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贤者功用

凡三十六条

问:向承教,湏一面讲究,一面涵养,如车两轮,不可废一。先生云:若只就文字理会,不知涵养,便是一轮不转。又问:今只涵养不讲究,虽能闲邪存诚,惩忿窒欲,至处事差失,柰何?先生云:未说到差处。且如居处恭,执事敬,若不恭敬,便成放肆。

因言:圣人说格物二字,便是圣人在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之微,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事处言语饮食,无不是事,莫不有天理人欲,湏是逐一睑过。虽在静处,亦湏验个敬肆。敬是天理,肆是人欲。居处湏知恭不恭,执事湏知敬不敬,湏是彻上彻下,表里洞彻。如居仁便能由义,由义便能居仁,敬以直内,便能义以方外;义以方外,便能敬以直内。

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如此方见得实体。所谓实体,非就事物上见不得。如作舟行水,作车行陆。今试以众人之力,共推一舟于陆,必不能行,方见得见不能行陆也,此之谓体。

问:涵养于夫发之初。云:今人多偏了,只就涵养于未发,而巳发之失乃不能制,是得于静,无得于动。只知制其巳发而未发,不能涵养,是得于动,无得于静。

汤之日新,书云:终始惟一,时乃日新。盘铭取沐浴之义,盖早间盥濯子,晚下污垢又生,所以常要日新。

○以上见寥德明录。

致知分数多,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是。只笃行一件是行。言致言格,是要见到尽处。若理有未格处,是于知之之体尚有未尽。格物不独仁、孝、慈、敬、信五者,此是大约。如说父子湏有母在,更有夫妇在,凡万事之理,皆要穷伹,穷到底,无复余蕴,方是格物。

博文约礼,圣门之要法。博文所以验诸事,约礼所以体诸身。如此用工,则博者可以择中而居之不偏,约者可以应物而动皆有则。如此,则内外交相助,而博不至于泛滥,约不至于流遁失中。

○以上见余大雅录。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此语最有力。且看他下一立字,所谓敬以直内是也。

○以上见陈文蔚录。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非谓于睹闻之时不戒惧也。言虽不睹不闻之际,亦致其谨,则睹闻之际,其谨可知。是未发时工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谨其独。此又就中有一念萌动处,虽至隐微,人所不知,而巳所独知,尤当致谨。

伊川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此说极有味。

问:伊川谓敬是涵养一事,敬不足以尽涵养否?曰:五色养其目,人,壻音养其耳,义理养其心,皆是养也。

或问:修业,德亦有进否?曰:进德只就心上言,居业是就事上言。忠信如恶恶臭,好好色,直是事事物物皆见得如此,纯是天理,则德日进,不成只如此了。却。修辞立诚,就事上理会,所以居业也。进则日见其新,居则常而不厌。

克已则礼自复,闲邪则诚自存,非克已外别有复礼,非闲邪外别有存诚。

始条理是致知,终条理是力行。如中庸说博学、审问、谨思、明辨,与大学格物、知至,这是始条理。如笃行与诚意、正心、修身以下,这是终条理。

问:安而后能虑。曰:先是自家心安了,有些事来,方始思量区处得当。

○以上见李闵祖录。

致知则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之也。知至则虽在物,而吾心之知巳得其极也。

问:视听之间,或明知其不当视而自接乎目,如何?曰:视与看见不同,听与闻不同。如非礼之色,若过目便了,只自家不可有要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若入耳也过了,只不可有要听之之心。古人于这处有以御之,如云: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克已克,胜也。日用之间,只要胜得他。天理才胜,私欲便消。

周先生有主静之说,如蒙、艮二卦,皆有静止之体。洪范五事:听曰聪,聪作谋,聪属金,金有静密意思,人之为谋,亦欲静密。貌曰恭,恭作肃。恭属水,水有细润意思,人之举动,亦欲细润。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是动静不失其时,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以上见叶贺孙录。

问:恶勇而无礼,恶果敢而窒者,勇与果敢如何分?曰:勇是以气加人,故易无礼;果敢是率然敢为。盖果敢而不窒,则所为事必当于理;窒而不果敢,则于理虽不通,然亦未敢轻为。惟果敢而窒者,不论是非,率然妄作,此圣人所以恶也。格物是物物上穷其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以上见潘时举录。

问:其次致曲,是就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如何?曰:随其善端发见于此,便就此上推致以造其极,非是正就发见一处推致之也。如孟子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此正是致曲处。

知至至之者,言此心所知者心真个至,所知田地,虽行未至而心巳至,故其精微几密,二齐在此。故曰可与几。知终。终之者,既知到极处,便力行进至极处,此真实见于行事,故天下义理都无走失,故曰可与存义。

问: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先文而后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先行而后文,何不同?曰:文、行、忠信是从外做向内,则以学文是从内做向外。

○以上见董铢录。

求放、操、存,皆兼动静而言,非块然默守之谓。择言是修辞,马志是立诚。大率进德修业祇是事。进德只就心上说,修业只就事上说。

问:知至,至之是致知,知终终之是力行,自今观之,固是如此。然恐知至知终属致知,至之终之属力行。

○以上见杨道夫录。

格物只就事物上求个当然之理,若水寒火热,水火之性自然如此,只是寻个当然处,不必过求。

○以上见沈僩录。

笃信故能好学,守死故能善道,惟善道故能守死,惟好学故能笃信。每推夫子之言多如此。

君子之道,孰以末为先而可传?孰以本为后而倦教?盖学者之质不同,如草木之区别耳。

○以上复见寥德明录。

周先生只说一者,无欲也。然此话头高,常人如何便得无欲?故伊川只说个敬字,教人只就敬字上睚去,庶几执捉得定。只要人于此心上见得分明,自然有得。

○以上见余大雅录。

西铭要句句见理一分殊。

○以上见陈文蔚录。

羁勒以御马,而不以制牛,这只是天理,圣人顺之而巳。如老者安之,是它自带得安之理来。朋友信之,是它自带得信之理来。圣人为之,初无形迹。

○以上见李闳祖录。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务反求者,以博观为外驰,务博观者以内省为陜。隘,堕于一偏,皆学者之大病也。养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几于将发之际,善则广而充之,恶则克而去之,如此而巳矣。

○以上见万人杰录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