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概说

本篇是论述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因短气是胸痹、心痛的并发证,故一并论及。篇中共有条文九条,载方十首,其中包括附方一首。本篇第一、二条阐述胸痹、心痛的发病机理,以及虚实两证的鉴别,故为胸痹、心痛的总论。第三条至第七条阐述了胸痹的主证与代表方剂,还讨论了胸痹的兼证。第八、九条则叙述了心痛的证治。胸痹与心痛在病位上有偏上、偏下之分,然病变的部位皆在心胸,又可同时发病。至于短气一证,在两证之中,有其内在联系,故合成一篇讨论。

胸痹既是证候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由于阳气微弱,阴寒内盛,引起胸中阳气闭塞不通,出现胸痛掣背为主的症状特点,故称之为胸痹。

心痛是指胃脘疼痛证,其病机是因阳虚阴盛,气机不通所致。

短气是指呼吸迫促似喘的症状,其病因多属痰饮湿浊阻碍气机的实证;而少气则多为气不足息,是心肺气虚之证。本篇所论的短气多为胸痹、心痛的伴发证。

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词解】

太过不及:系指关前阳微为不及,关后阴弦为太过。

【诠解】

本条论述胸痹心痛之病皆由虚处容邪,可从其脉象而溯其病源。由于胸中阳气不振,卫气不行,故关前之寸脉微;微为阳微,谓阳气之不及。若寸脉与尺脉相比,而关后之阴脉则见弦,弦为阴弦,谓阴气之太过。于是,阴邪乘于阳位,即胸痹而心痛。

“所以然者”以下,是作者自注句,说明此证责其上焦阳气极虚,虚则无以为胜邪之本,然究其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中之弦,乃阴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虚而为痹痛,是虚为致病之因,而弦则是邪客之象也。

【选注】

《医宗金鉴》:“脉之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词解】

平人:正常无病之人。暗示非上条而胸阳虚之比。

无寒热:指无表证。

【诠解】

本条继上条而言,亦有不从虚得病,而指出实邪之证,与上条对比发明。“平人”,没有感受外邪,亦无寒热,突然气急短促,呼吸不利的,一般属于实证。本证多因痰饮湿浊,阻滞胸中,升降气机不利,故胸膈痞塞短气,不足以息。此与上条胸痹,本虚标实的短气证不同。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盖短气有从素虚宿疾而来者,有从新邪暴遏而得者。二端并否,其为里实无疑,此审因察病之法也。”

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楼薤白白酒汤方

栝楼实—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词解】

白酒:一名清酒,又称米酒。

【诠解】

本条论述胸痹的证治。胸背居于上,今胸阳不振,阴寒困郁于里,则阴来搏阳,而有喘息咳唾;呼吸之间不相续则短气;胸阳不振,寒邪塞其前后阴阳之位,则胸背疼痛。更审其脉,则寸口之阳脉沉而迟,即上所言阳微之意,关上之阴脉小紧数,即上所言阴弦之意,由尺上溢于关,为阴乘阳位。

治以栝楼薤白白酒汤,通阳散寒,豁痰下气。方中栝楼开散胸中痰结,通行经络血脉之滞;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化痰,行气止痛;白酒轻扬温通,消阴散寒,载药上行。以上诸药合用,使胸中阳气宣畅,寒浊消散,胸痹则愈。

【选注】

《医宗金鉴》:“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脏内寒,主上焦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宫城也,阳气一虚,诸寒阴邪,得之乘之,则胸背之气,痹而不通,轻者病满,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息、咳唾、短气证之必有也。主之以栝楼薤白白酒汤者,以辛以开胸痹,用温以行阳气也。”

【病案举例】

周某,男,25岁,社员。于1974年8月21日,因发冷,发烧,右胸剧痛,咳嗽,来门诊。检查:体温38.5c,脉搏101次/分,血压120/84毫米汞柱,右胸部突起,第二肋以下呼吸音、语音均消失,心脏气管纵隔左移。右胸试穿,抽出50毫升浅黄色液体,送检呈瑞氏反应阳性。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治用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实50克,薤白20克,水煎后加白酒(60度)一小杯,早晚各服一次,连服10剂痊愈。一个月后复查未见异常。

(摘自《吉林中医药》1981,2:47)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楼薤白半夏汤方

栝楼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

不得卧:有不得平卧和不能卧寐两种意义。

心痛彻背:即心胸疼痛,通到后背。

【诠解】

本条论述痰浊闭塞胸痹的证治。胸痹是以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为主证。由于胸阳不振,寒饮停滞,肺中气机不畅,则喘息咳唾,而致不得平卧。寒浊阻碍气机,故心痛彻背。

治以栝楼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逐饮降逆。方中以栝楼薤白白酒汤通阳气,散痰结,而除胸痹;加半夏逐饮降逆,亦可通阴阳,使人安卧而眠。

【选注】

《医宗金鉴》:“上条胸痹胸背痛,尚能卧,以痛微而气不逆也。此条心痛彻背不得卧,是痛甚而气上逆也,故仍用前方,又加半夏以降逆也。”

