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三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夜摩天宫偈赞品第二十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第一释品名目者明升夜摩天宫以说十行之法此品以功德林等十菩萨众各各以当位之行以偈都赞当位之法故名偈赞品第二释品来意者明欲说十行之法先须偈都赞十行之中因果法门故此品须来若不先举所行之因果十行有何依成第三随文释义者於此一品之中约作二门分别一长科经意二随文解释第一长科经意者约作五段长科。

【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剎微尘数菩萨俱从十万佛剎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其名曰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智林菩萨此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亲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灯慧世界金刚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净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诸菩萨各於佛所净修梵行所谓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脱眼佛审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摩尼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论】第一尔时佛神力故已下至结跏趺坐有十三行半经明随位菩萨功德林等十菩萨并陈自行佛因果来集分第二随文释义者於此分中义分为三一释菩萨名及配随位进修之因果二释剎土远近之意三释菩萨各各同号徧周第一释菩萨名及配随位进修之因果者约有十种因果第一功德林菩萨者如十住位中初生佛智慧家故菩萨名法慧及财慧等此位明从慧行行福智二报广多故以林为名也又林者广多义覆荫义庄严义身干枝条华叶果实相资义明行位菩萨以无性智慧庄严万行枝条大悲为叶覆荫摄化一切众生皆令自他菩提华果悉开发故如川泽有林众鸟归若人有行多人依是故十行菩萨目之名林此当欢喜行主檀波罗蜜门如善财十行之初善知识名为善见在林中经行亦如此也国名三眼者如此位佛果号为眼也国名亲慧世界者明此十行亲从佛慧所生为因亦常与一切众生以为亲近佛果号为常住眼佛为亲从佛智慧生故所有知根利俗直令得其常住之智眼故明自得如来智慧之眼所有利生亦令他得智眼故明以如来智慧观根利生之智即是当位佛果也功德林是表所行行之人亲慧世界是当位所修行智慧之因常住眼佛是当位知根见解之果也与根本智相应名常住眼佛第二慧林菩萨者明智慧如林广多义故此是饶益行以智慧饶益一切众生令不迷故行戒波罗蜜此位以智慧为戒体故如善财童子十行中善知识释天童子行戒波罗蜜以算法相法印法即安置村营城邑吉凶之地是智慧故十住之中以法身为戒体此十行之中以智慧为戒体故幢慧世界是所修行因以慧为戒体於生死中不倾动故无胜眼佛是所行之果以慧眼知根余无胜故第三胜林菩萨者此是无违逆行主忍波罗蜜诸行之中忍行最在初无忍不成行也故号胜林菩萨如善财童子於此位中善知识是优婆夷名为具足为忍波罗蜜总摄众行慈悲喜舍总在其中明优婆夷者表慈悲行也素服被发是戒