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症門
氣治法
氣虛、氣實不可不平之也,氣實者非氣實,乃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法當用補正之藥而加祛逐之品,則正氣足邪氣消矣。方用:
人參 白朮 麻黃 半夏 甘草(各一錢) 白芍(三錢) 柴胡(二錢)
水煎服。
推而廣之,治氣非一條也,氣陷補中益氣湯可用;氣衰六君子湯可採;氣寒人參白朮附子湯可施;氣虛則用四君子湯;氣鬱則用歸脾湯;氣熱用生脈散;氣喘用獨參湯;氣動用二陳湯加人參;氣壅塞用射干湯;氣逆用逍遙散。氣虛則贏弱,氣實則旺甚。氣虛用前方,氣實另一方。
白朮 柴胡 甘草 梔子(各一錢) 茯苓(三錢) 白芍(二錢) 陳皮 枳殼(各五分) 山楂(十個) 水煎服。
氣喘
凡人氣喘而上者,人以為氣有餘也,殊不知氣盛當作氣虛看,有餘當作不足看,若認作肺氣之盛而用蘇葉、桔梗、百部、豆根之類,去生遠矣。方用:
人參(三兩) 牛膝(三錢) 熟地(五錢) 山萸(四錢) 枸杞 五味子(各一錢) 麥冬(五錢) 胡桃(三個) 生薑(五片) 水煎服。
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參乃健脾之藥,既宜補腎不宜多用人參,不知腎水大虛,一時不能遽生,非急補其氣,則元陽一線必且斷絕,況人參少用則泛上,多用即下行,妙在用人參三兩,使下達病源,補氣以生腎水。方中熟地、山萸之類,同氣相求,直入命門,又何患其多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但喘有初起之喘,有久病之喘。初起之喘多實邪,久病之喘多氣虛。實邪喘者必抬肩,氣虛喘者微微氣息耳。此方治久病之喘,若初起之喘四磨四七湯一劑即止。喘不獨肺氣虛而腎水竭也。
實喘
黃芩(二錢) 柴胡 甘草(各五分) 麥冬(三錢) 蘇葉 烏藥 半夏 山豆根(各一錢) 水煎服。一劑喘定,不定再劑也。凡實喘症氣大急,喉中必作聲,肩必抬,似重而實輕也。
虛喘
大抵此等症氣少息,喉無聲肩不抬也,乃腎氣大虛,脾氣又復將絕,故奔沖而上,欲絕未絕也,方用救絕湯。
人參 熟地(各一兩) 山萸(三錢) 牛膝 五味子 白芥子(各一錢) 麥冬(五錢)
水煎服。
氣短似喘
氣短似喘而實非喘也,若作實喘治之立死,蓋氣短乃腎氣虛耗,氣衝上焦壅塞於肺經,不足之症也,方用:
人參(二兩) 熟地(一兩) 山萸 牛膝 補骨脂 枸杞(各三錢) 麥冬(五錢) 胡桃(三個去皮) 五味子(二錢) 水煎服。
三劑氣平喘定,此方妙在用人參之多,能下達氣原,挽回於無何有之鄉,又純是補肺補腎之品,子母相生,水氣自旺,則火氣自安於故宅,不上衝於喉門矣。
抬肩大喘
人忽感風邪,寒入於肺,以致喘急肩抬,氣逆痰吐不出,身不能臥,方用:
柴胡 茯苓 當歸 麥冬 桔梗(各二錢) 黃芩 甘草 半夏 射干(各一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發舒肺金之氣,半夏以祛痰,黃芩以祛火,蓋感寒邪內必變為熱症,故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遏抑其火,而火未必伏也,有射干、桔梗、柴胡一派辛散之品,則足以消火減邪矣。
腎寒氣喘
人有氣喘不能臥,吐痰如湧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臥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腎中之寒氣也。蓋腎中無火則水無所養,乃泛上而為痰,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桂、附大劑飲之,蓋人之臥必腎氣與肺氣相安,而後河車之路平安而無奔越也。
腎火扶肝上衝
凡人腎火逆扶肝氣而上衝,以致作喘,甚有吐紅粉痰者,此又腎火炎上以燒肺金,肺熱不能克肝而龍雷之火併騰矣。方用:
沙參 地骨皮(各一兩) 麥冬(五錢) 丹皮(三錢) 白芍(五錢) 白芥子(二錢) 桔梗(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中之火,沙參、丹皮以養陰,白芍平肝,麥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經,則痰消而喘定矣。
假熱氣喘吐痰
人有假熱氣喘吐痰者,人以為熱而非熱也,乃下元寒極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苟不急補其腎水與命門之火,則一線之微必然斷絕。方用:
熟地(四兩) 山藥 麥冬(各三兩) 五味子 牛膝(各一兩) 肉桂 附子(各一錢) 水煎冷服一劑而愈。
喘嗽
