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前集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续藏经 净土资粮全集

明 袾宏校正 庄广还辑

净土资粮全集(前集)

桐邑净业弟子 庄广还 辑

西方净土图(一名极乐世界亦云安养亦云安乐亦云清泰亦云妙意总名净土)

附中峯大师怀净土诗(详见徃生章略举尊宿中)

七重密覆真珠网  三级平铺玛瑙堦  安养导师悲愿切  遥伸金臂接人来

藕池无日不华开  四色光明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七重行树影交加  昼夜开敷白藕华  佛手自来遮不得  众生何事覔无涯

鹦鹉频伽遶树鸣  好音和雅正堪听  殷懃不断缘何事  曲为劳生昧己灵

六时不断雨天华  风味新奇孰有加  清旦满盛衣裓里  归来重献佛袈裟

世界何缘称极乐  只因众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寻归路  但向尘中了自心

十万余程不隔尘  休将迷悟自疎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  便是莲华国里人

附西斋禅师怀净土诗(讳梵琦字楚石详见徃生集)

将参法会礼金僊  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  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烟树垂平地  一一华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镜现吾前

遥指家乡落日边  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  水上华开朵朵莲  襍树枝茎成百宝  羣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  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  一生功就一华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  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含日月  玉楼无地着尘埃  法王为我谭真谛  直得虗空笑满腮

池上藕华花上人  佛光来照紫金身  更闻妙法除心垢  尽救迷情出苦轮  举步遍游尘点国  利生终满涅盘因  娑婆界上光阴短  极乐知经几劫春

放下身心佛身前  寻常盈耳法音宣  风柯但奏无生曲  日观长开不夜天  行趂玉阶云冉冉  坐依珠树月娟娟  凡夫到此皆成圣  不历僧只大果圆

珠王宫殿玉园林  坐卧经行地是金  舍利时时宣妙响  频伽历历奏僊音  返闻顿悟无生理  常住周圆不动心  触目皆为清净土  来从旷劫到如今

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  直饶凤阁龙楼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  空中法驾已遥临  尘尘刹刹虽清净  独有弥陀愿力深

(还)谨按二师之诗虽多。不过称赞劝勉二义。今所述者虽七首。二义备矣。如中峯之前五首。所以赞净土之胜。第六首。勉人以了自心。何以了自心。非念佛不能也。故第七首劝人以念佛。如西斋之前五首。亦赞净土之胜。第六首。勉人以悟无生。何以悟无生。非念佛不能也。故第七首劝人以念佛。此还纂述二诗之意也。俾净业之士。功课之余。咏叹淫佚。意洽义融。有不手舞而足蹈者乎。往生资粮。造端於此矣。

净土资粮全集序

庄居士集古今净土经论。择要语类编之。而间附以己意。既成帙。踵门而告予曰。兹净土资粮全集也。说者谓净土着述。简册相望。盖箧有余资。囊有余粮矣。复何藉此。予曰不然。今夫游万里外。未闻厌资粮之多者。是故旅途而遭困乏。则文钱斗金。粒米廪粟。况夫以百千劫未归之穷子。适十万亿难至之宝邦。何嫌乎功德法财之殷且富。披舆图。问道路之频烦耶。殊乡僻邑。购一经一论。不胜其艰。使是编广布。人得而读之。一代时教。粗知其大端矣。虽然。不挟文钱。不齎粒米。如一念顷。生极乐国。世宁无是人乎。如是人前。说如是编。诚为赘语。苟不尽然。是编与净土诸书并行。安知其无补云。

大明万历岁次甲午春正月吉旦云栖袾宏识

(还)谨按不挟文钱不賷粒米之说。或者疑之。谓五台居士。则曰顿渐二门。皆必藉於资粮。今莲师所云不侔。何也。予曰。莲师所指。上智之人也。上智之资粮。生知安行者也。岂复藉於此集乎。今曰挟。曰賷。是有执持力守之意。学知利行事也。岂可以语上智乎。故曰不挟文钱。不賷粒米。非真无资粮之谓。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净土资粮全集序

