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履 错谦 综小畜

履1虎尾,不咥2人,亨。

今注

1 履:卦名。转注作行履的礼仪的意义。

2 咥:啮咬。

今译

追随在虎尾后面,人不会被咬伤,有亨通的。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正中,履帝位而不疚1,光明也。

今注

1 疚:体内久病。

今译

彖辞说:履卦的现象,有以柔顺的履践,追随于刚正之后的象征。虽然处在下位,但为上位的乾刚所喜,悦而互相感应。所以便说:履践在虎尾后面,人不至于被咬伤,所谓亨通的现象。这是说以至刚至中自处,即使践履帝位,也不至于内疚自心,自然具有光明正大的象征。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今译

象辞说:上面是天,下面是泽,这是履卦的现象。君子们效法它的精神,以辩正上下履践的本分,并且安定民心。

今释

履卦的卦辞、彖辞与象辞,都是从卦名履字的意义,引申作为行为履践的立身之道,尤其注重臣道与君道的德业行履。都是以理来说象的,与卦象的☰天下有☱泽的天泽履的本义,又别有一番道理。唯有卦辞的劈头一句,就用“履虎尾”开始,直截了当便把本卦的现象,比拟为一个虎头的象征。

据虞翻的解释说:“谓变讼初为兑也。与谦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刚。谦、坤为虎。艮为尾。乾为人。乾兑乘谦。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悦而应虎口,与上绝,故不咥人。刚当位。故通。俗儒皆以兑为虎。乾履兑。非也。兑刚卤,非柔也。”但西汉焦赣《易林》的象数,独以艮为虎。本卦对象为☷地☶山谦卦。故初爻便有履虎尾之象。

其实,单从纯粹的卦象来看,本卦外卦三爻是纯阳的乾卦,赫赫刚强,所以拟议它的形容,“象其物宜。”便比拟它如虎头一样。内卦☱兑卦的上爻是阴爻。内外两个卦象相合,构成本卦上下的一幅卦象。便犹如一个小心谨慎的人物,追随在老虎尾后的一幅图案了。据说:老虎行走,习惯低头而向后看。所以在虎尾行走,随时都有危险,如果在虎尾行走而不遭遇杀身的危险,必须要严于上下的分别,以至刚至正自处,安于臣道的本位去履践。而且要与君道的乾刚互相感应而喜悦,才能做到上悦下行,安定民志的德业,这是完全从臣道的精神而立言的。推而衍之,从一个人的一生立身处世的履践来讲,也同样有此情形。所以履卦与谦卦旁通(相错),与小畜相综,实在是人生德业行履修养的一大学问。后世道家、儒家指导人生的修养,可以说都是这一卦象的精神发挥。至于以下六爻爻辞的变化,完全是基于人生德业行履的道理而出发,与卦辞、彖辞、象辞,又各稍有出入。

此外,从卦气观念而来的象数易学,认为履卦是六月间的公位的卦,属于☰天☶山遯卦的变通范围而来。步履夏至一阴生的卦气以后,而与山天大畜、风天小畜、风水涣、雷火丰等卦,归纳统率小暑、大暑两个节气。这又是另有所宗的一种易学观念。对于卦象的解释,单纯地从中国古代的天文星象学的立场而立论,又当别论。

初九1,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履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履卦的第一爻(初九),它象征素位而行,所以往向前途而没有灾咎。象辞说:所谓素位而行以前往,那是说它有独立不倚、自行其愿的精神。

九二1,履道坦坦,幽2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履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幽:隐、暗、深远等意思。

今译

履卦的第二爻(九二),有行走在平坦道路上的象征。犹如幽居不出的人,能够操守贞正,自然大吉。象辞说:所谓幽人的贞正自守,自然大吉,这是说具有中正而不自乱的精神。

六三1,眇2能视,跛3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履卦的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眇:偏盲,小视。

3 跛:足偏废。

今译

履卦第三爻(六三)的象征,有一只眼睛偏盲的人,他能够看见另一面的微渺之处。有一只脚跛废的人,他能够侧重另一面的行履。它象征追随行走在虎尾的后面,随时会被虎回头咬伤,具有大凶的现象,并且有武人作为大君的象征。象辞说:所谓偏盲的人,虽然也能够看到一面,这是说他看到的不够明白。所谓跛废的也能够行走,这是说他的行动不够严整。所谓会遭遇到凶险而人被咬伤,这是说他的位置不恰当。所谓武人作为大君,这是说它的志行过于刚强。

