车拉土营建的。

x5.23上座璘公院[1] 有穗柏一株,衢柯偃覆,下坐十余人。

【注释】

[1]上座:寺院有三纲,谓上座、寺主、维那。上座为首,一般以年德较高而有办事能力的人充任。璘公:即为释子邻。宋赞宁《宋高僧传》有载。

【译文】

上座璘公院 有一株穗柏,枝干纵横,浓荫遮蔽,下面可坐十多人。

x5.24辞 红楼连句(隐侯体)[1]:重叠碎晴空[2],余霞更照红。蟾踪近鹊[3],鸟道接相风[4]。善继 苔静金轮路[5],云轻白日宫。元和中帝幸此处[6]。壁诗传谢客[7],词人陈至题此院诗云[8]:“藻非尚寒龙迹在,红楼初启日光通。”门榜占休公[9]。广宣上人住此院[10],有诗名,号为《红楼集》。柯古

【注释】

[1]隐侯体:永明体。隐侯,即为沈约(441—513),字休文,谥隐侯,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其人博通群籍,主张四声八病之说,与谢朓、王融等人所作诗皆重声律对仗,世称“永明体”,是律诗的前身。

[2]重叠:指红楼层叠。碎:言楼高入云,红色碎乱了晴空的碧蓝。

[3]蟾踪近(zhi)鹊:此句谓红楼上栖息的鹊已近月宫。蟾,月中蟾蜍。鹊,一种祥瑞的异鸟。

[4]鸟道:此指鸟儿在天空飞行的踪迹。相风:相风铜鸟,一种观测风的仪器,通常置于楼台等较高处。本句和上句,均是极言楼高。

[5]金轮:这里指天子的金饰车舆。

[6]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幸:驾幸。此注是理解“金轮路”和“白日宫”的关键。

[7]壁诗传谢客:指陈至题诗。谢客,即为谢灵运(385—433)。南朝大诗人。这里用来代指陈至,以誉其诗才之高。

[8]词人:诗人。

[9]休公:即为高僧汤惠休。南朝宋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擅诗。这里用来代指下文的广宣上人,以誉其为一代高僧。唐刘禹锡《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唐白居易《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许上人居安国寺红楼院以诗供奉》:“道林谈论惠休诗,一到人天便作师。……红楼许住请银钥,翠辇陪行蹋玉墀。”

[10]广宣上人:俗姓廖,蜀人。元和、长庆年间,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有《红楼集》,今存诗十七首。与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段文昌皆有诗往来,又《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僧广宣与令狐楚倡和集》一卷。

【译文】

辞 红楼连句(永明体):重叠碎晴空,余霞更照红。蟾踪近鹊,鸟道接相风。善继 苔静金轮路,云轻白日宫。元和年间宪宗驾幸此地。壁诗传谢客,诗人陈至题红楼院诗云:“藻非尚寒龙迹在,红楼初启日光通。”门榜占休公。广宣上人住在此院,作诗有名气,诗集名为《红楼集》。柯古

x5.25穗柏连句:一院暑难侵,莓苔可影深。标枝争息鸟[1],余吹正开衿[2]。柯古 宿雨香添色[3],残阳石在阴[4]。乘闲动诗思,助静入禅心。善继

【注释】

[1]标枝:树梢。息鸟:栖息的鸟。

[2]余吹:微风。衿:衣襟。

[3]宿雨:前夜的雨。

[4]残阳:夕阳。

x5.26题璘公院(一言至七言,每人占两题[1]):静[2],虚[3]。热际[4],安居[5]。梦复 龛灯敛,印香除[6]。东林宾客[7],西涧图书。檐外垂青豆[8],经中发白蕖[9]。纵辩宗因衮衮[10],忘言理事如如[11]。柯古 竟[12]。泉台定将入流否[13],邻笛足疑清梵余[14]。柯古 新续[15]。

【注释】

[1]占(zhān):口头吟作。

[2]静:寂静。修行禅定,心不散乱。

[3]虚:虚空。

[4]热际:六时之热季。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

[5]安居:佛教术语。即坐夏,又称“坐腊”。在夏季多雨之时,僧徒不外出,静心坐禅修行佛法。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故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6]印香:以专用模具压制而成的香,叫印香。若作佛形,则称“印佛”。

[7]东林:庐山东林寺,晋代高僧慧远曾于此结白莲社。这里借代璘公院。

[8]青豆:兼有青豆之房意。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来就以青豆房指僧房。

[9]白蕖:白莲花。佛陀所说妙法,常以白莲为喻,内典中随处可见,故曰“经中发”。另参3.6条注[4]。

[10]宗因:佛教因明学有宗、因、喻三支。此处泛指佛理。衮衮:滔滔不绝的样子。

[11]理事:佛教术语。理,指真谛。事,指俗谛。如如:佛教术语。即“真如”,事物之真实状况。

[12]竟:完。

[13]泉台定将入流否:此句意谓故友在阴间或预入圣人之流。泉台,阴间。入流,佛教术语。谓初入圣人之流。

[14]邻笛足疑清梵余:此句表达思故友、忆旧游之意。邻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清梵余,唐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清梵,诵经之声。

[15]新续:据“泉台”、“邻笛”二语,段成式此续在张希复、郑符二友亡故之后。

x5.27语征释门中僻事(须对)[1]:麋字[2],莎灯[3]。华绵[4],象荐[5]。昇上人 集鬘地[6],效殿林[7]。柯古 夜续,不竟。

【注释】

[1]释门中僻事:佛教里生僻的典故。对:对偶。

[2]麋字:不详。

[3]莎灯:《佛本行集经》卷二:“时王夫人共千左右,乘宝辇舆,伎乐引导,种种音声,前后围绕,填满街巷,从宫殿出。……至河岸已,即上于船,游入河中。至中流已,忽然自有一大灯明,上下纵广十二由旬。其灯明内,有莎草丛,高下四指,其色艾白柔软,犹如迦耶邻提,出妙香气,又如瞻婆波利师华。”

[4]华绵:《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舌相妙柔软,如天新华绵,薄如赤铜叶,光色常晖鲜。”

