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附《胎產要訣》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山陰天樂張岱宗先先生原本

張暘谷公所著,公之弟宏所公五世孫岱宗先生手錄,前經蕭山俞文起先生校閱,周翰林石公先生撰公本傳,具言公通歧黃,制產科書。傳曰:

公諱日初,字暘谷,世居天樂,有名所謂岳山張也(即杜家弄)。

公性至孝,自幼喪母,及長哀號,時廬於墓側。家素豐,好施與;兼通歧黃,制產科書。有求治者不拒,亦不受所酬。種德讀書,世其家。配陳太君,舉丈夫子三。幼君以目疾廢學,其兩君皆登文學,名噪諸生。至文孫特起科第,聯綿歷膺,內外顯要。曾元英英秀露,玉潤珠含,其所就又局可量也!(余與公之諸孫蘭岑。進士公。同舉丁西鄉薦,及余先售南宮與修史館,公之諸孫云生太守公適任刑部郎官,官餘暇日,每敘世誼,頌世德,必三覆於公之為人。余因喟然嘆曰:人不能側身修行而欲冀熾昌其後也,曷不以暘谷先先為鑑!公事事可傳,而余輩所服膺者,尤在至性過人,治謀不匱焉爾。

公墓在清化小甲山,余嘗登臨,聞為公所自築,郁蔥佳氣,其鍾靈未有艾云。

賜進士翰林院日講官通政司參議年家眷世侄孫周之麟拜

卷之上

總論

男女異形而同體,飲食起居,寒暑痛癢,婦人與男子無異,惟胎產、崩淋、經帶有不同耳。大抵婦人鬱氣偏重,比男子似難調理,故曰莫治一婦人也。

蓋婦人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苟能謹於調護,則衝任和平,氣血宣行,月水如期而孕。若脾胃虛弱,衝任虧損,則榮衛不足,月水不調,而難於子息。甚者帶下、崩淋,致有癥癖之患。縱或成孕,難免墮產之憂。

衝脈起於二陰之中,直衝上面至胸,為十二經脈之海;任主胞胎。婦人系胎於腎心,胞胎虛則風寒乘之,故不孕。腹痛曰疝,塊痛曰癥,聚散無常曰瘕,皆血病也。

脈之難明,古今所病也。至虛亦有盛候,大實亦有贏狀,疑似之間,便有死生之異。故凡欲診病者,當問病人從來氣稟盛衰、居處苦樂、所傷何物。若產後,須問坐草難易、飲食遲早、惡露多少、生子存亡。蓋傷形傷血之不同,補氣補血而有異。飲食失節宜調中,生子不存兼開鬱。

婦女尺脈盛而右手脈大,皆其常也。若有腎脈微澀,或左手關後尺內脈浮,或肝脈沉而急,或尺脈滑而繼續不勻,皆經閉不調之候也。

婦人之脈,三部浮滑,而別無它病不行經者,孕也。又尺數而旺者亦然。左尺洪大為男,右尺洪大為女(一曰右尺沉實為女)。

凡女子天癸未至之時,屬少陰;既行,屬厥陰;已絕,屬太陰。故胎產之病,皆從厥陰。

婦人寸、關脈皆調而尺脈絕不至者,或來而斷續者,皆主月水不利。常患小腹以至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

婦人崩漏血下,脈來急數者死,遲緩者生。

婦人癥瘕積聚,脈來弦急者生,虛微者死。

胎前六、七個月,脈來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

論經血

經,常候也;血者,水穀之精氣也。飲食入胃,精氣輸之於脾,脾氣上歸之於肺,調和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女子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脈屬衝任,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太過、不及,俱為不調。

行經之際,最宜謹護,一有鬱抑,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膝,遇新血繫縛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或怔忡而眩暈,或煩悶而狂言,或湧上出,或歸大腸,諸病雜出矣。如先期而至者,血之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將行作痛者,氣滯也。行後作痛者,血虛也。紫者為風,黑者為熱,淡者多痰,如煙塵水者血不足也。大要不出肝脾兩經,肝藏血,脾統血,恚怒傷肝,勞役傷脾,經水所由病也。

臨經之際,切不可用苦寒、辛散之劑。

逍遙散 治脾經血熱,或往來潮熱等症。

當歸(五錢) 芍藥 茯苓 白朮(各一錢) 柴胡(八分) 甘草(六分)

加丹皮、陳皮、梔子即加味逍遙散,治血熱發熱,或潮熱、晡熱、自汗、頭痛、口乾、腹癰,或水道澀痛等症。

歸脾湯 治脾經鬱火,或失血,盜汗,或驚悸怔忡,或肢體作痛等症。

人參 白朮 黃耆 茯苓 當歸 遠志 龍眼 棗仁 木香 甘草

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治失血過多、發熱有汗,或怔忡驚悸、妄言妄見、睡臥不安等症。

小柴胡湯 治怒火傷肝等症,或發熱,或結核腫痛,或晡熱。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加丹皮、梔子即加味小柴胡湯。

加味四物湯 治血分有熱等症。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柴胡 梔子 丹皮

補中益氣湯 治元氣虛損,惡寒發熱、倦怠少食、煩渴等症。

黃耆(二錢) 甘草(五分) 陳皮(七分) 柴胡(三分) 升麻同白朮(一錢) 當歸(二錢)

薑、棗、人參煎服。

人參養榮湯 治脾經血虛,兼治潰瘍寒熱、少食短氣。

人參 白朮 陳皮 黃耆 當歸 白芍 甘草 茯苓 熟地 遠志 肉掛 五味 姜 棗

六味地黃湯 此壯水制火之良劑,治腎虛發熱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音、咳嗽吐血、眩暈、眼花耳聾,咽口瘡、自汗盜汗、便血。幾肝經不足之症,尤當用之,蓋水能生木故也。此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而熱之神劑電。

熟地(八兩) 萸肉(四兩) 山藥(同)茯苓(三兩) 丹皮 澤瀉(同)

加肉桂能補腎,引火歸源。加附子即「八味」,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至腎胃虛寒而患流注等症。《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方也。再加當歸、生地,五味子即腎氣丸,治熱渴、月經不調等症(附子用童便浸數日,火煨透,切開無白星為度)。

桂枝桃仁湯 治氣血鬱滯、經水不行、腸中作痛,漸積成塊,臍下如覆缽。

桂子 生地(各二錢) 芍藥(一錢) 桃仁(七粒) 甘草(七分)

溫經湯 治風冷客於血室,以致凝結作痛,其脈沉緊。

當歸 川芎 桂心 蓬朮 芍藥 丹皮 牛膝 人參 甘草

交加丸 治經水不調、血塊氣痞、肚腹腫痛。

生地(一斤) 川芎(一兩) 延胡(同) 當歸(二兩) 芍藥(一兩) 木香(五錢) 沒藥(一兩) 香甜(四兩,醋煮) 老薑(一斤)

生地、老薑各搗汁,以薑汁浸生地,以生地汁浸姜渣,汁盡為度。同諸藥為末,米醋糊為丸,空心,薑湯下。

八珍湯 治氣血虛弱、脾胃虧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等症。其湯即「四物」合「四君子」。

一婦人行經,色淡如黃漿,心腹嘈雜汪洋,此脾胃濕痰故也。以「二陳」合「四物」加細辛、蒼朮,數服而愈。

一婦人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行血澀。以四物加延胡、檳榔、香附、青皮,數服而愈。

一行經後小腹作痛,此氣血俱虛也。用八珍湯加砂仁、延胡,數服而愈。

一經水下如黑豆汁,此絡中風熱也。以「四物加黃芩、川連、荊芥穗、蔓荊子,數服血清色轉。

一行經時著惱,瘀血作痛。以「四物」加桃仁,紅花、延胡、莪朮、青皮,數服血通而愈。若以氣治而用香燥止痛之劑,非也。

一經水適來適斷,寒熱往來。以小柴胡湯二服,寒熱即止。後以「四物」調理而安。

一少婦行經時,因飲食多汗,用冷水抹身,即得傷寒似瘧,譫語狂亂。醫投雙解散,汗如雨,反如風狀,脈弦而大。不知此症因冷水外閉其汗,內阻其血,邪熱入血室,經血未盡、血得邪熱,乍靜乍亂、寒熱譫語,掉眩類風。用玉燭散下之,譫語即定,次以四物、小柴胡湯而愈。

一婦人氣盛血少、火旺痰多,因事不遂意,得怔忡之患,心惕然而驚,時發時止。每服鎮心金石之藥,愈不安,左手脈弦而大,右手浮滑不勻,此是血少火旺,氣盛痰多故也。須用溫膽湯加蘇子、海粉,數服而安。後用安神丸全愈。

一經水過時,行後復行,面色痿黃。身倦無力。用「四物」加荊芥、續斷(炒)、乾薑、炙草而愈。

一錯經妄行,上出於口鼻者,火載血上,氣之逆也,當治以滋陰降火、順氣調經。此症脈必芤澀,久則成癆,宜用「四物」加丹皮、犀角、阿膠、茯苓、黃耆、梔子、麥冬之類。

一經水先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治當補血清熱,「四物,加黃芩、黃連、知母、黃柏、阿膠、甘草之類。

一經水過期不來作痛者,血虛有寒也。治當溫經養血,宜「四物」加桃仁、紅花、香附、肉桂、莪朮、木通之類。

一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治當行經順氣,「四物」加香附、桃仁、延胡、丹皮、紅花、莪朮、黃連之類。

