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研经言

温疟有三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称温疟有三。《素》疟论两温疟,《巢源》总叙之,意谓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至春遇大暑,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之。温疟止有先热后寒者,而无先寒后热者。何以言之?经以先风后寒为先热后寒之因,先寒后风为先寒后热之因,大暑为时令,不必数,故止数风寒之先后,所以止有先热后寒者也。若夏伤于大暑,腠理发泄,遇夏气非时小寒,藏于腠理皮肤,至秋伤于风,则病成之温疟,则有先热后寒者,又有先寒后热者。何以言之?以此暑也,小寒也,秋风也,为三感,则当置其一轻而论其两重。若伤暑重而秋风轻,则置风而论暑、寒,而为先热后寒之疟;若暑轻而秋风重,而置暑而论寒、风,而为先寒后热之疟也。复总而别之曰:夫病温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是矣。此谓壮热不兼寒者,故加“夫”字,示与经文别出也;不析言冬夏者,明冬夏皆有此壮热者也。此与先热后寒、先寒后热为三矣。

大法由冬来者,即今春温;由夏来者,即今伏暑。古既统称温疟,则本草诸治温疟之药,皆是治春温、伏暑明甚,《金匮》白虎加桂枝汤症正此也。此外,尚有《伤寒论》脉阴阳俱紧者,重感于寒,变为温疟。则冬伤于寒,至春分以后,复感时行之寒者,先后皆寒,与寒多之牡疟同理。故《金匮》蜀漆散方下云温疟加蜀漆,当即指此。越其外受之蒙,即以截其递入之路,而俗称蜀漆截疟,亦以辞害旨哉!若白虎加桂枝汤方,自是治春温、伏暑之温疟,与重感于寒之温疟无涉,故其方同伤寒法,不同疟法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