忍之相处其一室室开四门表慈育众生四摄法也十千侍女万行具也以一小器济慧无穷者表离慢自高四摄无限故明一一波罗蜜互含用故胜林菩萨是行行之人宝慧世界是所修行之法明以忍为众行之宝可贵重故无住眼佛即是忍中之佛果也明虽行忍行而不念所行也第四无畏林菩萨者明常行精进即於生死利人天之无畏也主无屈挠行为以智慧知时知法知根利物不挠其事不滞其功故如善财善知识明智居士是此位中善知识也为以明智利众生即行无屈挠故住大兴城是精进义故於市肆衢道者明饶益广多无限利益故须臾系念作意方便故仰视虚空随所须物惠利众生皆从空下者明智如空应智念故空为智本智不异空故是故观空物随智现也是故空者众法之本以此观之明一切功德总从空智而有无畏林菩萨者是此位行行之人胜慧世界是修行之法不动眼佛是此位中之佛果故明精进之位不随物变故佛号不动眼故於境不动名为精进第五惭媿林菩萨是无痴乱行主禅波罗蜜为具惭媿而行禅为禅定发慧即行无痴乱故如善财知识宝髻长者是此位中善知识也在於市中明行中禅体闹而恒寂执善财手将诣所居之宅明引接也明於生死市中引接将诣所居智果故明观果知因其宅宝严十层八门院有八门阁有十层八门明八正道十层之阁约十波罗蜜之报一如十度之行从下向上排之自具法则至文方明此约禅体总收万行惭媿林菩萨是此位所修行之人灯慧世界是所行之法为定能起慧明照物故世界名灯也天眼佛者是此位佛果也为定能净诸根故号天眼佛第六精进林菩萨此是善现行主般若波罗蜜门为以般若善现众行以益含生故号精进林如善财此位中善知识号普眼长者明初救身命次施饮食后与说法一一随根明智慧成就故精进林是修行之人金刚慧世界是修行之法明智慧破烦恼名金刚故解脱眼佛是此位之佛果第七力林菩萨是无着行主方便波罗蜜明以方便处俗利生同其行流处世无着成大悲行是为力林也以真入俗处缠不污是故名为力林如善财此位善知识号无厌足王为行大悲自化现身作诸不善还自化其身追捉治罚或断命根苦当治之令实众生惧而断恶救护众生爱而不舍名无厌足力林菩萨是能行行之人安乐慧世界是所修之法审谛眼佛是此位果也为此位是成大慈悲门故名安乐世界约安乐众生得名佛号审谛眼者审知众生应何法化故方始调伏第八行林菩萨是难得行主愿波罗蜜难得能得名为行林此智位难可升故名难得能得如善财童子此位善知识王名大光是第八智随大愿满众生意行大饶益普施众生世间乐具一切智宝悉皆施之行林菩萨是能行行之人日慧世界是所修之法此位智体增明世界名日慧明相眼佛是此位之果为此位智体增明佛果号明相眼佛第九觉林菩萨是善法行主力波罗蜜如善财此位善知识号不动优婆夷是第九法师位何故为女身为明处法师位时贞洁慈悲柔软以女表之此女发心已经阎浮提微尘劫自发心来心无一念五欲之想明贞洁慈悲柔软是法师之德也是故此菩萨号曰觉林主力波罗蜜觉林菩萨是行行之人净慧世界是修行之法最上眼佛是所修行之果为智慧净故佛号最上眼第十智林菩萨是真实慧行故主智波罗蜜在此名位相似可知如善财此位知识号出家外道名为徧行明得智自在能同邪见摄诸邪见云三千之境九十六种外道我皆为之智林菩萨是能修行之人梵慧世界是所修之法绀青眼佛是此位之果绀青是十行之智一终之满明净照烛之极故第二释剎土远近之意经云十方一一各与佛剎微尘数菩萨俱从十方十万佛剎微尘数国土之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者十住云百佛剎微尘此位云十万者明进升智慧之增广迷心及诸境为尘之量迷执所居名之为国心随境转名之为诸国土之外执亡智契名之为来明智徧周境无不达故号菩萨一一菩萨例然总明达迷智徧第三释各各同号菩萨徧周者明心迷诸境尘表无明广多故心悟智通遐周剎海一切种智无不同其见故即各各名号徧周明迷时无境不惑悟已无境不智是诸菩萨已下顶礼佛足明致敬升座化座摩尼藏表十行处生死而化众生行常无垢故摩尼座者离垢宝也藏者含藏义师子者无畏也此明凡行有染圣行无垢也师子依主立名故总明修行者智德所行之法。