[5]象荐:《中阿含经》卷五九:“于是拘萨罗王波斯匿令尊者阿难在前,共至阿夷罗婆提河。到已下乘,取彼象荐,四叠敷地,请尊者阿难:‘阿难,可坐此座。’”

[6]集鬘地:《正法念处经》卷四二:“尔时彼天,既于如是游戏山中受快乐已,欲见天王牟修楼陀,更前内入彼天。复见夜摩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山树具足广博,行地彼一切天第一庄严。并集鬘地三地诸天,皆于天王牟修楼陀生敬重心,是彼天王善业力故,是彼天王过去修集无量善业之所感致。集鬘地中有一万殿,无量种色种种金柱,而为庄严。”

[7]效殿林:或为“杂(雑)殿林”之误。《正法念处经》卷六八:“杂殿林者,种种杂殿,天子乘之游戏,受于可爱色声香味触等,故名杂殿林。”

【译文】

语征佛门中冷僻事典(必须对偶):麋字,莎灯。华绵,象荐。昇上人 集鬘地,杂殿林。柯古 夜间续作,没有完成。

x5.28常乐坊赵景公寺[1] 隋开皇三年置[2],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门里东壁上[3],吴道玄白画《地狱变》[4],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5]。吴画中得意处。

【注释】

[1]赵景公寺: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常乐坊)西南隅,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独孤皇后为父赵景武公独孤信所立。”

[2]开皇:隋文帝杨坚年号(581—600)。

[3]三门:佛寺山门形制如阙,开设三个门,故称;若只有一门,也称三门。

[4]白画:唐代绘画术语。李杰《唐“白画”辨》(《艺术教育》2011年第1期):“唐代绘画的创作者在‘九朽一罢’(打草稿)之后,关乎作品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两步:一为勾描(白画),二为布色(成画)。这两者之间互为关联,但白画的重要作用在于塑形,‘骨法用笔’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而赋彩布色的主要功能是以‘随类赋彩’增加画面气氛和感染力。所以,白画的勾描者均为画坛巨擘。并且,当时彩绘的用色具有固定模式与程序,对敷色的技艺要求相对较低,故吴道子等大家之流多不屑于‘成’色,由此也形成了绘画工种的高低等级之分。……唐人认为的成品绘画是由白画、晕染敷彩相加而成的绘画作品。‘白画’只是作画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是放样之后以墨线勾描而成的半成品,所以,现今白画的存世几乎为零。‘白描’则是一种以线描独立完成的绘画样式,宋代以后才成为独立画科的白描,指的是排除线描之外的其他绘画程序(如晕染、施彩等),单纯以线勾描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地狱变》:将佛经所述地狱之事画成图画以传播佛法,此图画即为《地狱变》。

[5]毛戴:寒毛直竖。

【译文】

常乐坊赵景公寺 隋朝开皇三年建造,本名弘善寺,开皇十八年改为今名。南中三门里面东边墙壁上,有吴道子白画《地狱变》,笔力劲健怒张,鬼怪形象阴森怪异,看了不知不觉就会寒毛直竖。这是吴道子的得意之作。

x5.29三阶院西廊下,范长寿画《西方变》及十六对事[1],宝池尤妙绝[2],谛视之,觉水入深壁。院门上白画树石,颇似阎立德[3]。予携立德《行天祠》粉本验之[4],无异。

【注释】

[1]范长寿:唐初画家,师法张僧繇,官至司徒校尉。《西方变》:西方诸佛的变相画。十六对:应为“十六观”,十六观即佛教所说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户,据晋释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一日观,二水观,三地观,四树观,五池观,六总想观,七华座观,八佛菩萨像观,九佛身观,十观音观,十一大势至观,十二自往生观,十三杂明佛菩萨观,十四上品生观,十五中品生观,十六下品生观。

[2]宝池:观宝池。晋释慧远《观无量寿经义疏》:“下第六门是其总观,文别有四:一辨观相,二总结之,三明观益,四辨观邪正。初中有四:一观宝楼,二树,三地,四观宝池。”

[3]阎立德(?—656):名让,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画家阎立本之兄,亦工画。官至工部尚书。

[4]粉本:画稿。

【译文】

三阶院西廊下,有范长寿画的《西方变》及十六观故事,其中第六观的宝池画得尤为绝妙,凝神细看,感觉墙壁上水波荡漾。院门上的白画树木、石头,很像阎立德的手笔。我带着阎立德《行天祠》画稿进行比对,果然不差。

x5.30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

【译文】

西中三门里门南,有吴道子画的龙,还有刷抹的天王胡须,笔迹如铁。另有一位手持香炉的天女,眼神顾盼,如有所语。

x5.31华严院中,石卢舍立像[1],高六尺,古样精巧。

【注释】

[1](tou)石:黄铜矿石。卢舍:梵语音译。意译为光明遍照,是佛真身的通称,具体解释各宗说法不一,天台宗以毗卢舍那是法身佛,卢舍那是报身佛,释迦牟尼是应身佛。

【译文】

华严院里,有一尊黄铜的卢舍那佛立像,高六尺,古朴而精巧。

x5.32塔下有舍利三斗四升,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1],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2],满地现舍利,士女不敢践之,悉出寺外。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尚有数万存焉。

【注释】

[1]道场:佛、道二教做法事的场所。

[2]呗赞:赞颂佛的功德。

【译文】

塔下有舍利子三斗四升,移塔之时,守行法师建道场,然后取出舍利,让民众一起观看。颂赞还没完,地上到处都是舍利,信众不敢践踏,都走出寺外。守行法师制作了近十万个小泥塔及木塔供奉那些舍利,至今还有几万个存放在寺里。

x5.33寺有小银象六百余躯,金佛一躯长数尺,大银象高六尺余,古样精巧。又有篏七宝字《多心经》小屏风[1],盛以宝函,上有杂色珠及白珠,骈甃乱目[2]。禄山乱[3],宫人藏于此寺。屏风十五牒,三十行,经后云:“发心主司马恒存[4],愿成主上柱国索伏宝息、上柱国真德为法界众生造黄金牒经[5]。”善继疑外国物。

