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胎产心法

痢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妊娠痢下,因饮食生冷,脾胃不能克化,致令心腹疼痛,伤血则赤,伤气则白,气血俱伤,则赤白相杂。盖血属阴,阴伤则受热居多。然又有阳气伤不能统阴血而痢赤,又不得不从事于辛温。故治血痢,犹当以色之显晦验其虚实寒热,故凡积之瘀晦不鲜,清稀不稠,皆虚寒之候,即阳不统阴之血,急投人参、姜、艾,或可保全,倘不审而误服芩、连,乃速其毙也。惟积之稠粘紫赤而光泽者,合用苦燥以坚肠胃之滑脱,又必当佐以调气之药,则阴邪解释,非若白痢之不可杂以芩、连、芍药等味,引领滞秽袭伤阴血也。气属阳,阳伤则受冷居多,即有火注下迫,皆阳气郁遏,本寒标热之证,不可纯归于热,但当验其积之稠粘如糊,色白如脂,方可暂与清热治标。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尘,急须温理其气。即有热证,皆假象无疑。其虚实寒热既分,而又有三禁、三善、五审之不可不知也。一禁涤荡肠胃,恐阳气下陷,胎气愈坠。二禁渗利膀胱,恐阴津脱亡,胎失荣养。三禁兜涩滞气,恐浊气愈滞,后重转加。故善治妊娠之痢,惟以调气为先,使已败积沫随气而下,未伤津液统之而安。

夫调气有三善。一使胃气有常,水谷输运。二使腹满腹痛后重渐除。三使浊气开发,不致侵犯胎元。所谓五审者,一审饮食之进与不进。夫痢乃肠胃受病,若痢势虽甚,饮食无妨者易已,故痢以噤口为最剧,在初起浊邪全盛之时不足为虑,但要清理积滞,饮食自进矣。若七日以后尚不能食,脉反数盛,此必初时失于清理之故,急需调气理中,则积沫渐下,饮食渐进矣。或初时能食,至一旬一气后反不能食,脉息不振,此必涤荡太过,胃气受伤所致。亦有过用芩、连、槟、朴苦寒破气而致呃逆呕哕者,胃气大败,最危之兆,惟峻与温补,庶可挽回。若脉见数疾无伦,或翕翕虚大,或歇止不前,或弦细搏指者,皆胃气告匮,百不一生矣。二审溲之通与不通。下痢清浊不分,若痢虽频而水道顺利者,胎必无虞。若月数将满,胎压尿胞,每多溲便频数、转胞胀 之患,切忌利水伤津,急与开提自通,但须察其脉无过壮过硬之形,便宜补中益气,稍加泽泻、车前,以升清降浊,投之无不辄应。非特妊娠为然,即平人久痢,津液大伤,而溲涩不通者,亦宜此治法也。三审腹之痛与不痛。下痢腹痛必然之理,然间有浊湿下趋而无郁沸之火者,则不痛也。但此多见于肥白人之白痢,若血痢与瘦人多火者罕见也。治宜调气运积,不用清火明矣。原其腹痛有寒热之分,痛有止歇,痛则奔迫下坠,自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而攻击于上者,火也。痛而胀满,不胜摩按,热饮欲甚者,火也,实也。痛无止歇,常时痛而无绞剌者,寒也。痛自上而奔注于下者,寒也。痛而不满,时喜温手摩按,饮热渐缓,欲至圊而可忍须臾者,虚也,寒也。大约初痢胀痛为热、为实,久痢 痛为虚、为寒。即初因火注切痛,痢久伤气,亦必变为虚寒也。故久痢腹痛之脉,无论大小迟数,但以按之渐渐小者,并属虚寒,急需温补,慎勿利气。惟急痛脉实,久按不衰者,可稍用炮黑姜连和之。四审后之重与不重。下痢后重,浊气壅滞也。夫开通壅滞,必以调气为本,在妊娠犹为切要,调气则后重自除,而胎息自安。但初痢后重,首宜开发其滞,若久痢后重,又当升举其阳,阳气升则胃气运,胃气运则周身中外之气皆调达,而无壅滞之患矣。故治孕妇之后重,无问胎之大小,但脉见有余则宜调气,脉见不足便与升提,虽血痢亦宜阳药,一切滋腻血药总无干预,以气有统血之功,则血无妄行之虑也。五审身之热与不热。下痢为里气受病,若见身热,表里俱困,元神将何所恃而得祛邪之力哉!惟人迎之脉浮数,可先用和营透表之法分解其势,然后徐行清理。若初痢不发热,数日、半月后发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者,此真阴内亡,虚阳发露于外。在平人或可用辛温峻补敛之,以归其源。若妊娠则桂、附又难轻用,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非大剂浓煎峻投,难望其转日回天之绩也。或有痢久卫虚,起居不慎而感冒虚风发热者,但当察其左手三部,必显浮数之象,又需理中汤加桂枝,合表里而治之,以内气久虚之邪,不得参、术助其中气,则客邪不得解散也。又有病后、疟后,或本质虚羸之人,及秋冬天令寒冷时下痢,加以胎孕扼腕,岂可与平人之痢同日而语哉!其圆机活法,因人论证,因证立方,调治之法,在医之神圣工巧耳。考之《医通》云:常用浓朴去干姜汤,治妊娠能食腹胀后重,积秽稠粘之白痢。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黄芩芍药汤送香连丸,治妊娠能食后重,积秽稠粘之血痢。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少腹疼重,瘀晦不鲜,或间有鲜血之痢。驻车丸,治妊娠发热后重,阴虚畏食之血痢。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妊娠热毒内攻,噤口不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之痢。千金胶艾榴皮汤,治妊娠脓血清稀,胎动不安,久泄不止之痢。补中益气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溺之痢。以上诸方,并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尝不随手辄效也。又有用当归黄芩芍药汤者,黄连阿胶汤者,俱录方于后,以备采用。予每用一味阿胶饮,或阿胶黄连饮,均治孕妇之痢,甚妥获效。又用加味香连汤,亦屡验。(《大全》治妊娠下痢,赤白痢疾,绞剌疼痛,鸡子一枚,乌鸡者更良,破孔去清留黄用,入黄丹一钱,搅匀,浓纸糊好,盐泥固济,火焙干为细末,米饮服二钱,一服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浓朴去干姜汤

