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𭏸志附寺观。
理明治幽,守土之职。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凡有功烈于民者,或以通祀,或以专祀,载在明禋,有举莫废。我皇上德馨昭格,钦定应祀坛庙祝文,每岁春秋展祀,以崇报享,俎豆盖不祧也。其或民自祷祈,乡镇村社,岁时伏腊,奕世相传,不变其俗者,例得并纪。至于琳宫梵宇,祭法所不及,亦各标举旧制,或古迹所存,或名胜所系,附载于末,示不忘也。志坛𭏸。
郡邑通祀
社稷坛社主土,勾龙氏配,稷主榖,后稷氏配。
大清会典:各省府州县社稷坛,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用制帛二,社稷各一,俱黑色。祭品羊一、豕一,铏一,笾四、豆四,簠簋各二,陈设行礼。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惟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蕃稼穑。恭承守土,肃展明禋。时届仲,春秋。敬修祀典,庶九九松柏,巩磐石于无疆;翼翼黍苗,佐神仓于不匮。尚飨。
风云雷雨山川坛
大清会典:各省府州县风云雷雨山川之神共一坛,设三神位,风云雷雨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每岁春秋仲月,用上戊日致祭,祭用制帛七,风云雷雨帛四,山川帛二,城隍帛一,俱白色。祭品与社稷坛同,陈设行礼。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惟神赞襄天泽,福佑苍黎。佐灵化以流形,生成永赖,秉气机而鼓荡,温肃攸宜。磅礡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神明之庇护。恭修岁祀,正值良辰。敬洁豆笾,祇陈牲币。尚飨。
按明洪武初年,颁设坛制,令府州县各设坛𭏸坛而不屋。风、云、雷、雨、山川坛,高二尺五寸,方广二丈五尺,四出各有陛,南陛五级,东西北皆三级,四面各十五丈,缭以周垣,出入以南门,有库房、神厨、宰牲房、斋宿所等制。神牌各一,以木为之,高二尺三寸,广四寸五分,厚九分,跌高四寸五分,朱漆青字,各书神号,临祭设之,供用高案。祭日,省牲,陈设,瘗毛血于坎,行迎神、奠帛、读祝、三献、饮福、受胙、彻馔、送神、望燎等仪。
社稷坛高三尺,方广二丈五尺,四出陛,各三级,北向为前,前九丈五尺,后旁各五丈,缭以周垣,出入以北门。库房、神厨、神牌等制,俱与风云坛同,惟坛南正中埋石柱一座,高二尺五寸,方一尺,去坛南二尺五寸,下入土中,上露圆尖,并改望燎为望瘗主,供用矮案为异。皇清定制,社用石主,而稷仍用木。
先农坛
大清会典:先农坛其东为耤田。雍正四年八月初九日,钦奉论旨,通行直省府州县,于该地方择东郊洁地,照九卿所耕耤田四亩九分之数建坛。坛制高二尺五寸,宽二丈五尺,正厅三间,中奉先农神牌,东贮祭器农具,西贮耤田租谷。厢屋二间,东备祭品,西住农民,南向。大门一座,四面缭垣,随坛田四亩九分,耕牛一只,农具一副。自雍正五年为始,每岁仲春亥日,府尹、督抚及府州县等官,率所属之员、耆老、农夫,恭祭先农之神,照九卿耕耤行九推礼。其耤田所收米栗,敬谨收贮,以供各该处祭祀粢盛。又奉旨,钦天监于颁行历日之时,即检祀日,晓谕天下各府。州县至期举行,祭品用制帛一、羊一、豕一、铏一,笾豆四,簠簋各二,陈设行礼。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惟神肇兴稼穑,粒我蒸民。颂思文之德,克配彼天;念率育之功,常陈时夏。兹当东作,咸服先畴。钦惟九五之尊,岁举三推之典。恭膺守土,敢忘民劳。谨奉彝章,聿修祀事。惟愿五风十雨,嘉祥恒沐于神庥;庶几九穗双岐,上瑞频书于大有。尚飨。文庙大清会典:顺治二年,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之位,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以先贤先儒各配从祀。通行府、州、县、卫各学,一体遵行。十四年,改议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各学俱用新牌奉祀。别立启圣祠,今改名崇圣祠,依期致祭。典制详学校志。名宦、乡贤二祠大清会典:古今圣贤、忠臣、烈士、名宦、乡贤载在祀典者,有司岁时致祭。定制设祠于学宫内,亦以仲冬致祭。