【注释】

[1]篏:同“嵌”。七宝:佛教术语。所指不一,这里指七种珍宝。《多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常简称《心经》。

[2]骈:成对。甃(zhòu):装饰。这里是镶嵌的意思。

[3]禄山乱:指安史之乱。

[4]发心主:发此善愿者。

[5]愿成主:成此善愿者。上柱国:官名。唐代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级中的最高等级。法界:佛教术语。指整个宇宙现象界。

【译文】

安国寺里有六百多座小银象,有一尊高达几尺的金佛,以及一头高六尺多的大银象,都很古朴精巧。还有镶嵌七宝字《多心经》的小屏风,盛在宝盒里,盒子上有各色宝珠及白珠,成对镶嵌,璀璨夺目。安史之乱发生后,宫人拿来藏在寺里。小屏风一共有十五片,经文共三十行,经文之后落款是:“发心主司马恒存,愿成主上柱国索伏宝息、上柱国真德为法界众生造黄金牒经。”善继怀疑这来自外国。

x5.34辞 吴画连句[1]:惨淡十堵内[2],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3]。柯古 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黑夜窸窣时[4],安知不霹雳。善继 此际忽仙子,猎猎衣舄奕[5]。妙瞬乍疑生,参差夺人魄[6]。梦复 往往乘猛虎,冲梁耸奇石。苍峭束高泉[7],角睐警欹侧[8]。柯古 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9]。苟能水成刹[10],那更沉火宅[11]。善继

【注释】

[1]吴画:吴道子所画诸变相。

[2]惨淡:苦心构思。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堵:墙壁。

[3]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形容画面飞扬灵动栩栩如生。脱壁,从墙上跑下来。

[4]窸窣(xi su):拟声词。这是想象画面上的龙游动的声音。

[5]猎猎:这里形容风吹动仙女衣裙的声音。舄(xì)奕:连绵不断。此谓仙女衣裙随风飘拂不断。按,此即所谓“吴带当风”。

[6]妙瞬乍疑生,参差夺人魄:这两句是说所画仙女明眸善睐,几欲夺人心魄。妙瞬,形容眼睛顾盼神飞。瞬,眨眼。参差,仿佛。

[7]苍峭:峭崖。

[8]角睐:以眼角斜视。欹(qi)侧:倾斜。这里形容猛虎警觉的样子。

[9]腋:两腋。流液:流汗。

[10]水成刹:此句承上句“流液”而言。刹,土地,世界。

[11]火宅:佛教术语。凡夫生死往来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动乱不安,故比之如火宅。这两句意谓倘若汗流成河,又怎会沉沦火宅(水克火)。

x5.35语(各录禅师佳语):兰若和尚云[1]:“家家门有长安道[2]。”柯古 荆州些些和尚云[3]:“自看工夫多少。”善继 无名和尚云[4]:“最后一大息须分明[5]。”梦复

【注释】

[1]兰若和尚:俗姓张,唐玄宗时僧人。生平见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

[2]家家门有长安道:即众生皆能成佛之意。长安道,比喻修行法门。

[3]些些和尚: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〇:“释些些师,又名青者,盖是不与人交狎,口自言‘些些’,故号之矣。德宗朝,于渚宫游,衣服零落,状极憨痴,而善歌《河满子》。”其事已见于3.63条。

[4]无名和尚:即为释无名(722—793)。其事迹见《宋高僧传》。

[5]最后一大息须分明:临终最后一口气时意念要清楚,心向西方极乐世界。

【译文】

语(各自记录禅师名言):兰若和尚说:“家家门前都有通天大道。”柯古 荆州些些和尚说:“自看工夫多少。”善继 无名和尚说:“人生最后一口气必须意念坚定。”梦复

x5.36题约公院(四言):印火荧荧[1],灯续焰青。善继 《七俱胝咒》[2],四《阿含经》[3]。柯古 各录佳语,聊事素屏。梦复 丈室安居[4],延宾不扃[5]。昇上人

【注释】

[1]印火:《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一:“复一字顶轮王后,画光聚顶轮王,身金色相。瞻一字顶轮王,左手执开莲华,于花台上画佛心印,火焰围绕。”荧荧:火光闪烁的样子。

[2]《七俱胝(zhi)咒》:即《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俱胝,梵语音译,量词,意译为千万。咒,梵语音译为“陀罗尼”,即真言,一字一声都含着无量教法义理,持有无量威力和智慧。

[3]四《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和《杂阿含经》。阿含,梵语音译,意译为法归,是万法归此而无漏之意。

[4]丈室:即方丈,寺院正寝,为住持的居所,故而寺主也称方丈。相传维摩诘居士所住石室长宽只有一丈,丈室之名,始于此。安居:坐夏。

[5]延:延请。

x5.37大同坊云花寺[1] 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2],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云华。俨即康藏之师也。康本住靖恭里毡曲[3],忽睹光如轮,众人皆见,遂寻光,至俨讲经所灭。

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天宝初自南内移来,画迹拙俗。

【注释】

[1]大同坊:“大”为“又”字之误,又同坊,承上文指常乐坊。云花寺:在常乐坊。

[2]天雨花:天上落下花朵。即“天花乱坠”一词的本意。佛祖讲经说法,诸天感动,撒下各色香花,从空中缤纷乱坠。《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

[3]靖恭里:即靖恭坊。唐代长安城坊。曲:小巷。

【译文】

常乐坊云花寺 大历初年,俨法师讲经时,天花缤纷乱坠,距地面咫尺高时消失了,当晚有光芒照亮法堂,诏令改名为云华。俨法师即康藏和尚的师父。康藏和尚住在靖恭坊毡曲,忽然看见光芒如同圆轮,众人也都看见了,于是跟着光轮走,到了俨法师讲经的地方就熄灭了。

佛殿西廊,立有十六位高僧的画像,天宝初年从南内移到本寺,画技拙劣。

x5.38观音堂,在寺西北隅。建中末,百姓屈俨患疮且死,梦一菩萨摩其疮曰:“我住云花寺。”俨惊觉汗流,数日而愈。因诣寺寻检,至圣画堂,见菩萨,一如其睹。倾城百姓瞻礼,俨遂立社建堂移之[1]。

