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芽兒出痘
所為芽兒者,不分男女,或生下不上十日,或半月一月,俱謂之芽兒。以其初出胎懷,隨母在產房之內,未經風日,如谷種之萌芽,此雖吳楚俗語,其中有至理存焉。如身熱一日,切不可指為驚風雜症,用藥妄治。予曾治一芽兒出痘,先問其家有出痘之男女否乎?彼曰有。予向主人曰:今且勿藥,姑少待之,俟來早再看。至次早看其面郭,已報痘苗兩三顆矣,亦不必用藥,俟至三日,痘已出齊,通身上下手足,不滿二三十顆,至第四日,次第長漿,第五日灌漿充滿,尖圓紅潤,第六日漿足回水,先從腎囊結痂,有兩三顆黑色。予初見之而驚疑,因其身又不熱,乳又好,睡又安靜,因思未出房幃,時令之濁氣,溝渠之穢氣,俱不能侵,且腎囊居至下之位,天一所生之真水系焉,地六成之,是腎氣生於五行之初,而亦成於五行之始,宜其先靨。及至七日,而通身之痘痂,已落其半。此乃出於常格之外,未可以一十二日拘泥也,或問之曰:子言未出房幃,時令之濁氣,溝渠之穢氣,不能侵犯,固言之有理,獨不思產婦房中,產婦懷內,能無產後瘀血而厭穢者乎?予笑而應之曰:氣血原屬一本,非外人可比,正所謂母不厭子也。
年長男子出痘
男子自二十三十以及四五十歲,俱謂之年長,有婚配多年者,亦有生子及孫者,未免真元虧損,更加時令不正之氣,傳染而出痘。順症固不必藥,險症易於變逆矣。治者須知水虛則難制火,故雖見口渴心煩、鼻衄咽痛熱症,不可純用清涼苦寒之劑。五六日前,惟用參麥清補湯,足以清熱,足以催漿,連服三五劑,必能奏效。設至七八日,膿漿不行,急宜以參歸鹿茸湯,內調雞冠血治之,但得漿行,庶可無虞。
參麥清補湯
方歌:參麥清補甘草芍,半生半熟紅花著,生耆歸地桔川芎,花粉前蒡楂肉度。
錄方:炙甘草(三分) 生甘草(二分) 酒炒白芍(五分) 生白芍(三分) 紅花(酒洗,炒) 人參(各五分) 生黃耆(三錢) 前胡 生地黃 麥冬(酒蒸曬乾,去心) 山楂(各一錢,去核) 白花粉(酒蒸曬乾) 牛蒡(各八分,炒研) 當歸(酒洗) 川芎 桔梗(各七分) 生薑(一片) 龍眼肉(二個)
同煎溫服。
參歸鹿茸湯 見卷三七暈門。
室女出痘治法
發熱行經
室女出痘天癸至,發熱升麻葛根湯,元氣虛弱參蘇飲,腹痛酒炒香附良,如期毒亦隨血解,不須妄治過驚慌。
釋:室女者,十四歲以後,謂天癸已至尚未嫁者也。若發熱之際,天癸暴至,不必驚惶,當問其及期否,或前後錯日否,又問其腰痛、腹痛否。惟按發熱治法,用升麻葛根湯,或元氣虛弱,則用加減參蘇飲。倘或腹痛,加酒炒香附以和其氣。如月經如期而行者,則毒隨血解,不必妄加施治。
升麻葛根湯、加減參蘇飲 二方俱見卷二發熱門。
經行先期
發熱經行非正時,火邪迫血血奔馳,涼血解毒方中病,元參地黃湯亦宜。
釋:女子非經行之期,於發熱時,而經水忽至者,乃火毒內熾,觸血妄行,其毒必盛;其血必多,急用涼血解毒湯,倍加連翹、牛蒡,或元參地黃湯治之。若因循隱忍,則血愈虛而毒愈熾,不旋踵而伏陷內攻,雖有良醫,亦難治其後矣。
涼血解毒湯
方歌:先期經水或妄行,毒火內擾於胞中,涼血解毒歸地紫,翹芷牛桔連丹紅。
錄方:當歸(錢半,酒洗) 生地(一錢,酒洗) 紫草茸(研末) 白芷(各八分) 桔梗(六分) 丹皮(五分) 黃連(酒炒) 紅花 生甘草(各三分) 連翹 牛蒡子(各錢半,炒研) 燈心(為引)
水煎服。
元參地黃湯
錄方:生地 元參 丹皮 升麻 梔仁(炒) 蒲黃(炒) 甘草(生) 燈心(十莖)
水煎熱服。
行經不止
熱入血室血妄行,過期不止使人驚,四灰調酒須先服,四物解毒毒自清。
