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卷之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礼乐

凡四条。

问: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曰:礼生减,乐主盈,鬼神亦只是屈伸之义。礼乐鬼神一理。以上见廖德明录。

问:卫君待子为政,一章,先生曰:其初只。是名不正,便事事做不得。又云:礼乐不兴,疑若在刑罚不中之后,今何故云礼乐不兴,而后刑罚不中?曰: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礼乐既不兴,则刑罚宜其不中矣。又曰:礼是有序,乐是和乐,既事不成,如何得有礼乐?以上见潘时举录。

问:礼乐只在进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记曰: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况减与盈是礼乐之体本如此,进与反却是功用处否?曰:减是退逊收敛底意,是礼之体如此;进者力行之谓;盈是和说舒散底意,是乐之体如此。反者,退敛之谓。礼主其减,却要进一步着力做;乐主其盈,却湏退敛收拾归里。如此则礼减却进,乐盈却反,所以得情性之正。

因问:如此则礼乐相为用矣。曰:然。以上见董铢录。

问:成于乐,注言乐有五声十二律,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不知声音节奏之末,如何便能使义精仁熟,和顺于道德?曰:人以五声十二律为乐之未,若不是五声十二律,如何见得这乐,便是无乐了。五声十二律有自然之和气,古乐不可见,要之声律,今亦难见。然今之歌曲,亦有所谓五声十二律,方做得曲,亦似古乐二般。如弹琴亦然,只他砥是邪,古乐是正。又问:五声十二律,作者非一人,不知如何能和顺道德?曰:如八音虽是许多,打成一片,清浊高下,长短小大,更唱迭和,皆相应,浑成一片,有自然和气,不是各自为节奏。歌者歌此而巳,舞者舞此而已。所以听之可以和顺道德者,湏是先有兴诗立礼工夫,然后用乐以成之。以上见徐宇录

忠恕

凡十条,

主于内为忠,见于外为恕。忠是无一毫自欺处;恕是称物平施处。以上见寥德明录。

问:论语、中庸言忠恕不同之意。答曰:尽。己之谓忠,推巳之谓恕,中庸言违道不远是也。忠、恕功用到底只如此,曾子取此以明圣人一贯之理。若圣人之忠恕,只说得诚字与仁字,圣人浑然天理,则不待推。尽字与推字,圣人不用。若学者则湏推。故程子云:以巳及物,仁也;惟已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自是两端说。中庸则说是下学上达,又说是子思掠下教人说。论语则曰:一以贯之,大本达道也。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耳。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巳,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此规模又别。方叔问:忠恕一理,似说中、和二般。答曰:和是巳中节了,恕是方施出处。且如忠恕如何是一贯?曰:无间断。答曰:无物,如何见得无间断?盖忠则一,才推去便贯了,此所以为一以贯之。如孔子安老怀少,便是孔子之忠恕,人不得与焉。以上见余大雅录。忠因恕见,恕由忠出。

问:伊川云:忠者天道,恕者人道。所谓天道、人道,初非以优劣言,自其浑然一本者言之,谓之天道;自其与物接者言之,谓之人道。然此与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语意自不同。

或问:到忠恕便是道,如何又云违道不远?曰:仁是道,忠恕是着力下工夫处。夫子之道,忠恕却不是恁地。曾子借这个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天之忠恕。纯亦不巳,万物各得其所,便是圣人之忠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是学者之忠恕。以上见李闳祖录。

或言:范忠宣公以恕巳之心恕人,此语固有病,但上文先言以责人之心责巳,则连下句,似未害。先生曰:上句自好,下句自不好。才说恕巳,便不是。若横渠以爱巳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巳则尽道,语便不同。盖恕巳与爱巳不同,大凡知道者出言自别,此学者所以贵于知道。以上见董铢录。忠恕一以贯之,一者忠也,以贯之者,恕也,体一而用殊。以上见万人杰录。天地变化是忠,草木蕃是恕。忠则一,恕则万状。恕如春,不恕如冬。以上见徐宇录。天地是无心,砥忠恕,圣人是无为,砥忠恕,学者是求做,砥忠恕。以上见沈涧录。

忠信

凡三条。

伊川谓:尽巳之谓忠,以实之谓言。晦庵曰:稳当分明。以上见廖德明录内积忠、恕,一言一动,必忠必信,是积也。知至至之,全在知字;知终终之,在着力守之。以上见李闳祖录。忠信只是一字,但是发于心而自尽。则为忠,验于理而不违则为信。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发。以上见徐宇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