【注释】

[1]立社:这里指为观音另立祠庙。社,本为土地神。

【译文】

观音堂,在云花寺的西北角。建中末年,百姓屈俨生恶疮,病得快死了,梦见一位菩萨抚摸他的疮说:“我住在云花寺。”屈俨从梦中惊醒,浑身大汗,几天时间病就好了。于是到寺里寻找,到了圣画堂,看见菩萨画像,正和梦中所见一模一样。全城的百姓都来观瞻顶礼,屈俨就为观音另外立祠建堂,把云花寺的观音像移了过去。

x5.39圣画堂中,构大坊为壁,设色焕缛[1]。本邵武宗画,不知何以称圣?据《西域记》:“菩提树东有精舍,昔婆罗门兄弟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岁无人应召。忽有一人自言善画如来妙相,但要香泥及一灯照室,可闭户六月。终怪之,余四日未满,遂开户,已无人矣,唯右膊上工未毕。”盖好事僧移此说也。堂中有于阗石立像,甚古。

【注释】

[1]设色:着色。焕缛:五彩缤纷。

【译文】

圣画堂里,建有一堵高大的墙壁,设色鲜明,五彩缤纷。本为邵武宗所画,不知为何称作圣画?据《大唐西域记》:“菩提树东有处精舍,当年婆罗门兄弟想要图绘如来成道时的佛像,整整一年无人应召。忽然有一天,一人前来自称擅长绘画如来妙相,只需要香泥,以及一盏灯照明,并称进入室内以后须闭户六月。众人到底还是觉得事情奇怪,还差四天满六个月时就打开了门,室内已经没有人,佛像也只剩右臂没有绘制完毕。”大概是好事的僧众张冠李戴,才把这里称作圣画堂吧。堂内有于阗黄铜立佛像,甚为古朴。

x5.40《游目记》所说刺柏[1],太和中伐为殿材。

【注释】

[1]刺柏:一种常绿小乔木。可作建材。

【译文】

《游目记》所说的刺柏,大和年间砍掉作为佛殿的建材。

x5.41辞偶连句:共入夕阳寺,因窥甘露门[1]。昇上人 清香惹苔藓,草杂兰荪[2]。梦复 捷偈飞钳答[3],新诗倚杖论。柯古 坏幡摽古刹[4],圣像焕崇垣[5]。善继 岂慕穿笼鸟[6],难防在牖猿[7]。柯古 一音唯一性[8],三语更三幡[9]。善继

【注释】

[1]甘露门:到达甘露涅槃的门径。甘露,梵语音译为“阿蜜哩多”,又名“天酒”、“美露”,天人所食,佛教用来比喻涅槃。

[2]草:忍辱草,佛经所载雪山上的一种异草,牛若吃后,则出醍醐。荪:一种香草。

[3]捷偈:机锋敏捷的偈语。飞钳:一种辩论术,细察人之好恶,候其竭情无隐,因而钳持之。这是说用偈语讨论佛理,应对机敏辩才无碍。

[4]幡:挑起直挂的长条形旗帜,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等。

[5]崇垣:高大的墙垣。代指寺院。

[6]穿笼鸟:出笼鸟。

[7]在牖猿:佛教比喻人心浮躁不安,如猿猴之难以制御。《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8]一音唯一性:《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一音,佛说法的声音。一性,佛性。

[9]三语更三幡:意谓佛法可以排除摇惑,安定人心。三语,佛说法的三种语,一为随自意语,即佛随自意而说自所证之实法;二为随他意语,随顺众生之机而说方便之法;三为随自他意语,佛为众生说法,半随自证之意,半随他机之意。三幡,道家认为摇惑人心有三事,一为色,二为色空,三为观,合称三幡。

x5.42道政坊宝应寺[1] 韩幹,蓝田人[2]。少时常为贳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3],每一贳酒漫游。幹常征债于王家,戏画地为人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岁与钱二万,令学画十余年。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4]。寺有韩幹画《下生帧》[5],弥勒衣紫袈裟,右边仰面菩萨及二狮子,犹入神。

【注释】

[1]道政坊宝应寺: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八“寺”:“宝应寺 道政坊。大历四年正月二十九日,门下侍郎王缙舍宅,奏为寺,以年号为名。”

[2]蓝田:今属陕西。

[3]王右丞兄弟:即为唐代大诗人王维(701—761)和他的弟弟王缙(?—781)。右丞,职官名。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未遇:未出仕。

[4]齐公:即为王缙,封齐国公。小小:南齐时钱塘有名妓苏小小,唐人诗中多见歌吟。这里的小小是王缙家女妓。

[5]下生:即《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下生成佛的故事,当四大海水退缩,阎浮提洲增长,弥勒自兜率天下生此界,在龙华树下继释迦牟尼后成佛,普度众生。

【译文】

道政坊宝应寺 韩幹,蓝田人。年轻时经常帮赊酒的店家送酒。王维兄弟当时还没做官,每每赊酒,喝酒之后就四处游玩。韩幹经常到王家去讨酒债,见不着人就在地下胡乱画上人和马等图案。王维精于绘画,很欣赏画里的意趣,就每年给韩幹两万钱,让他学画十多年。如今宝应寺里的释梵天女画像,都是根据齐公王缙的女妓小小等人的肖像画成的。寺里还有一幅韩幹画的《下生帧》,弥勒身着紫色袈裟,右边还有仰面菩萨和两头狮子,尤为精妙入神。

x5.43有王家旧铁石,及齐公所丧一岁子,漆之如罗睺罗[1],每盆供日出之[2]。寺中弥勒殿,齐公寝堂也。

东廊北面,杨岫之画鬼神,齐公嫌其笔迹不工,故止一堵。

【注释】

[1]罗睺(hóu)罗:释迦牟尼与耶轮陀罗的儿子,在胎六年,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成阿罗汉果,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

