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内伤集要

卷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內傷虛損方法

援瘵湯

當歸 炒芍 熟地(各一兩) 棗皮 茯苓 鱉甲(炙,各五錢) 白微(二錢)

服三月全愈。

此肝腎兩治。鱉甲、白微殺蟲,能補能攻,殺蟲於無形。而諸藥大補肝腎,其痰自化,何用消痰逐穢傷脾胃也。

健脾殺蟲湯

白朮(五錢) 人參 白微 車前(各二錢) 萬年青(一片) 熟地(一兩) 麥冬(一兩) 棗皮 生棗仁(各三錢) 貝母(一錢)

服三月愈。

此補胃不助陽,消腎不損液,腎足制心不刑肺,實妙法也。

安肺湯

麥冬(五錢) 元參(五錢) 桔梗 蘇葉 款冬(各二錢) 生地 白芍 天冬 黃芩 熟地 茯苓 棗皮(各三錢) 紫菀(一錢) 貝母(五分)

二劑愈。

此肺腎同治。何名安肺?蓋子母同氣,安腎正所以安肺也,倘但祛邪,因傷益傷矣。

助功湯

人參(二錢) 茯苓(三錢) 麥冬(五錢) 甘草 桔梗 半夏(各一錢) 黃芩(五分)

三劑全愈。

此肺胃同治,助胃即助肺,泄肺火即泄胃火。邪入肺必入陽明,肺邪散,寧遁入陽明乎。

利肺湯

紫蘇 甘草 桔梗 半夏(各一錢)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神麯(五分)

三劑全愈。

此不見利水,水自從膀胱出。因內傷致邪,故不必治外感。

衛主生氣湯

人參(三錢) 白朮 麥冬 北味 棗仁(炒) 白芍 元參(各一兩) 白芥子(二錢)

二劑愈。

此五臟兼補也,倘補心不補各臟,反致偏勝矣。

定神湯

人參 黃耆(各一兩) 茯神 白朮 丹參 棗仁(生) 當歸(各五錢) 丹砂(末) 遠志 柏子仁 甘草(各一錢) 巴戟 淮藥(各三錢) 白芥子(二錢)

十劑愈。

此脾胃肺肝同治。蓋心為孤主,今四臟同治,則扶助有力,心神自旺,勞傷自愈。

通泉飲

棗仁(炒) 麥冬(各一兩) 天冬 人參 丹參 柏子仁(各三錢) 北味 甘草 遠志(各一錢) 當歸(五錢)

三劑愈。

此補心氣,又生津液,何必補腎以通源也。

衛心湯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三錢) 甘草 石菖蒲 蘇葉 半夏 桔梗 丹參(各一錢)

三劑愈。

此心與膻中俱補,不可分治,況原因喜樂而得憂愁乎,故邪易散。

加減小柴胡湯

柴胡 甘草(各一錢) 白芍(一兩) 茯神(五錢) 麥冬(三錢) 陳皮(五分)

三劑邪散。

此用柴胡和膽中實邪,佐神、麥、白芍,補膽弱即補心虛,二經同補,恐懼不畏,又何有於外邪乎。

坎離兩補湯

人參 生地 麥冬 淮藥(各五錢) 熟地(一兩) 絲餅 棗仁(炒) 茯苓 白朮(各五錢) 丹皮(二錢) 北味(一錢) 桑葉(十四片)

十劑愈。

此心腎兩補,水上濟心,心無亢炎,自有滋潤也。

風火兩濟湯

白芍(一兩) 梔仁(炒,三錢) 柴胡 花粉 車前(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丹皮(五分)

三劑愈。

此治肝經之內火、內風,然外之風火,亦可兼治。倘不用白芍為君,單用柴、梔,雖風火亦能兩平,而肝中氣血虛未能驟補,風火散後,肝木仍燥,怒氣終不能解,何如白芍能補肝,又能泄風火之兩得。

加味逍遙散

柴胡 半夏 甘草 白朮 梔仁(炒,各一錢) 當歸 白芍(各三錢) 陳皮(五分) 茯苓(二分)

三劑愈。

此解鬱祛風也,郁解風自難留。加半夏消痰,梔仁退火,更能相助為理,故奏功如響。

又前方加荊芥三錢,治肝血有損,因大怒而致,此善疏肝氣解鬱也。

滋肝飲

元參(一兩) 麥冬(五分) 白朮(一兩) 丹皮 沙參 當歸(各五分) 甘菊 茯苓(各三錢)

五十劑愈。

此補腎滋肝,肝得水滋則火不發也。

順適湯

白芍(一兩) 茯苓 白朮(各三錢) 人參 甘草(五分) 白芥 鬱金 香附(各一錢) 當歸(二錢) 陳皮(五分) 川芎(八分)

三十劑愈。

此入肝,又入脾胃,舒木宜土,故奏功。

二白散

芡實 淮藥(四兩) 萬年青(四片)

各炒,研細末。白糖一斤,滾水調服,遇飢即服,以愈為度。二味健脾尤補腎,萬年青殺蟲於無形,入二味中,蟲亦不知何以消藏,但不可責近效,加人參助胃尤妙。

清欲湯

當歸 白芍 葳參 元參 熟地(各一兩) 柴胡(錢半) 丹皮(三錢) 骨皮(五錢) 白芥子(一錢)

十餘劑愈。

此補肝兼補腎,水旺木榮,木平火息,尤妙補中仍有開鬱藥,若徒補血泄火,尚隔一層。

益脾湯

人參 扁豆(炒) 神麯(各一錢) 淮藥(五錢) 芡實 巴戟 白朮(各三錢) 砂仁(一粒) 半夏(三分) 茯苓(二錢) 肉蔻(一枚)