一經水久不行發腫者,瘀血滲入脾經也,治當活血、健脾、行氣,「四物」加桃仁、紅花、丹皮、肉桂、厚朴、木香、牛膝、乾薑、玄胡、香附之類。

一若脾胃無虧,暴怒氣逆,或生冷所傷,陰血凝滯,月水不通者,宜用通經丸。若脾胃虛弱,不能自生血者,宜用「六君子」。若脾火內郁,損耗其血者,宜用歸脾湯。若肝脾虛熱,氣血受傷,而經水不通者,宜加味逍遙散。若脾胃虛寒,陰血不足,氣逆發熱,月經不調,至胎氣不成者,宜用艾葉丸。若肝腎虧損,陰虛發熱,月經不調,或崩漏帶下,或便血吐衄,小便淋瀝,或晡熱內熱,寒熱往來,或盜汗自汗,不對發熱,宜用六味丸。若兼氣不足,飲食不思,佐以「六君子」。若脾經血燥發熱,月經不調,宜用四物湯。若脾經虛熱,為肝經怒火所致,宜「四君子」,佐以加味逍遙散。若脾經氣虛血弱,兼晡熱內熱者,宜八珍湯加柴胡、丹皮。若元氣下陷而致有諸症,又宜補中益氣湯。

一胎動不安,元氣無虧者,宜用參蘇飲。若脾氣虛弱,宜用「六君子」加紫蘇。鬱結傷脾,宜「四君子」加柴胡、梔子、蘇梗。若鬱怒傷肝脾者,宜「六君子」加柴胡、梔子、枳殼。

一達生散,厚味安逸者宜用,芻蕘勞役者不宜。

論經閉

女子十四,腎氣方足,衝任流通,血經應期而下。其或稟氣不足,陰血猶未充,月水不行者,只宜養血益精,其經自行。若或欲速效,而用通經等丸,乃剽悍之劑,陰血得之雖妄行,而脾腎得之則愈耗,漸致減少,延綿不收者有矣。他如室女,積思過想,以致血逆,月水漸閉。夫過思則傷心,傷心則脾失所養,脾虛則肺無所滋。自此而發嗽,腎水竭,木氣衰,四肢干痿,遂成癆怯。此等切莫用涼血、行血之藥,只益陰血以制虛火為主。若產後乳子,周歲經不通者,其常也;半載而經行者,血有餘也。一、二年之間,經血不行,無病,不必服藥。如肢體稍瘦,飲食減少、口吐清沫、腹中脹滿、日夜寒熱,是血病也。或因勞役傷脾,或因恚怒傷肝,或因思慮傷心,或腎竭不能生肝,或肺虛不能生血,或誤食生冷,感觸而致,皆令經閉。然有血枯。、隔之分。血枯者,宜養其血,大補陰虧也;血隔者,宜通其血,消補兼行也。不然血積於內,變為癥瘕;血水相併,變為水腫,禍不淺矣。

脾胃虛,宜「六君子」。鬱火所傷,宜歸脾湯。怒火傷肝,宜「四物」合小柴胡湯。肺虛者,補脾胃,宜「六君子」。腎虛者,補脾肺,宜補中益氣湯。

壽碧溪室,經不行者三月,疑為孕,漸見肢體消瘦、面色痿黃、食欲減少。陳一愚以血隔治之,不效。予用八珍湯大補陰虛,數十貼復孕。

論血崩

婦人血崩,與血淋不同,只與小產少異,脈來浮動、虛細者生,實數者重。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此症,有虛,有寒,只大補氣血為主。或因勞役過度。脾胃虛損,不能約束而崩。或因肝火熾盛,經血沸騰,忽然暴下而崩。小腹急滿者難治,內有瘀血故也。他如腹脅作痛、手足俱冷者,脾胃虛寒也;飲食不進、發熱煩悶,氣血煩燥也;急宜溫補,緩則不救。大抵虛寒必用參、耆調攝,血熱必須涼血、補血,若泥痛無補法,而純用上血降火之劑,誤矣。

壽生甫室患血崩,其脈弦而數,乃血分之熱也。余用當歸、川芎、芍藥、懷生、黃芩、梔子、升麻、甘草、丹皮。二帖而愈,如痰,加竹瀝、薑汁。

周青陽女,血崩,其脈微沉幾絕,是血脫而氣隨之脫也。余用人參(七分) 麥冬(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當歸(二錢) 芍藥(一錢) 升麻(八分) 棗仁(一錢) 川芎(一錢) 圓眼肉(七個),數十貼而愈。

又有王魁門室、周定吾室俱患血崩,其脈微弱,余用前方而愈,人參只用一錢。

崩漏有新久、虛實不同,初起屬熱,治宜涼血;稍久屬虛熱,治宜養血、清火;日久屬虛寒,治宜溫補。

論腫脹

腫脹有血分、水分之候,蓋腎與膀胱相為表裡,腎主水,而膀胱主津液。婦人飲食起居失宜,六淫七情相感,以致風濕客於皮膚、傳於膀胱,則津液壅滯、腎水停蓄,脾土衰而不能御之,流入肌肉,遂成腫脹。先小便不利、四肢浮腫,後至經水不通者,水化為血,名曰水分,腫消經自行矣;若經水先閉,後至小便不通、四肢浮腫者,此血化為水,名曰血分,經通腫自消。

人參丸 治月水不利,血化為水,四肢浮腫。

人參 當歸 大黃 桂心 瞿麥 赤芍 白茯苓 葶藶

蜜丸,米飲下。

葶藶丸 治小便不利,水化為血,身面浮腫。

葶藶(炒,研,五錢) 續隨子(去殼,五錢) 干筍末(一兩)

各為末,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煎匾竹湯下。大便利者,續隨、葶藶各只一錢,加白朮五錢。

論血淋

婦人月水不斷,淋瀝腹痛者,或因氣血勞傷而損衝任;或因臨經不謹,以致外邪滯於血海;或肝脾虧損,無以生髮元氣,或鬱悶傷脾,不能攝血歸源。大抵此症,非血分之熱,則脾氣之虛故也。治者只調養元氣,則病邪自愈。若攻其邪,則元氣損矣,慎之。

白荷花 藕節 粟梗(去皮) 當歸 芍藥 白雞冠花(治血淋) 石榴皮(酒炒)

老年及虛弱人,加人參、蒲黃。血淋不止,加鸛柞樹根(洗淨曬乾,每帖一兩);又不止,加槿樹花一握(酒煎)。

論血瘕

婦人臟腑調和,經脈循環,月水以時,受孕之象也。若飲食失調,血氣勞傷,或胎產、行經風寒相搏,或恚怒傷肝,或鬱結傷脾,以致月經不行,積聚成塊,久則瘀滯盤牢,腹脅作痛,而為癥瘕矣。治法當專扶脾胃,佐以消導,則元不損而病可去。古云:養正積自除也。倘求速效,妄投峻劑,鮮不失矣。又《方經》曰:凡遺溺閉癃、陰痿浮痹、積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血痼月事不行,小腹有塊,或時移動,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謂之瘕,小便不利謂閉癃。又經曰: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血不流則凝而為瘕也。瘕者,中雖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起居飲食,動傷臟腑而成,治者切不可復傷元氣。大凡腹痛,手不可按者,內有瘀血也。其形體如常,是病氣、元氣俱實,可用桃仁承氣湯下之。

一痛而肢體倦怠者,脾胃受傷也。是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當用當歸散調之。

一痛而手可按腹,形體怠倦者,是病氣、元氣俱不足,宜用六君子湯加炙薑、川芎、當歸補之。

桃仁承氣湯 治瘀血,小便急痛,大便不利、發熱譫語,或血結胸中,痛不可逆。

桃仁(五錢) 大黃(一兩) 甘草(二錢) 肉桂(一錢) 姜(二片)

水煎。

當歸散 治血積,小腹瘀痛,或氣逆,月水不行等症。

當歸 赤芍 沒藥 枳殼 延胡 劉寄奴

為末,酒下一錢。

又方 治經水日久不行,腹脅有塊作痛。

當歸 川芎 砂仁 木香 小茴香 乳香 枳實 厚朴 桃仁 紅花 丹皮 牛膝 延胡 肉桂 香附

加人參服之,萬全無失。

論帶下

婦人帶下,或因六淫七情,或醉飽房勞,或因膏粱厚味,或因多服燥劑,以致脾胃虧損,陽氣下陷,或濕痰下注,滲入膀胱而成也。治法當壯脾胃、升氣血為主。古方謂白屬氣而寒,赤屬血而熱。於理未通。丹溪論帶,總是血化而成痰也。若經水同來包痰者,必腰痠目昏,可兼痰治;或夾經水紫黑而來,小腹必冷,喜食熱物,可治以辛溫之藥;若胃濁下陷,須補胃升提;若是濕熱,須清涼解利;若是虛損,須兼補氣血,不可如淋瀝,用止澀之劑也。

升陽勝濕湯 柴胡 羌活 蒼朮 黃耆 防風 升麻 獨活 當歸 蒿本 甘草

雙白丸 治白帶。

陳石灰(一兩) 白茯苓(二兩)

為末,水丸如桐子大。空心,白滾水下三十九丸。

止帶丸 當歸 川芎 白朮 人參 山藥 杜仲 牡蠣 續斷 破故紙 椿根皮(滔炒,此味大治白帶) 香附 青黛

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飲下,每服六十丸。冬加炙草,乾薑,夏加黃柏。腹痛及飽悶,去參加砂仁。

收帶六合丸 治赤白帶下、肚腹疼痛,和脾胃,燥中宮之濕,提下陷之氣,化痰清火。

白朮(米泔浸,炒) 蒼朮(如前制) 當歸 白芍(酒炒) 熟地 白茯苓(各二兩) 陳皮(去白) 甘草(各一兩) 半夏 椿根皮(酒焙,各一兩五錢) 丹皮 黃柏(各一兩二錢) 防風 升麻(各八錢)

加味五積散 治帶下屬虛寒者。

五積散加香附、小茴香、萸肉。

固精丸 治帶下屬虛熱者。

白朮 白芍(酒炒,各七錢半) 敗龜板(二兩,酒炙) 黃柏(一兩,酒炒) 萸肉(五錢,酒蒸)

米糊丸,桐子大。空心,清湯下七、八十丸。如濕重者,加椿根皮(酒炒)、苦參各五錢、貝母,乾薑(炒,各二錢)