祭品用制帛一、羊一、豕一、爵三。特建忠义、节孝二祠大清会典:凡有孝行节义,直省由地方官申报该督、抚会同学臣核实奏闻,由礼部题请旌表,给银建坊。雍正元年九月初五日,钦奉论旨行令论旨行令直省州县分别男女,每处各建二祠。
一为忠义孝弟祠,建学宫内。祠内立石碑,将前后忠义孝弟之人刊刻姓氏于其上。巳故者设立牌位,每岁春秋致祭。祭品同名宦、乡贤祠。
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惟灵禀赋贞纯,躬行笃实,忠诚奋发,贯金石而不渝。义问宣昭,表乡间而共式。祇事懋彝伦之大,性挚莪蒿,克恭念天显之亲,情殷棣萼,模楷咸推夫懿德,纶恩特阐其幽光。祠宇维隆,岁时式祀。用陈尊簋,来格几筵。尚飨。
一为节孝祠,另择地营建。祠门外建大坊一座,将前后节孝妇女标题姓氏于其上。巳故者设立牌位,每岁春秋致祭。祭品同名宦、乡贤祠。
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惟灵纯心皎洁,令德柔嘉。矢志完贞,全闺中之亮节;竭诚致敬,彰阃内之芳型。茹冰薜而弥坚,清操自励,奉盘匜而匪懈。笃孝傅徽。丝纶特沛乎殊恩,祠宇昭垂于令典。祇陈岁祀,式荐尊醪。尚飨。
城隍庙
大清会典:府州县城隍庙,令有司岁时致祭。
通志:城隍字义见于大易。历代建国,必有高城深隍,以资保障。立祠本此。齐、梁史书巳见其名。至唐始令天下通祀城隍各立庙。唐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致和产物,助天育人。宋张九成祭洪州城隍文曰:方隅是保,氓庶是依。俱表崇祀之义。明洪武初,颁赐封爵。七年,改称郡县城隍之神。定制:凡府州县新官莅任,必先斋宿城隍庙,谓之宿三。每月朔望行香。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曰:诏命临民,职司守土。惟兆人之攸赖,并藉神功;冀四序之常调,群蒙福阴。必使雨旸应侯,爰占物阜而民安;庶其寒燠咸宜,共庆时和而岁稔。仰灵枢之默运,聿集嘉祥;襄元化以流形,俾无菑害。尚飨。
郡邑万坛
大清会典:每岁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祭无祀鬼神于城北万坛府州为郡万坛,县为邑万坛,每祭以城隍主之。
按明洪武八年,令直省府州县各设无祀鬼神坛。坛制于城之北郭,周围五丈五尺,高二尺四寸,前出陛三级,缭以周垣,门南向。每岁致祭。先期之三日,主祭官诣城隍庙焚发告文,至日,恭导神驾诣坛以主其祀。有钦降祭文,其词曰:某官遵承礼部札付,为祭祀本县阖境无祀鬼神事。钦奉圣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必立君以主之,君总其大,又设官分职于府州县以各长之。各府州县又于每一百户内设一里长以率领之,上下之职,纪纲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国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及祀典神祇,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谷之神,上下之理,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强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颓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鬼魂,或终于前代,或殁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离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此等孤魂,死无所依,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依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凡遇人间节令,心思阳世,魂杳杳以无归;身堕沉沦,意悬悬而望祭。兴言及此,怜其惨凄。故敕天下有司,依时飨祭。在京都有泰万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万之祭,在各县有邑万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万之祭。期于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仍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钦奉如此。