归元直指云。欲生净土。须办资粮。夫净土一途。诚出世捷径。释迦慈尊。最大方便。特为拈出。反覆嘱示。不啻三令五申。而古来万圣千贤。赞叹垂训。如出一口。末教众生。欲超生死。舍净土之外。更覔何处往生哉。第净土之游。穷子岂能垂槖徒往。虽有顿渐二门。皆必藉于资粮。一念顿生者。譬诸大局干人。万斛之装。咄嗟可办。渐机之士。譬诸材力绵寡。斗储升积。假以岁月。世鲜上智。资粮殆不可不预讲也。资粮者何。曰信。曰愿。曰行。是已。此三者。能于二六时中预办。则出门随用随足。虽历恒河沙刹土。亦无艰难困苦。况十万亿之净土耶。吾友莲池禅师。得佛心印。弘法东南。所接学人。不论根器利钝。俱孜孜以净土为言。而其高足庄居士。恐枵腹西行者。势难前进。乃手集一书。而三刻之。特为渐机同志设大缘法。其终刻者。名曰净土资粮全集。盖取归元直指之意而广演之也。余观其大较。不出所谓信向愿力戒行三者。而蒐稽往事。愽采格言。比之厚积富藏。几于千斯仓。万斯箱矣。慕乐邦者。循此以往。何安养之不可得哉。慨自唯心净土之旨不明于世。好异者。往往右禅那而薄往生。莲池禅师既导其迷津。居士此录。[泳-永+复]资其利涉。隐然西方圣人度尽众生。方登正觉之遗意也。净名经谓法施大于财施。居士以往生法作资粮。广施法界。即用三千大千七宝布施。功德宁复过此。葢不持善承莲池师之志。而亦深报释迦慈尊之恩矣。有事净土者。尚无忘居士嘉惠之心乎。居士名广还。字复真。端雅有道之士也。

明万历岁次乙未春三月十日当湖五台居士陆光祖识

净土资粮全集自叙

天下事。有定於命。而几非在我者。不可以幸致。有出於天。而作不由人者。不可以强求。识此而予之终身可知。予之得师为不偶矣。予少承儒业。未几以母疾学医。二者兼之。殆二十余载。奈数奇不偶。四十无闻。犹夫人也。遂弃其所学。而从事於玄。卒之口诀无传。几成奇疾。乃喟然曰。独不能为天地间一闲人乎。遂构小园。栽花垒石。日吟咏偃息於其间。每见花荣花悴。倐尔成空。因悟盈虗消息。物理然也。吾独非物乎。他日亦当如是。即毁园闭户。习静求禅。取金刚诸经而诵之。至万历乙酉。泛舟武林。旅遇一翁。见予作佛语。遽问曰。子学佛。谁所师。对曰未也。乃曰吾闻云栖有莲池禅师者。声称洽乎於兹。有年矣。盍往师之。且柳宗元与李睦州服气书。不可不读。言讫别去。莫知其为谁也。予叹曰。服气书。予少时所读。今为寇公之霍光传矣。其教我甚殷。乌容负。遂徒步云栖。扣关谒师。师欣然摄纳。教以净业。授以五戒。名以广还。温温若素相知者。临别请益。师曰。释典充栋。何以教子。约而言之。见性其体也。度生其用也。文殊谓修行莫如念佛。正今日之急务。子其勉之。还敬受而归。日课阿弥陀佛五万声。不遑暇食。未半期而此心寂然。恍若有得。因思执此以往。见性无难。但生何以度。忽记金刚经有曰。以七宝布施。不若以四句偈等为人解脱。其福胜彼。言法施愈於财施明矣。还不自揣。遂阅净土经论。掇其要语。分门别类。始以往生定其趋。次以起信回其向。又以誓愿决其志。乃以斋戒成其德。日课达其材。终以兼禅诣其极。分为六卷。名曰净土资粮。既梓行矣。复加补辑。更名全集。就正於师。师曰。非此无以度生。遂重为之校。因乞一言弁诸首。师唯唯。更授以菩萨戒而归。中道俛而思。仰而嘘。忽忽如丧神守。舟人恠之。中有一客问予曰奚自。予曰自云栖。因具道前缘。客曰。得受戒。则念佛不虗。见性之道也。正资粮。则法施有具。度生之端也。二者足以自慰。而先生似有隐忧。何居。予曰。吾追忆往时。始以儒而兼以医。继以玄。而又更以闲。一无成而鬓丝矣。设使当时舍此数端。而早以学释。则今日之造就。殆未可量。顾不为此而为彼。老大徒伤悲耳。客笑曰。先生悞矣。非儒无以识佛之理。非医无以达佛之心。非玄无以肇佛之寂。非闲无以筑佛之基。先生殆藉是数者以学释。不以为幸。而反以为悲。何也。虽然。未也。设使儒而用世。则爵禄縻其身。医而大行。则货利溺其志。玄得口诀。则他岐迷其往。闲不反观。则草木同其腐。求为净土之资粮。乌可得哉。先生以此数者启佛之机。而终不以此数者为佛之障。其殆定於命而不移於我。由於天而不参以人者乎。先生殆有出世之缘。而非强求幸致者也。予起谢曰。客所言。诚为确论。但知其一。未知其二。予之终身经历。命矣天矣。今之以教立命而不委於命。尽人合天而不任於天者。伊谁之功。噫其资粮之全集乎。非莲师之启廸。何以有此。然而究其所以。亦莫非命也。天也。不然。曩时之旅邸邂逅。指教殷懃。若或遣之以告予者。岂无故哉。於是而知吾之得师为不偶。吾之见性度生为有受。而非若服气书之云云矣。昔河汾王氏有言曰。通於夫子受罔极之恩。还於莲师亦云。客瞿然曰。予鄙人。不足以及此。先生可谓知本矣。请叙其说以识。

