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一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1。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今注

1 不废:不能背离。

今译

易学的兴盛,大概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业方盛的时期吧?当为文王和纣王时代的事情吧?所以他所系的文辞皆含有警戒危惧之意,常常居安思危,戒慎恐惧,必能化险为夷,操心危虑患深的使他平安。反之,得意忘形,骄傲自恃,虽安定局势,必招致倾覆。因之容易懈怠的,就使他倾覆。易学道理是如此广大,所有事物都不能违背此原则,时时戒惧,始终不懈,其主旨在无咎,这就是易学的道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1。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2。

今注

1 险:大难。

2 阻:小难。

今译

乾象是天下最刚健的,表现刚健之处,是在于恒久而平易,且无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险的事情。坤象是最为柔顺,其表现柔顺之处,在于恒久而简静,故可以明察天下烦壅阻隔的原因。

能说1诸心,能研2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3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今注

1 说:同悦。

2 研:精。

3 亹亹:音伟伟,勤勉的意思。

今译

易学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悦,能专精地研判诸侯的思虑,能断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业。所以无论天地阴阳变化,人类言行举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征兆,观察万事万物的现象,就知道各种事类的器宇或材具尚未显现的事机,也可以占卜而知吉凶。

天地设位,圣人成1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今注

1 成:成就。

今译

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一定的法则和位置,圣人仿效之。演成《易经》的理象,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参赞造化的功能。圣人在做事之前,先谋于贤士,同时,又卜筮于鬼神,以谋求吉凶的道理,能如是,虽众人也必能参与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诉于人的,爻辞和彖辞,是就阴阳变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长的情态而言的。刚柔两爻,互相错杂周流于六位之间,它的时位也因而有当与不当,因此吉凶之征兆便可以见到了。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1,是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2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今注

1 迁:迁移。

2 情伪:实情与虚伪。

今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刚柔两爻的变动,是为使事物趋于有利的:吉凶的推迁,是随着情理而定的,处世合情合理,则得吉,反之,违背人情常理,则陷入凶害,所以贪爱和憎恶两种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于是有吉凶的产生。爻位之间,有远有近,互相感应,不得其道,而任意远近相取的话,就会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着产生了。事有真假虚伪,若以实情相感应,则利益源源而来,若以虚伪相感应,则祸害应运而生,今以实情和虚伪相感应,格格不入,利害的冲突便发生了。易理的情况,是使两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协调,必有乖违的灾害而产生凶险的事情,甚至有自外来的伤害,而蒙受了后悔和困吝。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1,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2,失其守者其辞屈。

今注

1 枝:分枝。

2 游:虚浮。

今译

将要阴谋叛变的人,说话时神色间有惭愧的颜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说话毫无系统,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树枝一样杂乱。有修养的吉利的人,言辞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说话。浮躁的人,较为轻浮,故喜欢多说话。诬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说辞便浮游不定。亏待职守的人,他的言辞多屈折而不伸。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