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為氣虛而有風痰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祟乎?法當峻補其腎,少助以引火之品,則氣自歸源於腎而喘嗽俱止矣。方用:
人參(一兩) 熟地(二兩) 麥冬(五錢) 牛膝 枸杞 白朮 五味子 菟絲子(各一錢) 茯苓(三錢) 水煎服,連服幾劑必有大功,倘以四磨四七湯治之則不效矣,即投貞元飲,此方專治喘而脈微澀者。
熟地(三兩) 當歸(七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婦人多此症。
吐血門
陽症吐血
人有感暑傷氣忽然吐血盈盆,人以為陰虛也,不知陰虛吐血與陽虛不同,陰虛吐血人安靜無躁動,陽虛必大熱作渴欲飲冷水,舌必有刺;陰虛口不渴而舌苔滑也,法當清胃火,不必止血也。方用:
人參 當歸 香薷 石膏(各三錢) 荊芥(一錢) 青蒿(五錢) 水煎服
此方乃陽症吐血之神劑也,方中雖有解暑之味,然補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實可同治,但此方只可用一二劑,即改六味地黃湯。
大怒吐血
其血也或傾盆而出或沖口而來,一時昏暈,死在頃刻,以止血治之則氣悶不安,以補血治之則胸滿不受,有變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方用解血平氣散。方用:
白芍 當歸(各二兩) 炒荊芥 黑山梔(各三錢) 紅花(二錢) 柴胡(八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氣平舒,二劑而血止息,三劑而症大愈。
此症蓋怒傷肝不能平其氣,以致吐血,若不先舒其氣而遽止血,則愈激動肝火之氣,必氣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用白芍平肝又舒氣,柴胡、荊芥引血歸經,當歸、紅花生新去舊,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
此症人非以為火盛即以為陰虧,用涼藥以瀉火,乃火愈盛而血愈多,用滋陰之味止血之品仍不效,誰知是血不歸經乎?治法當用補氣之藥而佐以引血歸經之味,不止血而血自止矣。方用:
人參(五錢) 當歸(一兩) 炒丹皮 黑芥穗(各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止。此方妙在不專補血而反去補氣以補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蓋血逢寒則凝,逢散則歸經,救死於呼吸之際大有神功。
吐白血
血未有不紅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狀似蟹涎,無敗痰存其中,實血而非痰也。若將所吐白沫露於星光之下一夜必變紅矣。此沫出於腎,而腎火沸騰於咽喉不得不吐者也,雖是白沫而實腎中之精。豈特血而已哉,苟不速治則白沫變為綠痰,無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 麥冬(各一兩) 山藥 山萸 茯苓(各五錢) 丹皮 澤瀉(各二錢)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日日服之。
血不歸經
凡人血不歸經,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竅各處出血,循行經絡,外行於皮毛,中行於臟腑,內行於筋骨,上行於頭目兩手,下行於二便一臍,周身無非血路,一不歸經,則各處妄行,有孔則鑽,有洞則泄,甚則嘔吐,或見於皮毛,或出於齒縫,或滲於臍腹,或露於二便,皆宜順其性以引之歸經。方用。
熟地 生地(各五錢) 當歸 白芍 麥冬(各三錢) 茜草根 荊芥 川芎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此方即四物湯加減,妙在用茜草引血歸經。
三黑神奇飲
丹皮(炒黑七分) 黑山梔(五分) 真蒲黃(炒黑一錢二分) 貝母(一錢) 川芎(酒洗) 生地(酒洗各一錢) 水二杯,童便、藕汁各半杯煎服。此方治吐血神效無比,二劑止。
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最能補腎滋肝,木得其養則血有可藏之經而不外泄,血症最宜服之。
嘔吐門