大明万历岁次庚子春正月糓旦菩萨戒弟子八十翁复真庄广还谨识

募刻净土资粮全集疏

佛道为出世间法。尚矣。然尽大藏中法门。无如修西方之径捷者。故庐山远祖。历代名师。洪源浚流。其来已久。迨今末法。邪说横行。或妄称三教之祖。或伪造五部之书。或密授十六字经。或秘传七个字佛。或身中运气存神而号公案。或闇夜闻声见物而作奇徵。或本无悟入。而诳说禅宗。或拨无因果。而诽谤正法。千科万径。莫可具陈。诚有如莲池禅师所云者。师於是惧佛法之将衰。为中流之砥柱。主张净土。开刹云栖。声称洽乎於兹。三十余年矣。但师教虽共由於通邑大都。而或间隔於殊乡僻地。虽流行於丛林兰若。而或阻滞於闾巷村居。师盖有不胜其悯者。还虽不材。忝列弟子。斯道污隆。与有责焉。固知涓滴无补於江河。亦以借光可破诸幽暗。遂忘固陋。辑此资粮。集羣经之要言。会诸师之确论。分门别类。比事属辞。既正於师。复辨诸友。稿凡三易。全集乃成。诚往生之捷法。出世之要典也。若藏诸箧而不广其传。固非普度众生之意。专於己而不兼乎众。又非善与人同之心。重兴锓梓之工。再循募缘之例。或多助。或寡助。既同植往生之胜因。或出家。或在家。必同证往生之胜果。盖以资粮一具。众善攸归。上可以隆出世之佛法。下可以遏邪说之横流。远可以续庐山之正传。近可以广云栖之声教。皆一善念为之造端也。具此功德。往生何疑。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者。古人之言。岂欺我哉。噫。四方清信士女。当知予言之非妄矣。尚其图之。

大明万历岁次己亥秋八月吉旦庄广还谨疏

(还)谨按莲师伪造五部之说。或者疑之。谓五部之书为罗教。罗号悟空老人。既曰悟空。是得金刚般若之义。而以为伪造。何也。予曰。汝独不闻僧肇之论乎。论云。性空者。谓诸法实相也。实相者。言不有不无。不有不无者。不如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有既不有。则无无也。夫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今五部之书。虽不若有见常见之有。不免堕於邪见断见之无。与诸法实相。邪正悬隔。般若之义。果如是乎。谓之伪造非耶。今人多宗是书。殆未明乎此耳。

净土资粮全集目录

前集

西方净土图(附怀净土诗一十四首)  资粮全集序(三篇自叙一篇)  募刻资粮全集疏  资粮全集目录  纂辑资粮大意

卷之一

净土往生章(有图)

三圣因地篇  愿偈摄生篇  诸圣同归篇  三九往生篇  往生胜相篇  往生胜果篇

卷之二

净土起信章(有图)

大阿弥陀经疑城胎生分  净土指归论十种信心  龙舒王居士净土起信文  永明寿禅师戒人勿轻净土文  丞相郑清之劝修净土文  云栖莲池禅师净土疑辩

附论因果篇

总论因果  论十业善报  论十业恶报

卷之三

净土誓愿章(有图)

论净业人宜发愿  西方愿文  论发愿人宜发誓  西文誓文

卷之四

净土斋戒章(有图)

总论斋戒持斋篇

总论持斋

持斋四事图

论不食肉  论不饮酒  论不婬慾  论不食五辛

短斋图说持戒篇

总论持戒

身三业图说

论不杀生(附放生)  论不偷盗(附弭盗)  论不邪婬(俱有回向文)

口四业图说

论不妄言(有回向文摄下三业)  论不绮语  论不两舌  论不恶口

意三业图说

论不贪欲  论不嗔恨  论不邪见(俱有回向文)