[2]盆供日:即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为解倒悬。据《佛说盂兰盆经》,佛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在地狱受倒悬之苦,目连虽为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也不能救济其母,乃求佛救度,佛告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此功德,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的厄难中者,得以解脱。汉化佛教中,最初举行这盂兰盆节的是梁武帝,到了唐代,每年皇家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并有音乐仪仗及送盆官人随行,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

【译文】

有一块王家旧有的磁石,还有齐公王缙夭折的一岁幼子,漆成罗睺罗的样子,每到盂兰盆会就拿出来。寺里的弥勒殿,原是齐公的寝室。

东廊北边,有杨岫之画的鬼神,齐公嫌他画技拙劣,所以只画了一堵墙。

x5.44辞 僧房连句:古画思匡岭[1],上方疑傅岩[2]。蝶闲移草,蝉晓揭高杉[3]。柯古 香字消芝印[4],金经发茝函[5]。井通松底脉,书拆洞中缄[6]。善继

【注释】

[1]匡岭:匡庐,即庐山。有名寺东林寺。

[2]上方:佛寺建筑在山岭之上,称上方。后来也称寺庙住持为“上方”,因其居住的地方为寺庙的最高处。傅岩:相传殷相傅说传说曾筑版于野,其地遂称为“傅岩”。后指栖隐清幽之处。

[3]揭:高飞。

[4]香字消芝印:芝草形的香渐渐焚尽。香烟缭绕有如篆字,故称“香篆”、“香字”。

[5]金经:佛经。茝(chǎi)函:经函的美称。茝,一种香草。

[6]洞中缄:神仙洞府的信函。缄,代指书信。

x5.45哭小小写真连句:如生小小真[1],犹自未栖尘[2]。梦复 揄袂将离壁[3],斜柯欲近人[4]。柯古 昔时知出众,清宠占横陈[5]。善继 不遣游张巷[6],岂教窥宋邻[7]。梦复 庾楼吹笛裂[8],弘阁赏歌新[9]。柯古 蝉怯折腰步[10],蛾惊半额[11]。善继 图形谁有术[12],买笑讵辞贫[13]。柯古 复陇迷村径[14],重泉隔汉津[15]。梦复 同心知作羽[16],比目定为鳞[17]。善继 残月巫山夕[18],余霞洛浦晨[19]。柯古

【注释】

[1]如生:生动逼真。小小:见x5.42条注[4]。真:写真。

[2]未栖尘:画像如新,未染埃尘,兼有脱俗之意。

[3]揄袂将离壁:形容画像栩栩如生。揄袂,挥动衣袖。

[4]柯:树枝。

[5]横陈:玉体横陈,美人横卧的姿态。唐李商隐《北齐》:“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6]不遣游张巷:暗用张绪事。《南史·张绪传》记载,张绪美风姿,清简寡欲,口不言利,齐武帝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赞叹说:“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时。”

[7]窥宋邻:用宋玉好色赋典故,以喻小小之美。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8]庾楼:古时误传晋朝庾亮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建楼,后来常用作长官属吏宴集的典故。裂:形容笛声清越。

[9]弘:高,大。

[10]蝉:指蝉鬓。晋崔豹《古今注》卷下记魏文帝曹丕宫人莫琼树所梳发式,松薄缥缈如蝉翼,故名“蝉鬓”。折腰步:东汉时梁冀之妻孙寿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等,京师妇女争相仿效,成为风尚。按,此折腰步或与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有关。这句形容女子鬓发美好,腰身纤细,步态优美。

[11]蛾:蛾眉。额(pín):皱眉蹙额,忧郁不欢。,同“颦”,皱眉。这句暗用西施捧心蹙额的典故。

[12]图形谁有术:用王昭君的典故。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

[13]买笑讵辞贫:意思是不惜千金以博美人一笑。唐刘禹锡《泰娘歌》:“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

[14]复陇:坟林。陇,通“垄”,坟冢。

[15]重泉隔汉津:谓阴阳两隔。重泉,九泉。汉津,银河。

[16]同心知作羽:谓心意相同,比翼双飞。

[17]比目:比目鱼,不比不行,喻永不分离。晋杨方《合欢诗五首》其一:“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18]巫山:用宋玉《神女赋》中巫山神女的典故。

[19]洛浦:用洛神宓妃的典故。三国魏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x5.46安邑坊玄法寺 初,居人张频宅也[1]。尝供养一僧,僧以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谮僧通其侍婢,因以他事杀之。僧死后,阖宇常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惭悔不及,因舍宅为寺,铸金铜像十万躯,金、石龛中皆满,犹有数万躯。

东廊南观音院,卢奢那堂内槽北面壁画《维摩变》[2]。屏风上相传有虞世南书[3]。其日,善继令彻障[4],登榻读之,有“世南献”之白,方知不谬矣。

【注释】

[1]居人张频宅: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五:“玄法寺:在安邑坊街之北,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张频”或为“张颖”之误。

[2]卢奢那:即卢舍那,即报身佛。槽:安置门窗或屋内隔断的单位。这里指堂内的隔墙。《维摩变》:描绘维摩诘通过装病,与文殊师利等共论佛法的变相。

[3]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由隋入唐,与房玄龄等共列“十八学士”,卒后陪葬昭陵,绘像凌烟阁。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4]彻:除,撤去。

【译文】

安邑坊玄法寺 当初,这里是居民张频的家宅。张家曾供养一位僧人,僧人以念《法华经》为业,前后十多年。张频的门人污蔑僧人与张家侍婢私通,张频就找个借口杀了僧人。僧人死后,合宅经常听到不绝于耳的诵经声。不久张频明白了其中的冤情,愧疚懊悔也无济于事,就舍家宅为寺院,又铸造了大大小小十万座金铜佛像,如今金、石佛龛里都摆满了,还保存着几万座。

东廊南观音院,卢舍那佛像堂内槽北面有壁画《维摩变》。屏风上据说有虞世南的书法。一天,善继命人撤去阻障,登上榻细看,有“世南献”几字落款,这才知道传言不虚。

x5.47西北角院内,有怀素书颜鲁公《序》[1],张谓侍郎、钱起郎中《赞》[2]。

【注释】

[1]怀素(725—785):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书法以狂草著称,世称“草圣”。与张谓、颜真卿、钱起、戴叔伦、卢象等交游。颜鲁公:即为颜真卿(709—784),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封鲁郡公。“楷书四大家”之一。《序》:即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今存。