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補脾,而補脾尤宜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見不飲食,動曰脾胃虛也,殊不知胃之虛寒責之心,脾之虛寒責之腎,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誰知是腎水之虧乎?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腎水之虧則脾胃之火沸騰而上,以致目紅腫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時躁時靜,時欲飲水,及水到又不欲飲,即強之飲,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黃湯加桂、附,水煎服。
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極熱,然後用附子一個煎湯,用鵝翎掃之,隨干隨掃,少頃即不吐矣。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或逍遙散加黃連亦立止也,無如世醫以雜藥投之而成噎嗝矣。方用:
熟地(三兩) 山萸 元參(各一兩) 當歸(五錢) 牛膝 白芥子(各三錢) 五味子(二錢) 水煎服。
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干而細,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腎大吐
寒入腎宮將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以熱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難支,人多以為胃病,其實腎病也。方用:
附子(一個) 白朮(四兩) 肉桂(一錢) 乾薑(三錢) 人參(三兩) 水煎服。
此藥下喉便覺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嘔吐
世人皆以嘔吐為胃虛,誰知由於腎虛乎?故治吐不效,未窺見病之根也。方用:
人參 芡實(各三錢) 白朮 薏仁(各五錢) 砂仁(五粒) 吳萸(五分) 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則火由脾而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方用:
茯苓(一兩) 人參(二錢) 砂仁(三粒) 黃連(三錢) 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則又引入腎而流於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
白朮(二兩) 人參(五錢) 附子 乾薑(各一錢) 丁香(五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能不從臍出也。
胃吐
此症由於脾虛,脾氣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參 茯苓(各三錢) 白朮(五錢) 甘草 肉桂 神麯 半夏(各一錢) 砂仁(三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者何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欲使關外之安靜,必先使關中之安寧,況用砂仁、半夏、神麯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兩補之。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 茯苓 麥冬(各五錢) 山藥(一兩) 澤瀉 丹皮(各三錢)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反胃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山藥(六錢) 茯苓 丹皮 附於 肉桂(各三錢) 澤瀉(二錢) 水煎服。
胃寒
心腎兼補治脾胃兩虛者固效,若單胃之虛寒,自宜獨治心之為妙。方用:
人參 遠志(各一兩) 白朮 茯苓 蓮子 白芍(各三兩) 菖蒲 良薑 棗仁(各五錢) 半夏 附子 白芥子 山藥(各四錢)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錢。
胃寒吐瀉 心寒胃弱
此症由於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己,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而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飲食而生精華,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方用:
熟地 茯苓 人參(各三兩) 山萸(二兩) 山藥(四兩) 附子 肉桂 五味子(各一兩) 吳萸(五錢) 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錢,空心。
臌症門
水臌
此症滿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從膀胱出,則為死症矣。方用決流湯。
黑醜 甘遂(各二錢) 肉桂(三分) 車前子(一兩) 水煎服。一劑水流鬥余,二劑全愈,斷勿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蓋二醜、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車前子引水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牛、遂(牽牛即二醜,甘遂)之過猛也。二劑之後,須改五苓散調理二劑,再用六君子湯補脾可也。忌食鹽,犯之必不救矣。
氣臌
此症氣虛作腫,似水而實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上腫起,後漸腫至身上,於是頭面皆腫者有之,此之謂之氣臌,宜於健脾行氣之中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各一兩) 甘草 肉桂(各一分) 枳殼(五分) 人參 蘿蔔子 神麯 車前子(各一錢) 山藥(五錢) 水煎服。
初服若覺有礙,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劑而愈矣。亦忌食鹽,秋石亦忌。
蟲臌
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腫而未甚,面色紅而有白點如蟲食之狀,是謂之蟲臌,方用消蟲神奇丹:
當歸 鱉甲 地慄粉(各一兩) 雷丸 神麯 茯苓 白礬(各三錢) 車前子(五錢) 水煎服,一劑下蟲無數,二劑蟲盡臌消,不必三劑。但病好必用六君子湯去甘草調理。
血臌
此症或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憂鬱而結血不行,或風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腹脹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傷元氣;以治氣法治之而又非氣,徒增飽滿。方用逐瘀湯:
水蛭(三錢,此物最難死,火燒經年入水猶生,必須炒黃為末方妥) 當歸(二兩) 雷丸 紅花 枳殼 白芍 牛膝(各三錢) 桃仁(四十粒) 水煎服。一劑血盡而愈。切勿與二劑。當改四物湯調理,於補血內加白朮、茯苓、人參補元氣而利水,自然全愈。不則恐成乾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脹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臌意也。
水症門
水腫
此症土不能剋水也,方用:
牽牛 甘遂(各二錢) 水煎服。
此症治法雖多,獨此方奇妙,其次雞屎醴亦效,雞屎醴治血臌尤效。
呃逆
此症乃水氣凌心包也。心包為水氣所凌,呃逆不止,號召五臟之氣救水氣之犯心也,治法當利濕分水。方用:
茯神 薏仁(各一兩) 芡實 丁香(各五錢) 蒼朮 白朮 人參(各三錢) 法制半夏 陳皮(各一錢) 吳萸(三分) 水煎服,二劑愈。
水結膀胱
此症目突口張,足腫氣喘,人以為不治之症,不知膀胱與腎相為表裡,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特通其腎氣而膀胱自通矣。方用通腎消水湯。
熟地 山藥 薏仁(各一兩) 山萸(錢半) 茯神(五錢) 肉桂 牛膝(各一錢) 車前子(三錢) 水煎服
濕症門
黃症
此症外感之濕易治,內傷之濕難療。外感者利水則愈,若內傷之濕瀉水則氣消,發汗則精泄,必健脾行氣而後可也。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各一兩) 茵陳 黑梔(各三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此方治內傷之濕,不治外感之濕,若欲多服去梔子。
癉症
此症雖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始得乘虛而人,倘攻邪而不補正,則難愈矣。今於補正之中佐以去風、寒、濕之品,而癉如失矣。方用:
白朮(五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一兩) 柴胡 附子 半夏(各一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傷濕