今某等不敢有违,谨设坛于城北,以某月日置备牲醴羹饭,专祭本县阖境无祀鬼神等众,灵其不昩,来享此祭。凡我一县境内人民,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抑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躱避差徭,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生还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受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阖县官吏人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獘,蠹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
关帝庙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每岁五月十三日致祭。雍正三年,恭诏令天下郡县春秋祀关帝以太牢。又追崇三代,封曾祖为光昭公,祖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并置主于大后殿,一体致祭。祭品五月十三日,用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祀后殿以公爵礼,不用太牢。余。悉同。春秋二祭,用制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祀后殿用制帛各一、豕各一、羊各一,笾豆各八。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礼部颁行钦定祭文:关帝先代三公曰:惟公世泽贻休,灵源积庆,德能昌后,笃生神武之英;善则归亲,宜享尊崇之报。列上公之封爵,锡命优隆,合三世以肇禋,典章明备。恭逢诹吉,祇事荐馨。尚飨。
关圣大帝曰:惟大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振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偏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几奠牲醪。尚飨。
按关圣庙本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庙。元天历元年封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二十二年,赐祠额曰英烈庙。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诏令郡县春秋祀以太牢,追崇三代。乾隆二十五年,奉旨𠃓旧谥壮缪曰神勇,从山东按察使沈廷芳请也。大清会典:每岁六月十三日致祭司火之神。
按旧制,祀大辰,以关伯配。大辰即大火星。关伯,陶唐氏之火王。赵宋时封宣明王。
旗纛庙
大清会典:每岁九月初一日致祭军牙六纛之神旬按明制,内府每岁仲秋祭山川日,遣旗手卫指挥祭山川坛之旗纛庙。霜降日又祭于教塲,岁暮享太庙,祭于承天门外。今州县俱于惊蛰、霜降二日祭之。
马神庙大清会典:每岁九月初一日祭马王之神。
周官牧人掌天马之属,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天驷房星也。先牧,始养马者。马社始乘马者。马步,谓神之灾害于马者。
八蜡庙
大清会典郡县均设,岁时致祭。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一先啬,二司啬,三农神,四邮表缀,五猫虎,六司坊,七水庸,八昆虫。先啬者,神农也。司啬者,后稷也。农神者,田畯也。邮表缀者,缀井田间道也。为画疆分理,若邮亭之为表于缀,祀其始事之人也。猫食田鼠,虎食田豕,迎其神而祭之也。司坊者,谓昔为隄防之人,使吾御水患也。水庸者,谓昔为亩浍沟洫之人,使吾备旱潦也。昆虫者,谓蝗蝻、螟螽、蟊螣之属,有所司之神,能驱除之也。又伊耆氏始为蜡。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祭之也。夏后氏更名曰嘉平,殷曰清祀,周复曰大蜡,秦曰腊是也。岁以十二月初八日致祭。
先医庙