[2]张谓(?—778?):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官礼部侍郎。钱起(710?—782?):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官考功郎中。赞:一种用于颂赞的文体。

【译文】

西北角院内,有怀素的草书及颜鲁公所作的《序》,以及张谓侍郎、钱起郎中的《赞》。

x5.48曼殊院东廊,大历中,画人陈子昂[1],画廷下象、马、人、物[2],一时之妙也。及檐前额上有相观法[3],法儗韩[4],混同。西廊壁,有刘整画双松,亦不循常辙。

【注释】

[1]陈子昂:另有诗人陈子昂(661—702),非此人。

[2]廷:通“庭”。

[3]额: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4]儗(ni):同“拟”,仿效。韩:韩幹。

【译文】

曼殊院东廊,大历年间,有画工陈子昂画在庭下的象、马、人、物,堪称一时之妙。还有檐前额上画有相观法,画法仿效韩幹,几乎可以乱真。西廊壁上,有刘整画的双松图,也是别出心裁。

x5.49征内典中禽事(须切对)[1]:鹫头作岭[2],鸡足名山[3]。梦复 孔雀为经[4],鹦鹉语偈[5]。善继 共命是化[6],入数论贪[7]。柯古 未解出笼[8],岂能献果[9]。昇上人 居其上[10],雁堕于前[11]。柯古 巢顶既安[12],入影不怖[13]。字中疑鹤[14],珠里认鹅[15]。柯古

【注释】

[1]内典:佛教称本教经典为内典,佛教之外的叫外典。禽事:关于禽类的典故。

[2]鹫(jiù)头作岭:指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

[3]鸡足名山:指鸡足山,在摩揭陀国,相传为释迦牟尼首座迦叶道场。

[4]孔雀为经:指《佛母大孔雀王明经》。

[5]鹦鹉语偈:指《佛说鹦鹉经》。

[6]共命是化:《杂宝藏经》卷三:“昔雪山中,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一头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隐。一头便生嫉妒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头俱死。”共命鸟,雪山神鸟。

[7]入数论贪:不详。

[8]出笼:《大宝积经》卷六九:“智人观察得解脱,犹如飞鸟出笼网。”

[9]献果:《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然于此中,多诸走兽,虎狼师子,野干飞禽,皆来亲近,衔华献果,种种供养。”

[10](duò):鸟名。据《法苑珠林》卷二七,雪山下有鸟、猕猴、象共住,猴乘象上,鸟居猴上,游行弘法。另参本卷x5.16条注[10]。

[11]雁堕于前: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有比丘经行,忽见雁群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殒。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于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瘗其下焉。”

[12]巢顶既安:《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上:“是时菩萨长夜之中,有此慈心,诸法解脱,于彼人民,无所触娆,于彼端坐思惟不移动。鸟巢顶上,觉知鸟在顶上乳,恒怀恐怖惧卵堕落,身不移动。”

[13]入影不怖:不详。

[14]字中疑鹤:不详。

[15]珠里认鹅:据《大庄严论经》卷一一,一比丘至穿珠人家乞食,比丘衣色映衬宝珠,珠呈肉色,鹅即吞食之。珠师以为比丘窃珠,比丘担心说出真相之后鹅被宰杀,故发愿代鹅受过;后鹅被珠师嗔忿打死,比丘方告知真相,珠师剖开鹅腹,找回宝珠。

x5.50征兽中事(须切对):金翅鸟王[1],银角犊子[2]。柯古 地名鹿苑[3],塔号雀离[4]。善继 啐啄同时[5],悷调伏[6]。昇上人

【注释】

[1]金翅鸟:又名“迦楼罗”,八部天龙之一。

[2]银角犊子:即《银蹄金角犊子经》。

[3]鹿苑:即鹿野苑,又称“仙人鹿野”、“施鹿林”,是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处,在今印度瓦腊纳西城西北。

[4]雀离:《法苑珠林》卷三八:“西域乾陀罗城东南七里有雀离浮图。……雀离浮图自作已来,三为天火所灾。国王修之,还复如本。父老云:此浮图天火七烧,佛法当灭。”

[5]啐啄同时:佛典譬喻。雏鸡欲出壳时以嘴吮壳声为“啐”,母鸡欲使雏鸡出而啄壳谓之“啄”,比喻参禅时机锋相对。

[6]悷(long lì)调伏:《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

x5.51征马事:加诸楚毒[1]。昇上人 乾陟[2]。善继 马宝[3]。梦复 驮经[4]。柯古 爱马[5]。昇上人 绀马[6]。善继 马麦约食粳[7]。柯古 铁马[8]。昇上人 先陀和[9]。柯古 胜步[10]。昇上人 游入正路[11]。柯古

【注释】

[1]加诸楚毒:见上条注[6]引文。楚毒,捶楚,酷毒。

[2]乾陟(zhì):《方广大庄严经》卷三:“骏马生驹,其数二万。于诸马中,乾陟为上。”

[3]马宝:《中阿含经》卷一四:“阿难,时大天王而生马宝,彼马宝者,极绀青色,头像如乌,以毛严身,名髦马王。”

[4]驮经:《魏书·释老志》:“(汉明)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门西。”

[5]爱马:不详。

[6]绀马:见注[3]。

[7]马麦:喂马的粮食。《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佛语舍利弗:‘我尔时兴妬嫉意,言是辈不应食甘膳,正应食马麦耳,及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缘,我及卿等经历地狱,无数千岁。今虽成佛,尔时残缘,我及卿等,于毗兰邑故食马麦九十日。”

[8]铁马:《佛说佛名经》卷二《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见罪人等,各从四门号叫而入宝达前,入铁车、铁牛、铁驴、铁马,此四小地狱前为一地狱。……其铁马者,身毛尾,銐如刀锋,毛尾火然,烟焰俱出。”