此症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方用:
澤瀉 豬苓(各三錢) 肉桂(五分) 茯苓 白朮(各五錢) 柴胡 半夏 車前子(各一錢) 水煎服,一劑愈。
腳氣
今人以五苓散去濕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氣,而濕未必盡去也,必須提氣而水乃散也。方用:
黃耆(一兩) 人參 白朮(各三錢) 防風 肉桂 柴胡(各一錢) 薏仁 芡實 白芍(各五錢) 半夏(二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此方去濕之聖藥,防風用於黃耆之中已足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舒氣,氣自升騰,氣升則水散,白朮、茯苓、薏仁、芡實俱是去濕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泄瀉門
瀉甚
一日五六十回傾腸而出,完穀不化,糞門腫痛,如火之熱,茗無以救之,必致立亡。方用截瀉湯:
薏仁 白芍(各二兩) 山藥 車前子(各一兩) 黃連 茯苓(各五錢) 澤瀉 甘草(各二錢) 人參(三錢) 肉桂(三分) 水煎服。
水瀉
白朮(一兩) 車前子(五錢) 水煎服。
此方補腎健脾,利水去濕,治瀉神效。
火瀉
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日夜數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其熱也。然而熱之生也何故?生於胃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守於上,下所以直進而直出也,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冶其標,然治其標而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致上騰也。方用:
熟地 白芍(各三錢) 山萸 茯苓 甘草 車前子(各一兩) 肉桂(三分) 水煎服。
此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品,然而止瀉之妙捷如桴鼓,世人安知此也。
水瀉
此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五錢) 茯苓(三錢) 吳萸(五分) 車前子 五味子(各一錢) 水煎服。
泄瀉吞酸
泄瀉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熱殊而治法異矣,不知吞酸雖熱由於肝氣之鬱結,泄瀉雖寒由於肝木之克脾,苟用一方以治木鬱,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調矣。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方用:
白芍(五錢) 柴胡 車前子(各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 甘草 神麯(各五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木鬱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濕之氣,則水盡從小便出,而有餘之水以吞酸刺汁以泄瀉哉。
痢疾門
火邪內傷辨
火邪之血色必鮮紅,脈必洪緩,口必渴而飲冷水,小便必澀而赤濁;內傷之血色不鮮而紫暗,或微紅淡白,脈必細而遲,或浮澀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飲熱湯,小便不赤不澀,即赤而不熱不濁,此訣也。
痢疾
此症感濕熱而成,紅白相見,如膿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苟用涼藥止血,熱藥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
白芍 當歸(各二兩) 枳殼 檳榔(各二錢) 滑石(三錢) 廣木香 萊菔子 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一二劑收功。
此方妙在用歸芍至二兩之多,則肝血有餘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腸有傳送之功,加之枳殼、檳榔俱逐穢去積之品,尤能於補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調達於遲速之間,不疾不徐,使瘀滯盡下也。其餘些小痢疾減半用之無不奏功。此方不論紅白痢疾,痛與不痛服之皆神效。