大清会典:先医庙每岁春二月、冬十一月上甲日致祭。正列三皇、伏羲、神农、轩辕,左右四配,勾芒、风后、祝融、力牧。东庑十四人:僦贷季、天师、岐伯、鬼俞区、伯高、俞跗、少俞、少师、桐君、太乙、雷公、马师皇、伊尹、神应王、扁鹊、仓公、淳于意、张机。西庑十四人:华陀、王叔和、皇甫谧、抱朴子、葛洪、巢元方真人、孙思邈。药五、韦慈藏、启元子、王水、钱乙、朱肱、李杲、刘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州县分祀。
武定府 惠民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治西北,明洪武二年,同知夏昱创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治东南,明洪武二年,同知夏昱创立。行农坛在府治东郊。雍正四年,知州何多学奉文创立。
城隍庙在府治东南。明洪武二年,同知夏昱建。内有诰命楼一座。宏治二年,知州贾澄重修。郡厉坛在府城之北,成化十七年,知州孙裕立。八蜡庙在南关外。崇贞十二年,知州王永积建。文昌阁在府学东,崇贞四年,知县曹宬重修。按图志,英显王庙在剑州梓潼县。神姓张,名亚子,其先越巂人,因报母雠,居剑州之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明皇西狩,追封左丞。僖宗入蜀,封济顺王。宋咸平中,改封英显王。又按:文昌六星,在北斗奎前,为天下之六府。道家谓上帝命梓潼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禒籍,故元加号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禒宏仁帝君。明景泰五年,敕赐文昌宫额,学校祀之,岁以二月初三日神诞致祭。
关帝庙在府治东北。火神庙在府城南关外。马神庙旧在府治东南,正德七年,知州崔玺移建东北察院行台后。
旗纛庙旧在千户所内,嘉靖二十二年,佥事曹天宪改建于演武塲之将台。双忠祠在敬业书院内,祀明都御史李公濬、御史赠太仆卿袁忠愍公化中。乾隆三年,知府姚兴滇建。
许忠节公祠在府学西,祀明武定兵备佥事赠礼部尚书许忠节公逵。嘉靖十年,佥事王旸建。
李文襄公祠在府学东,祀亹国朝大学士李文襄公之芳。康熙三十六年,知州赵璟建。忠义祠在学宫内。节孝祠在学宫西辑进。三皇庙旧在西门街。嘉靖三十三年,佥事曹天宪疾,梦其神授方疗治,移建于州治东北。废土地祠处。玉皇庙在府治东南,内有火星殿、五显灵官殿、三清殿。龙王庙在府治南,乾隆二十年,知府赫达色重修。药王庙在府治南,内有新建十代名医庙。真武庙在府北月城湾。张仙庙在府治东南。三官庙在府治西南营。
三学寺在府治东南,宋大中祥符间建。内有千佛殿,金装小佛一千尊。殿前螭首有赵文敏碑。天王殿中央竖额三学资福禅寺六大字,亦文敏真迹。
华严寺在永利镇。福祥寺在麻店镇。大兴寺在成官庄。三教寺在老君堂。济北寺在李家庄。建宁寺在归仁镇。
洪教寺在清河镇。德胜寺在王判镇。祐圣寺在青阳店镇。清凉寺在淄角镇。内有五花殿。祐德观在府治东,今废。老君堂在城隍庙东。
青城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先农坛在东门外。雍正四年,知县许宣奉文创建。城隍庙在县治北街。邑厉坛在城北,八蜡庙在城西。文昌祠在学宫内。关帝庙在东门内。马神庙在东门内。旗纛庙在演武塲重。杨公祠雨在学门内,祀明都给事中杨公其休。杨烈妇祠在县城北,祀明烈妇杜子登妻杨氏。忠义祠在学宫内。节孝祠旧在县治西北,今移入学宫内。昭庆寺在县治西北,唐时建。天符寺在城东十里,明成化时更名天佛。
阳信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明洪武禄,知县王廷建。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明洪武初,知县王廷建。先农坛在东门外。雍正四年,知县刘鼎玉奉文建。城隍庙在城内西南隅,明知县王廷建,知县汪海、朱大纪、叶腾凤、李维华、彭可有、邱天民相继重修。邑厉坛在北门外。八蜡庙在西门外。雍正十三年,知县周来邰奉文建。
文昌阁一在南门楼,一在西门外。关帝庙一在城内西北隅,知县周虔森重建,邱天民重修。一在北关。马神庙,一在牧马塲,一在西关马厂胡同西。刘猛将军庙在城内西北隅。通志:周礼族师春秋祭酺。酺与步同,为人物灾害之神。宋绍兴中,议举酺祭,蝗虫为灾则祀之。今之祀刘,亦祭酺之遗制也。神为南宋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进士,仕至浙东仓司干官,告归,隐居三十年,卒,谥文清。以正直为神,驱蝗保穑,而人以猛将军称之,诬矣。玉皇阁在城东南五里台,高二丈,明邑绅董邦政建。东岳庙一在东关外,一在流波务。北极庙在北关外。龙王庙在东门外,知县武世举建。药王庙在北关东街。雹泉庙在城西南姚家庄。每岁三月望、六月朔,有赛神会。忠义祠在文庙西。节孝祠在北门内大街西。廉蔺祠在城西北十里,祀赵廉颇、蔺相如。武安君祠亦在城西北,祀赵李牧。齐乘西北界赵,齐人慕其贤而祀之。三贤祠在县治左,祀知县张志芳、杜镇、彭可有。白云寺在城西南沈家庵。永照寺在城东南王姑庵事永宁寺在城内西南隅,殿宇壮丽,前后三重,翚甍藻井,穷极工巧。圣寿寺在县西流波务。皆延祥观在西关大街北。
