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益 错恒 综损

益1,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今注

1 益:卦名,增益、增加的意思。损上以益下,所以称为益。《序卦》曰:“损而不已必益。”故益卦继损卦之后。

今译

益卦,在增益的时候,利有所往,并且利于渡过大川。

今释

利涉大川,意即可以行险犯难的意思。虞翻说:“否上之初也,损上益下,其道大光。二利往坎,应五,故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也。三失正,动成坎,体涣,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涣,舟楫象,木道乃行也。”按:否卦上爻之初,初二三四五爻,依次上升为二三四五上,则成益卦。损上以益下。二至五互体坎,故利往坎应五,六二失位变阴,则二至四亦互坎。从二至上互体涣。《系辞传》谓舟楫之象,取自涣。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1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2。益动而巽3,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今注

1 说:即悦。

2 木道乃行:巽为木,震为足,故称木道乃行。

3 益动而巽:震为动,巽震合成益卦,故称益动而巽。

今译

益卦,它象征着,君子为人民服务,减损了自己的享受,而增益他的下级——人民的幸福,所以人民喜悦无穷,并且以君上的尊严,还礼下于他的人民,使得他的道德大为光明显耀。利有所往,是因为九五、六二皆得阴阳之正位,且处于内外卦之中,所以既中且正,而有喜庆。利于跋涉大川,是因巽木可以做船,且巽风震动,可以行而渡过大川了。增益而动,又能巽逊,所以能够天天进益,以至无穷,就好像上天以云雨、阳光、空气的施惠,使得大地万物生生不息一样。凡是增益之道,应该随时以俱行。

今释

蜀才曰:“此本否卦。”李鼎祚说:“乾之九四,下处坤初,坤之初六上升坤四损上益下者也。”按:否卦外乾内坤,九四与初六易位成益。虞翻曰:“四之初,坤为无疆,震为喜笑,以贵下贱。大得民,故说无疆矣。乾为大明,以乾照坤,故其道大光。或以上之三,离为大光矣。三动成涣,涣舟楫象,巽木得水,故木道乃行矣。震三动为离,离为日,巽为进,坤为疆,日与巽俱进,故曰进无疆也。乾下之坤,震为出生,万物出震,故天施地生,阳在坤初,为无方;日进无疆,故其益无方也。上来益三,四时象正,艮为时,震为行;与损同义,故与时皆行也。”按:益上之三,则三至五互体离。六三变阳二至上互体涣,上巽为木,下坎为水,坎为月为冬,离为日为夏,震为春,故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今译

象辞上说:风雷互相增益,这是益卦的象征,君子见此象征,则以见到善处,可以增益我的,就立即迁移于善,有了过失,足以妨害我的,就立即改过。

今释

虞翻曰:“君子谓乾也,上之三离为见。乾为善,坤为过,坤三进之乾四,故见善则迁。四之坤初,改坤之过,体复象,复以自知,故有过则改也。”此可助吾人了解象辞之意。按:益自否来,否外乾内坤。益上之三则三至五互离,乾为阳,坤为阴,阳为光明、为善,阴为黑暗、为恶。益初至四互体复。《系辞传》云:“复以自知。”

初九1,利用为大作2,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大作:大事,指耕稼之事。

今译

初九以阳刚居增益之始,它有可以利用于耕种,以增益农事的收入,它是大吉而没有灾咎的。象辞上说:“元吉无咎”,是因为处于下不可以作厚重的事业,只可从事于农耕的大作呀。

今释

本爻的解说,明朝来知德以为大作,是厚事,要大吉才没有灾咎。这解说也通。我的解说,是根据汉儒来的,且引两家为据。

六二1,或益之十朋之龟2,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十朋之龟:喻大财富。

今译

六二以柔处中得位,在增益的时候,它有“有人赠送他十朋的龟贝,不能推辞”的象征,这是很好的,须永远守正,则吉。王在此增益之时,也可以用来祭祀上帝,这是吉利的。象辞上说:有人使他增益,这是从外得来的。