加味八物湯 治帶下屬氣血虛者。

「八物」加山藥、杜仲、香附,薑棗煎。肥人,加半夏。腹痛,加玄明、小茴香。腹飽,去人參。茴香性燥,補腎、命門,治寒疝。

加味二陳湯 治帶下屬濕痰者。

「二陳」加蒼朮三錢、白芷、黃芩各二錢、黃連、黃柏各錢半、白芍、椿根皮(炒)、萸肉各二錢半。

論種子

世俗種子方,以香附為主。不知香附性燥,用之則橫行胸臆間,大損氣血。久之令人氣少腰痛,反成痼疾,終身不育。間有服交加散而偶孕者,亦因少壯之婦多恚怒,服此抑氣諧榮,幸中耳。凡婦人無子,多由少血不能攝元,或犯墮胎失血,或犯行經作痛,或子宮虛寒之故。必須修制大造丸,以扶助陰血。孕成,按月服安胎飲。

濟坤大造丸 益氣血,溫子宮,種子神方也(男亦可服)。

紫河車(兒胞也,取諸壯婦無病者,水洗血盡,用砂罐盛酒一碗,先格蔑數片,置胞不著酒,蒸熟) 當歸(二兩) 人參 山藥 杜仲 天冬 麥冬(各一兩) 熟地(二兩) 黃柏(八錢,酒炒) 或加五味子(五錢)

行經腹痛,加牛膝一兩(酒浸,炒)、玄明五錢。脾弱,加白朮一兩,或再加蓮肉二兩(二味兼治瀉)。潮熱或汗,加黃耆、知母各一兩、地骨皮八錢。血少驚悸,加棗仁一兩(炒)、龍眼肉一兩,或二兩。

上各為末,同紫河車搗勻為丸。

凡人無子,多是氣血清冷,或稟賦薄弱。間有壯盛者,亦是房勞過度,以致腎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宮,豈可徒咎母血之不足哉?當服固本丸,兼之寡欲養神,不患其無子也。

固本丸 菟絲子 蛇床子(炒,去殼) 續斷(各兩半) 鹿茸(一對,蜜制) 山藥 白茯苓 牛膝(酒洗) 杜仲(薑汁炒) 當歸 五味子 蓯蓉(酒蒸) 遠志(甘草湯浸,去心) 益智仁(各一兩) 熟地 萸肉(酒蒸) 枸杞(各三兩) 巴戟(二兩,酒浸,去骨) 人參(二錢)

各為末,蜜丸,淡鹽湯下,

論受胎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父精母血,因感而會。子宮兩歧,精勝於血,受氣於左,則成男胎;精不勝血,受氣於右,則成女胎,受胎之初,曰胚,屬足厥陰肝經。二月為胎,屬足少陽經。三月血脈成,屬手厥陰心包絡經。四月形體具,屬手陽明三焦經。五月筋骨立,屬足太陰脾經。六月毛髮生,屬足陽明胃經。七月動左手,屬手太陰肺經。八月動右手,屬手陽明大腸經。九月三轉身,屬足少陰腎經。十月百神備,屬足太陽膀胱經(受氣於左,男精從左注也,受氣於右,男精從右注也,此雖自然之數,然其中亦有妙術,人工可以為之)。

婦人經水三月不行,欲驗有胎,用川芎二錢為末(不見火),濃煎艾葉湯(方名探胎飲),空心送下,腹中微動,知有胎也(臍之下動者,血瘕也;不動者,血凝也,病也)。

論胎漏

氣因勞乏,血因耗損,衝任脈虛,經不依時,孕後月水淋瀝,名曰胎漏。蓋孕婦經血,蓄以養胎,若下淋,則本氣衰而不能約於經也,胎干則子損矣。若因血熱,用逍遙散。肝火,用柴胡山梔散。脾火,則加味歸脾湯。又有脾氣虛而不能攝血者,宜補中益氣湯。

柴胡山梔散 丹皮 柴胡 山梔 川芎 當歸 芍藥 甘草 牛蒡子 白朮

婦人漏血,面黃或赤,時覺腰間、臍下痛、四肢困倦、兩脅如刺,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濕熱下迫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芍藥炒黑、黃柏,兼服歸脾湯而愈。

通貞子曰:胎之漏者,或食動胎之物,或熱毒之氣侵損,或入房勞。損輕則漏輕,損重則漏重,血盡則死。王叔和云:血下如同月水來,須用加減保元丸。

加減保元丸 當歸(三兩) 川芎 陳皮(各一兩) 熟地 白朮 杜仲(各四兩) 阿膠 條芩 益母草 續斷 香附(酒、醋、鹽水、童便各浸三日,各二兩)

各為末,棗肉丸,米飲下。

凡受胎三月而墮者,雖因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衝脈即陽明胃經,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節飲食、戒怒、絕欲,庶免小產之患。

論墮胎

墮胎之症,皆因氣血不足。氣不足則胎無所榮,血不足則胎無所養,榮養失宜,猶枝枯而果落也。不寧唯是,婦人性偏恣欲,或縱口辛熱,暴傷衝任,亦致墮胎。醫者不明氣血虛實、熱冷之因,妄投芎、歸、膠、艾之劑,則墮胎之患永為定例,可勝言哉!治法只以安胎飲,按月隨症加減,而孕婦當自避忌,庶可保耳。至濟陰保靈丹、艾附丸是溫熱之藥,助火消陰之劑,凡安胎者,斷不可用。

千金保命方 杜仲(黏米飲浸過,炒,去絲,八兩) 續斷(酒浸,三兩) 山藥(六兩)

糊為丸,米飲下。

十聖散 治婦人氣血兩虛,妊娠無所榮養,或有墮胎之患者。

人參 白朮 黃耆(炙) 川芎 白芍 續斷(各一錢) 熟地 當歸(各二錢) 砂仁(四分)

按:小產重於正產,而人多輕忽,死於是者眾矣。治法與正產同。凡孕婦胎氣逼下,升舉即安,如落胎則損母矣,非正治也。因母病以動胎,但治母病,其胎自安矣。因胎動以致母病,但治胎則母自痊。

胎前調理

大抵後天之修短,本於先天之厚薄。故凡男女,脾胃壯而精血充,不但受妊而胎安,抑且生子而多壽,若脾胃弱而精血衰,則不但孕成數墮,且生子而不壽,非用藥扶之不可也。故老夫得壯婦,須寡欲以候經期;壯陽遇衰陰,必頻藥以全胎力,正為此耳。丹溪安胎飲方,專治元氣不足、胎氣不安等症,隨症加減,皆可按方取用。初受胎有惡阻者,非因胃氣怯弱,則或中脘停痰。果出稟弱,本方酌量增入參橘飲;若系稟厚,再加竹瀝、薑汁。下血不止,名胎漏,胎漏宜涼,須兼用生、熟地;小便墜痛,名胎痛,胎痛宜溫,少加殼砂。跌僕動胎下血,膠、艾為佐;怒氣衝胎上逆,木香為使。小便淋瀝,乃子瀝之症,安榮湯治之固宜;小便出血,乃膀胱之熱,逍遙散療之則可。全生白朮散治遍身浮脹之子腫,竹葉茯苓湯治心驚膽怯之子煩。兩足浮腫,病名子氣,天仙藤散可醫,虛人偌加人參;項強筋搐,病名子癇,羚羊角散可療,痰盛再加竹瀝。小便淋閉,乃脾胃氣虛而胎壓尿胞也。法適探吐、升提,可服安胎飲。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乃子懸之候,非紫蘇湯治之不可;便秘、胸滿,遍身作脹,乃胎水不利也,必鯉魚湯治之始安。柴胡、梅、連,療骨蒸之勞熱;當歸、六黃,治盜汗之虛煩。孕在六月之前,其胎尚未轉運,茯苓性降,豈宜多用?黃耆肥胎,不可常加。香附能降氣定喘,虛人用之反害,砂仁可止嘔定痛,多則動血行胎。丹溪安胎飲方,以補為主,而佐以順氣、清涼之味,不易之方也。

安胎飲 治孕婦胎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羨等症。又治孕婦屢產,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墮者,俱照前症,按月服之。

人參(二錢) 當歸 白朮 熟地(同) 川芎(八分) 甘草(四分) 紫蘇 陳皮(同) 條芩(一錢)

加棗煎。如泄瀉,減熟地加蓮肉十粒、殼砂數分。如渴,加麥冬一錢。如驚悸,加棗仁、益智仁各一錢。如怒氣,磨木香三分。

加味大造丸 治婦人血弱,不能攝元,或成胎屢墮,或孕後虛熱、盜汗,少食,帶多等症。

紫河車 人參 山藥 當歸 熟地 天冬 麥冬 五味子 杜仲 牛膝(灑浸一宿,炒) 黃柏(鹽水炒,泄瀉不用) 蜜丸。

一惡阻者,噁心阻其飲也,須用參橘飲。

參橘飲 治成孕兩、三月,惡阻嘔逆、惡食、頭眩、倦怠等症。

人參 橘紅 白朮 半夏 當歸 藿香(五分) 甘草 砂仁(四分) 加茹香(一分)

肥人加竹瀝四、五匙、薑汁二匙,水煎。

一子淋者,小便短澀,心煩意悶,乃膀胱、小腸虛熱也。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能通利,故淋。心與小腸相表裡,故煩悶。亦有因房勞,內傷胞門,衝任虛者,宜八珍湯並腎氣丸。

子淋安榮丸 此手太陰,足太陽、少陰藥也。陳來章曰:虛熱宜補,故用人參。淋悶宜通,故用木通、燈心之滲。肺燥則天氣不降,而麥冬能清之;腎燥則地氣不升,細辛能潤之,血燥則溝讀不濡,當歸能滋之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麥冬 通草 燈心(一團)

