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六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

宋 乐史 撰

河北道十四

沧州

沧州景城郡今理清河县禹贡冀州兖州二州之域禹贡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导孔注云河水分为九道在此州界虞舜及周为幽州之域春秋时属齐鲁七国时燕齐二国之境又为燕赵齐三国之域秦并天下以齐地置齐郡以赵地置钜鹿郡燕置上谷郡为三郡之地汉高帝五年又分三郡之地置渤海郡理浮阳後汉郡移理南皮曹魏不改晋武帝太始元年封安平王孚子辅为渤海王宋文帝元嘉中改置乐陵郡孝武以其地广分其地又置渤海郡後魏初改渤海郡为沧水郡太安四年郡移理今县东城寻又省复为渤海郡至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取沧水郡为名领浮阳乐陵安德三郡理饶安即今饶安县东千童故城是也其浮阳郡理今浮阳县高齐及後周渤海郡犹理东光浮阳郡犹理浮阳隋初三郡皆废为县以元渤海所领县属冀州以浮阳所领县属沧州又以废乐陵郡之属县竝属沧州十六年於长芦县置景州於阳信县置棣州大业二年废景棣二州元属县属沧州仍自饶安移州理于阳信县三年罢州为渤海郡仍理阳信十二年为贼所逼郡因徙理清池唐武德元年改为沧州领清池饶安无棣三县治清池其年移治饶安四年窦建德分饶安置鬲津县五年以清池属东盐州六年以观州胡苏县来属州仍徙治之其年又省棣州以滴河厌次阳信乐陵四县来属贞观元年以瀛州之景城废景州之长芦南皮鲁城三县废东盐州之盐山清池二县并来属又以滴河厌次二县属德州以胡苏属观州仍移州治於清池又省鬲津入乐陵省无棣县入阳信八年复置无棣县十七年以观州之弓高东光胡苏来属割阳信属棣州天宝元年改为景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沧州旧为横海军节度唐末改为义昌军梁乾化二年改为顺化军後唐复为横海军皇朝因之

元领县七

清池 饶安 盐山 乐陵 南皮景州割到无棣 临津景州割到

二县废

长芦并入清池 乾符并入清池

州境

东西三百六十二里 南北三百一十二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三百六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二百二十里 东至大海一百八十里 正南微西至德州二百四十里正西微北至瀛州二百里 北至乾宁军九百一十里 北至幽州五百七十五里 东南至棣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冀州二百九十里 西北至冀州二百六十里 东北至海口二百五十里 又至平州五百里

唐开元户十二万四千四十二皇朝户主二万二千三百七十五客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五

风俗

沧州古渤海之地属赵分居多汉书渤海赵之分野赵地薄人衆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十三州志云渤海风俗鸷戾高气尚力轻为奸凶

人物

茅焦说秦始皇迎母齐人 汉有隽不疑 鲍宣晋有石苞 刁协 刁雍 唐袁恕已沧州东光县人诛张易之封为南阳郡王 贾耽南皮人拜相着贞元十道録

土产

盐 绢 五色柳箱 蜃蛤 棉 绫 水葱蓆细文苇簟 糖蠏 鳢鮬 兔毫 牡蛎

清池县旧三十乡今十三乡本汉浮阳属渤海郡以在浮水之阳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清池县因县东南仵清池为名 浮水源自东光县西界永济渠分出东北流经州理南十里又北经州城东一里又东北入于海故土地十三州志云浮水所出东入海 徒骇河九河之一与清池相接 永济河在县西三十里自南皮县入乾宁军今亦呼为御河 迎河在县西南二十三里从南皮来舆地志云南皮有迎河分漳河入浮水 毛河在县西南五十七里从南皮来舆地志云毛河漳水东分从莫州来又呼为棣州河 仵清池在县东南一十九里其水澄味咸未尝枯涸舆地志云浮阳城南有大运淀魏延兴二年水溢注破仵清村因以为池池内有鲻鱼盖与海濳通 沧州旧城唐贞元十三年增筑外城东南隅先有古墓高二丈人莫知名因掘得铭记云是六国时赵武灵王墓遂置祠祭 刘炫碑後周人居此传经史後学之人为立碑见存 废长芦县州西北四十四里本汉参户县今县西北四十六里有参户故城是後汉省亦谓之木门城按本县理即周宣帝大象三年于参户故城东南置长芦县属章武郡隋初于今理西北三里置漳河郡以县属焉三年罢仍移县于郡界属瀛州十六年於县置景州隋大业三年废唐武德四年又于此置景州贞观初省以县属沧州县元在永济渠西开元十四年大雨城邑漂沈十六年移于永济渠东一里即今县也皇朝乾德二年割入清池县 长芦在旧县西南五里按水经长芦水出洺州列人县以其水旁多芦苇为名 萨摩陂在县北周回五十里民有蒲鱼之利 中邑汉县高后封吕相朱进为侯王莽改曰检隂後汉省并浮阳旧地书并失其所在即今县地是也 盟亭郡国志云长芦县有盟亭即为燕齐二界 五垒城在县西南二里舆地志云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中俗呼五垒城 木门古城在县西北四十六里春秋襄二十七年卫侯之弟鱄出奔晋托於木门盖此城也舆地志云中有大树因名木门参户侯陵在县西北三十六里高一丈汉书河间献王子免封参户侯 废乾符县在州北一百里本汉章武县故城是也後魏於今理置西章武县高齐省隋开皇十六年又于西章武县故城置鲁城县遥取长芦县北平虏城为名其曰鲁城者盖以地近东鲁也属景州唐贞观元年废景州来属乾符元年县东有稻水谷连接二千余顷东西七十里南北五十里北至燕南及魏俗称圣禾甚救济饥民至二年勅改乾符县皇朝显德二年并入清池县 城头将军在此县也 平虏渠在县南二百步魏建安中于此穿平虏渠以通军漕北伐匈奴又筑城在渠之左 大海在县东十四里衡漳河在县西六十里 故蒲岭县按郡国县道记云

