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十八章 六味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按六味乃仲景之所制也,以此六者驾御桂附以救肾中之阳也,至宋钱仲阳,以治小儿行迟脚软,囟门不合,阴虚发热之症,一皆属肾中阴虚。而小儿稚阳纯气,无补阳之法,乃用六味治之,应手取效。开聋瞆而济夭札,明工僻工积甫因之而悟,大抵阴虚血热用丹溪补阴方,即四物汤加知柏也,不验者以此为补阴壮水之剂,即见效也,自此以来用治补阴之神方。赵氏得力于《薛氏医案》,阐明其义。触处旁通,外病杂症,加减出入,无不贯摄,而六味之用益广。钱仲阳以之小儿纯阳无阴,肾虚不能制火,此方主之。盖肾中非独水也,命门火并焉,肾无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症作焉,故名阴虚火动,河间所谓肾虚则热是也。方中熟地温而牡丹凉,山药涩而茯苓淡,山茱收而泽泻泻,泻肾而补脾,有补有泻,相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神剂,古今不易之良方,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是也。

此纯阴重浊润下之方也,味重,肾之质;润下,肾之性,非此不能使水归于其壑。其中只熟地一味为本臓之主,然遇气药则运用于上,遇血药则流注于经,莫能监制使入肾也,故以五者佐之。山药,阴金药也,坎中之艮,质凝成金<申子辰,水中金属也>,故入手太阴肺,能润皮肤,水出高原,导水必自山,山药,太阴之土,真水之源也,水土一气,顺达下脐。山茱,木阴也,肝肾同位,宁借之酸涩<酸木也,湿土也>,以敛其泛溢,水火升降必由金木为导路,故与山茱为左右降下之主,以制其旁,轶二者不离其左右也,李朱析于二味用他方是悟也。丹皮,本为手足少阴之药,能降心火达于膀胱,水火对名,泻南即所以补北。茯苓之淡渗,即以降阳。泽泻之咸,泻即以降阴,疏瀹排决,无不就下入海之水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