海丰县
社稷坛在北门外迤西,明洪武三年建。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关外。先农坛在东门外,雍正四年奉文建。城隍庙在南门内迤西,明正统七年重建。邑厉坛在北关外,明洪武三年建。八蜡庙在西南关外迤北。关帝庙在南门内,明正统年,尚书王佐建。嘉靖末,知县喻晓改南向。雍正十二年重修。马神庙在东门外迤南,顺治七年重建。魁神祠在城上东南隅,明天启三年,知县王桢建。先穑祠在县东北桃花岭西。王公祠在县西北枣园桥,祀明户部尚书王忠简公佐。忠义祠在学宫内。节孝祠在县治西。杨公祠在北门内,祀明吏部尚书杨公巍。药王庙重在东关迤北,明嘉靖间,知县黄湖建。东岳庙在东南关外,明隆庆六年建。吕仙祠在南池旁,明崇贞间,副宪刘三顾建。真武庙在北关外,台高二丈。斗姥庙在南关外,台高一丈五尺。大觉寺在东南关,塔十三级,唐贞观十三年建。旧是名普照寺,明洪武初更今名。乾隆二十二年重修。楞严寺在章钟桥,唐贞观间,尉迟鄂公监建。青龙寺在小山,明成化间建,又名望海寺。镇海寺在黎敬庄,明弘治三年建。掘地得白石佛二,有东魏武定四年字,盖古刹云。古落后寺在县东七十里。
唐贞观间,尉迟鄂公监建,今为东岳庙,四围水绕,俗呼为落魂塘。白鹤观在县西北四十里。乐陵县。社稷坛在西关迤北,明洪武三年立。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关南,明洪武三年立。先农坛在东关外,雍正四年奉文建。城隍庙在城中十字街西,明洪武三年建。邑厉坛在北关外,明洪武三年立。八蜡庙旧在东关,明末移东关外。乾隆十八年,知县吴涛移观音寺内。文昌阁旧在学宫东南隅,今移城东南一里许。星楼在城东南隅,又魁星阁在北关外,邑人史邦直建。关帝庙一在西门外,一在崔家庄。火神庙在南关。马神庙在县治后西偏。药王庙在北门外。忠义祠在名宦祠南。节孝祠在乡贤祠南。西方庵在城西北半里,祀汉东方朔。韩文公庙在县西北七里,祀唐韩愈。许忠节庙在城中十字街东,祀明乐陵令升江西副使赠尚书许忠节公逵。崇贞甲申三月十九日,京师陷,祠内飒然风起,堂下,两碑并仆于地。二郎堂在东关,祀唐嘉州刺史赵昱。时有蛟为害,昱持刀入水,有顷,江水尽赤,执蛟奋波而出。太宗封神勇大将军。观音寺在西门内。静聪寺在西乡茨头铺。东岳庙在北关东。泰山行宫在北关西巷外,高台环水,一邑胜观。典教寺在东乡东新店。百花庵在县西南十八里。三灵侯庙在北关。两碑石色晶莹,书法遒劲。
商河县
社稷坛在城西南隅,明洪武三年,知县叶安建。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关西南隅,明洪武三年建。先农坛在东门外,雍正四年,知县薛天玉奉文建。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知县叶安建。康熙八年,邑人王永熙倡众重修。乾隆二十二年,知县陈锟捐俸,并募阖邑更新增建。
邑厉坛在北门外迤西。八蜡庙在南门外迤西。关帝庙一在城内南街,相傅先县治而有者,祈祷辄应。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沈庆曾重修。一在北门外,明万历十三年,知县曾一侗捐俸倡建,基高数尺,广数丈,庙貌森严,为北门之镇。文昌祠在文庙内。魁星楼在学宫东南隅。节孝祠在学宫西。马神庙在县治东。龙王庙在北门外。崔府君庙在南门外迤西,祀唐崔子玉。药王庙八在西门外。玉皇庙在城东南隅。真武庙在西关大街。元坛庙在西门外。清源妙道真君庙在东关大街。福胜寺在城西南隅,唐武德年建。万历十三年,僧泉贞重修。龙桑寺在城东三十里。右胜讲寺在城东宽河镇。明洪武十五年重修。
滨州
社稷坛在西门外。明洪武元年,知州曹俨建。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门外。先农坛在东关外。城隍庙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元年建。弘治五年,正殿毁于火,州人王玘重建。嘉靖间知州张梅,隆庆间州人李济等,万历间州人周其亲,康熙十五年,州人李先春相继修葺。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蔡远重修。
