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贿选与贿不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国会自民国六年解散,直至十一年始告恢复,其间经种种变迁,不但社会对之已不甚重视,即议员中亦有认为已失民意代表作用,决然引身而退者(如刘崇佑、陈筑山等)。从前各党议员阵线分明严整,此时则大都意兴阑珊,各自为谋,对党关系既渐趋淡漠,而党之控制亦无形松懈。八百议席支离涣散,顿失中心,无怪一经金钱诱惑,莫不靡然从风也。

国会恢复,本出直系主张,彼非真有爱于法统,特欲藉此以遂其举行大选拥护曹锟之私图。故其第一步计划,即为勾结国会中有力分子。时参议院议长为王家襄,王与吴佩孚甚接近,吴本主张先定宪法,王意见自与一致。惟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在国会运动复会声中,即由广州统率一部分议员北来,其志早欲乘机有所活动。该系乃深与结托,始则藉之以打倒洛吴支持之王宠惠内阁,继则借之以打倒非己系之张绍曾内阁(张虽由直系阁员,迫其辞职,而吴景濂实参与其事),使中枢负责无人,乃嗾令军警直接向黎(元洪)索饷,以迫其去位,于是大选时机渐臻成熟矣。然欲开总统选举会,非有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不可,换言之,即该系非拉足三分之二以上之议员,则选举绝无成功之望,此自非吴景濂及其党羽之力所能及。盖以自曹逼宫夺印以后,议员中之亲黎者多愤慨离京,而其时段(祺瑞)、孙(中山)、张(作霖)方联合抗曹,亦不容其轻易如愿。因之议员乃成为双方争夺之目的物,其为反曹派所招致南下者,时有所闻,更引起直系之焦虑。议员之嫉吴包办者,本大有人,今见有机可乘,岂甘放弃,于是或结合十余人,或结合六七人,其中有属国民党籍者,有属进步党籍及其他政团者,纷向该系请求设立招待所,领取津贴费,一时某社、某庐、某俱乐部,殆如雨后春笋,叠出不穷,所中招花侑酒,叉麻雀,抽大烟,几于无恶不备,然或招待其名,实不过承办人自行享乐,或亦多方款接,而受招待者其态度仍不即不离。但见议员诸君,时而南下,时而北来,若故示其奇货可居然者,致始终人数难于确定。该系知非重赏莫得勇夫,乃决定凡投票选举曹锟为总统者,每人送五千元,事为反曹派所闻,亦定凡不赴京投票者,每人送三千元,以资抵制,终以相较究差两千元,故归直方者遂日以众。

余素主先宪后选,乃约各省议员中之志同道合者七人,不投票,亦不出京,并相戒严守秘密,以北京乃直系势力范围,恐彼见我之不能利诱,或以力相逼胁也。然此时虽平日之号称至交者,多已与我异趣,彼辈风闻我之言论,即疑不易就范,暗中讠探,始悉有此结合,以告直方。一日,司法总长程克、交通总长吴毓麟、直隶督军王承斌、直省议长边守靖等,忽联柬招宴余等七人。席间由王承斌发言,略谓:“此次选举总统,大家均认仲珊(曹锟字)为理想候选人,并非出于私意,良以目下我国情势,非举一拥有最大实力者,使居元首地位,不足以资镇慑而谋统一。故舍仲珊外,实无适当人物,愿诸君顾全大局,予以协助”云云。余答以:“我辈亦并非对于仲珊有何成见,唯因国会历时十载,宪法尚未制定,身为议员,深负疚戾,故主张此时宜专为制宪,不及其他。待宪法告成,再选总统,则对仲珊亦未始不可赞成。”余人亦表同一意见。王等仍请细加考虑,改日再谈,此一问题,乃暂告结束。时余方兼任《晨报》主笔,每夕至翌晨二三时始归,归时必有警察数人,在余宅左右梭巡,见余即散去,若惟恐余觉者,此明系暗中监视之意。余因提出质问,程则力辩决无其事,谓“或系警厅善意保护,致滋误会,如君认为不必,当即电令撤去”云云,宴毕遂散。是夕余从报馆归,果不见警察踪迹。

翌日,有天津海关监督刘某来访,刘亦吾友,知其与直系关系甚深,来必有故,特避不见。后知刘赍命访余等,表示愿特别优待,将五千元票价,加为七千元;如厌倦议会生涯,俟总统选出后,当授一简任现职,因此而七人中竟有五人变节,仍坚持者惟贵州张金鉴及余而已。及选举前夕,余挚友数人先后由电话询余明日往投票否,余均诡辞以对,盖深知此数人已成为拥曹重要人物,若实告,必至横生枝节。平心而论,渠辈一半虽为曹卖力,—半亦以为拥曹确有前途,为友谊故,深望余能与取一致行动,无如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余固不能违良心、背正义而曲阿之也。

翌日上午九时开总统选会,甫昧爽,余即离家赴晨报馆,作书致主席,告以先选后宪违吾主张,本日不能出席,即复由报馆避往门人林君处。嗣以电话查知选举会已开成,曹锟亦已当选,乃由林宅归,道逢投票诸君,咸洋洋有喜色,见余只笑颔而已,直令人不禁有人间何世之感。归乃知余才离家,即有数人乘汽车来访,家人告以已出,尚穷诘何往,又告以不知,始爽然而去。下午张君金鉴来,未交谈即泪涔涔下,惊问其故,乃知渠本避居日人所设之博济医院,竟被彼方侦知,由警察总监薛之珩驱车直入,强挟到会,利诱不能,继以威胁,余固早料之矣。据报载,当时议员不投票亦不出京者,只王家襄、黄元操及余三人。闻反曹方面所许议员之三千元,系于北京选举前夕始在上海发给,盖防彼辈于得到此款后,又复来京参加选举,亦足见当时议员之信誉矣。世因此称京方为贿选,沪方为贿不选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