【病案举例】

李某,女性,57岁,干部。冠心病心绞痛5~6年,心前区疼痛每日2~3次,伴胸闷气短,心中痞塞,疲乏,脉弦细,苔白质淡边齿痕。此条胸痹之病,乃心阳虚,胃不和遂致气机不畅,血脉痹阻,拟通阳宣痹,心胃同治,仿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橘枳姜汤化裁。处方:栝楼30克,薤白12克,半夏15克,枳壳10克,橘皮15克,生姜6克,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桂枝12克,香附12克。

服上方2月余后,心前区痛偶见,胸闷气憋减轻,脉弦细,苔薄。心电图tv4~6由倒置转低平,或双向,st4~6由下降0.1mv转回升0.05mv。

(摘自《中医杂志》1981,3:46)

5.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楼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

抢心:突然,劫夺之意。

【诠解】

本条论述胸痹病势之剧者,即胸痹更加心中痞,客气留结不去。除胸痹证外,又见胸满、胁下之气又逆而抢夺于心,此证由胸及心而牵及胁下,为留为结为逆为抢,反映了阴邪之横行无忌,所以治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降逆平冲。方中栝楼、薤白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温通血脉;枳实、厚朴泄其痞满,以降冲逆之气;桂枝通阳下气,开滞塞之寒,而降冲逆之气。诸药相配,使阳通结散,而诸证可愈。此方为挞伐邪气而设。若因正气不支,而中焦虚寒为甚,大气不转,阴寒闭塞,故见心下痞满,倦怠无力,语音低微,四肢逆冷,脉沉细等,则治用人参汤,补中温阳,以治寒湿之邪。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甘温补气健脾;干姜辛温,暖中焦,去寒邪,散痞除结。诸药相配,使中焦阳气开发,痞气能散,胸满则消,胸痹可愈,此即塞因塞用之法。

【选注】

《医宗金鉴》:“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破气降逆为主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

【病案举例】

张某,男,40岁,工人。1975年患脑血栓致轻度半身不遂,1979年在当地县医院针灸过程中,忽然出现剧烈胸痛气短,后送西安某医院救治诊断为“心肌梗死”,住院四个多月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每日清晨天将明时仍见心绞痛,端坐呼吸,必须含化一片硝酸甘油片。1979年10月邀余诊治,其脉沉涩无力,时有结止,形寒肢冷,每早从胃脘痛起,引至左胸胁,平日气短神怯,乃中阳不运,气虚血瘀而致,拟《金匮》人参汤加味:红丽参10克,土白术10克,川红花10克,甘草5克,干姜10克,桃仁10克,丹参10克,降香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枳实10克。两剂药后,黎明时心绞痛即未出现,又以此方加减服药两个多月,近半年来很少出现心绞痛。

(摘自《陕西中医》1981,3:43)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

【诠解】

本条继上条论述胸痹证亦有病势之稍缓者,其证候则为胸中时觉气之阻塞,息之出入亦觉不流利而短气。此水气滞而为病,若盛于气者则短气,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使水利则气顺矣。若气盛于水者,则胸中气塞,可用橘枳生姜汤,使其气开则痹可通而病可愈。胸痹之病,有挟水挟气之异,故亦不可不知。

橘枳姜汤,温通降逆,散水行气。方中橘皮理脾肺之气机;枳实消痞下气;生姜辛温散水,降逆和胃。诸药相合,使脾胃升降得宜,痹散气行,气塞可通,痞满、气短可消。

茯苓杏仁甘草汤,有宣肺化饮之功。方中茯苓渗湿利水,疏通肺气;杏仁利肺气,以祛痰湿;甘草和中扶正。三药相合,使水饮去,而肺气利,诸证可除。

橘枳姜汤证,病变在胃,偏于食滞气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病变在肺,偏于水饮气塞。

【选注】

《医宗金鉴》:“胸痹胸中急痛,胸痛之重者也;胸中气塞,胸痹之轻者也。胸为气海,一有其隙,若阳邪干之则化火,火性气开不病痹也。若阴邪干之则化水,水性气阖,故令胸中气塞短气,不足以息,而为胸痹也。水盛气者,则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以利其水,水利则气顺矣。气盛水者,则痞塞,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汤,以开其气,气开则痹通矣。”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解】

缓急:指治法,而要缓解胸痹急剧疼痛。

【诠解】

本条论述胸痹急痛证的治法。由于阳气衰微,阴寒痰湿壅盛,阳气不伸,胸阳痹塞,故胸中痛剧;阳气不达四肢,故见四肢厥冷。

治以薏苡附子散,温阳化湿,开痹以缓急痛。方中薏苡通络利湿,开结缓急;炮附子温阳通络,以散阴寒。二药相须,温阳开痹,阳气伸则痛缓。因为病情急迫,故用散剂,取其药力迅速而收效极快,此方有缓解血脉拘急和扶阳抑阴之效。

【选注】

《金匮玉函经二注》:“胸痹缓急者,痹之急证也。寒饮上聚心膈,使阳气不达,危急为何如乎?故取薏苡逐水为君,附子辛热为佐,驱除寒结,席卷而下,又乌不胜任而愉快耶。”