有痰宜清肺,加黃芩。

一子腫者,兩目虛浮也。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故令面目、肢體浮腫,亦名曰胎水。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泄瀉損傷脾胃,脾虛則不能制水。五、六個月多有之,此屬足太陽、太陰也。水病當令上、下分消,蘇葉、陳皮,辛而能散,使水從毛竅而出;腹皮、苓皮,淡而能泄,使水從溺竅而出。水盛由於土衰,故用土木之甘溫,以扶脾土而提防之,不致氾濫也。

全生白朮散 治孕婦面目虛浮、四肢有水氣。

土白朮 人參 當歸 川芎 蘇葉 甘草 大腹皮 陳皮 茯苓皮

一子煩者,心神悶亂也。心驚膽怯,受胎四、五個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躁,胎動不安。亦有停痰積飲滯於胸膈,致令煩躁。此必用太陰、少陰藥也。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茯苓寧心,人參補虛。妊娠心悶,固多虛也。

竹葉茯苓湯 此是治心肺虛熱也;或積痰於中,宜用二陳湯加白朮、枳殼。

茯苓 條芩 麥冬 防風 人參 竹葉

一子氣者,兩足浮腫也。婦人衝任素受血風,因妊娠而足腫,喘煩妨食,甚則腳趾出黃水,病名子氣,非水也,此必用手足太陰藥也。天仙藤之苦溫,疏氣活血,能解血中之風氣。烏藥、香附、陳皮之辛溫,以行鬱氣。紫蘇、生薑之辛溫,以疏表氣。甘草之甘緩,以和正氣。加以木瓜,消除濕熱,利筋骨,調榮衛也。

天仙藤散 治足趾縫出水。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淨,略炒) 香附(炒) 陳皮 甘草 烏藥 木瓜 紫蘇 姜皮

虛人,加人參、當歸、白朮。脾氣虛弱,宜補中益氣湯。

一子病者,目吊口噤也。陰主靜,陽主動,風陽邪也。諸風眩掉,皆屬肝木,故有搐溺、眩冒、反張之症。

羚羊角散 治孕婦口噤項強、手足攣搐、語言蹇澀、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真中風邪等症。若無痰,言語如常,又有血燥類風,不可概以中風治之。

羚羊角 川獨活 川芎 薏苡仁 棗仁 茯神(各一錢) 防風(五分) 當歸(二錢) 杏仁(十粒) 木香(二分) 五加皮(八分) 甘草(四分)

虛人,加人參一錢。有痰,加竹瀝、薑汁。脾弱,加白朮。蓋此足厥陰之藥也。羚羊之辛涼,以平膽火。防風、獨活之辛溫,以散風邪。茯苓、棗仁以寧神,當歸,川芎以活血,杏仁、木香以利氣,薏仁、甘草以調脾也。

一子懸者,心胸脹滿也。由下焦氣實,相火旺盛,舉胎而上,上逼心胸也。胎氣不和,湊上胸腹,腹滿頭痛,故名子懸。紫蘇湯宜之,此蓋手足太陰、厥陰藥也。陳來章曰:芎、歸、芍藥以和其血,蘇、橘、大腹以順其氣,氣順血和,則胎安矣。既利其氣,復以人參、甘草養其氣,順則順其邪逆之氣,養則養其沖和之氣也。

紫蘇湯 治孕婦胎沖腹痛,面不赤、舌不青者,子懸也。

紫蘇 人參 當歸 川芎 白芍(炒,各一錢) 大腹皮(黑豆水浸,同) 甘草(五分) 陳皮(八分)

如孕婦坐草太早,心懷憂懼,累日不下者,乃氣結而血不行也,一服便產。

鯉魚湯 治胎水不利

白朮 茯苓 當歸 芍藥

先用鯉魚汁兩盞入藥,加姜七片,陳皮幾分,水煎服,脾胃弱,加人參。

加味安胎飲 治孕婦脾胃氣虛,而胎壓水胞,或臍腹作痛、小便淋瀝。

人參 白朮 陳皮 甘草 川芎 當歸 柴胡 升麻 半夏 生地

當歸六黃湯 當歸 生地 黃耆 黃柏 黃芩 黃連盜汗,加人參、白朮。血不足,加棗仁。

加味逍遙散 治孕婦過食炙、爆等物,大小便帶血,宜清膀胱之火。

當歸(二錢) 芍藥 茯苓 柴胡 丹皮 山梔(各一錢) 白朮(錢半) 炙草(五分)

一孕婦元氣壯實,受孕後尚有血來,無妨,乃血盛也。若腰腿不痠痛,不必眼藥。如過慮,可用安胎飲

一孕婦瘧疾,寒多熱少。

半夏(七分) 草果(三分) 青皮(同) 烏梅(一個) 人參(一錢) 白朮 當歸(各二錢) 黃芩 蘇葉 甘草(各四分) 藿香(五分)

一孕婦熱壅,心煩口渴。

人參 知母 麥冬 梔子(炒) 甘草 條芩 犀角 天花粉

夏加竹瀝、薑、棗,水煎。

一孕婦患失血、口噤、項強、背直,類中風症。

人參 當歸 白朮 熟地 陳皮 甘草 條芩 天麻 麥冬 防風 荊芥

一孕婦骨節疼痛,不急治則落胎。

安胎飲加葛根、石膏、升麻、前胡、青黛。如有痰,加竹瀝、薑汁。

一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宜膠艾湯治之。

膠艾湯 當歸(五錢) 芍藥(炒) 地榆(炒,各一錢) 熟地(八錢) 川芎(二錢) 阿膠(炒,三錢) 艾葉(五分) 甘草(四分)

一孕婦熱病,嘔吐、胸中煩躁。

以膠艾湯加葛根、蘆根、梔子、知母、麥冬、人參、竹茹一丸,蔥白三寸。

臨產調理

孕婦臨月,當安神靜慮,時常步履,不可多睡、飽食、過飲。若見胞水來,腰腹痛甚,是胎離其經也。必使產母仰臥,令兒順轉。見有不順,令穩婆輕輕推人,候兒自順,方可用藥催生。勿早服催生藥,及產婦用力過之,致貽橫產、偏產之禍。

凡胞胎早破,血水先干,交骨不開,停胎不下者,急煎大助氣湯,不時與服,以協濟之,其胎自下。又有盤腸難產,或子腸先出,產後不收者,急用噴面搐鼻之法(見後)。蓋產戶不閉,子宮不收,皆元氣不足之故。先服生化湯,後加參以補之,斂之。

臨盆時,痛陣未緊,交骨未開,胞水未破,不可輕用穩婆試水,產戶雖開,兒頭未正,總不可早服催生月並滑胎、敗血等方。

臨盆時,穩婆須擇老練。倘有生息不順,只說未產;或是雙胎,只說胞衣未下,恐驚則氣散,愈難生息故也。小兒落地,有無氣者,臍帶不可剪,以油紙燃燒斷,接補其陽氣可也。兒下而胞衣不下,宜生化湯送益母丸,外用熱衣暖腹。

胞衣不下,由產母才送兒出,無力送衣;或經時久,冷氣外乘,則血道凝澀而胎不下;或胎前素弱,血氣枯涸而衣停,三者速服大料生化湯兩貼,斯血旺腹和而衣自下也。產婦不可睡倒,須先斷臍帶,以草鞋帶墜之;寒月火籠被中,時換熱衣暖腹。至朴硝雖下胞神效,弱人慎之。又濟坤丹,一名回生丹,取其催生、下胞、消血塊也。但多用醋煮大黃、蘇木豆汁為主。雖有落胎、下胞、定痛之捷,其產婦新生之血,豈得寧留耶?服之而成虛症者固矣。

臨盆產母,面赤舌青者,子死,面青舌赤、吐沫者,母死;唇、口俱青,兩邊沫出者,子母俱死。

王叔和云:欲產之婦脈離經(臨產脈六至,號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痛應分娩,來日日午定知生。身重體寒舌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反舌上冷子當死,腹中還遣母歸陰。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愈應難。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總不失。面青舌青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

露腳為逆生,露手為橫生(皆產婦用力預逼之故,故臨產切不可預逼),當以鏽針微刺兒手足心,用鹽略擦,輕輕送入,兒痛縮轉,便即回順。若產門已露頭髮而兒未得下者,恐是臍帶絆住兒肩,令穩婆分開即生。

盤腸獻花者,分娩時產腸先出,兒即隨下。俗用冷水噀面,恐虛弱人因驚成病,或即脫絕,舊以蓖麻子四十粒,研塗腦頂,自然收上,收即以水洗去麻子。又有久而腸為風吹乾,不能收者,可將糯米泔水或磨刀水,火上溫過,以潤養之,自收。

臨盆,胞水來數斗,痛聲開口者危。

小兒落地後,產母口、鼻黑如塵垢,及鼻衄不止,內熱陰燥,冷汗如油、喘息不休者,乃氣虛血散,胃絕肺敗,不治之症也。急用參蘇飲,間有生者(鼻準屬脾土,胃脈夾口,鼻孔屬肺金,繞承漿)。

產畢未可上床,且兩人扶住,一人從心下輕輕按揉至臍腹間,五、六次。此後雖睡,時時按之,庶惡露不滯,腹中常換熱衣暖之。雖暑月,不可單被。

滋榮易產湯(即滑胎方) 臨月服。

川芎 當歸 人參 茯苓 甘草 陳皮 白朮 懷生大腹皮

大助氣血湯 治胞水來而產門不開、停胎不下者。

當歸(四兩) 川芎 人參 熟地 益母草(各一兩) 甘草(一錢) 滑石(二錢) 茯苓(五錢)

催生散 治橫產、逆產。候兒順產門方煎服,若未正先服,反催偏生。

百草霜 白芷 滑石(各等分,為末)

煎芎歸湯送下二錢。

催生兔腦丸 治橫、逆難產,神效。

臘月兔腦髓 丁香(一錢) 乳香 麝香(各三分)

和兔髓為丸如芡實大,陰乾、蜜封,用時溫酒化一丸。

橫生、逆產,用伏龍肝為細末,酒調下一錢。

益母丸 治孕婦諸症,可以常服。

益母草(四兩) 白朮(一兩) 條芩(八錢)