【经】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诸菩萨世界如来所有名号悉等无别。

【论】第二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等无别可两行经都举十方世界菩萨来集此分。

【经】尔时世尊从两足上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论】第三尔时世尊已下至靡不皆现可两行经明放光所在分尔时世尊从两足趺上放百千亿光明者十信足下轮中放光十住足指端放光此十行之中足趺上明次第随位升进表法光从十千百千百亿千亿妙色光明总明随位升进也凡足下足指端足趺上总不离所行之行。

【经】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论】第四尔时功德林菩萨一行经明观法说颂分自此长行已下有十段颂文是十林菩萨各各自颂当位所修行之法以此十法共成一行如是一一行中皆具十行各各随自行位中名目下义即是所赞之法如文具明。

【经】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见天人尊  通达无障碍  佛坐夜摩宫  普徧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间所希有  须夜摩天王  偈赞十如来  如此会所见  一切处咸尔  彼诸菩萨众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处  演说无上法  所从诸世界  名号亦无别  各於其佛所  净修於梵行  彼诸如来等  名号悉亦同  国土皆丰乐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一切处  皆谓佛在此  或见在人间  或见住天宫  如来普安住  一切诸国土  我等今见佛  处此天宫殿  昔发菩提愿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徧难思议  远离世所贪  具足无边德  故获神通力  众生靡不见  游行十方界  如空无所碍  一身无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无边  云何可测知  无住亦无去  普入於法界

尔时慧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世间大导师  离垢无上尊  不可思议劫  难可得值遇  佛放大光明  世间靡不见  为众广开演  饶益诸群生  如来出世间  为世除痴冥  如是世间灯  希有难可见  已修施戒忍  精进及禅定  般若波罗蜜  以此照世间  如来无与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实  无有能得见  佛身及神通  自在难思议  无去亦无来  说法度众生  若有得见闻  清净天人师  永出诸恶趣  舍离一切苦  无量无数劫  修习菩提行  不能知此义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议劫  供养无量佛  若能知此义  功德超於彼  无量剎珍宝  满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义  终不成菩提

尔时胜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孟夏月  空净无云曀  赫日扬光辉  十方靡不充  其光无限量  无有能测知  有目斯尚然  何况盲冥者  诸佛亦如是  功德无边际  不可思议劫  莫能分别知  诸法无来处  亦无能作者  无有所从生  不可得分别  一切法无来  是故无有生  以生无有故  灭亦不可得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若能如是解  斯人见如来  诸法无生故  自性无所有  如是分别知  此人达深义  以法无性故  无有能了知  如是解於法  究竟无所解  所说有生者  以现诸国土  能知国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间国土性  观察悉如实  若能於此知  善说一切义

尔时无畏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广大身  究竟於法界  不离於此座  而徧一切处  若闻如是法  恭敬信乐者  永离三恶道  一切诸苦难  设往诸世界  无量不可数  专心欲听闻  如来自在力  如是诸佛法  是无上菩提  假使欲暂闻  无有能得者  若有於过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两足尊  而作世间灯  若有当得闻  如来自在力  闻已能生信  彼亦当成佛  若有於现在  能信此佛法  亦当成正觉  说法无所畏  无量无数劫  此法甚难值  若有得闻者  当知本愿力  若有能受持  如是诸佛法  持已广宣说  此人当成佛  况复勤精进  坚固心不舍  当知如是人  决定成菩提

尔时惭媿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若人得闻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欢喜心  疾除疑惑网  一切知见人  自说如是言  如来无不知  是故难思议  无有从无智  而生於智慧  世间常暗冥  是故无能生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为一  智无智亦然  其体各殊异  如相与无相  生死及涅盘  分别各不同  智无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无有败坏相  智无智亦然  二相非一时  如菩萨初心  不与后心俱  智无智亦然  二心不同时  譬如诸识身  各各无和合  智无智如是  究竟无和合  如阿伽陀药  能灭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灭於无智  如来无有上  亦无与等者  一切无能比  是故难值遇

尔时精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诸法无差别  无有能知者  唯佛与佛知  智慧究竟故  如金与金色  其性无差别  法非法亦然  体性无有异  众生非众生  二俱无真实  如是诸法性  实义俱非有  譬如未来世  无有过去相  诸法亦如是  无有一切相  譬如生灭相  种种皆非实  诸法亦复然  自性无所有  涅盘不可取  说时有二种  诸法亦复然  分别有殊异  如依所数物  而有於能数  彼性无所有  如是了知法  譬如算数法  增一至无量  数法无体性  智慧故差别  譬如诸世间  劫烧有终尽  虚空无损坏  佛智亦如是  如十方众生  各取虚空相  诸法亦如是  世间妄分别

