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章太炎传

第十三节 治学与师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三十四 自述治学工夫

绪言中已经说过,章先生学术之大,前无古人,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论其学术次第,有两篇自述最足参考:一在《菿汉微言》中,一为单行本的《自述学术次第》兹就前者摘录首尾二段如下:

余自志学讫今,更事既多,观其会通,时有新意。思想迁变之迹,约略可言:少时治经,谨守朴学,所疏通证明者,在文字器数之间。虽尝博观诸子,略识微言,亦随顺旧义耳。遭世衰微,不忘经国,寻求政术,历览前史,独于荀卿、韩非所说,谓不可易。自余闳眇之旨,未暇深察。继阅佛藏,涉猎《华严》、《法华》、《涅槃》诸经,义解渐深,卒未窥其究竟。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此一术也,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从入之途,与平生朴学相似,易于契机。解此以还,乃达大乘深趣。私谓释迦玄言,出过晚周诸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

……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世固有见谛转胜者耶。后生可畏,安敢质言?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诮,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故,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

自述如此,不夸不饰,毫无溢美,识者称之。

三十五 本师俞樾

清代朴学,始于顾炎武,嗣后硕儒辈出,至乾隆朝,则成学著系统者:一自吴,始于惠栋;一自皖南,始于戴震。震生于休宁,受学于婺源江永,治小学、礼经、算术、舆地无不深通。其乡里同学有金榜、程瑶田,后有凌延堪、三胡。三胡者,匡衷、承珙、培翚也,皆善治礼,而瑶田兼通水地、声律、工艺、谷食之学。震又教于京师,任大椿、卢文弨,孔广森皆从问业。弟子最知名者,金坛段玉裁,高邮王念孙。玉裁为《六书音韵表》以解《说文》,而《说文》明。念孙疏《广雅》,以经传诸子转相证明,诸古书文义诘诎者,皆謋然理解。授其子引之为《经传释词》。于是三古辞气,汉儒所不能理者,皆廓尔洞达。要之,王氏父子小学训诂的深通,不但是超轶唐、宋,简直是凌驾汉、魏。

章先生的本师是俞樾。俞君德清人,三十岁成进士,入翰林,旋放河南学政,两年被人言免官。免官以后,幡然改计,乃读王氏父子书,从此精研朴学,旁及艺文。他的著述《春在堂全集》五百卷,中以朴学为上,文学次之,朴学中又以《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各三十五卷,及《古书疑义举例》七卷,为最博大精深。此三书中,《群经平议》成书太早,视王氏《经义述闻》,间有未谛之处,故其晚年自敕为《茶香室经说》。《诸子平议》则足与王氏《读书杂志》抗衡。至于《古书疑义举例》,则超过《经传释词》,于解释古书之词例及谬误,可谓集其大成,实在是一部整理中国古书文法的杰作。其治学方法,悉本高邮王氏,门径既正,造诣又深。古义多所发明,宿疑为之冰释。开浙学之中兴张清学之后殿。著述而外,并主讲西湖诂经精舍,历三十一年之久,主持风雅,宏奖人才其功至为伟大。

章先生自二十三岁肄业诂经精舍,因得从俞君学,亲炙良师,时亘七载,其所成就益大。昔戴震论学曰:“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三百年来,兼此三长者,惟有先生。先生论治学方法,谨严不苟,足为后学南针,有云:

审名实,一也;重左证,二也;戒妄牵,三也;守凡例,四也;断情感,五也;汰华辞,六也。六者不具,而能成经师者,天下无有。学者往往崇尊其师,而江、戴之徒,义有未安,弹射纠发,虽师亦无所避。

(《文录》卷一《说林》下)

又论朴学的等第,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使后学知所别择,有云:

以戴学为权度,而辨其等差,吾生所见,凡有五第:研精故训而不支,博考事实而不乱。文理密察,发前修所未见。每下一义,泰山不移,若德清俞先生,定海黄以周,瑞安孙诒让,此其上也。守一家之学,为之疏通证明,文句隐没,钩深而致之显,上比伯渊,下规凤喈,若善化皮锡瑞,此其次也。己无心得,亦无以发前人隐义,而通知法式,能辨真伪,比辑章句,秩如有条,不滥以俗儒狂夫之说,若长沙王先谦,此其次也。高论西汉,而谬于实证,侈谈大义,而杂以夸言,务为华妙,以悦文人,相其文质,不出辞人说经之域,若丹徒庄忠棫,湘潭王闿运,又其次也。归命素王,以其言为无不包络,未来之事,如占蓍龟,瀛海之大,如观掌上,其说经也,略法今文而不通其条贯,一字之近于译文者以为重宝,使经典为图书符命,若井研廖平,又其次也。

(《文录》卷一,《说林》下)

章先生对于本师的尊敬,至老不渝,然却有过一段趣事,见于“谢本师”文中,大意是说既游台湾回国,往谒俞君于曲园,俞君督敕甚厉,说他讼言革命是不忠,远去父母之邦是不孝;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生对曰:“弟子以治经侍先生,今之经学,渊源在顾宁人。顾公为此,正欲使人推寻国性,识汉、虏之别耳,岂以刘殷、崔浩期后生也?”此事在所撰《俞先生传》,并未提及,只言“老而神志不衰,然不能忘名位”而已。

三十六 学友黄以周、孙诒让、宋衡等

章先生交友,以学问相切磋者甚多。其风义在师、友之间者,有黄以周、孙诒让诸氏,皆朴学大师。友人则有宋衡先生,深通佛典。兹各略述如下:

黄以周,定海人。所著以《礼书通故》百卷为最大,其精审过于秦蕙田的《五礼通考》。章先生为之传,称此书“与杜氏《通典》比隆,其校核异义过之,诸先儒不决之义尽明之矣”。主讲南菁书院,江南诸高材皆出其门。

孙诒让,瑞安人。著《周礼正义》、《墨子闲诂》、《古籀拾遗》、《札迻》,又著《契文举例》、《名原》,为研究殷契之第一人。章先生为之传,有云:“以为典莫备于六官,故疏《周礼》;行莫贤于墨翟,故次《墨子闲诂》;文莫正于宗彝,故作《古籀拾遗》。”又云:“《札迻》者,方物王念孙《读书杂志》,每下一义,妥聑宁极,淖入凑理……诒让学术,盖龙有金榜、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四家。其明大义,钩深穷高过之”。

宋衡先生,平阳人。原名存礼,改名曰恕,又改曰衡。其学以仁爱为基,以大同为极,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运动者及文化批评者。著作繁富,生前仅刊《六斋卑义》一种,此书提倡革改,远在辛卯以前。又深研内典,章先生称之云:“平子疏通知远,学兼内外,治释典,喜《宝积经》。炳麟少治经,交平子始知佛藏。”又云:“……最后乃一意治瑜伽。炳麟自被系,专修无著世亲之说,比出狱,世无应者。闻平子治瑜伽,窃自喜,以为梵方之学,知微者莫如平子,视天台、华严诸家深远。”(《文录》卷二《瑞安孙先生伤辞》)宋先生掌教于杭州求是书院,“取法象山,限规不立,经史子集,任择从事。”寿裳幸得受业,并得因以知中国之有章先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