又方:
當歸(一兩) 黃芩(酒洗七分) 蒼朮 厚朴 大腹皮 陳皮(各一錢) 水二碗煎一碗,頓服。
血痢
凡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
歸尾 白芍(各一兩) 黃連(三錢) 枳殼 木香 萊菔子(各二錢) 水煎服。
寒痢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
白芍 當歸(各三錢) 枳殼 檳榔 甘草 萊菔子(各一錢) 水煎服。
前方治壯實之人,火邪挾濕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更有內傷勞倦與中氣虛寒之人,脾不攝血而成血痢者,當用理中湯加木香、肉桂,或用補中益氣湯加熟地、炒乾姜治之而始愈也。
經驗久瀉血痢,小腹作痛神效方。
秋梨(四兩) 生薑(五錢) 椿樹根皮(一兩) 共搗爛夏布擰汁水,空心服之立愈。
大小便門
大便不通
此症人以為大腸燥也,誰知是肺氣燥乎?蓋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而腎經之水僅足自顧,又何能旁流以潤澗哉!方用:
熟地 元參(各三兩) 升麻(三錢) 牛乳(一碗) 火麻仁(一錢) 水二碗煎六分,將牛乳同調服之,一二劑必大便通。
此方不在潤大腸而在補腎,大補肺,夫人腸居於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以潤之,從肺以清之,啟其上竅則下竅自然流動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
實症大便不通
大黃(五錢) 歸尾(一兩) 升麻(五分) 蜜半杯,水煎服。
此方大黃泄利,當歸以潤之,仍以為君,雖泄而不致十分猛烈,不致有亡陰之弊,況有升麻以提之,則泄中有留,又何必過慮哉。
虛症大便不通
人有病後大便秘者,方用:
熟地 元參 當歸(各一兩) 川芎(五錢) 桃仁(十粒) 火麻仁(一錢) 紅花 大黃(各三分) 蜜半杯,水煎服。
小便不通
膀胱之氣化不行即小便不通,似宜治膀胱也,然而治法全不在膀胱。方用:
人參 茯苓 蓮子(各三錢) 白果(二錢) 甘草(一錢) 肉桂 車前子 王不留(各一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人參、肉桂,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出,氣化何也?心包絡之氣也。既用參桂而氣化行矣。尤妙在用白果,多不識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脈,走膀胱而引群藥,況車前子、王不留盡下泄之品,服之而前陰有不利者乎。
又方:
熟地(一兩) 山藥 丹皮 澤瀉 肉桂 車前子(各一錢) 山萸(四錢) 水煎服。
此不去通小便而專治腎水,腎中有水而膀胱之氣自然行矣。蓋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
大小便不通
頭髮燒灰研末,用三指一捻,入熱水半碗飲之立通。
又方:
蜜一茶杯,皮硝一兩,黃酒一茶杯,大黃一錢,煎一處溫服神效。
厥症門
寒厥
此症手足必青紫,飲水必吐,腹必痛,喜火熨之。方用:
人參(三錢) 白朮(一兩) 附子 肉桂 吳萸(各一錢) 水煎服。
熱厥
此症手足雖寒而不青紫,飲水不吐,火熨之腹必痛,一時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為四肢之風症也,誰知是心中熱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則寒而胸腹皮熱如火。方用:
柴胡(三錢) 當歸 炒梔子 黃連(各二錢) 荊芥 半夏 枳殼(各一錢) 水煎服二劑愈。
又方:
白芍(一兩) 黑梔(三錢) 陳皮 柴胡(各一錢) 花粉(二錢) 水煎服。以白芍為君,取入肝而平木也。
屍厥
此症一時猝倒,不省人事,乃氣虛而痰迷心也,補氣化痰而已。方用:
人參 半夏 南星(各三錢) 白朮(五錢) 附子(五分) 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又方:
蒼朮(三兩) 水煎灌之必吐,吐後即愈。蓋蒼朮陽藥,善能祛風,故有奇效。
厥症
人有忽然發厥,閉目撤手,喉中有聲,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素有痰氣而發也,治法宜攻痰而開心竅。方用起迷湯:
人參 半夏(各五錢) 菖蒲(二錢) 菟絲子(一兩) 茯苓 皂莢 生薑(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氣虛猝倒