尔时力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众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诸众生  悉住五蕴中  诸蕴业为本  诸业心为本  心法犹如幻  世间亦如是  世间非自作  亦复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复得有坏  世间虽有成  世间虽有坏  了达世间者  此二不应说  云何为世间  云何非世间  世间非世间  但是名差别  三世五蕴法  说名为世间  彼灭非世间  如是但假名  云何说诸蕴  诸蕴有何性  蕴性不可灭  是故说无生  分别此诸蕴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灭  此是无生义  众生既如是  诸佛亦复然  佛及诸佛法  自性无所有  能知此诸法  如实不颠倒  一切知见人  常见在其前

尔时行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十方界  一切诸地种  自性无所有  无处不周徧  佛身亦如是  普徧诸世界  种种诸色相  无住无来处  但以诸业故  说名为众生  亦不离众生  而有业可得  业性本空寂  众生所依止  普作众色相  亦复无来处  如是诸色相  业力难思议  了达其根本  於中无所见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议  种种诸色相  普现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为身  通达一切法  若能见佛身  清净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  一切无疑惑  若见一切法  本性如涅盘  是则见如来  究竟无所住  若修习正念  明了见正觉  无相无分别  是名法王子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徧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於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尔时智林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所取不可取  所见不可见  所闻不可闻  一心不思议  有量及无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欲取  毕竟无所得  不应说而说  是为自欺诳  己事不成就  不令众欢喜  有欲赞如来  无边妙色身  尽於无数劫  无能尽称述  譬如随意珠  能现一切色  无色而现色  诸佛亦如是  又如净虚空  非色不可见  虽现一切色  无能见空者  诸佛亦如是  普现无量色  非心所行处  一切莫能睹  虽闻如来声  音声非如来  亦不离於声  能知正等觉  菩提无来去  离一切分别  云何於是中  自言能得见  诸佛无有法  佛於何有说  但随其自心  谓说如是法

【论】第五从初颂已下有十段经明十行之中各申自行法门因果分已下如名之义各叹当位所行之法达名知法可知。

十行品第二十一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第一释品名目者此品正说十种行门名为十行品第二释品来意者此夜摩天宫本意说十行品为表此天莲华开为昼合为夜为此天光自相照及无有日月但看莲华开合而辨昼夜名为时分天夜摩者梵语也如此位菩萨知众生心欲开发时应时引接未应度者与作得度因缘以此处而表之故於此处说十种行门前之两品且明至此天处而称叹之此一品正说十行门故此品须来明前之十住犹依须弥之顶此之十行依空所行表行无着也第三随文解释中约分为二一长科经意二随文解说第一长科经意者此之一品经网作十四段长科第一尔时已下至是为十有二十五行经明同号功德林佛共加持功德林菩萨正说十行第二佛子已下至第一欢喜行有四十三行经明正说初欢喜行之法门第三佛子已下至第二饶益行有四十二行经明饶益行如是上下总一品通偈颂有十四段经末后两段长行初一段动地兴供分次一段功德林观众说颂分次二百二行颂说颂叹法分一品上下总通为十四段如经自有分剂不烦科文。

【经】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过万佛剎微尘数世界外有万佛剎微尘数诸佛皆号功德林而现其前告功德林菩萨言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万佛剎微尘数同名诸佛共加於汝亦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诸菩萨众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所行无障故得无量方便故摄取一切智性故觉悟一切诸法故知一切诸根故能持说一切法故所谓发起诸菩萨十种行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时诸佛即与功德林菩萨无碍智无着智无断智无师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尔时诸佛各伸右手摩功德林菩萨顶时功德林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行不可思议与法界虚空界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学三世诸佛而修行故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行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三世诸佛之所宣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违逆行四者无屈挠行五者无痴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着行八者难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是为十。