浓朴(去皮,姜汁炒) 陈皮(泡去浮白) 茯苓 炙草(各等分)

煎服。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之证。

人参(随宜) 浓朴(一钱五分,姜制) 制半夏(二钱) 炙草(八分)

生姜引,煎服。

黄芩芍药汤 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黄芩 白芍(各三钱) 炙草(二钱)

大枣四枚,擘,水煎服。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川黄连(六两,用吴茱萸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炒。去吴茱萸不用,只用川连) 木香(一两)

共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连理汤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焦) 炮姜(六分) 黄连(八分) 茯苓(一钱) 炙草(六分)

水煎服。

千金三物胶艾汤(又名胶艾榴皮汤。) 治血痢,又痢下不止。

阿胶 艾叶 酸石榴皮

三味等分,煎服。

驻车丸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三两) 黄连(炒黑) 当归(各五钱) 炮姜(一两)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治挟热痢下脓血,及产后痢不止。

白头翁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秦皮 炙草(各一钱) 阿胶(三钱)

上六味,先煮上五味,去滓,纳胶烊尽,温分三服。

当归黄芩芍药汤 治妊娠病痢,清热和胎,行气养血。凡虚坐努力者,防其损胎,此方主之。

当归 黄芩(炒) 芍药(炒) 黄连(炒) 白术(土炒) 枳壳(麸炒) 茯苓 陈皮 生地 生草(各一钱) 木香(五分) 乌梅(一个)

水煎,空心服。

黄连阿胶汤 治妊娠痢病,日久不止。

黄连(炒) 阿胶(炒)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 木香(七分) 干姜(炒) 炙草(各五分) 乌梅(三个)

姜枣引,水煎食前服。

一味阿胶饮 治孕妇痢疾。

阿胶(上好真者)

不拘多少,酒化服,日数次,随意饮之自愈。

阿胶黄连饮(又名黄连阿胶汤) 治孕妇痢疾,若安胎则痢愈重,治痢则胎难全,宜服此饮。

阿胶(能止脓血之痢,且止腰痛固胎,以之为君) 黄连 芍药 甘草(皆以为佐) 枳壳(麸炒,少加二三分,以宽其后重)

水煎服。一剂痛痢俱减,去枳壳再服。

加味香连汤 治孕妇痢证。

白芍 黄芩(各二钱) 黄连 陈皮(各一钱) 茯苓(六分) 木香(五分) 黄柏(八分)乳香 没药(各分半)

酒煎服。

千金胶艾榴皮汤(即本门三物胶艾汤。) 补中益气汤(见本卷诸痛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