有氣,加木香。胸膈不舒,加紫蘇,陳皮。蜜丸,彈子大,清湯下。虛人,安胎飲下。

益母佛手散 臨月之時可常服。

川芎(一錢) 益母草(忌鐵器,二錢) 白歸身(酒洗,去蘆,七錢)

虛,加人參。

霹靂奪命丹 臨產未產時,目翻口噤、面黑唇青、口中沫出,命在順臾。若兩臉微紅,子死母活,急用此方。

蛇蛻(瓶煅) 蠶故紙(燒灰) 發灰(胎髮更好)

乳香湯下。

加味芎歸湯 治產門不開、子宮不收。

人參 當歸(各二錢) 川芎 白朮 黃耆(各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升麻(八分) 甘草(四分)

再不收,加芍藥(醋炒)、半夏(各八分)

噴面法:用醋半盞、水半盞、和勻,噴產婦面。

搐鼻法:用大紙燃潤麻油,點燈吹滅,以煙燻產婦鼻。

下死胎方 用麝香五分、官桂一錢為末,酒下;或紅花,酒煎服;或伏龍肝為末,酒下;或朴硝、童便和酒下二錢。

才產不可多飲酒,酒能散血入四肢,且臟虛,力不勝也。

卷之下

產後總論

王叔和云: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若得重沉小者吉,忽若堅牢命不停;寸口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審看此候分明識,常須誦唸此心經。

凡婦人新產,榮衛俱虛,一有感觸,俱能發寒熱,身疼腹痛,不可妄投發散退熱之劑。又如產後脾胃虛,遂成停食,以致身熱、氣口脈盛,世人因見身熱,便為外感,遽然行涼發汗,胃氣轉傷,速其死矣。

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後之血氣、脾胃虛衰尤甚,是以丹溪論產,必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深得醫產之旨矣。夫產後氣血暴虛,腠理不密,或冒風寒,或傷飲食,或惡露欠通,或血行過度,諸病百出,醫者不可不審於用藥也。如有氣,無專耗散;有食,無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多桂、附。寒則血塊停滯,熱則新血流崩。至若虛中外感,見三陽表證之多,似可汗也,然產後而用麻黃,則大虛元氣;多食傷脾,致痞塊滿悶之症,似可下也,然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陰血。耳聾脅痛,乃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譫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厥由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痙因陰血之虧,毋論剛柔,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也,若以瘧治,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立待。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非潤腸「承氣」之能通;妄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倍用參、耆,必生津助液而可療。「加參生化」頻灌,救產後之危,「長生活命」屢用,蘇絕谷之症。陰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無疑;口噤拳攣,乃系血燥類風,「加參生化」則可。產戶入風而痛甚,服宜羌獨養榮湯;產門傷冷而不閉,洗須床、兔、萸、硫黃。怔忡驚悸,生化湯加定志藥;似邪恍惚,安神丸與歸脾湯。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噯酸惡食,「六君」加曲麥為良。蘇木、稜蓬大能破血,青皮、枳殼最消脹滿。一應耗氣破血之味,汗吐宣下之方,止可施於少壯,豈宜用於胎產?大抵產後用藥,先問血塊何如。塊痛未除,漫用耆、參、白朮;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至若陽亡脫汗,氣虛喘促,頻灌「加參生化」是從權也,陰亡大熱,血崩厥逆,速煎「生化」原方乃救急也。此雖未盡產證之詳,亦未必無小補云爾。雖然生產有難易,血氣有盛衰,不可執一論也。

生化湯 因藥性、功用而立名也。產後血塊當消,新血當生。考諸藥性,芎、歸、桃仁三者,善破舊血,能生新血,佐以炙黑薑炭,引三品入於肺肝,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產後之聖藥也。

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桃仁(去皮尖,十粒) 薑炭(四分)

水二盅,煎七分,加酒六、七匙,兩貼共三煎。胞水一破,速煎一帖,候兒下地即服。在一、二時辰之內,未進飲食之先,相繼頻服,則下焦惡露行而新血驟長,無暈厥之患矣。

生化湯治產後危症,妙在頻服。若感寒,血塊凝結作痛,加肉桂三、五分。

產後危急十症

一兒下血暈,連服生化湯兩、三帖即安。

一胎婦產前虛症,產畢昏脫,急服生化湯一帖,第二帖就加人參二、三錢以救其危。

一分娩後汗出、氣短神昏,速服生化湯一帖,就加人參以救其急。

一產後血崩、昏脫,其身、心溫暖,挖開口,急灌生化湯救之。

一產後氣脫,煩躁不寧、目瞋似邪、言語不正,急服生化湯一帖,隨服益氣滋榮定志湯。

一產後日久不食、服藥即吐,須獨參二,三錢,米一大撮,姜三片煎服。

一七日內未服生化湯,血塊未除,不可遽加人參,耆、術,仍用生化湯以捎血塊。

一兒下而胞不下,要蓋護產母下部。冬月,火籠被中,常用熱衣暖腹。凡產後血塊痛時,生化湯為主;血塊不痛,加參生化湯為主。大抵產後,宜先補血,次加氣分,無失。若偏補氣而專重參、耆,非治之善也。

一暑月產後,照前服生化湯,以除血塊,外用熱衣暖腹。若失蓋護,塊不易消矣。

一凡產後血暈血崩、形脫汗脫、足厥冷、氣短促、作渴煩躁等症,俱可以生化湯加人參。或三、四錢,危症加至一兩,從權以救其急也。

汗,加黃耆、麻黃根,冷厥,加附子。胃氣寒,加肉桂三分。肌肉傷,加山楂或獨用,酒煎服。渴,加麥冬、五味子。煩躁,加竹茹。飽悶,加廣皮四分,痰,加竹瀝、薑汁、天花粉。大便燥結,加肉蓯蓉。

產後用藥十誤

一因氣不舒而誤用耗氣、順氣等藥,反增飽悶。陳皮不可用至五分。

一因傷食而多用消導,反損胃氣,甚至絕谷。

一因身熱而誤用芩,連、梔、柏,必致損胃增熱。

一三日內未曾服生化湯,毋用人參、耆、術以致塊痛不消。

一毋即用地黃以滯惡露。

一毋獨用枳殼、牛膝、枳實以消血塊。

一便秘,毋用大黃、芒硝以起瀉,或成臌脹。

一毋用蘇木、稜蓬以行塊,而反損新血。芍藥酸寒,能伐發生之氣,故亦不用。

一毋輕用濟坤丹以下胞、下胎。

一毋獨用山楂湯以攻塊定痛。

產後血暈

分娩兒下,眼見黑花,眩暈不省人事,謂之血暈。其因有三:一因勞倦甚而氣竭神昏,二因血大脫而氣欲絕,三因痰火乘產泛上面神不清。三者皆魂不隨神往來而機運幾息也。當急服生化湯以化舊生新,即時血漸長而氣轉神清,心有主矣,始見芎、歸有化生之功也。若誤為惡血搶心,而徑用散劑,認為痰火當消而不行補法,鮮不失之。

勞倦甚而暈、血崩氣脫而暈,並宜速灌生化湯兩帖。如見形脫、汗脫,即加人參兩,三錢,決不可疑參為補而緩之也。痰火泛上而暈者,生化湯加橘皮四分。虛人亦加人參,肥人不加參,但加竹瀝、薑汁。以上三症切不可用破血之劑,如不脫,不須用參。

臨盆時,預燒稱錘,候兒下地,急服生化湯兩帖,共三煎,枕邊行投錘醋瓶之法,保無暈症(預燒稱錘通紅,候兒下地,即投錘醋瓶中,使產母鼻聞酸氣)。產後暈厥,牙關緊,此血崩氣脫而昏亂將絕也,速煎生化湯灌之。如氣欲絕,灌藥不下,將鵝毛插喉,用酒盞盛而灌之。如灌下而腹漸溫暖,不拘帖數,可活。外用熱手,在單衣上從心揉至腹,常換熱衣暖之。

清神返魂湯 治產後血暈。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桃仁(十粒) 薑炭(四分) 荊芥阿人參(一錢) 肉桂(三分)

汗多,加黃耆。兩手脈伏,加麥冬、五味。灌藥得蘇而塊痛未除,減參、耆,仍服生化湯;塊痛除,加參、耆、減桃仁、肉桂。

產後血塊

產後惡露,有塊作痛,名曰兒枕,乃孕成余血之所積也。產兒下地,氣血暴虛,無力送胞,送塊;或調護之際,腹欠溫暖,故致凝結成塊,留滯作痛。若補之則瘀血反滯,攻之則新血不寧,必行中帶補,能化能生可也。須頻服生化湯幾帖,以助血行血。外用熱衣暖腹,則自然塊消痛止而神復矣。若妄論血上搶心而誤投峻劑,或多飲姜椒艾酒,則過傷、太熱而新血之損失者多矣。

嘗觀時俗,其治血塊,有用紅花、生地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其治氣脹,有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厚朴以舒之。甚有用枳實、青皮、蘇子以降氣定喘,芩、連、梔、柏以退熱除煩。至於血枯、便實,反用「承氣」下之而愈結。汗多溺澀,反用「五苓」通之而愈秘。所謂實實虛虛者,正此類也。

產後補虛,用參、耆、芎、歸、白朮、陳皮、炙甘草。如發熱,輕則以茯苓淡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或云:大熱而用姜,何也?曰:此熱非有餘之邪熱,乃陰虛生內熱耳。蓋乾薑能入肺分、利肺氣,又能入肝分,引眾藥生血,然必與補陰血藥同用之。

產後惡寒發熱、腹痛者,當去惡血;若腹不滿者,非惡血也。

產後發熱惡寒、或口眼歪斜等症,皆血氣虛甚,當以大補為主。如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右手脈不足,樸氣藥多於補血藥,切不可用「小續命」等表散之劑。