[9]先陀和:疑即“先陀婆”。《大般涅槃经》卷九:“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马。……若王洗时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时索先陀婆,即便奉盐;若王食已将欲饮浆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欲游索先陀婆,即便奉马。”

[10]胜步:《四念处》卷二:“《大论》举三人谕,谓步马神通,马虽胜步,不及神通一念即至。”

[11]游入正路:《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一下:“《中论》云:为向道人说四句,如快马见鞭影,即入正路。”

x5.52平康坊菩提寺[1] 佛殿东西障日及诸柱上图画[2],是东廊迹,旧郑法士画[3]。开元中,因屋坏,移入大佛殿内槽北壁。

食堂东壁上,吴道玄画《智度论色偈变》[4],偈是吴自题,笔迹遒劲,如磔鬼神毛发[5]。次堵画礼骨仙人[6],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注释】

[1]平康坊: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菩提寺:安史之乱大诗人王维陷贼,被囚于此寺,有诗私示友人裴迪。

[2]障日:遮挡阳光的墙壁。

[3]郑法士:画家。北周入隋,授中散大夫,画技师法张僧繇。

[4]智度论:即《大智度论》,古印度龙树撰,鸠摩罗什译为汉文。

[5]磔(zhé):张开。

[6]礼骨仙人:即为释迦牟尼佛。《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四:“《金光明经》佛礼骨塔者,新译第十云: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十千天子本缘已,于座上结跏趺坐,告诸比丘:‘汝等乐见菩萨本身已不?’诸比丘言:‘我等乐见。’尔时世尊即以百福庄严手按地,即便开裂,有七宝制多忽然踊出,众宝庄严。尔时世尊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还就本座。告阿难曰:‘汝开塔户。’阿难如教开已,见七宝函,见有舍利,白如珂雪。告诸比丘:‘汝等礼拜菩萨本身。’阿难白佛:‘如来世尊出过一切,为诸有情之所恭敬,何因缘故礼此身骨?’佛告阿难:‘由此速能证得菩提。为报法恩,我今敬礼。’因为大众说萨埵本缘:‘彼萨埵者,即我身是。’故知佛地因果由止观教,虽得佛果,敬禀教身。是故佛今而礼身骨。”

【译文】

平康坊菩提寺 佛殿东西障壁以及柱子上的图画,本是东廊旧迹,早先郑法士所画。开元年间,因为屋宇损坏,移入大佛殿内槽北壁。

斋堂东壁上,有吴道玄所画《智度论色偈变》,偈语是吴道玄自题,笔迹劲健,犹如鬼神毛发怒张。另一堵画有礼骨仙人像,天衣飘飘,满壁风生。

x5.53佛殿内槽后壁面,吴道玄画《消灾经》事[1],树石古崄[2]。元和中,上欲令移之,虑其摧坏,乃下诏择画手写进。

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利佛角而转睐[3]。元和末,俗讲僧文淑装之[4],笔迹尽矣。

【注释】

[1]《消灾经》:即《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

[2]崄(xiǎn):高峻的样子。

[3]舍利佛:即“舍利弗”,佛典很少写作“舍利佛”,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角而转睐:角睐,眼角斜视。

[4]俗讲:源自六朝以来的斋讲,是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演讲,最初只有讲经文一类的话本,后来逐渐采用民间流行的说唱体如变文之类。俗讲对后世的说话和戏曲艺术影响很大。

【译文】

佛殿内槽后墙壁上,有吴道玄所画《消灾经》故事,画中古树参天、山石险峻。元和年间,宪宗想要移进宫里,担心把画给损坏了,就诏令挑选画工临摹进献。

佛殿内槽东墙壁上的《维摩变》,画面上的舍利弗眼角斜视。元和末年,俗讲僧文淑修缮佛殿,画迹消磨殆尽。

x5.54故兴元郑公尚书题北壁僧院诗曰[1]:“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2]。”置寺碑阴,雕饰奇巧,相传郑法士所起样也[3]。初,会觉上人以施利起宅十余亩[4]。工毕,酿酒百石,列瓶瓮于两庑下,引吴道玄观之。因谓曰:“檀越为我画[5],以是赏之。”吴生嗜酒,且利其多,欣然而许。予以踪迹似不及景公寺画。中三门内,东门塑神,善继云是吴生弟子王耐儿之工也。其侧一鬼有灵,往往百姓戏犯之者得病,口目如之。

寺之制度[6],钟楼在东,唯此寺缘李右座林甫宅在东[7],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8]。寺主元竟,多识释门故事,云:“李右座每至生日,常转请此寺僧就宅设斋。有僧乙尝叹佛[9],施鞍一具,卖之,材直七万。又僧广有声名,口经数年,次当叹佛,因极祝右座功德,冀获厚衬[10]。斋毕,帘下出彩篚[11],香罗帕籍一物,如朽钉,长数寸。僧归,失望惭惋数日。且意大臣不容欺己,遂携至西市,示于商胡。商胡见之,惊曰:‘上人安得此物?必货此,不违价。’僧试求百金,胡人大笑曰:‘未也。更极意言之。’加至五百千,胡人曰:‘此直一千万。’遂与之。僧访其名,曰:‘此宝骨也[12]。’”

【注释】

[1]故:已故的。郑公尚书:即为郑余庆(746—820),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历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节度使,封荥阳郡公。穆宗立,进位检校司徒。

[2]虞:忧虑,担心。

[3]“置寺碑阴”三句:本句所说的郑法士为隋朝画家,前句言郑公尚书(郑余庆)为中唐时人,语意不相接。本句前当有脱漏。

[4]施:佛教术语。布施。

[5]檀越:施主。

[6]制度:规制。

[7]李右座林甫:即为李林甫。因为右相,故名“右座”。

[8]郭令:即为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擢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乾元元年(758)为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