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词解】

心中:指胃脘部。

诸逆:是指胃中水饮寒邪向上冲逆。

心悬痛:如空中悬物,动摇而痛。又心痛于上而不下,故叫悬痛。

【诠解】

本条论述寒饮气逆的心痛证治。因阳气不足,寒邪留于胃,痞塞郁滞,气机不畅,故心下痞;阴寒之邪向上冲逆,则心痛如悬而不下。

治以桂枝生姜枳实汤,温阳散寒,化饮降逆。方中桂枝、生姜通阳散寒,温化水饮,以平冲逆;枳实开结下气,可降冲逆。三药相使,共奏温通阳气、化饮散痞、降逆止痛之功。

本条与第五条皆见心中痞,气上逆证。第五条是胸痹见心中痞,气上逆。因此,在治疗上用栝楼、薤白开其胸痹,用桂枝、枳实、厚朴通阳、散痞、下气。本条是单纯的寒饮心中痞和心悬痛,故不用栝楼、薤白,而用桂枝、枳实、生姜温阳化饮,降冲下气。

本条与第六条橘枳姜汤仅一味药不同,第六条橘皮、生姜、枳实专于理气;本条以桂枝加强温阳降逆之力。可见,前者是胸中气塞较甚,本条则以寒饮上逆之心痛为主。

【选注】

《金匮要略心典》:“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如悬物动摇而痛,逆气使然也。桂枝、枳实、生姜,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温以祛寒也。”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 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 一法一分 干姜一两 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 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诠解】

本条论述阴寒痼结心痛的证治。由于阳气衰微,阴寒痼结,经脉凝滞不通,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而四肢厥冷,脉来沉紧。

治以乌头赤石脂丸,温阳化阴,开结止痛。方中乌头、附子、干姜、蜀椒大辛大热,温阳散寒,开结行痹,通经脉而止疼痛;赤石脂收敛心阳,安定心气。

【选注】

《医宗金鉴》:“李彣曰:心痛在内而彻背,则内而达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彻心,则外而入内矣。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复用乌头之迅,佐干姜行阳,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气,大开其郁,恐过于大散大开,故复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涩而收阳气也。”

【病案举例】

项某,女,47岁。胃脘疼痛,每遇寒或冷而发,发则疼痛牵及背部,绵绵不已,甚或吐酸泛漾,大便溏泄,曾温灸中脘而得缓解,脉迟苔白,以丸剂缓进:

制川乌9克,川椒9克,制附子9克,干姜12克,赤石脂3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9克,高良姜9克,瓦楞子30克。

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再研极细,存贮。每日服二次,每次2克,温开水冲服。

按语:本例脘痛彻背,绵绵不已,与《金匮》“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证相似,但其病因病机,是由于脾胃阳虚,寒凝气滞所致,故方用《金匮》乌头赤石脂丸加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复人参、术、甘草以和中缓急,健脾止泻,赤石脂亦有治泻实肠的作用;煅瓦楞子止酸有显效。丸方组成,妙于化裁。经随访,服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少发,大便亦成形,后再继服一料而愈。

(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4:21)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词解】

熬:作炒字解。

【诠解】

本条是论九种心痛的治法。九种心痛,即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由于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中恶、跌打损伤等原因,而使阳气不足,瘀血饮浊久留,痼结于胸,痹塞不通,则心胸疼痛。

治以九痛丸,温阳散寒,开结解疼。方中附子、干姜、吴茱萸温阳散寒,消散胸中痼结;狼毒燥湿杀虫,祛除痰饮;巴豆驱逐积聚,峻泻痰血凝结;人参补中益气。诸药相配,使冷结消散,阳气得伸,而瘀结去,则心胸诸证自除。

九痛丸是温热之剂,能温散阴寒邪气,故可兼治卒中阴寒恶邪引起的腹胀痛,口不能言等;或兼治阴寒浊气,痼结于内,浊气上逆引起的心胸疼痛,冷冲上气者。本方又可温散瘀血,缓解疼痛,故可治落马坠车之瘀血作痛等。

【选注】

《金匮要略直解》:“九痛者,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相将治九种之心痛,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

结语

本篇所论胸痹心痛的病因,是由阳微阴盛,阳气痹塞引起的胸痹心痛。因此,在治疗上,均以温通阳气,驱散寒邪为基本原则,可用栝楼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若痰饮较重,兼有不得卧寐,心痛彻背证者,则用栝楼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蠲饮降逆;兼见心下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等气结实证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降逆平冲;中焦阳虚而寒湿不化者,用人参汤,补中温阳,运化水湿;如兼有寒浊郁滞,气塞,短气,病在脾者,用橘枳姜汤,温通理脾,散水行气;病在肺而短气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化饮;如胸痛急剧者,则用薏苡附子散,温阳化湿,开痹缓痛。心痛兼寒饮在胃,心中痞,诸逆心悬痛者,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温阳散寒,化饮降逆;若阴寒痼结,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用乌头赤石脂丸,温阳化阴,固阳充正则使邪不得居;多种寒结心痛,则可用九痛丸,温阳散寒,开结解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