服三月,胃開;六月,脾健。此補胃自益脾。

助火生土湯

人參 茯苓(各三錢) 黃耆(炙) 白朮 巴戟(各五錢) 甘草 肉桂(各一錢) 石菖蒲 神麯(各五錢) 山楂(十粒) 志肉(八分)

三十劑愈。

此上補心包,下補命門,中補脾胃,火生土而食消。倘補火不知命門、心包之異,故健脾脾不健,開胃胃不開,不至癆不止。

補中益氣湯加半夏、神麯,三劑愈。

此益脾聖藥,況睡臥既久,脾氣下陷,正宜提之,半夏、神麯最醒脾,故加之。

補中益氣湯加熟附三分,十劑愈。

參、耆、歸、術,得附子,其功益大。

加味四君子湯

白朮(五錢) 茯苓 人參(各三錢) 甘草 柴胡(各一錢) 枳殼(五分)

二劑愈。

此因胃虛,寒熱相戰,故以健脾為主,佐之和解也。

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 乾薑(炒,各二錢) 白朮 棗仁(炒) 茯苓(各三錢) 陳皮 甘草(各五分) 半夏(一錢) 熟附(一片)

二十劑愈。

此雖統治脾胃,然棗仁、薑、附補心居重,補脾居輕,宜偏治胃也。

消酒散

白朮 棗皮 苡仁(各一兩) 葛花(二錢) 肉桂(三分) 茯苓(三錢)

三十劑愈。

此脾胃兩補,分解酒濕,但酒性太熱,宜先解熱,何但治濕,且用肉桂助熱。不知濕不行,由命門火衰,真火衰,邪火自盛;真火盛,邪火自衰;邪火衰,邪水自流;邪水流,邪火自散。

六君子湯加黃耆三錢,熟附一分,神麯五分,十劑愈。

此補脾胃氣,病原傷脾胃,脾胃一轉,後天無損,先天自可接續,故癆瘵易愈。

和順湯

升麻(炒) 炮姜(五分) 防風 白芷 甘草(各五分) 黃耆 白芍 茯神(各三錢) 白朮(五錢) 人參(二錢)

午前服,連十劑,黑色除,再十劑全愈。

此補中益氣之變也。凡陽氣下陷,此方提之。倘陰氣上浮陽中,則此方以升散陰氣,皆奏功甚捷。

護內湯

白朮 茯苓(各三錢) 麥芽 甘草 柴胡 半夏(各一錢) 山楂(五粒) 枳殼(三分) 神麯(八分) 肉桂(二分)

二劑愈。

此消食神劑,又逐外邪,不傷脾氣,真治內傷、外感之良法。

金水兩滋湯

麥冬 熟地(各一兩) 天冬 茯苓 白朮(各三錢) 桔梗 甘草 紫菀(各一錢) 淮藥(五錢) 肉桂(三分) 白芥子(三分)

十劑愈。

此見腎虛感邪,最難愈,以散邪藥不能直入腎經,不知腎虛感邪,邪不遽入腎,仍在肺。散肺邪,仍補腎水,腎得益,肺又無損,正善於散邪也。

脾腎兩益丹

人參 白朮 巴戟(各一錢) 茯苓(五錢) 柴胡 甘草(各一錢) 肉桂(五分) 棗皮(三錢)

十劑愈。

此補土又補水,補水又散邪,有益無傷,真神方也。

養陰辟邪方

當歸 白芍(各五錢) 柴胡 甘草 花粉(各一錢) 荊子(五分) 茯苓 川芎(各三錢)

二劑愈。

此原因津虧而邪入,方因補血養陰,津自生,邪自出。況川芎、蔓荊,能祛頭風;柴胡、炙草,更擅解紛;花粉、茯苓,消痰利濕,引邪從膀胱出。陰虛內傷外感,莫此為良。倘用攻於補陽之中,則陽旺陰消,邪轉熾矣。

補中益氣湯加貝母一錢,十劑愈。

此乃東垣一生學問,全注於此。妙在用升、柴於參、歸、耆、術內,一從左旋,升心、肝、腎氣;一從右旋,升肺、脾、胃、命門氣,非僅升上、中二焦氣也。陽升陰自降,或疑陽氣未必盡陷,反升陰氣,干犯陽位,為變非小。不知陽氣不陷,未有生病者;陽陷,人始病。升陽而陰降,陰亦何能犯陽哉。

八味地黃湯 此水中補火,補陽兼補陰,故補火無亢,補水不寒也。

起瘵至神湯

熟地 麥冬(各一兩) 棗皮 茯苓 淮藥 鱉甲(炙,各五錢) 芡實 白朮(各三錢) 杜仲(炒,一錢) 百部(二錢) 肉桂(三分)

十劑蟲死,服二月愈。

此補腎安心,惟鱉甲、百部殺蟲,鱉甲引百部入至陰內,妙在補陽不傷髓,蟲死腎無異氣,心自受益。又有麥冬、苓、術相扶,自安奠中宮也。

涼髓丹

骨皮 丹皮(各一兩) 麥冬(五錢) 釵斛(三錢) 牛膝 茯苓(各二錢)

服一月愈。

此用地骨、丹皮,不特補腎水,且涼骨髓與消骨外血。骨中熱,骨外安有不熱,骨中髓熱,必耗骨外血,骨外血熱,必爍骨中髓。用二味髓、血兩治矣。髓、血既無大熱,腎中寧獨熱哉。況石斛、牛膝,補腎真陰,陰旺則陽平,水盛則火退,骨蒸癆瘵又何能成。