釋:發熱之初經期適至,則毒隨血解固不須治,然過三四日,血猶不止,此熱邪乘血室之虛,迫血妄行,治之不容緩也,急以四灰散,調酒與服止之,若猶不止,宜以四物解毒湯加元參、甘草治之。
四灰散
錄方:舊棕 老杉樹皮 胎髮 臍帶(俱燒灰存性)
調酒服。
四物解毒湯
錄方:當歸 生地 白芍 川芎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仁 元參 甘草
水煎熱服。
經後譫妄
適逢發熱經斯斷,熱入子宮譫妄生,此際莫作實熱治,逍遙歸脾後先清。
釋:發熱時經水適斷,宜早服柴胡四物湯,以防血室空虛,毒邪乘虛而入,致生他疾。若憎寒壯熱,神識不清,見聞妄誕,言語錯亂,此陰虛似實,切不可以實熱治之。蓋經行之後,血室空虛,心以生血,血竭則心神不寧,肝以藏血,亦且藏魂,血盡肝虛,神魂自不能定,此譫妄所由來也。痘未出,宜以逍遙散加丹皮主之;痘已出,宜以加味歸脾湯主之。
柴胡四物湯
錄方:當歸 川芎 生地 白芍 柴胡 人參 黃芩 麥冬 知母 地骨皮 淡竹葉 生薑(一片)
同煎熱服。
加味逍遙散
錄方:白朮 茯苓 當歸 白芍 生地 柴胡 甘草
加丹皮、梔仁。
加味歸脾湯
錄方:人參 黃耆 白朮 茯神 棗仁 遠志 當歸 木香 甘草
加柴胡、梔仁。
崩漏
崩漏多時血已枯,適逢出痘更堪虞,十全大補湯雖緩,濟弱扶傾在呼吸。
釋:女子正值崩漏,適逢出痘,則氣血俱虛,必不能送毒出外,急宜大補氣血,否則痘不能出,雖出亦易倒陷矣。遇此之症,速以十全大補湯,或參歸鹿茸湯主之。
十全大補湯 見卷三怪痘門。
參歸鹿茸湯 見卷三七暈門。
閉經
女子居經日已賒,況逢此際又天花,桃仁四合雖除垢,猶慮胞門隱毒邪。
釋:女子一向經閉,血海已涸,適逢出痘,毒氣滯於沖衛之間,致生乖戾者有之,故發熱之初,即當滌除停垢,以桃仁承氣湯主之,後以四物湯合勻氣散調理之。
桃仁承氣湯
錄方:桃仁(二十粒,去皮尖,研泥) 大黃(二錢,酒潤) 紅花(一錢) 桂枝尾 甘草(各五分,生)
先煎大黃、紅花、桂枝、甘草,湯成去滓,入桃仁泥,化開,空心服。
四物合勻氣散
錄方: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木香 京楂肉 炙甘草
水煎不拘時服。
失音
經行暴啞毒邪侵,血出津枯乍失音,養血利竅憑何藥,當歸養心勝千金。
釋:女子出痘,經水忽行,暴啞不能言,蓋心主血,舌乃心之苗,血去則心虛,心虛則少陰之脈,不能上榮於舌,故至失音,先以當歸養心湯,養其心血,利其心竅,自然能言,後以十全大補湯調之。
當歸養心湯
錄方:當歸 人參 麥冬 生地 茯苓 甘草(生) 燈心(十二根,為引)
水煎服。
起灌經行
起發成漿忽動經,氣隨血散豈能停,十全大補可通用,調元內托陷伏靈。
釋:女子出痘,當起漿灌漿之時,忽然行經,恐血氣太虛,痘易倒陷,急宜大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或參歸鹿茸湯主之。治若少緩,致痘應起不起,應灌不灌,頂陷灰白,仍宜用十全大補湯,及調元內托散,外用胡荽酒噴之,使痘起漿行,或於空處,又出一層,則為吉也。若服此不效,寒戰咬牙,喘急腹脹,反增他症,則不治矣。
調元內托散
錄方:人參 黃耆 肉桂 木香 當歸 川芎 白芍 附片
胡荽酒
錄方:胡荽(四兩,切片) 黃酒(半斤)
同煎。
孕婦出痘治法
妊娠出痘有真傳,惟有安胎法最先,不可令胎輕觸動,胎元觸動命歸泉。
