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易(ui)教授依据汉文资料 [1] ,在日本天台大学最近的一份出版物上说,可以证明因三相理论是数论或自在天派 [2] (pāŚupatas)在世亲之前就采用了的。如我们前面所述 [3] ,真正可以归功于数论的,是被认为属于混合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五种不离因(avita-hetus)——的特有证明能力。诚然在这种推理式中,小前提不过是理由的第一相,而大前提相当于第三相(它仅仅是第二相的换质位形式)。实质上,混合假言三段论预先规定了三相的存在。显示出陈那的独创性的是第二相与第三相完全等值。依据这点,陈那表达了针对数论的异议,后者将否定后件式(不离因)看作一种独立的证明方式。参见《正理门论》(英译本第21页)。这一意义重大的改动可以从陈那的辩证法中反映出来 [4] 。混合假言判断(一般原则的肯定陈述与其逆否命题形式)及因三相也许可归功于数论,但它在陈那整个学说中的认识论意义,在他的逻辑体系中的地位,并不像正理派始终主张的那样。它是陈那本人所奠定的。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不至于不了解这点。
* * *
[1] 《入中观论》(madhyāntānusāra-Śastra),藏译本未见,据说为龙树与无著(?)合著,由东魏时的瞿曇·般若流支(gautama prajñāruci)在543年译成汉文。该论提到因三相,但三相秩序是颠倒的——先是第一相,然后才是第三、第二相——这是与不离因有重要关系的结果。(该论可参见《南条文雄目录》no.1246)另,该论汉译名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初品法门》。
[2] 图齐,《陈那之前的经典》,第29页注。
[3] 参见本书前面第293-294页。
[4] 它很接近斯多噶派修习的三段论式,而不太像亚里士多德的。但斯多噶派并未得出像陈那那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