救瘵湯

熟地(五錢) 白芍 淮藥 骨皮 麥冬(各二錢) 沙參(三錢) 北味(十粒) 白微 人參(各五錢) 白芥子 鱉甲(炙) 茯苓(各一錢)

服一年愈。必斷色欲。

此補陰居多,再加人參以助胃氣,則補陰而無膩滯之憂,即殺蟲亦非毒藥。配合精良,治起初癆神效。

化石湯

熟地(二兩) 茯苓 棗皮 元參(各一兩) 苡仁 澤泄 麥冬(各五錢)

十劑愈。

此妙不治淋,反補腎,以苓淡滲解鹹味,麥冬、元參散火氣,地黃、棗皮滋腎水,又取甘能化石、咸能消石也。又恐滯而不行、留而不走,益澤泄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堅,引群藥入腎中,又能出腎外,迅逐於膀胱之裡而破塊,倘不補腎,惟治膀胱,氣不得出,又烏能化水也。

益肺湯

人參 白朮 當歸 淮藥 芡實(各三錢) 麥冬(五錢) 北味 柴胡 荊芥(各五分)

二十劑愈。

此因傷氣、傷肺也。補肺,兼補脾胃,雖益肺,實益氣也。肺衰則氣衰,肺旺則氣旺,氣衰可不補肺哉,補肺又何能捨脾胃哉。

開胃填精湯

人參 麥冬 棗皮 茯苓(各三錢) 白朮(五錢) 熟地 巴戟(各一兩) 北味(一錢) 肉蔻(一枚)

三十劑愈。

補中益氣湯加元參三錢,桑葉二十片,十劑愈。

此多用參、耆補氣,氣旺血亦旺,自能流行。身癢多屬火,加元參退浮游之火;汗多發癢,桑葉止汗,癢自止也。

加減大補湯

人參 當歸 茯苓 白朮 白芍 熟地(各三錢) 黃耆(五錢) 川芎 甘草 柴胡(各二錢) 陳皮(五分)

數劑愈。

此氣血兼補。但原方有肉桂,呼盧鬥貝未免火有餘而水不足,故易以柴胡、補中和之,邪尤易散。

養筋湯

熟地 白芍 麥冬(各一兩) 棗仁(炒) 巴戟(各三錢)

十劑愈。

此心、肝、腎三經同治。凡三經病通治,非獨治陽明筋症,在人通變也。

充髓丹

熟地 棗皮(各一兩) 石斛 沙參(各五錢) 骨皮 牛膝 茯苓(各三錢) 北味(一錢)

此填補真陰,使水足精滿,髓充骨健。倘用寒藥治胃,熱藥助陽,愈熬津液,必成癆瘵矣。

加味四物湯

熟地(一兩) 當歸 白芍(各五錢) 川芎 柴胡 白芥子(各一錢) 牛膝(三錢) 丹皮 釵斛(各二錢)

此用四物補水,亦補髓。邪因虛入,補髓、血,邪自出,故少加柴胡,風邪隨散,倘徒散邪,非善治也。

內傷失血方法

固氣生血湯 治一時狂吐血。

黃耆(炙,一兩) 當歸(五分) 荊芥(炒,二錢)

此即補血湯之變。妙在荊芥引血歸於氣中,引氣生於血內,血氣之陰陽交,水火之陰陽自濟,臟腑經絡不致再沸。至於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大約此方治初起嘔吐狂血最妙,若吐血久,不可以服。

三臺救命湯 治肝腎失血。

熟地(八兩) 麥冬(三兩) 丹皮(二兩)

此用熟地補腎滋肝,麥冬清肺治肝,丹皮去肝浮游之火,又引火歸腎,使血歸經,然非重用不濟。至火息血盡,後以地黃丸服之,良法也。

兩瀉湯 治吐黑血。

白芍 丹皮 骨皮 元參(各一兩) 梔仁(炒,三錢)

服二劑,血變紅;四劑,咳除血止。

此見黑,北方水色,黑血兼屬心火,乃火極似水,如火投水中,必為烏薪。方瀉肝仍瀉心包與腎,火得水而解,血得寒而化,所以神效。

解暑止血湯 治感暑,嘔吐血塊。

青蒿 石膏(各一兩) 當歸 麥冬 元參(各五錢) 荊芥(炒) 大黃(一錢)

二劑愈,不可多。

此用青蒿於解暑中退陰火,則陰陽濟,拂逆自除;石膏退胃火,麥冬退肺火,元參退腎火,荊芥引火下行,又得大黃,不再停胃;又恐血既上越,大腸必燥,加當歸助速行之勢,故旋轉如環,取效甚捷。

化絲湯 治痰見血絲。

熟地 麥冬(各一兩) 貝母 蘇子 荊芥(炒,各一錢) 元參 茯苓(各五錢) 骨皮 沙參(各三錢)

此肺、腎、心三經兼治,加去痰退火,但愈後不可仍服,宜用後方。

益陰地黃丸

熟地(一斤) 淮藥 桑皮(八兩) 麥冬 骨皮(十兩) 丹皮 茯苓(六兩) 北味(三兩) 澤泄(四兩)

蜜丸。日服三錢。

壯水湯 治久吐血不止。

熟地(二兩) 生地(一兩) 荊芥炒(二錢) 三七末(三錢)

二劑不發。

此二地補精,寓止血之妙,荊芥引血歸經,三七隨斷路徑,入不再出,火得水消,氣得水降,此理為至微也。

平肝止血散 治大怒吐血。

白芍(二兩) 當歸(一兩) 荊芥 丹皮(各三錢) 梔仁(炒,二錢) 甘草(一錢)