釋:妊婦出痘,痘家最忌。蓋痘毒出於五臟,痘毒發越,則風火相搏,必致動胎,胎動則氣血耗散,勢必不能送毒行漿。況痘家用藥,多主補溫,如半夏、肉桂之類,皆為孕婦所忌,而黃芩、烏藥,又非痘家所宜,此孕婦出痘,所以最難調治也。遇此總以清熱安胎為主。
發熱
孕婦出痘本異常,初熱不必問奇方,升麻葛根加芩術,托痘保胎兩安康。
釋:有孕之婦,遇出痘時,急宜遠出迴避。若至出痘,當發熱時,即以保胎為本,以托痘為標,仍用升麻葛根湯,加酒炒黃芩、土炒白朮,以保護其胎元。夫黃芩寒涼,易至冰毒,若無孕不敢早用,然有孕而毒火薰蒸,不用黃芩以清內熱,胎必不能保矣。至於出齊,熱或未清,黃芩亦不妨再用。
見點
見點調治問如何,安胎飲宜服之多,渴用參朮散加減,泄須黃芩二湯和,血動四物芩連入,腰疼保和散不頗。
釋:孕婦出痘,終始以安胎為主,故見點後,多服安胎飲為佳。渴者,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泄者,則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內加訶子。血動者,四物加芩連。腰疼者,保胎散宜早服。總之不問輕重,悉以清熱安胎為主。
安胎飲
錄方:人參 白朮 條芩 當歸 白芍 川芎 砂仁 蘇葉 陳皮 地黃(熟) 甘草 生薑(三片) 紅棗(三枚)
水煎溫服。
黃芩湯合四君子湯
錄方:黃芩 白芍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訶子
芩連四物湯
錄方:當歸 白芍 地黃 川芎 黃芩 黃連
保胎散
方歌:保胎當歸川芎草,茯苓玉竹續杜炒,黃芩白朮各等分,腰疼用此方宜早。
錄方:玉竹(四錢,酒蒸) 當歸(三錢,酒洗) 續斷(酒炒) 杜仲(各錢半,鹽水炒) 茯苓 黃芩(酒炒) 白朮(各一錢,土炒) 川芎 甘草(各八分)
水煎服。
灌漿
痘暈紅紫須清毒,白朮加入五六分,淡紅淡白內托散,去桂增術可解紛。
釋:長漿之際,痘暈紅紫,此血分有熱,必用清毒活血湯,內有黃芩,外加白朮五六分,以固胎元,胎必不動。若痘暈淡紅以及淡白,必用千金內托散,倍加參、耆,去肉桂,外加白朮一錢,以固胎元,胎必不動。此母子兼治之法也。
墮胎
孕婦出痘勢正危,更逢胎墜莫遲疑,外用平入大產法,內將湯藥按症施,加味保元治稠密,十全大補調元虧,小腹若痛瘀末盡,用黑神散正相宜。
釋:孕婦出痘,以安胎為主。若從前不能按法調治,至熱氣內蒸而墮胎者多矣,遇此等症,令老成穩婆,撐扶產母,以熱水淨沐下身,扶其上床,不要倒睡,必須強坐一二刻,用滾水,滲白酒一鍾,入童便半盞和服,行其瘀血。若痘稠密,用加味保元湯。氣血虛甚,用十全大補湯。若小腹急痛,瘀血未盡也,宜黑神散以滌除之,寒涼切不可用。
加味保元湯
方歌:加味保元參耆歸,川芎芷桔厚朴隨,紫草防風牛子共,白芍肉桂最相宜。
錄方: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芷 桔梗 厚朴 紫草 防風 牛子 白芍 肉桂
十全大補湯 見卷三怪痘門。
黑神散
方歌:黑神散中熟地黃,歸芎甘草桂炮姜,蒲黃黑豆和香附,去瘀生新是良方。
錄方:地黃(熟) 當歸 川芎 甘草 肉桂 炮姜 蒲黃(炒) 黑豆 香附(醋炙)
童便酒調服。
產後出痘
產後如逢出痘瘡,此時胎去免憂惶,只憑補助收功效,莫犯寒涼生氣傷。
釋:婦人產後出痘,只以大補氣血為主,十全大補湯,是此時要方,方中白芍,亦用好酒炒熟,不可妄用寒涼,以傷生髮之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