今释

虞翻曰:“震称帝,王谓五。否乾为王,体观象,艮为宗庙,变折坤牛,体噬嗑食,故王用享于帝,得位故吉。”这是王所以用享于帝的象学说明。按:五为王位,故王谓五,二至上有观卦的现象,故体观。三至五互艮,二至四互坤,坤为牛。六三变阳,则变至五有噬嗑之象,噬嗑、为食而合之也,故有食象,故王用享于帝。

六三1,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2。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圭:桓圭,祭祀,或朝见上级须执之,以表诚信。

今译

六三以柔处阳位,在益之时,它有增益,它以凶害之事的象征,但在益时,是无咎的。因为有孚信于中以行,所以无咎,这是可以执用桓圭,以告于公。象辞上说:增益他以凶害的事情,是因为在增益之时,不得其位,所以是固已有之(指凶事)。

今释

虞翻说:“坤为事,三多凶,上来益三得正,故益用凶事,无咎。公谓三伏阳也,三动体坎,故有孚。震为中行,为告,位在中,故曰中行。三、公位,乾为圭,乾之三,故告公用圭。圭,桓圭也。”按:《系辞传》曰:“三多凶。”益上九之三,则三成阳而得正。三为公位,《九家易》曰:“天子以尺二寸玄圭事天,以九寸事地,上公执桓圭,九寸,诸侯信圭七寸。诸伯执躬圭七寸,诸子执谷莹五寸,诸男执蒲璧五寸,五诸侯各执之以朝见天子也。”此可供参研。

六四1,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六四以柔居柔位,居益之时,可以用中道的行动,告诉王公,获得他的遵从,可以利用有依山面水之地,迁移国都,以增益国家的安全。象辞上说:“告公从”,是说能增益他安国的心志。

今释

虞翻曰:“中行,谓震位在中,震为行、为从,故曰中行。公谓三,三上失位,四利三之正。已得以为实,故告公从矣。坎为志、三之上,有两坎象,故以益志也。”按:三四处六爻之中,而六四得位,故曰中行。三之上则三变阳,四得据阳为实。益三上易位,则成既济,外卦坎,二至四又互坎,故有两坎象。崔憬曰:“益其勤王之志也,居益之时,履当其位,与五近比,而四上公得藩屏之寄,为依从之国,若周平王之东迁,晋郑是从也。五为天子,益其忠志,以敕之,故言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矣。”此二说,可供吾人参考。

九五1,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九五以阳刚中正处尊位,在益之时,有孚信于下,并且以惠泽存心,这不必问,就知道是大吉的。因有孚信于民,即能惠施我的恩德于无穷。象辞上说:有孚惠心,不必问即知它是大吉的,惠施我德于下,这是大得志于天下呀。

今释

吾人可以参考虞翻与崔憬之说,以了解其所以然。虞翻曰:“谓三上也,震为问,三上易位,三五体坎,已成既济,坎为心,故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故象曰勿问之矣。”

崔憬曰:“居中履尊,当位有应,而损上之时,自一以损己为念,虽有孚于国,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己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问犹言也,如是则获元吉,且为下所信而怀己德,故曰有孚惠我德。君虽不言人惠其德,则我大得志也。”

上九1,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上九以阳刚处阴位,在益卦之极,故有无人助益他,或有人攻击他的象征。在此时如果立心无恒,就会遭遇到凶事。象辞上说:“莫益之”,是举一例说明的偏辞。“或击之”,是从外而来的。

今释

虞翻曰:“莫,无也,自非上无益初者,唯上当无应,故莫益之矣。上不益初,则以剥灭乾,艮为手,故或击之。上体巽,为进退,故勿恒。动成坎心,以阴成阳,故立心勿恒,凶矣。”此是本爻的象学说明。按:除上九之外,无益初者,然上九失位,故莫或益之。否卦外乾内坤,成益则乾剥灭不见。益三至五互艮。坎为心,上九与三易位,则变阴而据九五之上,故以阴乘阳,故勿恒凶。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