【论】第一尔时已下至是为十有二十五行经明同号功德林佛共加持功德林菩萨正说十行分於此分中约作四门分别一明三昧名二明同号佛数三明诸佛所以共入定菩萨同号四明同号诸佛来加第一明三昧名者何以名善思惟三昧三昧者云离沈掉定之异名且约禅定中有四种禅一愚夫所行禅二观察义禅三念真如禅四如来禅今云善思惟三昧者是观察义禅为审定其法善须观察正念思惟安立法门为后学者而作法则故第二明同号佛数者举万佛剎微尘数佛皆号功德林明若迷其心境无明与无限剎尘不殊若了达心源智慧功德等十方而无尽第三明所以与入定菩萨而同号者以自一心洞晓与法界福智无差今此菩萨入此定门以与一切诸佛契同福慧遂得同号佛来加持明与十方诸佛智慧解行同故福德功德同故第四明同号佛来加者有六种加一言叹加以言叹誉故二毗卢遮那愿力加乘往愿故三毗卢遮那神力加契佛神力故四诸菩萨众善根加同善根故五诸佛与智加得十种无碍智故六诸佛以手摩顶加安慰许说法故已下明功德林菩萨即从定起正说十种行门如下十种行中以十波罗蜜为体。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欢喜行佛子此菩萨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慧施其心平等无有悔吝不望果报不求名称不贪利养但为救护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为学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爱乐诸佛本所修行清净诸佛本所修行增长诸佛本所修行住持诸佛本所修行显现诸佛本所修行演说诸佛本所修行令诸众生离苦得乐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此行时令一切众生欢喜爱乐随诸方土有贫乏处以愿力故往生於彼豪贵大富财宝无尽假使於念念中有无量无数众生诣菩萨所白言仁者我等贫乏靡所资赡饥羸困苦命将不全唯愿慈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尔时菩萨即便施之令其欢喜心得满足如是无量百千众生而来乞求菩萨於彼曾无退怯但更增长慈悲之心以是众生咸来乞求菩萨见之倍复欢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众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请而来教我入佛法中我今应当如是修学不违一切众生之心又作是念愿我已作现作当作所有善根令我未来於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中受广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饥苦众生乃至若有一小众生未得饱足愿不舍命所割身肉亦无有尽以此善根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大涅盘愿诸众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平等智具诸佛法广作佛事乃至入於无余涅盘若一众生心不满足我终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如是利益众生而无我想众生想有想命想种种想补特伽罗想人想摩纳婆想作者想受者想但观法界众生界无边际法空法无所有法无相法无体法无处法无依法无作法作是观时不见自身不见施物不见受者不见福田不见业不见报不见果不见大果不见小果尔时菩萨观去来今一切众生所受之身寻即坏灭便作是念奇哉众生愚痴无智於生死内受无数身危脆不停速归坏灭若已坏灭若今坏灭若当坏灭而不能以不坚固身求坚固身我当尽学诸佛所学证一切智知一切法为诸众生说三世平等随顺寂静不坏法性令其永得安隐快乐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欢喜行。