產後厥

產後用力過多,勞倦傷脾,孤臟脾也不能注於四傍心、肝、肺、腎也,致足逆冷而厥也。《經》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是也。非急方不能舉氣以歸源,非大補不能回陽而復神,豈錢數參、歸照常一日一帖而能救耶?必生化湯倍參連服,斯血旺而神安矣。若服而又渴,另煎生脈散,多參以代茶,助津液而救臟燥也。雖四肢逆冷,類傷寒陰症,決不可用四逆湯,必用「加參生化」少加附子,以回陽止逆,行參、歸之功也。

加參生化湯 塊痛未除時用(寒厥不可用四逆湯,熱厥不可用白虎湯)。

滋榮益氣復神湯 塊痛已去時用。

人參 當歸 川芎 甘草 白朮 黃耆 麥冬 米仁 懷生 陳皮 五味

手足冷厥,加附子(制)四分、乾薑(炙)四分。妄言見,加益智仁、柏子仁、龍眼肉。汗,加麻黃根、浮小麥。大便閉,加蓯蓉、麻仁(切不可用大黃)。瀉,加肉果,茯苓。傷食,加麥芽。飯面,加山楂、砂仁。肉食多痰,加竹瀝、薑汁。渴甚,煎獨參湯以代茶。

產後暈厥

產後暈、厥,二症相類,皆氣血暴竭而元神幾息者。但暈在臨盆,一時血脫而氣不能主,急症尤甚於厥,宜頻灌生化湯,先補血分之虧,則血旺而神安矣。若無形脫(手足冷)、汗脫(汗多)、氣脫(氣喘急)等狀,參,耆不必加也。厥在娩後,氣血兩竭,宜用倍參生化湯兼補氣血之乏,止厥而神復焉,又非偏補血分之可療也。暈當塊痛之時,耆、術末可遽用,厥在塊消之後,耆、術地黃並用無疑。

產後氣喘此孤陽絕陰,十死一生之候。

肺受脾土之養而運氣、生血脈、通水道、順呼吸、肅清上下、和調榮衛者也。產後血大崩而形氣脫、呼吸短促、言語不相接續,蓋危症也。難論塊痛,從權速煎加參生化湯以救危急。若妄認痰火而用散氣化痰之方。誤矣。雖外感風邪,有頭痛、發熱、惡寒等症,惟當重產,大補氣血為主。

加參生化湯 孩兒下地即患氣喘者,棗水加酒煎,連服兩、三帖。

人參 川芎(各二錢) 當歸(四錢) 桃仁(去皮尖,十粒) 乾薑(炙,四分) 炙甘草(五分)

有血塊,不加耆、術。

續氣養榮湯 血塊不痛可服。

當歸(四錢) 人參(三錢) 川芎 懷熟(各二錢) 黃耆 白朮(各一錢) 炙草 陳皮 薑炭(各四分)

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十粒。汗,加麻黃根一錢、浮小麥一撮。傷面飯,加神麯炒,一錢、麥芽炒,五分。傷肉食,加砂仁五分、山楂五個。大便不通,加麻仁一錢、蓯蓉二錢。

竹林寺僧以火痰治產後氣喘,而用枳殼,青皮、香附、芩、柏等藥,誤人多矣。

產婦昏亂將絕,或暈厥、牙關緊,速煎清神返魂湯灌之。如氣欲絕,灌藥不下,急將鵝毛插喉,漸漸灌之,不拘黏數可活。

清神返魂湯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人參(一錢) 桃仁(十粒) 炙草 荊芥 焦姜(各四分) 肉桂(三分,兩服即去) 棗(二枚)

如兩手脈伏,或右手脈絕,加麥冬,五味子。

產後妄言見

人心藏神主血,而言乃心之聲也。心有血而神存,則口不妄言。肝藏魂、藏血,而目乃肝之竅也。目得血而司視,則眼不妄見。產後氣血大虛而精奪神昏,故心神失守,言語無倫,肝魂無依,目昏妄見。輕則睡中呢喃,重則醒亦恍惚。夫心為一身之主,目乃百脈之宗,虛證見於心、目,則十二官各失其職矣。治法當論產期血塊有無,如血塊未除,先服寧神生化湯。塊痛既除,即當加人參,或補中益氣湯,或安神定志丸。屢治此病,用藥至十餘帖方效。若認為邪崇,噴以法水,驚以法尺,多至不救。

寧神生化湯 血塊痛時服,後用滋榮益氣復神湯(詳產後厥)。

川芎 當歸 桃仁 乾薑 甘草 茯神 益智仁 陳皮 柏子仁 人參 棗(二枚)

產後血崩等症

產後血崩則血脫,氣喘則氣脫,妄言見則神脫,三者雖有血陰氣陽之分,其精神之散去則一也。凡此危症,非急方頻服,失之者多矣。如血塊不痛,去血不止,宜升舉大補湯,少佐黃連降心火,以治血脫,寧血歸經也。如氣急喘促,宜補中益氣湯,少加附子以治氣脫,攝氣歸源也。如妄言見,宜滋榮益氣復神湯,少佐痰劑以清心火,寧君主之官。若誤用氣實、痰火等藥,禍不旋踵矣。

此症虛極,服藥但宜平穩,未易見速效,俟藥力足,二十帖後自然頓除諸症。朱乃欽室患此,人參加至一兩五錢。

產後汗(附產後盜汗)

汗本亡陰。陰亡則陽亦隨之而亡,故曰:汗多亡陽。汗乃心之液,榮於內為濺血,發於外為汗。產婦失血之後,神虛不能鎮守其液,故濺然而出也。經曰:陽加於陰則發汗,陽偏勝也。汗多則形色俱脫,不須即加斂汗之劑,只宜健脾胃而散水穀之精幹肺,益榮衛而噓臟腑之血歸源,則神寧而汗自止矣。雜症雖有自汗、盜汗之分,其當歸六黃湯不可治產後之盜汗也,宜加參生化湯,或補中益氣湯。若服參、耆而汗多不止,或出頭汗而不至腰足則危。又云:汗出兩手,拭不及者不治。產後汗出、氣喘等症,虛之極也,不受補者難治。

麻黃根湯 當歸 人參(各二錢) 黃耆(錢半) 白朮(無塊,方用) 牡蠣(各二錢) 甘草(炙) 桂枝(各四分) 麻黃根(一錢) 浮麥(一撮)

虛脫,手足冷,加附子、乾薑炙,四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熟地二錢(血塊不痛,方可加入)。痰,加竹瀝、薑汁。小便不通,因汗多而亡津液也,毋用利水藥。寒熱往來,不可用柴胡。頭痛發熱,不可用麻黃、芩、柏,毋多用風藥。熱而多渴,禁用半夏、生薑。

八味地黃丸 山茱萸 茯苓 山藥 澤瀉 丹皮 懷生 五味子 黃耆

又方 治產後盜汗。

人參 當歸(各二錢) 麻黃根(錢半) 懷熟(三錢) 黃連(酒炒,四分) 浮麥(一大攝)

產後發熱類傷寒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惡寒,類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類傷寒少陽症。不知二者,皆因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者。治者慎勿用麻黃湯以治太陽症,勿用柴胡湯以治少陽症。蓋產婦失血之後而重發其汗則虛,虛之禍有不可勝言者。仲景云:亡血家不可汗。丹溪云:產後不可發表。兩先生非謂產婦真無傷寒也,非謂柴胡、麻黃等湯真不對病也,誠恐後學輕產而發表耳。亡血禁汗,雖明知感冒風寒,不可發表,只生化湯中芎、姜亦能散之。

加味生化湯 川芎(錢半) 當歸(二錢) 桃仁(十粒) 乾薑(炙) 甘草(炙) 防風 羌活(各四分)

兩帖未安,加白芷八分、細辛五分。頭痛如破,加連須蔥頭五根。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等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類傷寒陽明症:口燥、咽乾而渴,類傷寒少陰症;腹滿干大便秘,類傷寒太陰症。三者皆由勞倦傷脾而運化稽遲,氣血枯竭而腸液涸燥,乃虛症類實,當補之症也。治者不可妄用「三承氣」,以治類三阻之症。蓋亡血禁下,世有因妄下而反成臌脹者,豈勝後日之悔哉。

養正通幽湯 川芎 當歸 桃仁 麻仁 蓯蓉 甘草 陳皮

汗,加人參,黃耆、麻黃根。渴,加人參、麥冬。便實、腹滿、嗌乾,加枳殼、麥冬、人參。汗出、譫語、便實,宜養血安神,加棗仁、柏子仁、遠志、黃耆、人參。

以上三等大便不通之症,俱宜大料芎,歸以補血。

產後大便久不通

產後大便日久不通,用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之,腸潤即通。

麻仁丸 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傳送,大便秘結,宜多服生化湯,加麻仁丸以潤之。

麻仁 人參 枳殼 杏仁

研末,蜜丸,米飲下。

丹溪云:產後不可汗下,叔和以仲景治傷寒法,用承氣、小柴胡等方,欲退產後之熱,恐非至到可法之語。

《婦人良方》云:產後大便秘,若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即用藥通之,禍在反掌,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汁潤之。若日期雖久,飲食如常,腹中如故,亦只用補劑而已;若服苦寒以疏通之,反傷中氣,通而不止,或成痞滿,誤矣。

產後敗血不散

產後敗血不散,亦能作寒作熱,何以辨之,曰: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無他症者,陰陽不和也。治血刺痛,用當歸,乃和血之藥。若因積血而刺痛者,用桃仁、紅花、歸尾之類。

產後類瘧

產後寒熱,每日應期而發,寒來股慄,湯火不能溫;熱如燔炭,冰水不能寒;或日輕夜重,或當晡往來,准所見症與瘧疾同,切不可用截瘧方治之也。經曰: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產後氣血兩虛,則陰陽俱乏而寒熱並作。柴胡青皮飲等方,不宜輕用,惟調補氣血,則寒熱自除。如有汗,急當止汗,若頭出汗而不及腰足,乃孤陽絕陰,危症也,難治。須用地黃、當歸之劑。其或真感風寒,頭痛無汗,又宜生化湯加羌活、防風、連須蔥根、老薑以散之。