此用白芍平肝,又益肝,同當歸用,生血活血,實有神效;丹皮、梔子不過少涼血以清火,俟荊芥引經、甘草緩急耳。

六味地黃湯 治咯血,加北味一錢,此治水不須泄火也。

又方 治咳嗽失血。

麥冬 熟地(各二兩) 骨皮 丹皮(各一兩) 白芥子(三錢)

十劑愈。

此肺、腎同治,故麥、地並用;加骨皮、丹皮,蓋以咳血必損陰,陰虛則火旺,此火乃陰火,二味解骨髓中熱,則腎無煎熬,不索肺金,肺中滋潤,自濟腎,腎漸濡,養肝治心,外侮不侵,何有耗散;白芥子消膈膜之痰,以陰氣虛耗,必有痰,取不耗真陰氣也。

止衄湯 治鼻衄不止。

生地(一兩) 麥冬(三兩) 元參(二兩)

一劑止。

此麥冬治肺虛,生地、元參解腎火,火退氣自順,氣順血歸經矣。

填竅止氛湯 治耳出血。

麥冬(一兩) 熟地(二兩) 石菖蒲(一錢)

一劑效。

此用熟地補腎,麥冬息心包火,菖蒲引二味直透耳中也。

護舌丹 治舌上出血不止。

丹皮 麥冬 桔梗(各三錢) 人參 甘草 北味(各一錢) 元參(五錢) 熟地(一兩) 黃連(三分) 肉桂(一分)

四劑愈。

此專交心腎也。

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錢,北味、骨碎補各一錢,四劑愈。

此用六味補水,水足火自降,火降血不妄行;加麥、北補肺,水尤易生;碎補透骨補漏,血欲不止,得乎。

兩止湯 治臍中出血。

熟地(三兩) 棗皮 麥冬(各一兩) 北味(一錢) 白朮(五錢)

四劑除根。

此用熟地、棗皮補水,麥、味益肺,白朮利腰臍,腰臍利,水火流通,各取給於腎而不爭矣。

加味補血湯 治九竅出血。

當歸(一兩) 黃耆(三兩) 人參 荊芥(炒,各三錢) 白朮 生地(各五錢)

二劑愈。

此見血妄行,火已泄,不必清火,而輒補氣。蓋其妄行,由氣虛不能攝血也,倘用止抑,則一竅閉安,必眾竅盡閉。況又加行氣涼血,兼清火,有不奏功哉。

三地湯 治大便出血。

生地 熟地 當歸(各一兩) 地榆(三錢) 木耳末(五分)

二劑愈。

此精血兩補,腸中自潤,既無乾燥,自無滲漏。況地榆涼,木耳塞,有不速效哉。

水火兩通湯 治尿血痛澀。

車前子(三錢) 梔子(五錢) 茯苓 當歸(各五錢) 木通 黃柏 扁萹(各一錢) 白芍 生地(各一兩)

三劑愈。

此通利水火,又平肝補血。蓋血證再懼肝木克脾胃,脾胃氣下陷不能升,血又何從升散乎。今平肝,肝舒脾胃亦舒,脾胃氣舒,小腸水火兩通,敗精速去矣。

肺腎兩益湯 治毛孔出血。

熟地(二兩) 人參 麥冬(各一兩) 三七根末(三錢)

一劑血止,再用六味地黃加麥冬、北味調理,全愈。

此金水相資,肺腎火息,血自歸,何至走入皮毛外泄。況三七根原止血,故宜效之捷也。

滋脾飲 治唾血。

人參(三分) 茯苓(三錢) 元參 芡實 白茅根 淮藥 丹皮(各三錢) 熟地(一兩) 沙參(五錢) 甘草(五分)

二劑愈。

此輕治脾,重補腎,探本也。倘止泄脾火,必傷胃土,胃傷脾更傷,然後補腎,則不能生腎水,何能制脾胃火,無論唾血難止,吾恐胃關不閉,血且傾盆,此滋脾飲所以效耳。

助心丹 治兩目流血。

熟地 麥冬(各一兩) 志肉(二兩) 茯神 元參 丹皮 當歸(各三錢) 棗皮 芡實(五錢) 蓮子心(一錢) 柴胡(三分)

二劑愈。

此心、肝、腎藥,補腎生肝即補腎生心。或疑腎火動,不宜補腎,不知火動乃水衰,況心火必得水資乃旺,心、肝、腎火自平也。

補液丹 治舌上出血。

人參 生地 淮藥(各三錢) 麥冬 當歸 元參(各五錢) 丹參(二錢) 北味(十粒) 黃連 貝母(各一錢)

外用炒槐花、三七根末等分,搽之即愈。

溫經湯 治婦人經斷。

熟地 白朮(各一兩) 淮藥 當歸(各五錢) 棗仁(生) 白芍 沙參(各三錢) 丹皮 人參(各二錢) 柴胡 杜仲(各一錢)

八劑經通,一月受孕。

此心、肝、脾、腎同治。妙在補水以通之,開鬱以解之,倘徒補則鬱不開生火,徒散則氣益衰耗精,或用攻堅並辛熱之品,無益反害。

蕩邪丹 治室女月經不來,如娠。

雷丸 大黃(各一錢) 桃仁(三十粒) 當歸 丹皮(各五錢) 甘草(生,二錢)

一劑下穢物半桶,再用:

調正湯

白朮 蒼朮 苡仁(各五錢) 茯苓(三錢) 陳皮 甘草 貝母(各一錢)