【论】第一欢喜行中檀波罗蜜为体有四十三行经分为五段一佛子何等为欢喜行已下至令一切众生欢喜爱乐有九行半经明行檀波罗蜜学佛所修行分二随诸方土有贫乏处已下至不违一切众生之心有十行半经明此位菩萨见贫乏之处誓愿生彼富贵家悉舍资财及以身命饶益分三又作如是念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八行半经明菩萨於饥饿劫中作广大身舍之济乏四菩萨如是已下至不见大果不见小果有六行半经明知真无想分补特伽罗想此曰数数取趣摩纳婆想者此曰少年亦曰儒童意云不分别善恶老少悉皆施与五从尔时菩萨观去来今已下至第一欢喜行有七行半经明观众生不坚自求坚固身令永安隐分。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饶益行此菩萨护持净戒於色声香味触心无所着亦为众生如是宣说不求威势不求种族不求富饶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无所着但坚持净戒作如是念我持净戒必当舍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佛所赞平等正法佛子菩萨如是持净戒时於一日中假使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大恶魔诣菩萨所一一各将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天女皆於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丽倾惑人心执持种种珍玩之具欲来惑乱菩萨道意尔时菩萨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碍无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净如佛唯除方便教化众生而不舍於一切智心佛子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菩萨自得见佛已来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况从事若或从事无有是处尔时菩萨但作是念一切众生於长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贪着五欲其心决定耽染沈溺随其流转不得自在我今应当令此诸魔及诸天女一切众生住无上戒住净戒已於一切智心无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无余涅盘何以故此是我等所应作业应随诸佛如是修学作是学已离诸恶行计我无知以智入於一切佛法为众生说令除颠倒然知不离众生有颠倒不离颠倒有众生不於颠倒内有众生不於众生内有颠倒亦非颠倒是众生亦非众生是颠倒颠倒非内法颠倒非外法众生非内法众生非外法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盘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清净令他清净自涅盘令他涅盘自快乐令他快乐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我当随顺一切如来离一切世间行具一切诸佛法住无上平等处等观众生明达境界离诸过失断诸分别舍诸执着善巧出离心恒安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甚深智慧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

【论】第二饶益行中以戒波罗蜜为体有四十二行经分为五段一佛子何等为菩萨饶益行已下至得佛所赞平等正法有六行半经明於五尘境界不着分二佛子菩萨如是持净戒时已下至一切智心有八行经明魔将天女不能惑乱分三佛子已下至无余涅盘有八行半经明菩萨不以五欲恼众生分四何以故已下至令他快乐有十三行半经明善自调伏方能说法令他得乐分五佛子已下至饶益行有六行经明得离世间行入甚深智慧分。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违逆行此菩萨常修忍法谦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两害不自取不他取不两取不自着不他着不两着亦不贪求名闻利养但作是念我当常为众生说法令离一切恶断贪瞋痴憍慢覆藏悭嫉谄诳令恒安住忍辱柔和佛子菩萨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众生来至其所一一众生化作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语所谓不可喜语非善法语不悦意语不可爱语非仁贤语非圣智语非圣相应语非圣亲近语深可厌恶语不堪听闻语以是言辞毁辱菩萨又此众生一一各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执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萨如是经於阿僧祇劫曾无休息菩萨遭此极大楚毒身毛皆竖命将欲断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动乱则自不调伏自不守护自不明了自不修习自不正定自不寂静自不爱惜自生执着何能令他心得清净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於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惟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复更思惟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为慈念众生故饶益众生故安乐众生故怜愍众生故摄受众生故不舍众生故自得觉悟故令他觉悟故心不退转故趣向佛道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违逆行。

【论】第三无违逆行以忍波罗蜜为体有三十行经分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忍辱柔和有五行半经明不害自他忍辱柔和分二佛子已下至令他心得清净有十三行半经明菩萨身语加害堪忍分三菩萨尔时已下至无违逆行有十行半经明菩萨观空成忍分。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屈挠行此菩萨修诸精进所谓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徧精进性无三毒性无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悭嫉性无谄诳性自惭媿终不为恼一众生故而行精进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进但为除一切习气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烦恼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乐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境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诸根胜劣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众生心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进但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进但为证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一实相故而行精进但为知一切佛法无边际故而行精进但为得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故而行精进但为得分别演说一切佛法句义智故而行精进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精进行已设有人言汝颇能为无数世界所有众生以一一众生故於阿鼻地狱经无数劫备受众苦令彼众生一一得值无数诸佛出兴於世以见佛故具受众乐乃至入於无余涅盘汝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尔不耶答言我能设复有人作如是言有无量阿僧祇大海汝当以一毛端滴之令尽有无量阿僧祇世界尽末为尘彼滴及尘一一数之悉知其数为众生故经尔许劫於念念中受苦不断菩萨行不以闻此语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欢喜踊跃深自庆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众生永脱诸苦菩萨以此所行方便於一切世界中令一切众生乃至究竟无余涅盘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屈挠行。