滋榮益氣扶正湯 治產後寒熱,每日午後發者,兼有汗。

當歸 川芎 人參 甘草 黃耆 白朮 懷生 麥冬 陳皮 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 治產後寒熱、頭痛。

川芎 當歸 藿香 甘草 茯苓 蒼朮 人參 半夏

參朮膏 治久瘧。

白朮(一斤,泔浸一宿,剿焙) 人參(一兩,用水六碗,煎汁二碗,如法再煎二次,共計六碗,再熬至一碗,則成膏矣)

空心,米湯化半酒盅,(一說用陳酒化下)。

婦人胎前,或患傷寒,或患瘧疾,熱久必至墮胎,墮後愈加增熱。蓋初因熱消陰血,而又繼產失血故也。治者慎勿妄謂傷寒、瘧疾未除,誤投芩、連、柴胡等藥。雖往來潮熱,大小便秘,五芩、承氣等方斷不可用,只重產輕邪,大補氣血,頻服生化湯。如形脫、汗脫、氣脫,加生脈散以防暈厥。蓋川芎味辛散邪,乾薑能除陰虛大熱,雖有便秘、煩渴等候,只多服生化湯,自然津液生而二便通矣。若執用寒劑,愈虛中氣,誤之甚也。

產後渴、小便不利

日用水、谷納諸胃,而脾肺則散至精之氣為津液,其氣通於心,受火色則化為血,下行膀胱而為小便;婦人產後失血,而又多汗,且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津液。是以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上無津液而有咽乾之患,下氣不和而有閉澀之若。治當助脾益肺,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陰升陽降,自然津液足而小便利矣。若認咽乾為火升,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便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方以通之,皆非也。

生津利水飲 人參 麥冬 黃耆 懷生 五味 當歸 葛根 升麻 甘草 茯苓

渴甚,以生脈散代茶,無用利水藥。

又治渴方

人參 麥冬 茯苓 天花粉 竹葉 小麥(一撮) 大棗(二枚)

如大渴,加蘆根。痰,加竹瀝。禁用半夏。

產後食傷

新產勞倦,脾胃俱傷,必須損膏梁、節厚味,食粥茹蔬,乃切務也。不善調攝之家,惟慮產婦之虛,本不思而強與,饜足而復傷,以致脾運稽遲,停食痞塞,反噯酸而惡食矣。治當健脾助胃,以溫補元氣;審傷何物,佐以消導。如神麯,麥芽以消面飯之傷,山楂、砂仁以消肉食之傷,茱萸,肉桂以消冷物之傷。如此消補並行,無有不安。若不重產虛而專用消導,則反傷其氣,益增滿悶,甚至絕谷者有之。如塊痛未除,只以生化湯去桃仁,加消食藥。

健脾生化湯 塊不痛用。

川芎(一錢) 當歸 人參(各三錢) 白朮(錢半) 甘草(五分)

加消食藥。

長生活命丹 治誤服消導而絕谷者。

人參(名長生草,用二、三錢) 飯鍋焦(名活命丹,研粉,五、六匙)

水二盅,煎參汁一盅,調鍋焦粉,漸漸服之,引開胃口(煎參不可藥罐,以胃氣虛,聞藥氣要嘔)。

產後怒傷

產後憤怒氣逆、胸膈不舒、血塊又痛,宜生化湯磨木香三分服之,則塊消而氣散矣。若輕產而重氣,偏用烏藥、香附、枳殼、砂仁等藥,則元氣反損、滿悶愈增,非善治產者也。又如怒後即食,胃弱停滯,當審何物,用藥消之,無有不安;決不可用木香檳榔丸,流氣飲等方,以重虛產婦也。蓋順氣調氣,則鬱怒散而元不損;健脾消導,則停食行而胃思谷,此洽產後怒傷,食傷之正法也。若疑人參大補而多服耗散之劑,必致絕谷,慎哉。

健脾化食散氣湯 當歸 白朮 陳皮 炙姜 炙草 人參 川芎

如傷面飯,加神麯、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傷冷物,加吳茱萸、肉桂。如塊痛未除,只服生化湯加木香、陳皮。

產後怔忡驚悸

心得血而養,故血氣充足則心神安靜。產後勞倦傷血,所以神氣不守,心中躁動不寧而怔忡,惕然如人來捕而驚悸。二者惟當調養心血。如三日內、血塊未除,只用生化湯以助血行塊,則血旺而神寧;如三日外,塊消痛止,則加減養榮湯、安神定心丸皆可用矣。

加減養榮湯 川芎 當歸 茯神 棗仁 人參 麥冬 遠志 黃耆 白朮 陳皮 炙草 龍眼肉

虛煩,加竹茹。痰,加竹瀝、薑汁。

安神丸 黃連(酒炒) 淮生(各二錢) 當歸(三錢) 炙草(五分)

蒸餅糊丸,辰砂為衣。

產後瀉

飲食入胃,必因於脾,方散於肺而通調水道、乃能致氣於四臟。產後勞倦傷脾,則脾失輪輸之職,而沖和之氣不運。是以或成餐瀉、洞瀉、寒瀉、熱瀉,諸症出焉。大率氣虛、食積與濕也,虛宜補之,積宜消之,濕宜燥之。但血塊未除不可遽加耆、術。血塊不痛,可用參、耆、白朮以補氣,砂仁、肉蔻以溫胃,蒼朮以勝濕,茯苓,澤瀉以利水,升麻、柴胡以引胃中之清氣,斯上策也。

血塊末消,生化湯加茯苓、蓮肉。小水不利,瀉亡津液也,毋利水。

健脾利水湯 白朮 茯苓 澤瀉 肉果 陳皮 甘草 川芎 當歸

寒痛瀉水,加砂仁、炙姜。熱痛瀉,加黃連。瀉久脫肛,加升麻。水瀉、完穀不化,加砂仁、麥芽。積食而瀉,加山楂、砂仁、麥芽。

加味生化湯 治產畢即瀉。

當歸 人參(各二錢) 川芎 茯苓(各錢半) 桃仁 蓮子(各十粒) 炙乾姜(五分) 制肉果(一個) 訶子皮(一錢) 糯米(一撮)

血塊不痛,加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產後痢

產後痢疾,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誠恐產後之元虛;欲蓋氣滋榮而大補產弱,又恐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減乾薑而加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兼行痢積,並治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連丸可保無虞。產至七日外患虛痢,即當加補至二十日外。如稟厚者,芩、連、厚朴等藥可並用矣。

加味香連丸 治痢疾,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腹痛。

黃連(五兩,切片,用吳茱萸七錢,水二盅,煎汁一盅,浸黃連,炒燥用) 厚朴(薑製,六錢) 陳皮(六錢) 木香(一兩) 甘草(四錢)

各研勻,米醋糊丸,米飲下。如患腹痛後重,先服兩次,復將合成之末分二兩,加生大黃六錢,研末,酣糊丸,服之痢減即止。

產後臌脹

產後臌脹者,大率因傷食而誤專消導,因氣鬱而誤專順散,或多食冷物而停滯惡露,或血枯便秘而誤下愈脹。蓋產婦素稟既弱,臨產又勞,氣血兩虛之地,中氣多不足,胸臆多不舒,胃雖納穀,脾運稽遲之時也。俗醫但知傷食當消,氣鬱當散,惡露當攻,便秘當下,是以誤投耗劑,胃氣反傷,愈增滿悶,氣不升降,濕熱助積,久之遂成臌脹。若佐消導於補湯中內。則脾胃強而積鬱自散,大便通而惡露亦行矣。屢見誤服耗藥以致絕谷者,用長生活命丹救之立驗。

誤耗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微滿,或受氣作飽,二症誤服耗藥,致成臌脹者。

人參(二錢,虛人四錢) 白朮(二錢) 茯苓(錢半) 川芎 大腹皮(各八分) 當歸(三錢) 陳皮 厚朴(各四分) 木通 蘇梗 萊菔子(各五分) 木香(磨,二分)

誤消健脾湯 治產後傷食,誤消成臌脹者。

白朮 人參(各二錢) 茯苓 芍藥 川芎(各八分) 陳皮 大腹皮(各四分) 當歸(錢半) 神麯(一錢) 砂仁(腹脅痛用五分)

養生化滯湯 治產後便秘,誤用大黃下之成臌脹者。

當歸(四錢) 川芎 人參(各二錢) 芍藥(一錢) 桃仁(十粒) 蓯蓉(錢半,灑洗) 白朮(三錢,脹甚五錢) 陳皮(四分) 香附 大腹皮(各五分)

誤用大黃多者,參、歸服至半斤,而後大便通,腫脹除也。

以上三方,俱遵丹溪治脹加減,可以通用。

產後水腫

《經》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產後脾土衰弱,運化失職,所以清濁混淆,鬱而為水,滲透經絡,濁郁之氣窒礙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而成腫矣。治法只宜補養脾土,使全運化之職,然後肺氣下降,滲道開通,導其敗濁之氣。稍清者,復轉而力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者,上而為汗,下而為溺,各漸分消矣。

健脾利水補中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白芍 陳皮 木瓜 紫蘇 蒼朮 厚朴 大腹皮

若因寒邪、濕氣傷表,無汗而腫,宜用姜皮、半夏,紫蘇加於補中湯內表汗。

胎前水腫不須治,產後大補氣血為主。

五皮散 治風濕客傷脾經,氣血凝滯,以致面目虛浮、四肢腫脹、氣喘。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薑皮(各二錢)

水煎。

一云:產後惡露不盡,停留包絡,致令浮腫。若以水氣治之,投以甘遂等藥誤矣,但服調經散,則血行而腫自消也。

調經散 沒藥 琥珀(各一錢,俱另研) 當歸(酒洗) 赤芍(各一兩) 肉桂(不見火) 炙草(二錢) 麝香 細辛(各五)