今释

本卦初九、九二两爻爻辞的意义,都是从一个正人君子立身出发的履践而立论。初九爻所谓的“素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等意义,都是从它的错卦的谦卦精神出发。而且相同于乾卦初九、九二两爻的“潜龙勿用”“利见大人”等善于“用九”的精神相通。自然是“吉无不利”。但一到了本卦六三爻,它以独一无二的阴爻,处在上下都是阳刚的局面当中,只要贞正自守它的行履,上合九五,下和初九,乃至无论与上下任何一爻和合,都是和顺的现象。正如象辞所说“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的功效。然而本爻的爻辞,却相反地以“武人为于大君”来作比,反成大凶的象征,这是什么道理呢?据象数易学家们的解释,如虞翻说:“乾象在上,为武人。三失位,变而得正,成乾。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侯果说:“六三兑也。互有离巽。离为目。巽为股。体俱非正。虽能视,眇目者也。虽能履,跛足者也。故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与行。是其义也。”李鼎祚说:“六三,为履卦之主体,说应乾。下柔上刚,尊卑合道,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今于当爻,以阴处阳,履非其位,互体离兑,水火相刑,故独唯三被咥,凶矣。”

以上这些解释的例子,读后可能仍有茫然不解之感。其实,凡是卦与爻的种种理论与象征,都是指它的变化而言。如果卦与爻寂然不动,就无变化可言。既无变化,就没有吉凶可说了。所谓旁通、综错、互体,都是以变动的情形而说。本卦的六三爻,本来以阴柔顺适而处在乾阳以下,便有大臣追随君上,通顺上下、安定民志的现象。假定它不守本分,昧却自身安分的重要,一变成为阳刚之气,便有自动地要想履践乾卦之位的现象。所以《周易》的爻辞,就把它比拟于“武人为于大君”的象征。好像一个拥兵自重的权臣,有要篡位的迹象。可是它本身所见不明,所行不当,犹如老虎要想咥人,它的结果,反会被上位的乾刚所吞没,当然是大凶之象。这是极力告诫身处权要者必须笃守臣道的明训。可以证之于历史上很多的事例,作为宝鉴。而且“眇能视。跛能履。”两句,不但是指“武人为于大君”的偏差而说,同时,也是对乾卦的本身而言。它与兑卦的初九、九二两爻,虽然中间被六三所阻,有眇与跛的情况,然而偏盲者,仍能见到另一面的渺小之处;偏废者,仍能行它履践的本能。由于这些道理的内义,历来都以履卦作为臣道的圭臬,告诫为人臣的以“素位而行”,以谦虚自处的德业为要旨,意义便是如此。“神而明之,运用之妙,在乎一心。”都在于学者的自悟自省。

九四1,履虎尾,愬愬2,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履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愬:惊惧。

今译

履卦的第四爻(九四),犹如追随履行在虎尾后面的象征,只要小心惊惧,结果还是吉庆的。象辞说:所谓小心惊惧,结果吉庆,这是说它的志向,可得施行的现象。

九五1,夬2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履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夬:与“决”字的意义相通。

今译

履卦的第五爻(九五),有决定履践行止的象征,须要贞正自守,以度危厉。象辞说:所谓有决定履践行止,需要贞正而可度危厉,这是说它的爻位,有正当九五重心的现象。

上九1,视履考2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履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2 考:考、老相通用。

今译

履卦的第六爻(上九),回环顾视全体履卦,有寿考吉祥、还其元始吉庆的象征。象辞说:所谓还如元始吉庆的象征,而位居在上,当然是大有庆喜。

今释

根据《周易》序卦所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的观念,完全是从本卦卦名的“履”字出发,认定履践有礼以立身处世的仪范而立论。与原始画卦天下有泽的卦象本义,自有出入,另当别论。

本卦的爻辞,自九四爻开始,都从外卦乾卦的本义而作爻象的比拟,逐步说明承上启下,位居领导地位者的自处处世的道理。可以参考谦卦的道理互相呼应。至于上九的“视履考祥”,关于“视”字的解释,大多数的所说,都认为这个反顾的“视”字,是与三爻相应而言。所以六三爻本身的“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便是上九爻“视履考祥”的反应。六三爻的半象为离,离为目,故能视。但在六三爻只能有视的象征,到了上九爻,对象错坤,回旋反复,便有反顾全局而变为位居上九而寿考祯祥,同时又具有以仁慈恺悌之心,顾视群下而使其刚柔和顺,自然就上下安定、普天同庆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