[9]叹佛:以偈语赞颂佛德。

[10]衬:施舍。

[11]篚(fěi):盛物的竹器。

[12]宝骨:佛骨舍利。

【译文】

已故兴元郑公尚书题北壁僧院诗云:“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安放在寺里石碑的背面,雕饰奇巧,相传是郑法士起的画稿。起先,会觉上人用信众布施的财物建起十多亩大的僧院。完工后,酿酒百石,把酒坛一字排列在两庑之下,故意带着吴道玄来看。趁便对他说:“施主替我画壁画,我就把这些酒送给您。”吴道玄本来嗜酒如命,又见美酒如此之多,就高兴地答应了。我细看那画迹,好像赶不上景公寺里他所画的。中三门里,东门塑有神像,善继说是吴道玄的弟子王耐儿所塑。旁边有一个鬼像,颇为灵验,经常有百姓开玩笑冒犯它,就会得病,眼睛和嘴巴都会变成鬼像的样子。

寺院的建筑规制,是钟楼在东边,只有这座寺因为李林甫右座的宅第在东边,所以就把钟楼建在西边。寺院里有郭令公的玳瑁鞭及郭令公王夫人的七宝帐。寺里的住持元竟法师,记得很多佛门旧事,说:“李右座每到过生日,经常请这寺里的僧人到他府上去,为他们设下斋饭。有个僧人某某曾在李府赞佛,获施一副马鞍,足足卖了七万钱。又有一位和尚名声在外,讲经多年,轮到他赞佛,就趁机极力吹捧李林甫的功德,指望借此获得丰厚的施舍。斋会完毕,帘下递出一只彩色竹篮,里里垫着香罗帕,上面放着一样东西,就像生锈的铁钉,有几寸长。和尚回到寺里,又是惭愧又是失望,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又想到那么大的官应该不会欺骗自己,就带着那件东西到了西市,拿给胡商看。胡商一见,大吃一惊,问:‘上人怎会有这样的东西?我一定买,而且不还价。’和尚估摸着要价百钱,胡商大笑说:‘太低了。你尽管大胆开价。’和尚就往上加价,一直加到五十万,胡商说:‘这值一千万呢。’和尚就按价卖给了他。和尚问他到底是什么宝物,胡商回答说:‘这是佛骨舍利啊。’”

x5.55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负束藁坐卧于寺两廊下,不肯住院。经数年,寺纲维或劝其住房[1],曰:“尔厌我耶?”其夕,遂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烬耳,无血䒿之臭[2]。众方知异人,遂塑灰为像。今在佛殿上,世号束草师。

【注释】

[1]纲维:寺庙中的司事僧。

[2]血䒿(liáo):血肉。䒿,脂肪。

【译文】

另外,寺里先前有个和尚,不知道他的姓名,经常背着一捆草坐卧在寺院两廊之下,不肯住进院里去。过了几年,司事僧劝他住进房子里,那和尚却反问道:“你厌烦我了?”当晚,就用背着的那捆草自焚。到天亮,只剩一堆草灰在那里,没有一点血肉气味。众人这才知道是位异人,于是就用草灰塑了一座像。现在还在佛殿上,世人称为束草师。

x5.56辞 书事连句[1]:悉为无事者[2],任被俗流憎[3]。梦复 客异干时客[4],僧非出院僧[5]。柯古 远闻疏牖磬,晓辨密龛灯。善继 步触珠幡响,吟窥钵水澄[6]。梦复 句饶方外趣[7],游惬社中朋[8]。柯古 静里已驯鸽[9],斋中亦好鹰[10]。善继 金涂笔是褧[11],彩溜纸非缯[12]。昇上人 锡杖已剋锓[13],田衣从坏塍[14]。柯古 占床惭一胁[15],卷箔赖长肱[16]。善继 佛日初开照[17],魔天破几层[18]。柯古 咒中陈秘计[19],论处正先登[20]。善继 勇带绽针石[21],危防丘井藤[22]。昇上人

【注释】

[1]书事:用典。

[2]无事者:《佛说转女身经》:“又尊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随其所行而立名字:若得净心,名净心者;若逮深心,名深心者;……若住阿兰若处,名闲居无事者……略而言之,随其以何善根发趣大乘,而得名字。”

[3]俗流:世俗之人。

[4]干时:用世。

[5]僧非出院僧:指在寺院里持经苦修。唐姚合《寄不出院僧》:“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长食施来饭,深居锁定身。”

[6]澄:语义双关。言钵水澄净。兼用浮图澄钵生莲花的典故。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三引《浮图澄传》:“澄以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华。”

[7]方外:尘世之外。

[8]社中朋:晋代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创白莲社,后来就用作咏僧人及尊佛文士的典故。

[9]驯鸽:《大智度论》卷一一:“佛在祗洹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颤怖如初。”

[10]斋中亦好鹰:用释迦牟尼割肉饲鹰的典故。据《大智度论》卷四,尸毗王(佛的前身)见一只饿鹰追捕鸽子,慈悲心起,把鸽子藏在怀里,老鹰要求王还其口中食,王即从自己身上割肉以代鸽,最后以身饲鹰;即时大地震动,大海扬波,枯树生花,天降香雨、散名花,天女歌赞王必得成佛。

[11]褧(jiong):用细麻或轻纱制的罩衣。

[12]缯(zēng):丝织品。

[13]剋:同“克”。这里是完工的意思。锓:或作“锻”,锻造。

[14]田衣从坏塍(chéng):这句是说袈裟破旧,和上句禅杖新锻相对。田衣,袈裟,又称“水田衣”、“稻田衣”,因用布片连缀而成形如田亩,故称。塍,田间土埂。

[15]占床惭一胁:比丘卧眠之法,为身向右胁而卧,重足,法衣覆身,静心凝虑。《中阿含经》卷三八:“须闲提异学遥见婆罗婆第一静室,有布草座一胁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卧,似梵行卧。”胁,右胁。

[16]卷箔:卷帘。肱(gong):手臂。

[17]佛日:佛法无边,广济众生,如日普照。

[18]魔天:即他化自在天,在欲界之顶,为恶魔所居。

[19]咒:真言。

[20]论:解说经典之要义。先登:先于众人而登。

[21]绽针石:或作“磁针石”。

[22]危防丘井藤:《法苑珠林》卷四四:“昔日有人行在旷路,逢大恶象,为象所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寻树根入井中藏。上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大毒龙,傍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五滴堕其口中。于是动树敲坏蜂窠,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