分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產後霍亂(附嘔逆不食)

產後勞傷氣血,臟腑虛損,不能運化飲食,及觸冒風冷,以致陰陽升降不順,而清濁亂於腸胃,冷熱不調,正邪相搏,上吐下瀉,名霍亂也。

生化六和湯 塊痛時服。

川芎 當歸 乾薑 甘草 砂仁 陳皮 霍香 茯苓

姜水煎。

附子散 治霍亂,手足逆冷、塊不痛用。

丁香(四分) 當歸(二錢) 乾薑 附子(各五分) 白朮 人參 甘草(各一錢)

為末,米飲下。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霍亂吐瀉。

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 厚朴 白芷 藿香 桔梗 紫蘇 半夏曲 大腹皮

薑、棗水煎。

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吐瀉腹脹。

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

米糊丸如彈子大,白湯下一丸。

安胃行血湯 治產後七日內,胃氣不和,嘔逆不食者,當重血塊,生化湯加人參、藿香、砂仁。

加減六和湯 治產後血塊、嘔吐不止、不納穀食。

川芎 當歸 乾薑 扁豆 藿香 山藥 陳皮 白豆蔻 茯苓 甘草 人參

產後脅痛

脅痛屬肝經,在產後乃血虛氣滯之故。氣滯,用「四君」加青皮、柴胡。血虛,用「四物」加柴胡、參、術。若概用香燥之劑,則反傷清和之氣而血益無所主矣。

補肝散 治脅痛。

山萊萸 當歸 五味 山藥 黃耆 川芎 熟地 木瓜 白朮 獨活 棗仁

產後小腹痛、頭痛、腰痛

小腹痛乃惡露停滯或血虛之故,若惡露停滯,用延胡索做。痛可按揉而止者,血虛也,生化湯加熟地。

延胡索散 延胡索 肉桂(各一錢)

為末。酒送下。

茶調散 治偏正頭痛。

薄荷 川芎 荊芥 防風 甘草 細辛 羌活

為末,食後茶調下。

青娥丸 治腰痛。

胡桃仁(廿枚) 破故紙(八兩,酒浸,炒) 杜仲(一斤,薑汁炒,去絲)

為末,蜜丸。空心,酸醋湯下。

產後惡露日久不散

分娩兒下而惡露隨下,則腹不痛而產自安。若腹欠溫暖,或傷寒冷物,以致惡露凝結成塊,日久不散,則虛症百出矣。或身熱骨蒸、食少贏瘦,或五心煩熱、月水不行,其塊在兩脅、動作雷鳴,嘈雜眩暈,發熱似瘧,時止時作等症。治法,丹溪云:欲瀉其邪,先補其虛。必用補中益氣湯兼送三消丸,則元不損而惡露可消。

加味補中益氣湯 人參 當歸 白朮 黃耆 芍藥 陳皮 甘草

三消丸 治婦人死血,食積痰飲。

黃連(一兩,內五錢,用吳茱萸三錢煎汁浸,炒燥。又五錢,用益智仁五錢同炒,揀去益智仁) 萊菔子(一兩五錢,炒) 川芎 桃仁 山梔子 麥曲(並酌用) 莪朮(醋煮) 三稜(醋炙,各五錢) 香附(童便浸,炒) 山楂(各一兩)

蒸餅糊丸,食遠,補中湯送。

產後流注

產後勞役,損傷氣血,以致惡露流於腰腎、腿足之間,或漫腫,或結塊,久則腫起作痛,肢體倦怠。急用蔥熨方以治外,內服參歸湯以散滯血,則末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若腫起作痛,起居飲食如常,是病氣有餘,形氣未損,易治。若漫腫微痛,即起居倦怠、飲食少思,是形氣、病氣俱不足,最為難治。未成膿,或成膿不潰,氣血虛也,宜八珍湯。憎寒畏寒,陽氣虛也,宜「十全大補」。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宜「四物」加參、術。嘔逆,胃氣虛也,宜「六君」加焦姜。食少體倦,脾氣虛也,宜「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四肢逆冷、小便頻數,腎氣虛也,宜「補中」加益智仁。此症若不補氣血,不慎起居,不節飲食,末有得生者。

蔥熨法 蔥一握,炙熱,搗爛作餅。貼患處,上用厚布兩、三層,以熨斗火熨之。

益氣養榮湯 治郁痰流注,日晡發熱。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當歸 芍藥 貝母 熟地 川芎 香附 陳皮 桔梗 甘草

參歸生化湯 當歸 川芎 人參 黃耆 肉桂 馬蹄香 甘草

產後乳瘋、吹乳、生癰

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若乳房忽壅腫、結核、色紅,數日外,痛潰稠膿,膿盡而愈,此膽胃熱毒、氣血壅滯,名曰乳癰,易治。若初起內結小核,不紅不痛,積之歲月,漸大而巉巖,崩破如石榴,或內潰而深洞,血水滴瀝,此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岩,難療。治法:腫痛寒熱,宜發表邪。痛甚,宜疏肝清胃。膿成不潰,用托裡散。肌肉不生、膿水清稀,宜補脾胃。膿出反痛、惡寒發熱,宜補氣血。飲食不迸,或作嘔吐,宜補胃氣。乳岩初起,用益氣養榮湯,或加味歸脾湯,間可內消。若用行氣破血之劑,則速其亡矣。

瓜蔞散 乳癰未成膿時服,兼治一切癰疽並胎前乳癰。

瓜蔞(一個,研爛) 生粉草 乳香 沒藥 青皮(各五分) 白芷(一錢) 當歸 金銀花(各三錢)

加酒煎服。

回毒散 乳癰未潰時服,毒從大便出,虛人不宜用。

大黃(三錢) 白芷(六錢) 木香 沒藥 穿山甲(拌蛤粉炒) 木香(各五分,另研) 人參(二錢,煎湯,調前藥末下)

切不可輕用外科,攻擊太過。

十全大補湯 治乳癰潰後虛甚者。

「四君」、「四物」加黃耆、金銀花。泄瀉,加蓮子、肉果。渴,加麥冬、五味子。

一單方

香附(一兩,研末) 麝香(三分) 蒲公英(三兩)

酒水煎,服完自消散。其渣仍以酒調敷患處。

草藥方 遍地香 三白草根

陳酒煎服。

初起乳瘋方 白芷 貝母(各三錢)

研細,作二服。食飽後,酒送下。未愈可再三服,成毒則不必服。

吹乳乃小兒飲乳口氣所吹,乳汁不通,壅結作痛,不急治則成癰。速服瓜蔞散,更以手揉散之(外以南星末敷之)。

產後生癰,寒熱類瘧,只作虛治。

產後嗽

產七日內外,感風冒冷,以至鼻塞聲重、惡寒,乃真外感也,不可用麻黃以動汗;或嗽而脅下痛,不可用柴胡以疏肝。蓋半月之前,只宜重產;半月之後,如有痰火,方可用寒涼也。

寧肺生化湯 治產半月內,感風寒而嗽、鼻塞聲重。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杏仁(十粒) 知母(六分) 甘草 乾薑(炙) 桔梗(各四分)

痰,加大花粉八分。虛人有汗,加人參一錢。不可偏重散寒之藥。

加味四物湯 治產半月外,干嗽、有聲無痰。

當歸 生地(各二錢) 川芎 芍藥 訶子皮 瓜蔞仁(各一錢) 知母(八分) 款冬花(六分) 桔梗 兜鈴 甘草(各四分)

產後不語

產後惡血停蓄於心,故心氣閉塞,舌強不語也,用七珍散。

人參 石菖蒲 川芎 懷熟(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送。

如因痰氣鬱滯,閉目不語者,用好明礬一錢,沸湯調下。

產後陰戶痛

產後起居太早,陰戶感風作痛,衣被難近,用祛風定痛湯。

當歸(三錢) 生地(二錢) 川芎 茯苓(各一錢) 獨活 防風 肉桂 荊芥(各五分) 棗(二枚)

又方 用蘿蔔種根煎洗,可愈。

產後口鼻黑

產後氣消血敗,榮衛不理,散亂入於諸經,不得還元,故口鼻黃起,乃變鼻衄。此因產後蘊熱,變成此症,胃絕肺敗,十不救一。

產後口鼻黑氣起,兼鼻衄者,胃絕肺敗,虛熱所致也,不可治療。急取紅線兩條系產婦頂心發,兩條系兩中指上節即止,亦厭禳之法也

陰蝕五疳

婦人陰戶中生瘡,名曰慝瘡,或痛或癢,如蟲行走,膿淋不止,陰蝕幾盡。由心腎煩郁,胃氣虛弱,致氣留滯而成。《經》曰:諸瘡痛癢,皆屬於心。宜補心養胃,以藥熏洗。

川芎 當歸 芍藥 地榆 甘草

以水五升,煎二升,去渣熏洗,日三夜一。

又方 取東南向桃枝打碎頭,裹以綿,敷以硫黃末。另截竹筒,先納防戶,燃桃枝向筒口熏之。

附老雞丸 治婦人五心煩熱、食少、下元氣虛、子宮冷、赤白帶下、經水不調。

胡黃連 銀柴胡 人參 黃耆 熟地 川芎 遠志 肉蓯蓉 秦艽 甘草 當歸(各一兩) 山藥 白朮 五味(各五錢) 天冬 麥冬(各一兩二錢)

上為末,用老雞一隻去油蒸爛,同藥搗千餘下,細極無骨渣,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九,空心,米飲下。

又方 用老雞照前制,男子服。治元氣虛弱,精血不足,子息艱難者。

人參 熟地 黃耆(各兩半) 當歸 枸杞(各二兩) 川芎 茯苓 牛膝 杜仲 黃柏 甘草 知母 萸肉 天冬(各一兩) 巴戟(去心) 陳皮(各五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