四劑經漸行。或疑鬼胎,必傷血,故血枯經閉,今墮其胎,何不補血,反補胃氣。蓋鬼氣中人,正虛可知,且血不驟生,補氣自易生血。二術補陽氣,陽旺陰自難犯。倘徒補血,則陰以招陰,恐胎雖下,鬼氣必再種也。

固本止崩湯 治血崩,目暗昏暈。

熟地 白朮(各一兩) 人參 黃耆(各三錢) 當歸(五錢) 乾薑(灰,二錢)

十劑愈。倘貴藥重減半,必不能止。

此妙補血,更補氣,且補火。蓋血崩至黑昏暈,則血必盡去,僅存氣一線。若不急補氣,則有形血不速生,無形氣必盡散,故補血先補氣。然補氣不補血,血不易生;補血不補火,血自凝滯,不能隨氣速生。況乾薑引血歸經,補中有收,故妙。

補血湯加三七末三錢,桑葉十四片,治老婦血崩。

此用三七根止血,桑葉滋陰又收斂。但年老陰精既虧,此補精藥尚少,其後宜加白朮五錢,熟地一兩,淮藥四錢,麥冬三錢,北味一錢,多服。

固氣湯 治受娠,血崩胎墮。

人參 白朮 熟地(各五錢) 當歸 杜仲(各三錢) 茯苓 甘草 棗皮(各二錢) 遠志(一錢) 北味(十粒)

十劑愈。

此固氣兼補血,凡因虛血崩,皆效。

引精止血湯 治交感,血涓涓不止。

人參 棗皮(各五錢) 白朮 熟地(各一兩) 茯苓(二錢) 車前 荊芥(炒,各三錢) 黃柏(五分) 乾薑(炒,一錢)

十劑愈。

此用參、耆補氣,地、棗補精,精氣旺,血管自流動;加苓、前利水,水利血竅自利;加黃柏直入血管,引出夙精;加荊芥引出敗血;又益黑姜止血管之口。此實有調理曲折之妙,然必慎房事三月,乃善也。

平肝止血湯 治血崩,作渴吐酸。

白芍(二兩) 當歸 白朮(各一兩) 柴胡(一錢) 三七根末 丹皮 生地(各三錢) 甘草 荊芥(各二錢)

四劑愈。

此妙白芍平肝,得柴胡而鬱盡解;白朮利腰臍,血不積注;荊芥通經絡,血自歸還;丹皮涼骨髓熱,生地清臟腑熱,當歸、三七補中止血,自郁散血止耳。

逐瘀止崩湯 治跌僕,血下如崩。

大黃 龜板(各三兩) 生地(一兩) 當歸(五錢) 白芍(二錢) 丹皮(一錢) 枳殼(五分) 桃仁(十粒)

不必四劑。

清海丸 治每交感即如血崩。

熟地 桑葉 白芍 白朮 元參(各一斤) 棗皮 石斛(各八兩) 北味(三兩) 麥冬 沙參 骨皮 丹皮 淮藥(各十兩) 龍骨(煅,醋淬,二兩)

蜜丸。滾水下,早晚各五錢。半年愈。

此補陰無浮動,縮血無寒冷,潛移默奪,子宮清涼,血海自固。

內傷備用選方

香砂平胃散 主治傷食。

蒼朮(二錢) 陳皮(去白) 香附(制,各一錢) 枳實(麵炒) 藿梗(各八分) 厚朴(薑汁炒) 縮砂(薑汁炒,各七分) 木香(另研) 甘草(各五分)

姜,煎。

腥脾育胃湯 治中氣不足,飲食不化,虛痞吞酸。

人參 白朮(炒) 白苓(各一錢) 半夏 蒼朮 縮砂(姜炒) 白芍(炒) 麥芽(炒) 厚朴(薑汁炒) 藿香 陳皮(去白,各八分) 枳實(麵炒,五分)

薑、棗,煎。

健脾保和丸 消導飲食,有補有化,不致傷脾。

白朮(二兩) 枳實(麵炒) 查肉 陳皮 麥芽(炒,各一兩) 神麯(炒) 白蔻 木香(各五錢)

為末,粳米飯和丸,梧子大。白湯下五七十丸。

養脾丸 治脾胃虛冷,飲食不消,或腹脹嘔泄。

乾薑(炮) 縮砂(薑汁炒,各四兩) 炙草(二兩) 麥芽(炒) 白苓 人參 白朮(各一兩)

為末,蜜丸,每兩分作八丸。薑湯下。

滋脾丸 滋脾養胃,消化飲食。

神麯(炒) 麥芽(炒) 半夏 陳皮 蓮肉(去心) 枳殼(炒) 縮砂(薑汁炒) 甘草(各一兩)

為末,陳米飯和丸,梧子大。米湯下百丸。

葛花解酲湯 治飲酒過傷,嘔吐痰逆,手足戰搖,精神昏亂,飲食減少。

葛花 縮砂(薑汁炒) 白蔻(各五錢) 青皮(三錢) 白朮 乾薑 神麯(炒) 澤泄(各一錢) 人參 豬苓 白苓 陳皮(各錢半) 木香(五分)

為末。每三錢,白湯調服。

對金飲子 治酒食傷,和胃消痰。

陳皮(三錢) 厚朴(薑汁炒) 蒼朮 甘草

姜,煎服。加甘葛二錢,赤苓、縮砂(薑汁炒)、神麯各一錢,尤好。

人參散 治飲食酒傷房勞,酒入百脈,令人恍惚失常。

熟地(二錢) 人參 白芍 天花粉 枳殼 茯神 棗仁(炒) 甘草(各一錢)