州万坛在北关外。八蜡庙在南关外,康熙三十四年,知州王芝裕建。关帝庙在北关外,多灵应。明正德间,流寇掠城,众见神耀甲空中,贼惊遁去。马神庙在南门重城内。旗纛庙在城东南演武塲,明洪武元年立。龙王庙在西门外。雷神庙在南门内,明嘉靖间,州人邵大任建。火星庙在城内西南隅。忠义祠在学宫西,节孝祠在学宫西。
忠良祠在州治东北古茅焦台上,本祀齐客茅焦兄弟。宋大观三年,赐额真祐。政和六年,封焦为永济侯,弟为疆济侯。台旁有汉渤海太守龚遂祠,岁久俱废。明嘉靖间,州牧彭师有于龚祠遗址重建茅、龚二公祠,额曰忠良。崇贞末毁于兵燹。康熙二十四年,州人复于其地建祠,合祀历朝名宦。善应庙在州城西南隅,祀段子明齐乘。段子明,齐将,有墓在蒲台。宋元符三年,赐额善应庙。建中靖州国元年,封善应侯。
康王庙在州南清河北岸,相傅康王飞南渡之骑即此。详杂记。元武庙在州治东北,台高二丈余,方四亩,宋大观初建。龙泉寺在州治北。元泰定元年建。寺内旧有甘泉,故名龙泉。然泉脉细微,仅可供数人耳。僧众专为巳有,居民以毒石恶草燥之,泉乃涸。大胜寺在州西南五十里,元至元大德间重修。普济寺在州东二十里铺,世傅秦始皇于此搆堂舍食,后沙门居之,名曰普济寺。支辟流寓中国,于兹,为得地之胜。明成化初,僧海秀修建。天启间,僧义理拓而新之。
兴福寺在州西二十五里,元延祐二年建。天王寺在州东南崇德乡。龙吉寺在州南五十里,元延祐中建。玉皇阁在州西牡丹洼,台高三丈,每遇旱涝,祈祷辄应。元妙观在州治东北。高尚观在州南安平镇。宋高尚真人脱化处。
利津县
社稷坛在西门外迤北。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南门外,先农坛在东门外。城隍庙在县治东北,顺治八年,知县吴志强重修。邑厉坛在北门外二里许。八蜡庙在南门外一里许。关帝庙在西关外。火神庙在县治东南,马神庙在县治东北。龙王庙在东门外。三皇庙在县治东北。萧公庙在县东北六十里,祀隋千乘尹萧琅。忠义祠在文庙内。节孝祀在学宫西。东岳庙在北门外。洪济寺在县治东北隅,金明昌二年建。洪恩寺在县东三十里,金明昌间建。普德院在县东北三十里,金明昌间建。白鹤观在县东永和乡,今废。
沾化县社稷坛在涵晖门之西一里许。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来薰门南一里许。先农坛在东门外迤北。雍正五年建。城隍庙在县治西。俗傅神姓张氏,本县洼张里人,素刚直,年六十余。一日谓亲属曰:上帝命我为沾化城隍。遂卒。邑人有号吁者,必祝张城隍。其事近妄,不足信。旧志相沿,姑存其说。邑厉坛在朝京门东北半里许。八蜡庙在西门外。文昌祠在学宫南。雍正十三年,知县张模筑高台,建阁其上。魁星楼在城东南隅。关帝庙在县治西,铜像金饰,顺治四年,知县阴应节铸立。刘猛将军庙在北门外惠果院前殿。马神庙在南门外迤东。火神庙在南关。五龙王庙在布德门外。称太公祠重在县东姜牙店,祀太公望。王参将祠在北门外,祀明参将王杲。正德间,畿南盗起,沾邑危困,杲帅师来援,有破贼功。后至武清战死,邑人感且哀之,立祠祀焉。烈女祠在县东黄升店,祀烈女李叶儿,事详列女志。忠义祠旧在文庙后东北隅,今移五子祠西室。节孝祠在察院故址。北极庙在县治东北聚仙台上,内附张仙祠。东岳庙在县治北。
妙相寺在县治东。正统间,本寺掘地得佛舍利约升许。僧正德惧亵慢,仍瘗之土中。弘治间,寺僧继清乃于祖师殿前,清乃于祖师殿前建塔藏之。超化寺在流钟店。惠果院在北门外迤西,相傅顺治十年,院初成,有童子以塑泥草书冰塔禅院四大字而去,故又名冰塔禅院。事详杂记志。白衣庵在北关外迤东,内有玉露泉,故名玉露禅院,又曰水月洞天。
蒲台县
李社稷坛在城西,明洪武二年,知县葛萦建。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先农坛在东门外。城隍庙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主簿董桂芳建。万历间,知县于翰、李时芳增葺。康熙十五年,监生王维新重修。邑厉坛在城东北,明洪武九年建。八蜡庙在南关外。关帝庙在东门外,万历十五年,知县于翰建。马神庙在县治西。龙王庙在马官庄。王太保祠在县东南王祥店。晋太保王祥旅寓于此,后人祀之。东岳庙在东关。
双台在县东二十里。明天启年筑。台高一丈,周围十余丈,其上为三官殿,前有石磴四十级,吊桥一座。康熙初,又于绝顶处建玉皇阁,制度更极壮丽。
三教寺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十五年建。内为辟支佛道塲,详仙释志。
普静寺在县东南三十里,唐广德二年建。福田寺在县南二十里。
迎仙观在县治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