蒲领汉县在冀州阜城县北三里蒲领故城是也後汉入蓚县又按水经注云今县西北六十里漳河西岸又北有蒲领故城盖汉末黄巾之乱有蒲领人流寓于此遂立此城後汉既以蒲城与蓚相近足明今县西北界有此城非後汉理所 麻姑城郡国志云即汉武东巡至此祀麻姑故有此名

乐陵县南一百二十五里旧十八乡今五乡本汉旧县属平原郡曹魏封曲阳王茂为乐陵王後魏初又为乐陵郡理所至永平二年又徙县于今县东五十里乐陵城唐贞观元年自乐陵故城移县於今理 鬲津枯河尔雅九河之一在县西三里东北流入饶安县界入海重合城汉县故城在今县东二百步汉书有功臣封

重合侯即此地高齐天保七年省 狼陂後魏太武所筑在今县西 燕留城郡国志云即齐桓公割地与燕处 马颊河在县东六十里从滴河县北界来舆地志云笃马河亦马颊也尔雅九河言马颊上阔下狭如马颊也 钩盘河在县东南五十里从德州平昌县来河势曲如钩盘 东方朔庙汉书东方朔平原厌次人也厌次分为乐陵郡

南皮县旧十三乡今三乡本汉县属渤海郡以章武有北皮亭此故曰南皮汉书项羽封陈余为南皮侯魏书云文帝为五官中郎将射雉于南皮皆此地也县东观台即袁谭所筑魏武擒谭于此唐武德元年置景州贞观十七年州废来属沧州长庆二年於弓高县复立景州以县属焉周显德二年州废县归沧州 曹公固即汉京兆尹隽不疑葬所魏太祖因冢为固以攻袁氏因名曹公固焉 高乐故城汉县後汉省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今谓之思乡城亦曰西乡城 古皮城在县北四里史记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缮修皮革因筑焉醼友台在县东二十五里魏志云魏文帝为五官中

郎将与吴质重游南皮筑此台醼友故名焉又名射雉台 隽不疑墓在县东南二里高五丈汉书隽不疑渤海人也以治春秋闻为青州刺史 石苞台在县南一十三里高二丈苞南皮人也按城冢记云南皮有石苞墓此是也 尹吉甫墓在县西三十里高三丈耆老传云吉甫墓上有树二株有冢以来即有此树修条郁茂不觉其老俗云年长树 寒水井在县西一里按魏志文帝与元城令吴质书云忆昔南皮之游诚不可忘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即此井是也

无棣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旧二十三乡今五乡本齐之北境汉阳信地东南三十里阳信故城存高齐天保七年自此城移于今阳信县东马岭城置隋开皇六年于今所置无棣县取县南无棣沟为名唐贞观元年并入阳信八年复置 马谷山老乌山皆邑之山名 月明沽在县东界西接马谷山东滨海煮盐之所 无棣沟周礼川曰河泲河在今无棣县按沟水东流经县理南又东流与鬲津枯沟合而入海隋末其沟废唐永徽元年薛大鼎为刺史奏开之引鱼盐之利於海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盐鱼至昔日徒行今跨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黄河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东北流经马谷山下东南注于海 千童城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不死之药置此城以居之汉曾为县 蒲萦台郡国志云始皇东游海上于台萦蒲絷马今犹有蒲似氷杨而劲堪为箭 赤河在县西南三百步自饶安县来一百里入海其水赤浑色饶安县南九十里旧十五乡今六乡本汉千童县属渤海郡後汉改为饶安县隋因之唐武德元年移治故千童城仍移州治于此六年州移胡苏贞观十二年移县治故浮水城即今理 鬲河在县南三十里自乐陵来无棣河一名无棣沟在县东南废城 章乡城按郡

国县道记云章乡汉县後汉省并入饶安又十三州志云饶安县东南二十里有童乡亭即故县童与章字相类章乡盖在县东南二十里童乡亭 古胡苏河一名赤河从胡苏县来

盐山县东六十里旧二十四乡今四乡本春秋无棣邑也汉置高城县故城在今县南四十里左氏管仲曰昔召康公赐我先君太公履北至于无棣伏琛齐地记无棣今渤海高城县也属渤海郡有平津乡即汉书武帝封公孙弘为侯亦此邑高齐天宝七年移于今理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盐山县以东南八十里盐山为名 箧山一名峡山处在县东南四十里 阔山在县东南九十里按郡国县道记云此山及盐山二山并低小无峯峦树木 大海在县北百二十里 屯氏河在县南十步东北注海 浮水水经云浮水东北迳高城县之宛乡城即过今邑界 故柳城在今县东七十里汉为县後汉省一名柳城亭 汉武台在邑界 咸土在县东七十里东南西北一百五十里地带海滨其土咸卤海潮朝夕所及百姓取而煎之为盐

临津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一十八乡今三乡本汉东光县地汉书地理志云东光有胡苏亭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胡苏亭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临津县属沧州小天台山其山在县界古传台星陨而结此山 临乐汉书云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光为侯後至元孙王莽簒絶改曰乐亭後汉旧地理书并失所在今邑界即其地东莞汉为县隋省并入临津县唐开元以前犹此额

後复废 茅焦冢郡国志云秦时人劝始皇与母相见者 胡苏古亭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在古胡苏河边汉书地理志云东光有胡苏亭即此也 欧阳建墓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建渤海重合人石崇之甥为郡豪族也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