水煎。

龍腦湯 醒酒消食。

縮砂(薑汁炒,二兩) 甘草(兩半)

為末。每五錢或一錢,茶清下。

葛花散 飲酒令不醉。

葛花 小豆花(等分)

為末。每三錢,白湯調服。一名雙花散。

三豆解醒湯 治中酒頭痛,嘔吐煩渴,善解酒毒,多飲不醉。因酒消渴,尤宜服之。

葛根(二錢) 蒼朮(錢半) 陳皮 赤苓 木瓜 半夏(各一錢) 神麯(炒,七分) 澤泄(五分) 生薑(三分) 黑豆 綠豆 赤小豆(各二錢)

夏月及酒渴者,加川連五分。

人參湯 人遇勞倦辛苦,用力過多,即服一二帖,免生內傷、發熱等症。

炙耆(錢半) 人參 白朮 陳皮 麥冬(去心,各一兩) 茯神(八分) 炙草(七分) 五味(二十粒)

薑、棗,煎服。一名補氣湯。

二曲丸 治脾虛痰盛,食不入,妙甚。

神麯(炒) 半夏(等分)

為末,以薑汁糊丸。服。

香砂養胃湯 治胃寒,飲食不思,痞悶不舒。

白朮(一錢) 蒼朮 縮砂 厚朴 陳皮 白苓(各八分) 白蔻 人參 木香 甘草(各五分)

薑、棗,煎服。

守中金丸 治內傷脾胃虛冷,腹中痞痛,或腸鳴自利,不思飲食。

蒼朮 桔梗 乾薑(泡) 炙草(各一兩)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醋湯嚼下。

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 厚朴(薑汁炒) 半夏 陳皮 藿香 甘草

薑、棗,煎服。或加蘇葉、縮砂。

參苓白朮丸 養元氣,補脾胃,進飲食,清火化痰。

白朮(二兩半) 桔梗 薏仁 白蓮(去心,各二兩) 人參 山藥 白苓 陳皮 半夏 扁豆(炒) 當歸 香附 遠志(去心,甘草湯泡) 甘草(各一兩) 縮砂(五錢)

共為末,薑、棗煎湯,打神麯一兩煮爛和丸,梧子大。白湯下百丸。一方有黃連、石菖蒲。

參苓白朮散 治內傷脾胃虛弱,飲食不思,或吐瀉。

人參 白朮 白苓 山藥 炙草(各三錢) 薏仁 白蓮 桔梗 扁豆 縮砂(各錢半)

為末。每一錢,棗湯調服。或銼一兩,薑、棗煎服。

瑞蓮丸 治內傷,脾胃虛弱,少飲食,或泄瀉。

山藥 白朮 白苓 芡實 白蓮 陳皮 白芍(炒,各一兩) 人參 炙草(各五錢)

為末,用獖豬肚一個,洗淨煮爛,和藥搗丸,梧子大。每早,米飲下百丸。

參朮調元膏 扶元氣,健脾胃,進飲食,潤肌膚,生精血。

白朮(一斤) 人參(四兩)

並銼片,入砂鍋內,淨水十碗,熬取汁二碗,濾渣;又添水熬取汁二碗,去渣;將二次汁濾淨,和合,慢火熬至二碗,加入蜜半斤,再熬至稠釅,埋土中三日,取出。日服三四次,白湯調下。

又方,白朮一味,不拘分,如此熬法,三次去渣,和勻原汁,慢火熬至滴水成珠為度,或加蜜或不加蜜,取出,入磁瓶收貯,退火毒。每日白湯調服三四次,甚妙。大人,可加黃耆熬膏。

九仙王道糕 養精神,扶元氣,健脾胃,補虛損,生肌肉,除濕熱。

蓮肉 山藥 白苓 薏仁(各四兩) 麥芽(炒) 扁豆(炒) 芡實(各一兩) 柿霜(四兩) 白糖(二十兩)

為末,入粳米粉蒸糕,曬乾。任意食之,米飲送下。

白雪糕 治內傷,補養脾胃。

山藥 芡實 白蓮(各四兩) 粳米 糯米(各一升)

共為粉,砂糖斤半拌勻,蒸糕。食之,妙。

天真丸 治內傷,脾胃俱虛,津液枯竭,形體羸瘁。

肉蓯蓉 當歸 山藥 天冬(各十兩)

四味為末,用精羊肉七斤批開,入人上藥末入內,紮緊,入糯米酒,置瓶中,煮令酒干,再入水二升,又煮,候肉爛如泥,乃入黃耆末五兩,人參末三兩,白朮末二兩,熟糯米飯焙末十兩,拌勻,同搗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三服。久服滋血添精,生津液,潤燥澀。

以上俱飲食傷用。

大補陰丸 降陰火,壯水要藥。

黃柏(鹽酒炒) 知母(酒炒,各四兩) 熟地 龜板(炙,各六兩)

為末,豬脊髓和煉蜜為丸,梧子大。每鹽湯下五七十丸。

加味補陰丸 補陰虛,泄陰火。

黃柏 知母(酒炒,各四兩) 牛膝 杜仲(炒) 巴戟 熟地 棗皮(各三兩) 肉蓯蓉 白苓 枸杞 遠志 山藥 鹿茸 龜板(炙,各二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下五七十丸。

虎潛丸 治陰虛勞症。

龜板(炙) 黃柏(炒,各四兩) 熟地 知母(炒,各三兩) 白芍 當歸 鎖陽(各二兩) 陳皮 虎骨(炙,各一兩) 乾薑(泡,五錢)

