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戏剧评论

情感与理智——读许杰兄文章书后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今天拜读许杰兄的文章,说到剧评者和剧作者的关系,尤其是指摘《女人与和平》的主题不够明显,所以引起了许多误会,说得真是好极了,我非常感谢他的诚挚和他的热爱。

我现在必须说明我为什么写那篇《从剧评听声音》,因为我觉得朋友们在只是东鳞西爪地引出我的意见——因为是意见,大家明白,见仁见智,自然会引起相反的意见,那我是绝对接受的。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引为伤感情的,就是安尼先生的指摘态度,所以我那篇东西只特别提出他来“回敬”,而且非常冒火。我相信这不是剧评者应有的态度,尤其不是攻击敌人 (祖光兄和我都在内。因为他那篇短评好像是“现下有些剧本”的字样,当时《捉鬼传》和《女人与和平》正在上演) 应有的态度。第一,声明自己没有看戏,但是却要谩骂一通,假如不是有“成见”,便是有“恶感”,那属于“人事”,做为批评,可就太不应当。第二,即使看了戏,觉得有许多话要说,而且都是指斥的意见,例如王戎先生的剧评,我也全都接受,同意或者不同意,自己心中并非没有数目,所以也不会动感情。但是像安尼先生,没有看戏就说话已经犯了批评的大忌,再用上最毒的字样: “挂羊头卖狗肉”。好像祖光兄和我都是其“心”可诛,我是人,我有情感,我当然要生气。我们两个人写不好戏,只有惭愧,可是骂我们居心不良,只为“骗骗上演税而已”,许杰先生,你是批评家,你从来写过这样血口喷人的句子吗?

你说到剧作者应当虚心接受批评,安尼先生那样的冷箭,不说我这个不足道也的人,祖光兄肯接受吗?

所以我说,假如建立剧评,或者批评,我们首先应当心平气静,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即使分析错了,被批评的人也会悦服的。十年前,我解释之琳兄的《圆宝盒》那首诗,自以为是,之琳兄回了我一篇文章,说我解释错了,我承认自己理智不够,便征取他的同意,把他的文章收为附录。两个人,两种影响,两种世界,两种看法,我们完全接受。因为,太简单了,我可以拿理说服对方,绝对没有办法取消他的存在。就如适夷兄的文章,从我的理智立场来看,情感重,语病多,然而我不能否认他的诚恳,所以我也就不动感情。

刘西渭不喜欢批评带着恶意去攻击别人,离开了作品本身去谩骂别人。《咀华集》和即将出版的《咀华二集》可以证明。情感应当配合理智,单放情感跑野马,例如安尼先生,等于扑空。我在我那篇《从剧评听声音》的坏文章里面放进去过量的情感,毛病就来了。许杰兄,让我们清醒些。把理智和情感配合好,学你的样子,但是拒绝安尼先生的全部感情用事。

(载1947年3月12日《文汇报·笔会》第193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