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需 错晋 综讼

需1,有孚2,光亨,贞吉。利涉3大川。

今注

1 需:卦名,有所欲求。又可与“须”字互相通用。

2 孚:信用。

3 涉:徒步过河。

今译

需卦,有信用可征的现象,它又具有光明而亨通的现象,但需要坚守贞正,才有吉庆。它有利于涉水通过大川的象征。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今译

彖辞说:需,便是需要的意思。虽然有险阻艰难在前面,如果具有刚健中正而不失却应有的正义,那就自然不会遭遇困穷了。所谓需卦,具有信用,光明而亨通,贞正然后可吉的德行,这是说它内卦的乾象,处于天道相通的位置,本身具有至正、至中的本分。所谓利于涉水通过大川的意思,是说再向前去,就会有成功的现象。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1乐。

今注

1 宴:安乐。

今译

象辞说:云在天上,是需卦的现象。君子以它作为因饮食而得安乐的象征。

今释

本卦与屯蒙皆由坎卦的演变而来。因此以下六爻的爻辞,都不离于坎为水的基本观念。这是东汉易学家如虞翻等人的见解,因此彖辞与象辞所说的两种观念,却有大同小异之处。彖辞是从水的作用而解说它的道理与现象,象辞却从云气上升到天上的现象,比拟到人们生活必需的饮食与宴乐方面。此外,历来各家注解《周易》的见解,从综错与卦变的立场来看,认为某卦从某卦变来等观念,也都各执一词而言之成理。例如,需卦是从大畜变来的观念等,便是此类。

其实根据西汉易学如焦赣《易林》等的传承,都是以坤为水,以坤为江河的象征。需卦的外卦是☵坎,以一阳而居坤中,所以得位而利涉大川。由此可知彖辞的“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象辞的“云上于天”,都是从坤居乾位的道理而来,确为正解。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今译

需卦的第一爻(*)的象征,所需的现象,还在郊外,可以有利,但需要不失最初的恒轨,才能没有灾咎。象辞说:所需的,在于郊外。这是说:不可有冒险犯难的行为。所谓利用有恒而不变,这是说它并未失去常轨,便没有灾咎。

九二1,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2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需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衍:水流通行无阻,引申为延长、推演。

今译

需卦第二爻(九二)的象征,所需的现象,在于沙中。虽然小有闲言,但结果是吉的。象辞说:所需的在于沙中,它具有渐渐衍变为宽大的现象,所以说它,虽然小有闲言,但是结果还是吉的。

九三1,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需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需卦第三爻(九三)的象征,所需的现象,在于泥中,它具有招致盗寇的可能。象辞说:所需的在于泥中,这是指它外面有灾害的现象。因此说:由于自我招致外来寇盗,这是告诫人们需要有恭敬、谨慎从事的准备,才可以立之于不败之地。

今释

本卦以上三爻所说的象征,都从“云上于天”演变成所需雨水的现象而立论,仍然从外卦☵坎为水的观念,以象来说理的。例如,第一爻的需于郊,第二爻的需于沙,第三爻的需于泥,都是非常质朴的推类之比拟。开始第一阶段,是雨水在郊外的象征。第二阶段,是雨水在沙中的象征。第三阶段,是雨水在泥中的象征。到了下面第四爻开始,便用坎卦本身的象征来说理,构成另一图案了。

六四1,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需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需卦第四爻(六四),象征着有见血的现象,它出自穴中。象辞说:需于血的象征,是有顺从以听命的作用。

今释

本卦六四爻的爻辞,采用血出自穴的现象作比拟,是由外卦是坎的观念而来。本爻在外卦而言是坎卦的初爻,上面接近于九五的阳爻,所以有血出自穴的现象。例如,王弼与《九家易》,各有不同的见解,但对于本爻的解释,都相当合理。王弼曰:“穴者,阴之路也。四处坎始,居穴者也。九三刚进,四不能距,见侵则避,顺以听命也。”《九家易》曰:“云欲升天,须时当降,顺以听五,五为天也。”

九五1,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需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需卦的第五爻(九五),有需要酒食的现象,能够贞正便吉。象辞说:所谓酒食之中,要贞正才吉的意义,是从本爻位居于至中、至正的爻位观念而来。

上六1,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需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需卦的第六爻(上六),有进入穴中的象征,而且有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要到来,要尊敬他们,才会吉利。象辞说:所谓不请自来的客人,要尊敬他们,结果很吉。这是说:本爻虽然不当位,但也没有很大的损失。

今释

关于本卦上六爻的解释,以荀爽的见解最为恰当。荀爽曰:“需道已终,云当下入穴也。云上升极,则降而为雨。故诗云:朝跻于西,崇朝其雨,则还入地。故曰:入于穴。云雨入地,则下三阳动而自至者也。”又曰:“三人谓下三阳也。须时当升,非有召者。故曰:不速之客焉。乾升在上,君位已定。坎降在下,当循臣职,故敬之终吉也。”

据《周易》序卦所说:“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这种观念,完全从卦名“需”字是“需要”的意义引申而来,与象辞“云上于天”,便是需的卦象,以及☵水☰天为需的观念,大有不同。但干宝另有一种见解而从“需”字的含义,牵入象数易学的观念。如说:“需,坤之游魂也。云升在天而雨未降,翱翔东西,须之象也。王事未至,饮宴之日也。夫坤者,地也。妇人之职也。百谷果蓏之所生,禽兽鱼鳖之所托也。而在游魂变化之家,即烹爨腥实以为和味者也。故曰:需者,饮食之道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