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鹽湯下五七十丸。

一方,煮羊肉汁和丸,名龍虎丸。

補天大造丸 壯陽光,滋腎水,為天地交泰。若虛勞之人,房室過度,五心煩熱,服之神效,久服延年益壽。

紫河車(一具) 熟地 當歸 茴香(酒炒) 黃柏(酒炒) 白朮(炒,各二兩) 生地(酒炒) 天冬 麥冬 牛膝(酒洗) 杜仲(炒,各兩半) 枸杞 五味(各七錢) 陳皮 乾薑(泡,各二兩) 側柏葉(向東枝者,焙,二兩)

為末,入河車共搗丸,梧子大。米飲或酒下百丸。

入門大造丸 治氣血虛,陽痿面黃。

紫河車(一具,蒸) 生地(二兩半) 白苓(二兩) 縮砂(六錢)

後三藥以紗絹包之,入磁缸內,酒煮,再添酒,煮七次,取出,去苓、砂不用。蓋地黃得砂仁、茯苓,則入胃經故也。與河車,加前方藥料搗丸,服同法。

以上俱陰虛用。

參耆建中湯 治虛損少氣,四肢倦怠,飲食少進。

當歸(錢半) 人參 黃耆(炙) 白朮(炒) 白苓 白芍(炒,一錢) 生地(酒炒,一錢) 甘草(五分) 五味(三分)

薑、棗,煎。

鹿茸大補湯 治虛勞少氣,一切虛損。

肉蓯蓉 杜仲(炒,各一錢) 白芍(炒) 白朮(炒) 製附子 人參 肉桂 半夏 石斛 五味(各七分) 鹿茸 炙耆 當歸 白芍 熟地(各五分) 甘草(二分)

薑、棗,煎。

桂附湯 治陽虛血弱,虛汗不止。

肉桂 附子(泡,各三錢)

薑、棗,煎服。

茸附湯 治氣血精虛耗,潮熱盜汗。

鹿茸 附子(炮,各二錢半)

薑、棗,煎服。

以上俱陽虛用。

雙和湯 治心力俱勞,氣血皆傷,或勞役後房室,及大病後虛勞,氣乏、自汗等症。

白芍(二錢半) 熟地 當歸 川芎 炙耆 甘草(各七分)

薑、棗,煎服。

一方同名,乃建中、四物合用,治大病虛勞氣乏最效。

異類有情丸 治虛勞,氣血兩虛。

鹿角霜 龜板(炙,各三兩六錢) 鹿茸(炙) 虎脛骨(炙,各二兩四錢)

為末,用雄豬脊髓九條,同煉蜜搗丸,梧子大。每鹽湯下五七十丸。鹿,陽也;龜、虎,陰也。血氣有情,各從其類也。如膏粱善飲之人,可加豬膽汁,以寓降火之意。

是齋雙補丸 平胃氣血,不燥不熱。

熟地 兔絲(各八兩)

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酒下五七十丸。

以上陰陽俱虛用。

究源心腎丸 治虛勞,心腎不交,水不濟火,怔忡盜汗,遺精赤濁。

兔絲(酒浸,三兩) 牛膝 熟地 肉蓯蓉 鹿茸(炙) 附子(泡) 人參 遠志 茯神 炙耆 山藥 當歸 龍骨(煅) 五味(各一兩)

為末,以浸兔絲酒糊和丸,梧子大。棗湯下五七十丸。此主心虛。

黑丸 治虛勞,陰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聾目暗,腰痛腳弱,小便白濁。

當歸 鹿茸(炙,一兩)

為末,烏梅肉為膏,和丸,梧子大。酒下五七十丸。

滋補養榮丸 治虛勞,氣血俱虧,精神短少,脾胃虛弱,專補肝血。

遠志 白芍 炙耆 白朮(各二兩半) 熟地 人參 五味 川芎 當歸 山藥(各二兩) 陳皮(八錢) 白苓(七錢) 生地(五錢) 棗皮(四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五七十丸。

三方俱主肝血。

無比山藥丸 補腎益精血。

五味(六兩) 肉蓯蓉(四兩) 兔絲 杜仲(炒,各三兩) 山藥(二兩) 赤石脂(煅) 茯神 棗皮 巴戟 牛膝 澤泄 熟地(各一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或酒下五七十丸。

小兔絲子丸 治虛勞腎損,陽氣衰少,小便滑數。

兔絲子(五兩) 山藥 蓮肉(各二兩) 白苓(一兩)

為末,山藥糊丸,梧子大。鹽湯或酒下。

三味安腎丸 治腎虛,氣不歸元,變見諸症。用此補腎,令其納氣。

破故紙(炒) 茴香(炒) 乳香(等分)

蜜丸,梧子大。鹽湯下三五七十丸。

補精膏 治虛勞,益真氣,助胃潤肺。

山藥(八兩,另研) 胡桃肉(四兩,研如泥) 杏仁(去皮尖,炒,四兩,另研)

雄牛前腿髓四兩,蜜一斤,二味同煮,去渣,入三藥末和勻,入缸封固,重湯煮半日,取出。每一匙,溫酒調服。

衛生湯 補虛勞,除煩熱,和血脈。

炙耆(二錢) 白芍(酒炒) 當歸(各錢半) 炙草(七分)

水煎,入酒服。氣弱,加人參一錢。

救陰理癆湯 治陰虛火動,皮寒骨熱,食少痰多,咳嗽短氣,倦怠煩悶。

生地(薑汁酒炒,二錢) 當歸(酒洗,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 五味(三分) 麥冬(去心,一錢) 人參(六分) 炙草(四分) 蓮子(去心,三錢) 薏仁(三錢) 陳皮(八分) 丹皮(一錢)

