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子
有荥阳郑又玄,名家子[2]也。居长安中。自小与邻舍闾丘氏子,偕读书于师氏。又玄性骄,率以门望清贵[3],而闾丘氏寒贱者,往往戏而骂之曰:“闾丘氏非吾类也!而我偕学于师氏,我虽不语,汝宁不愧于心乎?”闾丘子嘿[4]然有惭色。后数岁,闾丘子病死。及十年,又玄以明经上第。其后调补参军于唐安郡[5]。既至官,郡守命假尉唐兴[6]。有同舍仇生者,大贾之子,年始冠。其家资产万计。日与又玄会,又玄累受其金钱赂遗[7],常与宴游。然仇生非士族[8],未尝以礼貌接之。尝一日,又玄置酒高会[9],而仇生不得预[10]。及酒阑,有谓又玄者曰:“仇生与子同舍,会宴而仇生不得预,岂非有罪乎?”又玄惭,即召仇生。生至,又玄以卮饮之。生辞不能引满,固谢。又玄怒骂曰:“汝市井之民[11],徒知锥刀尔[12],何为僭居官秩邪?且吾与汝为伍,实汝之幸,又何敢辞酒乎?”因振衣起。仇生羞且甚,俯而退。遂弃官闭门,不与人往来。经数月病卒。明年,郑罢官,侨居濛阳郡[13]佛寺。郑常好黄老之道[14]。时有吴道士者,以道艺闻[15],庐[16]于蜀门山。又玄高其风[17],即驱而就谒,愿为门弟子。吴道士曰:“子既慕神仙,当且居山林,无为汲汲[18]于尘俗间。”又玄喜谢曰:“先生真有道者。某愿为隶于左右,其可乎?”道士许而留之。凡十五年,又玄志稍惰。吴道士曰:“子不能固其心,徒为居山林中,无补矣。”又玄即辞去。宴游濛阳郡久之。其后东入长安,次褒城[19],舍逆旅氏。遇一童儿十馀岁,貌甚秀。又玄与之语,其辨慧千转万化,又玄自谓不能及。已而谓又玄曰:“我与君故人有年矣,君省之乎?”又玄曰:“忘矣。”童儿曰:“吾尝生闾丘氏之门,居长安中,与子偕学于师氏。子以我寒贱,且曰‘非吾类也’。后又为仇氏子,尉于唐兴。与子同舍。子受我金钱赂遗甚多。然子未尝以礼貌遇我,骂我市井之民。——何吾子骄傲之甚邪?”又玄惊,因再拜谢曰:“诚吾之罪也。然子非圣人,安得知三生事乎?”童儿曰:“我太清真人。上帝以汝有道气,故生我于人间,与汝为友,将授真仙之诀;而汝以性骄傲,终不能得其道。吁!可悲乎!”言讫,忽亡[20]所见。又玄既寤[21]其事,甚惭恚,竟以忧卒。
* * *
[1] 作者张读,字圣朋(一作圣用),唐深州陆泽(在今河北深州市北)人。宣宗时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等官职。著有《宣室志》十卷,是一部记载鬼神怪异的书。
这是一篇讽刺当时门阀制度的作品。唐代重视门第,贵族豪门,属于统治阶级的上层,是瞧不起一般所谓“市井之民”的。商人是新兴的市民阶层之一,由于有了经济基础,也想往上爬,要做官,这就和贵族豪门有了矛盾。本文写他们之间的磨擦,而“门望清贵”者因为“性骄傲,不能得其道”,终于“惭恚忧卒”,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门阀制度之不满,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全篇贯串着因果报应之说,这又反映了作者思想落后的一面。
[2] 名家子:高贵门第出身的子弟。
[3] 率以门望清贵:自以为家世高贵。“率以”,自以。“门望”,就是门第、家世的意思。封建社会里,官僚贵族出身的人家,是一般人所羡慕仰望的,所以也称门第为“门望”。
[4] 嘿:同“默”字。
[5] 唐安郡:也称蜀州,约辖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地区,州治在今崇州市。
[6] 假尉唐兴:官员兼代某一职务叫做“假”。“唐兴”,唐安郡的属县。“假尉唐兴”,是说郑又玄以州郡参军的资格,去兼代唐兴县尉的职务。
[7] 赂遗(wèi):馈赠。
[8] 士族:唐代山东的大贵族地主集团称为“士族”,就是所谓“高门”、“郡望”。当时最著名的,有崔、卢、郑、李等家,它们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潜势力,在政治上和另一贵族地主集团——关陇集团是对立的,而且与新兴的工商业市民阶层也有较大的矛盾。
[9] 高会:盛大的宴会。
[10] 预:参加。
[11] 市井之民:“市井”,犹如说市场。古人在井边打水时,顺带着做交易买卖,后来因以“市井”称一般市场。“市井之民”,做生意买卖的人。
[12] 徒知锥刀尔:“锥刀之末”是一句成语,比喻微利。“徒知锥刀尔”,只知道做生意图一点微利罢了。“尔”,语助词。
[13] 濛阳郡:也称彭州,约辖今四川彭州、什邡(fāng)、郫(pí)都等地区,州治在今彭州市。
[14] 黄老之道:“黄”,黄帝。“老”,老子。道家奉二人为始祖,所以称道家为“黄老之道”。
[15] 以道艺闻:因为有道术而出了名。“道艺”,这里指道术。
[16] 庐:“庐”,房屋,这里作动词用,居住的意思。
[17] 高其风:崇拜他的风格、作为。
[18] 汲汲:形容忙忙碌碌的样子。
[19] 褒城:唐县名,在今陕西褒城东南。
[20] 亡:同“无”字。
[21] 寤:同“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