【论】第四无屈挠行以精进波罗蜜为体有三十七行半经分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一切佛法句义故而行精进有二十二行半经明菩萨不求世利为求佛一切智故行精进分二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下至答言我能有六行经明菩萨为众生入地狱受苦无辞劳分三设复有人已下至无屈挠行有八行半经明菩萨为饶益众生故多劫受苦不辞劳分。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离痴乱行此菩萨成就正念心无散乱坚固不动最上清净广大无量无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间一切语言能持出世诸法言说所谓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说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说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识自性言说心无痴乱於世间中死此生彼心无痴乱入胎出胎心无痴乱发菩提意心无痴乱事善知识心无痴乱勤修佛法心无痴乱觉知魔事心无痴乱离诸魔业心无痴乱於不可说劫修菩萨行心无痴乱此菩萨成就如是无量正念於无量阿僧祇劫中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听闻正法所谓甚深法广大法庄严法种种庄严法演说种种名句文身法菩萨庄严法佛神力光明无上法正希望决定解清净法不着一切世间法分别一切世间法甚广大法离痴翳照了一切众生法一切世间共法不共法菩萨智无上法一切智自在法菩萨听闻如是法已经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忆念无有间断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於无量劫修诸行时终不恼乱一众生令失正念不坏正法不断善根心常增长广大智故复次此菩萨摩诃萨种种音声不能惑乱所谓高大声粗浊声极令人恐怖声悦意声不悦意声喧乱耳识声沮坏六根声此菩萨闻如是等无量无数好恶音声假使充满阿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乱所谓正念不乱境界不乱三昧不乱入甚深法不乱行菩提行不乱发菩提心不乱忆念诸佛不乱观真实法不乱化众生智不乱净众生智不乱决了甚深义不乱不作恶业故无恶业障不起烦恼故无烦恼障不轻慢法故无有慢法障不诽谤正法故无有报障佛子如上所说如是等声一一充满阿僧祇世界於无量无数劫未曾断绝悉能坏乱众生身心一切诸根而不能坏此菩萨心菩萨入三昧中住於圣法思惟观察一切音声善知音声生住灭相善知音声生住灭性如是闻已不生於贪不起於瞋不失於念善取其相而不染着知一切声皆无所有实不可得无有作者亦无本际与法界等无有差别菩萨如是成就寂静身语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转善入一切诸禅定门知诸三昧同一体性了一切法无有边际得一切法真实智慧得离音声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诸三昧门增长无量广大悲心是时菩萨於一念中得无数百千三昧闻如是声心不惑乱令其三昧渐更增广作如是念我当令一切众生安住无上清净念中於一切智得不退转究竟成就无余涅盘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离痴乱行。

【论】第五离痴乱行以禅波罗蜜为体有四十九行经分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修菩萨行心无痴乱有十行经明以正念随於生死中利生无乱分二此菩萨已下至心常忆念无有间断有九行经明菩萨闻持正念不乱分三何以故已下至未曾一念心有散乱有七行半经明以正念於好恶音声无散乱分四所谓正念不乱已下至而不能坏此菩萨心有八行半经明闻法及利生无余障分五菩萨入三昧中已下至等无差别有五行经明观声无体堪忍分六菩萨如是成就寂静身语意行已下至离痴乱行有九行经明身口意净堪入诸法不离一性分。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七

音切

(古暗切)。

(奴巧切)。

(时艳切)。

(力为切)。

(取藏切)。

(北浪切)。

(昌朱切)。

(去其切)。

(伐音)。

(祖劳切)。

(臣庾切)。

(苦含切)。

(疾音)。

(方尾切)。

(乌本切)。

(五贯切)。

(乎刀切)。

(胡卦切)。

(七宰切)。

(古案切)。

(伐音)。

(而兖切)。

(於计切)。

(良刃切)。

(如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