棗,煎服。

救陽理癆湯 治勞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

黃耆(酒炒,三錢) 人參(二錢) 當歸(酒洗,錢半) 白朮(炒,二錢) 炙草(五分) 陳皮(去白,八分) 五味(四分) 肉桂(七分)

薑、棗,煎服。

班龍丸 常服延年益壽。

鹿角膠 鹿角霜 兔絲子 柏子仁(各八兩) 白苓 破故紙(各四兩)

為末,酒煮米糊作丸,梧子大。姜鹽湯下五十丸。

何首烏丸 治男子元藏虛損,填精補髓。

首烏(八兩) 肉蓯蓉(六兩) 牛膝(四兩)

將首烏用棗一層,甑內蒸棗軟,用竹刀切,焙,同為末,以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嚼馬藺子服,酒下,食前,一服加一丸,日三服,至四十丸即止,其效如神。

麋茸丸 治腎虛腰痛,不能轉側。

麋茸(一兩) 兔絲子(一兩) 硫黃(五錢)

為末,以羊腎二對,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梧子大,陰乾。如羊腎不敷,入酒糊佐之。鹽湯或酒送服五十丸。

聚精丸 治腎虛,封藏不固。

鰾膠(白淨者。一斤,碎切,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 沙苑蒺藜(五兩,乳浸一宿,隔湯蒸一炷香,曬乾,勿炒)

為末,煉蜜中加入陳酒,候蜜將冷,為丸,不可熱搗,熱搗則膠黏難丸,丸如綠豆大。酒下八丸。忌諸魚、牛肉。景岳加五味子二兩。

以上皆擇錄古方。景岳新方如歸腎飲丸、左歸、右歸飲丸及舉元煎等類,亦多可用,前《醫學指要》內備載,茲不贅及。

習醫數十年,研窮古聖經旨,先賢名論,因於虛勞失血之症,裁訂方法,加減施治,獲效頗多,附此以質高明。

培元養陰湯

紋黨參(三四錢至一兩。若初見血或有火,即用洋參) 泡於術(用米泔水泡)二日,荷葉包,飯上蒸過,不用土炒。三四錢,初起不用) 淮山藥(初用生,後用鹽水洗、蒸。五六錢至一兩) 薏苡仁(初用生,後用蒸。四五錢至七八錢、一兩) 霍山石斛(另煎濃汁,沖服。一錢至二三錢) 丹參(酒洗) 桔梗(泡) 廣陳皮(去白,一錢) 藕節(水洗,二三錢) 炙草(一錢) 白蓮(去心,三錢)

白茅根一撮為引。服數劑,血不止,可加黑薑炭五六分,數服自止。以後去藕節、姜灰,加玉竹(蜜蒸)四五錢至一兩,真阿膠(用蒲黃炒珠)三四錢,多服,引去白茅根,加白蓮、南棗。服至一兩月後,無反復變易,即用溫補、滋陰等劑,隨服,能加保養,自獲安全矣。

如咳嗽痰多,加麥冬(去心,米炒)一二錢,或加冬蟲夏草一二錢,或加貝母(去心,糯米拌炒)一二錢;若久嗽,肺氣虛極,即加北味二三錢,紫菀、百合一二錢亦可,其餘止嗽之藥切勿妄加。嘗見醫風寒咳嗽,誤用止嗽等藥,致成勞瘵而莫救,比比然也,慎之慎之。

此體經文補以味、調以甘之意,而扶脾助胃,保肺益腎,兼及之矣。蓋詳究藥性,山藥色白味甘,入脾肺,補不足,瀉虛熱。汪注云:陰虛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則山藥自能補陰;且肺為腎母,金水相生,故又能益腎陰;脾為心子,子母相助,故又能益心氣;且稼穡作甘之本味,可治虛損勞傷,固宜用以為君。而臣之者,則有人參之益土生金,養元泄火,並治虛勞;薏仁之益胃健脾,補肺清熱,主治血症;或藉茯神之能守,安養心神;或資茯苓之微滲,交通心腎;甘草甘補脾胃,瀉心火,養腎陰,共相協和;惟白朮苦甘而溫,本生津消痰,但燥膩橫中,血燥乃不相宜,用之須慎。若其佐使,丹參入心與包絡,去瘀生新,除煩熱,一味功兼四物;石斛,甘淡入脾而除虛熱,鹹平入腎而澀元氣,益腎強陰,能補虛癆;桔梗入肺心胃,開提氣血,載運藥力;陳皮入脾肺氣分,調中快膈,導滯消痰,用為輔治,自能調劑適中。至於導向,蓮子交水火而媾心腎,安靖上下君相火邪,益十二經脈血氣;而藕節澀平,茅根甘寒,皆能止吐衄諸血。合成此劑,不寒不燥,補脾而不傷腎,益腎而不妨脾,彼此相資而有益,以視沾沾於滋陰降火,補陰抑揚,相去為何如耶。

附《素問》濁氣歸心辨訛

讀《素問》,至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入脈節,此濁氣歸心,不得其解。因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果濁氣歸心,焉得虛靈不昧,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乎。按此心字,必因千百年相傳之書,脾字訛為心字。考《靈樞·陰陽清濁篇》曰:受谷者,濁;受氣者,清。又曰:營者,水穀之清氣也,調和於五臟,灑陳於六腑。又曰:陰清而陽濁。又曰: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夫腑為陰,藏為陽,既曰諸陰皆清,則心之受清可知;既曰足太陰獨受其濁,則濁氣歸脾之外,更無一臟再受其濁可知。是濁氣歸脾,經文無不印合,竊以為一字之訛,願以質之高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