人有猝然而倒,昏而不悟,喉中有痰,人以為風也,誰知是氣虛乎?若作風治無不死者。此症蓋因平日不慎女色,精虧以致氣衰,又加不慎起居,而有似乎風者,其實非風也。方用:
人參 黃耆 白朮(各一兩) 茯苓(五錢) 半夏(二錢) 白芥子(三錢) 菖蒲 附子(各一錢) 水煎服。
此方補氣而不治風,消痰而不耗氣,一劑神定,二劑痰清,三劑痊愈。
陰虛猝倒
此症有腎中之水虛而不上交於心者,又有肝氣燥不能生心之火者,此皆陰虛而能令人猝倒者也。方用再蘇丹:
熟地(二兩) 山萸 元參 麥冬 五味子(各一兩) 茯苓(五錢) 柴胡 菖蒲(各一錢) 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
此方補腎水滋肺氣,安心通竅,瀉火消痰,實有神功,十劑痊愈。
陽虛猝倒
人有心中火虛,不能下交於腎而猝倒者,陽虛也。方用:
人參 白朮 生棗仁(各一兩) 茯神(五錢) 附子 甘草(各一錢) 生半夏(三錢) 水煎服。藥下喉則痰靜而氣出矣,連服數劑,則安然如故。
此症又有胃熱不能安心之火而猝倒者,亦陽虛也。方用:
人參 元參(各一兩) 石膏 花粉(各五錢) 麥冬(三錢) 菖蒲(一錢) 水煎服,一劑心定,二劑火清,三劑痊愈。
胃虛猝倒
人有口渴索飲,眼紅氣喘,心脈洪大,舌不能言,不可作氣虛治,此乃腎虛之極,不能上滋於心,心火亢極,自焚悶亂,遂致身倒,有如中風者,法當補腎而佐以清火之藥。方用水火兩治湯。
熟地 當歸 元參(各一兩) 麥冬 生地 山萸 茯神(各五錢) 黃連 白芥子 五味子(各三錢) 水煎服,連服數劑而愈。
大怒猝倒
人有大怒跳躍忽然臥地,兩臂抽溺,唇口歪斜,左目緊閉,此乃肝火血虛,內熱生風之症,當用八珍湯加丹皮、鉤藤、山梔。若小便自遺,左關脈弦洪而數,此肝火血燥,當用六味湯加鉤藤、五味子、麥冬、川芎、當歸,愈後須改用補中益氣湯加丹皮、山梔、鉤藤多服。如婦人得此症則逍遙散加鉤藤及六味湯便是治法。
中風不語
人有跌倒昏迷或自臥而跌下床者,此皆氣虛而痰邪犯之也。方用三生引:
人參(一兩) 半夏(生) 南星(生,各三錢) 附子(生,一個) 水煎灌之。
此症又有因腎虛而得之者,夫腎主藏精,主下焦地道之生身,衝任二脈系焉,二脈與腎之大絡同出於腎之下,起於胞之中,其衝脈因稱胞絡,為經脈之海,遂名海焉,其衝脈之上行者,滲諸陽,灌諸精(精當為經之誤);下行者滲諸陰,灌諸絡,而溫肌肉。別絡結於跗,因腎虛而腎絡與胞內絕不通於上則喑,腎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則不能言,二絡不通於下則痱厥矣。方用地黃飲:
熟地 巴戟 山萸 茯苓 麥冬 肉蓯蓉(各一兩) 附子 菖蒲 五味子(各五錢) 石斛(六錢) 肉桂(三錢) 薄荷 姜 棗水煎服。
口眼歪斜
此症人多治木治金固是,而不知胃土之為尤切,當治胃土,且有經脈之分,經云,「足陽明之經,急則口目為僻,眥急不能視」,此胃土之經為歪斜也。又云,「足陽明之脈,挾口環唇」,口歪唇斜,此胃土之脈為歪斜也。二者治法皆當用黃耆、當歸、人參、白芍、甘草、桂枝、升麻、葛根、秦艽、白芒、防風、黃柏、蘇木、紅花,水酒各半煎,微熱服。如初起有外感者加蔥白三莖同煎,取微汗自愈。
此症又有心中虛極,不能運於口耳之間,輕則歪斜,重則不語。方用:
人參 茯苓 菖蒲 白芍(各三錢) 白朮(五錢) 半夏 肉桂(各二錢) 當歸(一兩) 甘草(一錢) 水煎服二劑愈。
又治法,令一個抱住身子,又一人抱住歪斜之耳輪,再令一個手摩其歪斜之處,至數百下,使面上火熱而後己,少頃口眼如故矣,最神效。
半身不遂
此症宜於心胃而調理之,蓋心為天真神機開發之本,胃是谷府,充大真氣之標,標本相得,則心膈開之,膻中、氣海所留宗氣,盈溢分布,五臟三焦,上下中外,無不周遍。若標本相失,不能致其氣於氣海,而宗氣散矣。故分布不周於經脈則偏枯,不周於五臟則喑,即此言之,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也。法宜黃耆為君,參、歸、白芍為臣,防風、桂枝、鉤藤、竹瀝、薑、韭、葛、梨、乳汁為佐治之而愈。若雜投乎烏、附,羌活之類以涸榮而耗衛,如此死者醫殺人也。
半身不遂回眼歪斜
方用人參 當歸 白朮(各五錢) 黃耆(一兩) 半夏 乾葛(各三錢) 甘草(一錢) 紅花(二錢) 桂枝(錢半) 姜(三片) 棗二枚,水二杯煎服。
此症人多用風藥治之,殊不冗功,此藥調理氣血故無不效。
癰症
此症忽然臥地,作牛、馬、豬、羊之聲,吐痰如湧泉者,痰迷心竅也,蓋因寒而成,感寒而發也。方用:
人參 山藥、半夏(各三錢) 白朮(一兩) 茯神 薏仁(各五錢) 肉桂 附子(各一錢) 水煎服。
又方:
人參 茯神(各一兩) 白朮(五錢) 半夏 南星 附子 柴胡(各一錢) 草蒲(三分) 水煎服,此本治寒狂之方,治癇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