意三业二偈  附十业自考图式

卷之五

净土日课章(有图)

六时对越篇

佛说阿弥陀经  往生真言  赞佛偈(念佛随愿)  回向文(礼佛随愿)

六时念佛篇

论念佛正因  论念佛持法  论念佛胜利  论临终念佛

六时观想篇

论一心三观  论观想白毫  论十六观想  论帝网无尽观  论临睡观想(并愿文)

附情想篇附六斋日加课篇(兼十斋日)

礼三宝法  三祝愿法  回向十业戒  持诵大乘经典

卷之六

净土兼禅章(有图二)

论净土禅宗  豫行篇正修篇

摄心念佛法  数息念佛法  参究念佛法  实相念佛法

调和篇(附六种料拣)  明宗篇上  明宗篇下  附御魔法

後集

净土资粮全集後序(一篇自叙一篇)  净土资粮全集跋  直音略训(全卷)  复真居士像图  复真居士像赞  复真居士像记  复真居士像说  复真四偈

目录(终)

纂辑资粮全集大意

归元直指曰。欲生净土。须办资粮。何谓资粮。信愿行三字也。三字具足。净土必生。今此书有往生章。起信章。信也。誓愿章。愿也。斋戒章。日课章。兼禅章。行也。三者已备。故曰净土资粮。噫。未能自利。先欲利人者。菩萨发心。故不忍独善其身。心怀兼利也。兼利之道。弘法为先。此资粮之所以作欤。  或问君子明道不计功。今开卷未覩资粮之说。而先阅往生之图。无乃启其计功之心乎。曰不然。智者大师云。先以欲鈎牵。後令入佛道。又云。由因感果。应先因而後果。今教门引物为便。故皆先果而後因。由此二说观之。则是图之作。乃教化度脱之初机。潜孚默导之微权也。计功云乎哉。  古云知止而后有定。故先之以净土往生。知止矣。而无信心。则佛法如海。其何能入。故继之以起信。向善矣。而无决定心。能不退转乎。故继之以誓愿。既决定矣。而不能动心忍性。何以修行。故继之以斋戒。既斋戒矣。而无程规。何所从事乎。故继之以日课。又不有所谓最上乘。而为修行第一义者乎。此明心见性之功。所当顾諟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以兼禅篇终焉。  或问兼禅见性篇。既为修行第一义。何不冠於卷首。而乃置於卷末乎。曰。法华经已言之矣。经云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脱之。若骤语以心性之说。则扞格不入。有不骇而逃焉者几希矣。噫。其窃取法华之意乎。  经文本不当去取。但此书既别类分门。则纂辑不得不寻章摘句。势使之然也。或云昔昭明分金刚经为分数。尚婴重罪。今子襍引诸经。支离甚矣。罪当何如。予曰不然。昭明之得罪。分柝全经故耳。今予之引经语。即金刚经所谓以四句偈等。为人解说之意。於全经固无损也。何罪之有。况莲师诸圣同归篇。亦杂引诸经者。岂莲师不足法欤。或人色赧而退。  或问净土经论甚多。子所引证。不过数部数集而已。恐所遗者尚多也。予曰。子独不闻黄檗之言乎。言今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知解不消。翻成壅塞。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三乘学道人。俱是此样。予恐净业之士亦罹此病。故不敢泛及耳。  经论之後。间附己意。非敢於续貂。盖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初学读之。恐不知其旨趣。故以己意时发扬之。所以启初学。非敢为高明者道也。  或问考证之设。皆人所共知者。似亦为赘。曰不然。初学者经论未谙。检阅甚难。此书本为便初学。非为老师宿儒也。何得为赘。  或问明宗篇多隐语。既为初学。何不发明。宁非缺典耶。予曰。达观禅师不云乎。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若之何发明之。或人有省。乃喟然曰。吾诚门外汉也。  或问前有往生图矣。後复有必生图。岂不为赘。予曰。不然。前之往生图。所以欣动行人之心。欲生彼净土。须办此净业。俾其慕果修因。如谚之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之意也。後之必生图。所以赞美行人之功。既办此净业。必生彼净土。是谓修因证果。如经之所谓舟筏具。而速登彼岸者是也。其往生虽同。立义则异。乌得为赘。  经典顶格书之。古今传论。则低一字。而肤说又低一字。乃士希贤。贤希圣。虽位殊品列。思齐义也。又如父而子。子而孙。实交参共济。圆融义也。

净土资粮全集(前集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